05.31 德國裝甲作戰的探路者——第三裝甲集團軍(1938.10——1942.1)

喜歡二戰德國部隊資料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未來這個小小的頭條號會成為二戰德國軍隊各部隊資料最詳細的資料庫。

3. Panzerarmee——第二裝甲集團軍,英文:3rd Panzer Army。而該集團軍成立的歷史,甚至要回溯至193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勝國對戰敗國,強大國家對弱小國家展開了一場魚肉的盛宴,這樣一場分贓不均的狂歡,雖然在表面上給戰勝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但利益的表象之下,卻種下了仇恨的種子,而這種仇恨,體現在曾經強大的德意志身上,則尤為明顯,凡爾賽條約雖然在軍事極力限制了德國軍力的發展,但是由於一戰並沒有在根基上動搖德國的軍事貴族和德意志的軍國主義傳統,在這些軍事精英的把持之下,德國的軍事綜合素質迅速提升,無論是在對現代戰爭的理解上,還是實踐上,都遠遠的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德國裝甲作戰的探路者——第三裝甲集團軍(1938.10——1942.1)

入侵波蘭的輕機械化步兵部隊

1938年10月10日,在德國中部圖林根州的耶拿,德國人成立了一支摩托化軍級司令部——第十五摩托化軍(XV Armeekorps (mot)),由陸軍上將赫爾曼·霍特擔任指揮官。該部隊可以認為是是德國人為了實踐自己的“閃電戰”理論而建設的實驗性部隊之一,但是該部隊在最一開始並沒有設計成為未來德國軍隊的精英——裝甲部隊,而是建設成為了一支可以跟隨機械化軍團快速突進的輕機械化步兵部隊,1939年9月,該部隊被配屬給了 的第10集團軍,參加了入侵波蘭的戰爭,結果經過實戰的檢驗,德國人發現這種所謂的輕機械化步兵實際上並沒有發揮什麼太大的作用,於是在完成了對波蘭的侵略之後,該部隊得以迅速的改編為裝甲部隊,至1940年入侵法國前,該部隊已經徹底的完成了機械化改造,下轄兩個裝甲師和一個摩托化步兵師,隸屬於 的第4集團軍,此時該部隊更為眾所周知的名稱為霍特裝甲集群(Panzergruppe Hoth),在法國戰役之中,隸屬於該部隊的第七裝甲師,在隆美爾的指揮之下,贏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而隆美爾則真正開始了自己軍事上的黃金時代。

德國裝甲作戰的探路者——第三裝甲集團軍(1938.10——1942.1)

德國的坦克生產線

1940年11月16日,該部隊又完成了一輪升級改造,成為了第3裝甲集群(Panzergruppe 3),下轄3個軍,合計包含有3個裝甲師,2個摩托化步兵師,3個步兵師的龐大軍團,在法國一直待到了1941年6月,德國發動突襲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第3裝甲集群在 的統帥之下,與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集群一起,發動了聲勢浩大的鉗形攻勢,長驅直入數百公里,給蘇聯軍隊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和殺傷。在奪取了蘇聯重要城市明斯克之後,第3裝甲集群,於7月中旬,被調到了 ,去防護北方集團軍群的側翼並參加奪取大盧基的戰役。

德國裝甲作戰的探路者——第三裝甲集團軍(1938.10——1942.1)

掩護步兵衝鋒的蘇聯機槍陣地

結果作為快速突進的裝甲部隊,驕橫的德國軍隊由於冒進,於7月20日被蘇聯軍隊突破了防線,結果受到了其上級指揮機構第4集團軍的指揮官克魯格元帥的嚴厲批評,8月中旬,第3裝甲集群又犯了一次嚴重的錯誤,在沒有步兵協助的狀況之下,貿然的對已然逐漸緩過神來的強大對手展開裝甲突擊,結果一下子就被幹掉了30輛坦克。9月份,第3裝甲集群又回到了中央集團軍群,被編入到了第九集團軍,1942年1月1日,第3裝甲集群,正式更名為第3裝甲集團軍,參加圍攻的莫斯科戰役,並在戰役前期的維亞濟馬戰役中,與第4裝甲集群一起,圍殲了大量的蘇聯軍隊,莫斯科危急,但最後,“國土雖巨,但已無路可退”的蘇聯人民,硬是在自己的首都前面頂住了德國人的瘋狂進攻,打破的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並逐漸開始了反攻。第三裝甲集群軍在達到了自己推進的極限之後,也不得不在強大蘇聯的反攻之下,逐漸的褪去了自己輝煌的外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