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了解百年前的献县

辗转找到法文书翻译者

《一部法文书再现晚清民国时的献县》,6月4日,本报曾以此为题报道了一部珍贵法文书籍被人从西方带到中国,后又被古籍收藏者收藏,几经辗转,终于来到献县人手中的事,引起读者广泛关注。

了解百年前的献县

运河的槽运码头

这部珍贵的法文书籍装帧考究,印刷精良,包括58张清晰的照片、178页法文,以及大量精美的版画插图,保存了从1856年到1934年之间晚清民国时献县的诸多历史文化信息。但当时人们苦于看不懂法文,希望找到通晓法文的人能把书中的内容翻译过来,揭开更多谜底。

了解百年前的献县

女子在织布机旁织布

报道见报后,很多热心读者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到记者,提供法文翻译人员的线索,他们中有多年留学法国的留学生,有专修法语专业的大学生,还有通晓法语的老师等。记者把他们的联系方式告诉了辗转购得这部法文书的献县人孙希会。孙希会告诉记者:“我随即和这些人一一取得联系,但问题又出现了,这部法文书涉及很多教会专有词汇,一般的翻译人员无法知晓全面的信息。”

了解百年前的献县

穿长衫,戴毡帽,拿大海碗吃饭的小孩

大家继续为翻译这部法文书奔走,献县地方志编撰办公室主编、献县文化学者于万复通过一名姓武的天主教教友,得知献县张庄天主教堂恰好有个人叫张芳,从法国留学多年,通晓法语,又能看懂教会的专有词汇,她应该是这部法文书的最佳翻译人选。

与此同时,献县张庄天主教堂得知孙希会购得这部法文书,也非常重视,专程到孙希会家中把书拿到教堂,着手翻译工作。

了解百年前的献县

教会孤儿院里孤儿的一餐

法文书或名《丰收在望的中国》

7月23日上午,细雨绵绵,记者一行来到素有“华北第一堂”之称的献县张庄天主教堂,这里满目葱郁,环境幽雅,错落有序的欧式建筑别具风格。早在1993年它就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教堂近年来在保护原始建筑的同时进行了重建,更具时代气息。

了解百年前的献县

孤儿放在篮子里,被送进孤儿院。

在孙希会的指引下,走进教堂院内,记者见到了正在翻译这部法文书的张芳。

张芳,邯郸人,曾留学法国6年,去年8月来到献县张庄天主教堂。

了解百年前的献县

献县的药店,等待看诊的民众。

张芳告诉记者,她已经通读了一遍这部法文书,了解了法文书的整体内容,并把其中大约三分之一翻译成了中文。她说,这部法文书中以法文为主,还有一些拉丁文及少量的意大利文,刚好孙均生神父曾到罗马留学并进修过意大利语,他们通力合作,才更全面地了解这部法文书的内容。

了解百年前的献县

当时活跃在当地的义和团。

孙均生神父告诉记者,通过翻译得知,这部书是献县教区第五任主教刘钦明写的序言,他是法国人,1918年到1936年担任献县教区主教。他高度评价这部书:这是一部伟大的、感人的、拯世济人的剧本。

了解百年前的献县

《丰收在望的中国》

张芳说:“这部书的书名我们还在反复推敲,书名的法文直译过来是收割时一捆捆的麦子,可以意译为《中国的收获》或是《丰收在望的中国》。”

了解百年前的献县

着长袍马褂的老者站在船上,长髯飘胸,气宇轩昂。

探秘法文书里的献县

记者看到张芳把法文书每页都复印了下来,一页一页塑封装进档案夹里,她说:“担心反复翻阅会损坏法文书,我翻译时都是拿出复印的这本。”

了解百年前的献县

献县的古街,远处牌坊清晰可见。

记者来访,她小心翼翼拿出法文书原件介绍说,这部法文书由两位法国传教士创作,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的是中国献县的传教工作,包括献县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以及教会在中国创办大学、博物馆、医院等情况,作者是耶稣会士伯多禄·沙勿略·迈当斯,第二部分讲的是那个时期中国的生活场景,包括义和团的一些活动情况及在中国的见闻等,作者是莫里斯·加奈宾。

了解百年前的献县

献县西城墙,当时已露破敝之态。

张芳告诉记者,这部法文书和教堂保存的一些史料相互印证,此外还包括了更多珍贵信息。其中,有一个章节用法文向西方介绍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了解百年前的献县

土房和茅草屋,小脚女人在纺线。

还有一个章节介绍了法国著名地质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桑志华,1914年3月来到献县,之后创办并主持著名的“北疆博物院”,在国际上获得赞誉的情况。

了解百年前的献县

献县女子中学——慕华中学的孩子们。想必当时只有大户人家的千金才能入读这里。

书中包括大量的珍贵照片,张芳一一给记者讲述照片描述的内容。从照片中可以看到晚清时献县女子中学——慕华中学的孩子们,孩子们着长衫在花丛中笑靥如花,还能看到女子在用古老的织布机织布的情景,还有献县古老的西城墙和老街道,运河的漕运以及沿途的商铺……58张清晰的照片,为当时献县留下了重要的光影资料,展现了那个时期献县整体的社会风貌。

了解百年前的献县

法国传教士镜头中的万里长城

其中,还有一张照片是崇山峻岭中宏伟的万里长城,美丽的中国,丰富的收获,这部书用西方人的视角看中国,为研究献县乃至同时期中国的历史提供了丰富资料。

有价值信息可望载入地方志

同行的献县地方志编撰办公室工作人员吕永森表示,这部法文书以中国献县为切入点图文并茂向西方介绍东方文化,为献县曾是中西文化交汇地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它的作者和写作的对象都是西方人,

了解百年前的献县

献县的古城门,看上去很巍峨。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全面了解那个时期的献县。这部书完整翻译完成后,其中有价值的信息有望载入献县地方志。

孙均生告诉记者,此书1934年在法国出版,对研究献县历史文化具有重大作用。《晓明》编辑部受托接受此书的翻译工作,今后还将把这部法文书的部分内容陆续在《晓明》报上刊出。

了解百年前的献县

传教士在城里开的西医诊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