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国葡萄酒巨头浮沉:品牌地位比肩茅台,但收入却相差十万八千里

中国葡萄酒巨头浮沉:品牌地位比肩茅台,但收入却相差十万八千里

众所周知,国内白酒的代表有茅台,啤酒的代表有青岛啤酒,而说到国产红酒品牌代表那就不得不提起长城葡萄酒,它连续多年产销量居全国排第一。

数据显示,国内葡萄酒总消费量达17.4亿升,居世界第五位。国内过万吨产能的葡萄酒企业为张裕、王朝、长城、威龙、通化等,其中张裕、长城、王朝三分天下,销售收入占全行业五成以上,行业集中度非常高。

中国葡萄酒之王:长城牌的葡萄酒最早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初,刚开始是由一家河南酒厂使用生产,从而成为国际品牌,当年他们将目标锁定在了国际市场,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拿下“长城”的商标,需每年缴纳三千多万元才可以继续使用该品牌,最终该酒厂因无力负担而放弃,后来品牌让中粮所使用直到今天。长城葡萄酒背靠中粮集团的优势,得到快速度的发展,多次成为了国宴用酒,同时也成为了国产红酒的代名词,销售收入一度突破了20亿。

中国葡萄酒巨头浮沉:品牌地位比肩茅台,但收入却相差十万八千里

虽然销售收入20亿,在国产葡萄酒品牌中已经算是名列前茅,但对比国产白酒品牌只是个零头。同期茅台的收入超过750亿,两者相差着30多倍。

其实在近几年,国产葡萄酒的日子不好过,不但行业整体的市场没有做大,自己手里的份额也在被进口葡萄酒慢慢蚕食。低价位的葡萄酒品类似乎不再受到大众追捧,消费者们更加在意葡萄酒的口感和性价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挑国外的品种、挑产地,甚至挑酒庄。

根据此前发布的,进口葡萄酒指数及市场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一百到两百元是消费者主流消费价格段,占到四成;而选择两百到三百元的只占两成左右。其中线上的B2C平台占消费进口葡萄酒的比重高达49%,而近年来大量低价位的进口葡萄酒涌入国内,更是进一步挤压了国产葡萄酒的生存空间,长城葡萄酒的销量也经历了一段低迷时期。

有业内人士这样说道:以前长城葡萄酒的营销模式主要是大客户制,大经销商虽然产生了很大的销量,但也带来了产品体系混乱的问题,当时每一个大客户都有自己的一套产品体系。这让长城葡萄酒有了很多的分产品,主打不同的概念在不同的渠道去销售,造成了产品多、杂的现状,反而分散了对长城品牌的注意力。

中国葡萄酒巨头浮沉:品牌地位比肩茅台,但收入却相差十万八千里

经过两次产品梳理,长城葡萄酒产品数已由之前的上千个精简至400多个。通过深耕产品、品牌、渠道,形成了“多系列、多酒种+精准化运营+线上、线下全渠道全网络布局”。

这几年,随着时代的变迁长城也在寻求新的突破,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动,还以优质的品质挺进国际市场,先后收下多家国外知名的酒庄,为了能与世界知名葡萄酒生产商比拼,他们吸取国外酿造葡萄酒的宝贵经验与智慧,以日趋完善的品质和品牌形象参与海外的竞争。

长城葡萄酒总经理曾这样表示:“消费者对高端化、品质化、专业化追求愈加凸显,这种趋势给葡萄酒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和增长动力,同时也为产品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