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全球寬鬆,越飛越高

全球疫情擴散,中國以外的新冠確診超過萬例,美股在上週跌去4000點。

終於,美聯儲繃不住了,在3月3日將利率狂降50個基點,上一次這樣大的幅度,還要追溯到2008年金融危機,而正是後者,開啟了長達12年的全球寬鬆,至今難以軟著陸。

美聯儲降息將觸發全球降息潮,澳大利亞已經早先一步降息,加拿大降息也是板上釘釘。G7裡的日本和意大利疫情相對嚴重,降息是大概率事件。其它發達經濟體,韓國自不待言,英國亦在醞釀,法德還在觀望。

全球寬鬆之下,中國難以獨善其身。作為受疫情衝擊最為嚴重的國家,中國央行早已採取了MLF降息、逆回購、再貸款再貼現、專項貸款等措施,釋放了流動性。然而,外有全球競爭性放水,內有一季度GDP增速跌破5%的壓力,降息和降準的時間窗口,越來越近。很多分析認為,宜早不宜遲。

降息比降準更費思量。在去年的全球降息潮裡,中國央行就按兵不動。彼時7-9月,美聯儲兩次降息,期間全球主要國家,從發達經濟體到新興市場,降息此起彼伏。受此影響,中國央行全面降準,並以LPR改革進行變相降息,但硬扛著沒有全面降息,即使經濟增長降至6%左右,並伴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巨大不確定性。

蓋因2017年以來,中國樓市堅決去槓桿,金融堅決強監管,貨幣供應一直避免形成寬鬆預期,降息是最後選項。過去10年,中國兩次瞄準擠泡沫,遭遇“錢荒”和經濟放緩而高舉輕放,致使矯正成本越來越高。中國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實現內生增長,而非寬鬆下的增長,這不僅要求我們把先前的槓桿降下來,還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制度性交易成本也降下來。

環球同此涼熱,請神容易送神難。全球寬鬆持續,就在於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中美之外,各國長期低增長。這期間,IT互聯網為代表的科技革命紅利進入尾聲,新科技革命尚未破殼,經濟鮮見爆發式增長,更多是吃技術老本,循著慣性俯衝,這在歐盟和日本表現得特別明顯。另一方面,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都面臨改革困境,面臨民粹和右傾的反噬,家家都有難唸的經。前者需要破解高福利和去工業化難題,後者則需要越過“中等收入陷阱”。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寬鬆火線登場,“嗎啡”一打就是十多年,遲遲無法退出。美國的QE,日本的量化寬鬆,歐元區的負利率,亂花漸欲迷人眼。從前都是“紙上談兵”,現在紛紛“學以致用”,讓世人著實領教了什麼是“直升機撒錢”。日美的股市,中國的樓市,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一年之前,全球寬鬆似乎有著陸的跡象。但隨著美聯儲的改弦更張、國際投資貿易環境的日益劣化,以及眼下的疫情擴散,讓全球寬鬆,越飛越高。

北京商報評論員 韓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