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解讀《雍正繼位新探》:深度分析雍正繼位的背後權謀及合法性

說起中國歷史上的很多朝代,要論人們最感興趣的朝代,看看這麼多年關於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作品就可以發現一二了,在李夫子看來,越是離我們近的朝代,越容易激發大家的興趣,所以不難發現,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作品中以“清宮戲”居多,而縱論滿清一朝,出場次數最多的可能就是“雍正”和“乾隆”二位了,最近一段時間,因為新冠病毒疫情的原因,李夫子一直宅在家無所事事,然後看了一本關於“雍正”皇帝的書,書名是《雍正繼位新探》!這本書是著名清史專家、南開大學教授“馮爾康”所著,詳細地分析了雍正登基之謎,今天李夫子就來跟大家聊聊這本書!

解讀《雍正繼位新探》:深度分析雍正繼位的背後權謀及合法性

客觀評價雍正繼位的合法性

“雍正”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爭議最多的皇帝之一,他被描述為心理陰暗、性格殘暴、心狠手辣。而其實所有這些負面評價都來自一個問題,即所謂的雍正繼位問題。從登基那天起,關於雍正得位不正的說法就廣為流傳,他的政敵拋出各種說法,試圖證明雍正的皇位是篡奪而來的。一些歷史學家,比如清史研究大家孟森也認定雍正是篡位者,到了現代,經過武俠小說、清宮戲的渲染,“雍正篡位”更是成為了熱門題材,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拿出來炒作。但也有不少嚴肅的歷史學家不認同篡位,就比如《雍正繼位新探》的作者“馮爾康”就是其中的代表。他認為有關雍正的負面描述大多出自野史,可靠性很難保證。

解讀《雍正繼位新探》:深度分析雍正繼位的背後權謀及合法性

舉個例子,有一種說法是說康熙生前曾立下遺詔,寫名傳位十四子,是雍正派人篡改詔書,在“十”字上面加了一橫,成了傳位於四子,其實這是無稽之談。按照清代文書的寫作規範,一定會寫皇四子、皇十四子,如果真有密詔,也只會寫成“傳位皇十四子”。那麼把“十”字改成“於”字,這句話就成了“傳位皇於四子”。這種文理不通的話,豈能詔告天下?更何況宮廷文書會用漢文和滿文各寫一份。雍正縱然能改漢文版,但滿文版呢?可見雍正篡改康熙遺詔是站不住腳的。編這個段子的人,連清代宮廷政治的基本常識都沒有,顯然是個門外漢。

可就是這些捕風捉影的野史傳聞,因為夠離奇,反而廣為流傳,把歷史的真面目攪得雲裡霧裡。而李夫子看的這本書是作者查閱大量原始史料,如記錄康熙言行的《清聖祖實錄》、《康熙起居注》,記錄雍正言行的《清世宗實錄》,《雍正朝起居注》,還有許多滿文檔案,在掌握可靠史料的基礎上,再比對各方說法辨析種種疑點,可以說《雍正繼位新探》這本書就是要驅散歷史迷霧,把雍正繼位的全過程說清楚。

奪儲之爭的背景

接下來李夫子就來跟大家覆盤一下雍正繼位的整個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各位小夥伴就可以判斷雍正篡位的說法到底是否可信了。首先先聊一個問題,雍正是在什麼背景下參與奪儲之爭的?康熙47年,太子“胤礽”忽然遭到廢黜,整個政治局勢突變,“胤礽”是康熙的二阿哥,也是嫡長子,兩歲就被冊封為太子。康熙早早確定太子,是要絕了其他阿哥的念想,免得他們為爭奪皇位鬥得腥風血雨。結果阿哥們的野心是遏制住了,可康熙怎麼都沒想到,二阿哥本人竟然出了狀況。因為他在太子這個位置上足足當了33年,一直處在一種渴望接班卻遲遲接不了的尷尬狀態中,這使他的身心倍受煎熬,性格逐漸扭曲,對康熙的孝順和關愛也大不如前,偏偏康熙是個十分看重親情的人,在這方面異常敏感。

解讀《雍正繼位新探》:深度分析雍正繼位的背後權謀及合法性

康熙47年秋,康熙帶阿哥們去木蘭圍獵,歸途中十八阿哥病重,康熙憂心如焚,二阿哥卻是毫不關心,這種沒心沒肺的表現已經讓康熙很不爽了。更要命的是,每當夜宿,二阿哥就在康熙的帳篷外遊走,扒開縫朝裡邊張望,這讓康熙感到他企圖謀反,這就觸碰了康熙的底線。於是他當機立斷,囚禁二阿哥。回到北京後,詔告上天,廢黜其太子之位。這就是第一次廢太子事件!從那以後,由誰繼承皇位,即“奪儲之爭”,才正式開鑼,掀起了一場宮斗大戲。雍正也就是在這之後加入到儲位爭奪當中。

九龍奪嫡之明爭

說完了奪儲的背景之後,再來聊聊奪儲之爭的過程!整個奪儲過程充斥著明爭和暗鬥。先說說第一階段,也就是“明爭”。二阿哥被廢,太子之位空缺,阿哥們躍躍欲試,爭奪儲位,未來的皇帝,這是多麼大的誘惑,雍正自然不會不動心,但是他生性謹慎,絕對不當出頭鳥。所以雍正這時候的策略是靜觀其他阿哥們上躥下跳。最先跳出來的是大阿哥“胤禔”。據康熙身邊的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大阿哥風度翩翩、聰明可愛,很得康熙的寵愛。康熙三次親征準噶爾部,都帶著他歷練,他也是諸皇子中率先獲封王爵的。太子被廢后,康熙特命大阿哥和雍正看管,可見對他倆的信任。

解讀《雍正繼位新探》:深度分析雍正繼位的背後權謀及合法性

面對這種信任,雍正想得很清楚,先把事情辦好,再談別的,千萬不能表現出急不可耐的樣子。但大阿哥卻是沒這個覺悟,他誤判了形勢,覺得康熙這麼做是暗示自己是新太子的人選,於是他表現得格外賣力,甚至建議殺掉廢太子永絕後患。大阿哥還自告奮勇,表示願意攬下這趟差事。大阿哥自認為這是替君父分憂,孰不知他已觸犯了康熙最敏感的那個點“親情”。前面講過,康熙十分看重親情,他對太子不滿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太子親情淡薄,傷了老父親的心。而此次大阿哥居然主張殺廢太子,使手足相殘,這令康熙備感震驚,對大阿哥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轉彎,從信任變為深惡痛絕,斥責他為人下賤,無恥不堪。其他阿哥見狀落井下石,揭發大阿哥曾用巫術詛咒太子。康熙怒不可遏,剝奪大阿哥的王爵,把他交給宗人府終生圈禁。

宮斗大戲的帷幕才掀開一角,第一個競爭者大阿哥“胤禔”就出局了。下一個跳出來的是八阿哥“胤禩”,八阿哥辦事能力強,性格又寬厚體貼,因此一度深得康熙喜愛。康熙37年,四位阿哥同日受封貝勒。八阿哥是年齡最小的一個,八阿哥最大的優勢是人脈廣、人緣好。他是大阿哥母親惠妃撫養長大的,自然的和大阿哥關係不錯。二阿哥“胤礽”當太子的時候,對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不好,於是八阿哥就聯合他們跟二阿哥鬥法。八阿哥跟大臣們的關係也很好,裕親王福全、大學士馬齊、領侍衛內大臣阿靈阿、戶部尚書等大臣都是他的支持者。

八阿哥還有個其他皇子比不了的優勢,他在江南士紳中擁有很高的人氣,對皇位八阿哥也是有想法的,但是他很小心,不表露出來。等到大阿哥觸怒康熙遭囚禁,少了個競爭對手,他才覺得機會來了。康熙47年11月,也就是太子被廢黜後兩個月,康熙下詔,命群臣舉薦新太子,八阿哥見狀積極聯絡大臣給自己造勢,最終由馬奇領銜,群臣共同推舉八阿哥,就連已經退休的元老重臣佟國維,都出面保舉他。八阿哥心想,這下總沒跑了吧?其實他這是弄巧成拙,康熙最痛恨阿哥們揹著他結黨營私,如今八阿哥糾集百官形成一致推舉的聲勢。康熙會怎麼想?這不明擺著拉幫結派嗎?

解讀《雍正繼位新探》:深度分析雍正繼位的背後權謀及合法性

康熙禁止阿哥們同大臣串通,除了維護自己的權利,還有更深遠的考慮。他明白,如果皇帝是被大臣擁立的,那麼這些功臣就可能挾持皇帝肆意妄為,這對皇權極為不利。所以說八阿哥的舉動純屬哪壺不開提哪壺!果然康熙大怒,他不僅對大臣的推舉不認賬,還把領頭的大學士馬齊革職拘禁。那麼,康熙心目中的人選究竟是誰呢?答案還是二阿哥“胤礽”。康熙對二阿哥的感情太深厚了,做不到斷舍離。當他得知大阿哥詛咒二阿哥時,就覺得二阿哥的性格之所以變得古怪,是被巫術所害。經過調養,其精神狀態正逐漸恢復,而大阿哥和八阿哥都會錯了意。他們誤認為康熙對二阿哥恩斷義絕,這才跳出來爭儲。殊不知如此一來,反而將野心徹底暴露,讓康熙反感。

解讀《雍正繼位新探》:深度分析雍正繼位的背後權謀及合法性

在阿哥們當中能準確揣摩康熙本意的只有四阿哥“胤禛”,也就是雍正!同樣是被派去看管被廢的二阿哥,比起大阿哥,雍正可聰明多了。有一次二阿哥想傳話給康熙,說父皇批評我的話都對,唯獨說我謀逆,真是天大的冤枉,我哪敢有這種想法?大阿哥假裝沒聽見。雍正則認為茲事體大,向康熙轉達了這番表白,康熙聽聞後心有所感,命令取下二阿哥身上的鎖鏈,父子關係稍加緩和,而雍正也在康熙眼中留下了為人寬厚、顧念親情的好印象。

當康熙要求群臣推舉新太子時,雍正審時度勢,力保二阿哥,正符合老皇帝的心意,康熙對雍正更加另眼相看。不久,康熙就封他為雍親王,“雍”這個字有和睦、和諧之意。康熙顯然是表揚雍正,維護了兄弟間的和睦。康熙48年3月,康熙正式宣佈重新立二阿哥為太子,繞了一圈,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點,但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康熙重立二阿哥,除了親情,更重要的目的是平息奪儲之爭,避免再出現兄弟相殘、結黨營私的局面。這意味著此舉是權宜之計,二阿哥的地位並不穩固,在極度的不安全籠罩下,二阿哥的心態再一次失衡。

雍正與十四阿哥的奪儲暗鬥

他經常對人抱怨,古往今來,哪有當40年太子的?他甚至再度策劃政變,康熙失望透頂,終於再度廢黜了二阿哥。至此,二阿哥的政治生涯徹底宣告結束,他只能在囚禁中度過餘生。至此,奪儲之爭的第一階段“明爭”就結束了。在這個階段,大阿哥和八阿哥率先出局,雍正則憑藉對康熙心思的把握,沉得住氣,摘得一分。緊接著就進入了第二階段“暗鬥”,簡單來說,就是四阿哥雍正,同十四阿哥“胤禵”的對決,需要說明的是,鑑於之前的教訓,兩人不敢公開爭奪,鬥爭形勢主要是暗鬥,竭盡所能加大自己在康熙心目中的分量。

解讀《雍正繼位新探》:深度分析雍正繼位的背後權謀及合法性

先看雍正,從善待二阿哥併力保他再度當太子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雍正善於揣摩人心,頗有心機。平日裡雍正不顯山不漏水,走的是低調路線。他最大的愛好是吃齋唸佛,在家養了不少喇嘛,成天同他們討論佛法,自稱“天下第一閒人”。雍正真的心如止水嗎?當然不是。這從一個細節裡就能看出來。雍正曾經給年羹堯寫過一封密信,囑咐他“今日之不負皇上,即翌日之不負我。”今天你不辜負康熙皇帝,等於將來不辜負我。這明明是自比皇帝,可見雍正對儲君的地位內心是相當嚮往的。只不過他刻意遮掩,在康熙面前表現得恭順穩重,無慾無求。但實際上雍正是抓住了康熙的軟肋,大打親情牌。

解讀《雍正繼位新探》:深度分析雍正繼位的背後權謀及合法性

二阿哥再度被廢后,康熙神情沒落,鬱鬱寡歡。雍正經常邀請康熙來自己的私家花園遊玩散心。雍正還讓兒子乾隆作陪,讓康熙感受祖孫之情,大為寬慰。據史料記載,康熙去雍正花園多達11次,其中康熙61年,也就是他駕崩的那一年,去了三次,可見父子關係十分親密。雍正的親情牌成效卓著。當然光打親情牌是不夠的,康熙選的是皇位繼承人,重點考查的是此人有沒有政治才幹,能不能處理好紛繁複雜的政務?為此,雍正制定了一個周到而穩妥的策略,他意識到康熙英明睿智,所以自己不能表現得愚蠢,那樣會遭到鄙視,與儲君就無緣了,也不能聰明外漏,像八阿哥那樣,各種秀才幹,博得滿朝文武稱讚,這反而會被懷疑是圖謀不軌。雍正要做的是既表現出才幹,又要讓康熙覺得兒子很孝順,絕無二心。

解讀《雍正繼位新探》:深度分析雍正繼位的背後權謀及合法性

為此,雍正採取兩面手法,一方面對康熙交辦的事情盡心盡力的完成。早在康熙39年,23歲的雍正隨同康熙檢查永定河工程,就發現質量問題。在雍正的監督下,弊病得以解除。此後,雍正還跟進了黃河與淮河的治理,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帝制時代,治水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雍正治水得當,無疑其政治才幹得到了體現。康熙56年,明十三陵遭盜掘,雍正受命查處,他查清真相,懲罰元兇。康熙60年,京城會試,發榜後,落榜士子覺得錄取不公而鬧事。雍正負責重審試卷,平息了風波。康熙61年,因京城和通州的官倉,在發糧的過程中營私舞弊,康熙命雍正領銜查辦,雍正查清賬目,建立了完整的收納制度,改善了糧政。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雍正展現出認真負責、雷厲風行、獎罰分明的特點。 得到康熙的首肯,這說明他確實有治國理政的才能。

解讀《雍正繼位新探》:深度分析雍正繼位的背後權謀及合法性

另一方面,雍正繼續保持低調,做任何決定都要先揣摩康熙的意思。事情辦成了,不居功自傲,都歸功於皇阿媽的英明領導。平時也小心謹慎,不和朝中大臣往來。這樣雍正就在康熙的心目中樹立了有才幹、又安分的良好形象。那麼,雍正果真不結黨嗎?答案是否定的。只不過他做的極端隱蔽,嚴格遵循“人不在多,而在精”的原則。雍正的黨羽來自兩個地方,一個是他的包衣,也就是家臣,其中作用最大的是“戴鐸”和“年羹堯”。 “戴鐸”是雍正的重要謀士,打親情牌、表現才幹,但低調行事,最早都是他提出的。年羹堯為雍正家臣,他自幼聰慧,21歲考中進士,雍正大力栽培他,助他歷任四川巡撫、川陝總督成為封疆大吏。有這樣一支力量做外援,雍正底氣就足多了。

解讀《雍正繼位新探》:深度分析雍正繼位的背後權謀及合法性

雍正的另一批黨羽是朝中大臣,但他只結交康熙身邊的近臣,其中最重要的是“隆科多”,隆科多的父親是康熙重用的元老重臣佟國維,仗著這層關係,隆科多年紀輕輕就獲封一等侍衛,保護康熙的安全。康熙50年,隆科多升任步軍統領,這個職位非常關鍵,他維護京師治安,直接向皇帝負責。雍正拉攏隆科多,等於在康熙身邊佈下眼線,一旦老皇帝身體不行,他就能第一時間知道,及時反應。當然結黨這種事情都是揹著康熙乾的。在康熙眼裡,雍正仍然是個好兒子,值得託付重任。

解讀《雍正繼位新探》:深度分析雍正繼位的背後權謀及合法性

生命的最後兩年,康熙身體欠佳,無力舉行祭天大典,就委託給雍正,祭天乃國家大事,通常由君主親自承擔,交給雍正表明康熙對他的德行和才能評價很高。儘管雍正的表現大體能讓康熙滿意,但他也有短板,那就是軍事才能平平。這對於重視騎射的滿洲人來說,不能不說是個缺憾。而在這一方面,雍正遇到了一個強有力的對手,即十四阿哥“胤禵”,說起來十四阿哥和雍正的母親都是德妃烏雅氏,兩人是一母所生的親兄弟。不過雍正是由皇后佟佳氏撫養長大,所以兄弟倆並沒有多少感情。十四阿哥倒是和八阿哥靠得更近,是八阿哥集團的重要成員,八阿哥奪儲失敗後轉而支持十四阿哥,成為他的幕後推手。

前面也說了雍正靠親情拉近同康熙的關係,其實十四阿哥同康熙的父子情也很深厚,而且十四阿哥比雍正小10歲,性格也乖巧,這些都容易使康熙對他產生好感。舉個例子,清朝規定,得到皇帝准許的皇子能從宮中領取物品,供給一家老小,領取多少?能領多少?取決於皇帝的態度。十四阿哥是諸阿哥當中領取時間最長,所得也是最豐厚的。直到康熙駕崩那年,他還在領,可見康熙對十四阿哥的喜愛程度。所以說論親子關係,十四阿哥至少不輸於雍正。

而在軍事能力方面,他就擁有很大的優勢了。康熙54年,準噶爾部進犯,康熙派兵抵禦,打了兩年,不僅沒防住,還讓準噶爾部侵犯到了青藏地區,並殲滅了相當一部分清軍。一時間,清朝的西北部邊疆風雨飄搖。康熙年紀大了,無力親征,打算從阿哥當中選一位,代父出征。康熙57年,十四阿哥受封撫遠大將軍,並授予王爵,稱“大將軍王”,率軍出征。為了樹立權威,康熙指示王公大臣,大將軍王握有生殺大權。他的命令就如同我的諭旨,你們都要服從。消息一公佈,十四阿哥的支持者大為興奮,出征前八阿哥集團的重要成員“九阿哥”,每天都會去十四阿哥府上,他告訴十四阿哥,一定要抓住機會立下戰功,這將有助於他當上太子。

解讀《雍正繼位新探》:深度分析雍正繼位的背後權謀及合法性

十四阿哥果然爭氣,按照屬下的建議,他坐鎮指揮即可,不必親臨戰場。但十四阿哥力排眾議,親臨前線,一邊做軍事部署,一邊處理辦事不力的將領,提升了軍隊的士氣和戰鬥力。在他的指揮下,清軍把準噶爾部趕出了西藏。經此一役,十四阿哥的統帥才能得到了充分體現。康熙看在眼裡深感欣慰。打仗之外,十四阿哥的另一隻眼睛緊緊盯著紫禁城,他一次饋送給八阿哥等人20多萬兩銀子,讓他們籠絡官員,收買人心,八阿哥集團也非常賣力的替他吆喝。一時之間,十四阿哥憑赫赫戰功晉升皇太子似乎大有希望。於是十四阿哥成為雍正最大的競爭對手。兩人各有所長,雍正政治才幹突出,十四阿哥則擅長軍事。

相比之下,康熙應該更傾向於雍正。因為對於君主來說,治國理政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雍正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那就是一直待在康熙身邊,老皇帝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萬一有事,他可以及時作出反應。這對領兵在外的十四阿哥就非常不利了。十四阿哥也清楚自己的短板,所以他叮囑八阿哥、九阿哥,千萬給我盯緊了,一有風吹草動趕緊來報信。十四阿哥的擔憂是對的,後來的事情表明,問題確實出在距離上,但在交通條件極為落後的古代,他再怎麼預防都註定鞭長莫及。

雍正繼位的合法性

康熙61年11月13日,康熙駕崩於北京暢春園,享年68歲。臨終前,命步軍統領隆科多傳旨,由雍正繼位。這樣雍正和十四阿哥的暗鬥就以康熙死亡,雍正登基告終。但是,爭議從那一刻起就沒有停止過。一切都指向同一個問題,康熙駕崩那晚,雍正究竟靠的什麼取得了最終勝利?接下來李夫子就來分析一下。首先要解釋的一點是,康熙是不是被毒死的?十一月初七,康熙患感冒,13日凌晨病危,當晚駕崩,從生病到逝世只有6天,而且死前幾天還跟雍正說感覺病好了些。由於走的突然,所以一直有人懷疑康熙是被雍正毒死的,甚至有傳聞,康熙是喝了雍正敬獻的毒人參湯,當場暴斃。李夫子看得這本書的作者就指出,這不可信。因為康熙本人一貫反對喝人參湯,認為有害無益。雍正怎麼可能往槍口上撞?就算下別的毒藥成功率也很低。因為康熙的親信太監是八阿哥的死黨,對雍正嚴防死守。另外,根據意大利傳教士馬國賢的記載,康熙駕崩時御醫就在旁邊,雍正想下手,根本沒機會。

解讀《雍正繼位新探》:深度分析雍正繼位的背後權謀及合法性

其實康熙之死,主要是積勞成疾,加上晚年被太子問題搞得身心俱疲,免疫力下降,患上感冒後引發心臟病、高血壓病發,奪取了生命。總之,康熙是自然死亡。至於康熙生前立下遺詔,寫明傳位十四子卻被雍正篡改成傳位於四子的說法。我們一開始就分析過,這根本不可能。事實上,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康熙並沒有立任何遺詔,他其實一直在猶豫,是把皇位傳給雍正還是十四阿哥?兩個兒子老皇帝都愛,難以取捨,所以遲遲沒有決定。這時候距離就起了關鍵作用!康熙病危的時候,十四阿哥遠在千里之外,回京需要很長時間,等他回來繼位,空檔期長,變數多,弄不好有野心的阿哥發動政變,局面就難以控制。

雍正則就在身邊,可以立即繼位,實現皇權的平穩交接。這無論對於維護愛新覺羅家的統治,還是國家穩定,都更加有利。因此,康熙當機立斷,命雍正繼位。如此看來,雍正繼位是合情合理的,可是在傳達遺詔的過程中,又有疑點出現了。按理說如此重大的事情,應該有多位重臣在旁一同接受遺命。而現實是接受並傳達遺詔的,只有隆科多一人,而他偏偏又同雍正關係密切,這就讓人懷疑康熙已經神志不清,於是隆科多假傳聖旨命雍正繼位。其實隆科多確實是康熙宣召的理由有二,第一是康熙突然意識到自己不行了,召集王公大臣來不及,隆科多是步兵統領,寸步不離,便於宣召。第二,隆科多是外戚,跟康熙是表兄弟。隆科多的父親又是康熙長期倚重的老臣。康熙這個人特別喜歡用親戚,覺得靠的住。當此緊要關頭,讓信得過的隆科多傳達遺詔,順理成章。

解讀《雍正繼位新探》:深度分析雍正繼位的背後權謀及合法性

那麼,隆科多同雍正的親密關係究竟起沒起作用?起到作用了,但不是幫助雍正篡位,而是保障了他順利繼位。康熙病逝次日,京城九門關閉,諸皇子禁止進入大內,行同戒嚴,這些事自然是由掌控京城防禦的隆科多親自操辦的。與此同時,川陝總督年羹堯密切監視十四阿哥的動向,十四阿哥統領的西北遠征軍駐紮甘州,後勤保障依賴年羹堯,要向京城進兵也要先經過川陝地區,所以他不敢輕舉妄動,只能乖乖奉詔回京。

上述措施被一些人認為是雍正做賊心虛的表現。其實奪儲之爭貫穿康熙晚年,十幾年宮鬥下來,兄弟間的情誼早已蕩然無存。雍正和十四阿哥的爭鬥又持續到康熙嚥氣的那一刻,形式那麼兇險,雍正繼位之初怎能不感到緊張呢?封閉城門防範其他阿哥,都是為了確保登基是再正常不過的。至於把十四阿哥召回來加以軟禁,後來又收拾八阿哥集團,也不新鮮。歷朝歷代權力鬥爭的失敗者,大都是命運悲慘,這同雍正篡沒篡位、心不心虛毫無關係。

雍正的評價為何多是負面?

雍正登基後,有關他篡位的傳言層出不窮,傳統史學家對他的評價也是負面多過正面,他被冠以陰險、狠毒等標籤,直至今日,雍正繼位問題和他的暴虐性格仍然是大眾感興趣的話題。那麼雍正為何這麼不受人待見,以至於在歷史上留下了暴君的名聲呢?其原因可以分為外部和內部兩大類。先說外部原因。雍正繼位後,八阿哥集團既無奈失望又嫉妒憤恨,他們編造故事四處宣揚,說雍正的皇位是從十四阿哥那搶來的,得位不正。十四阿哥本人更是心態失衡,回京後見到雍正拒絕向新君下跪,場面幾乎失控。對此雍正當然不能容忍,待坐穩皇位後就開始收拾反對者,他讓十四阿哥給康熙守靈,其實就是軟禁。對在背後支持十四阿哥的八阿哥集團,更是嚴厲懲處。雍正把他們開除出宗室,並將八阿哥改名為“阿其那”、九阿哥改名為“賽思黑”,意思是連豬狗都不如的畜生, 可見他的憤恨。

解讀《雍正繼位新探》:深度分析雍正繼位的背後權謀及合法性

儘管如此,八阿哥集團編造的流言已經傳到了民間,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老百姓總是對宮廷秘聞津津樂道的,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邪乎,已經無法禁止。除了普通人,士紳當中也有不少人熱衷於傳播這類醜聞,這同他們對雍正的態度有關。雍正推行的一些政策,對朝廷和百姓有利,卻損害了相當一部分士紳的利益。就拿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來說,本來讀書人只要考取功名就可以免除勞役,不用納糧,這是朝廷賦予士紳的特權。雍正登基後,規定不管你有沒有功名,都要服勞役,交公糧,這就觸動了士紳階層的根本利益。在雍正的強推下,他們不敢反抗,但在私底下傳揚宮廷醜聞,以此發洩怨恨還是可以的。這也是雍正繼位問題屢禁不止,反而成為全社會八卦話題的重要原因。

當然雍正遭人懷疑也與自身的行為處事有關,也就是內部原因。這裡主要講兩件事情,第一件就是誅殺有功之臣。首先倒黴的是年羹堯。年羹堯牽制十四阿哥的大軍,保障了雍正順利繼位。此後他接任扶遠大將軍一職,平定青海,既為邊疆穩定作出貢獻,也給雍正爭了光。雍正激動之餘說出了你是朕的恩人的話,一時間年羹堯成為皇帝的大紅人,滿朝文武都來攀附。年羹堯也是志得意滿,越來越放肆。隨即風雲突變。雍正三年年底,雍正以大逆不道、貪贓枉法等罪名罷免年羹堯一切職務,賜其自盡。一代名將,就這樣從巔峰跌落谷底。

解讀《雍正繼位新探》:深度分析雍正繼位的背後權謀及合法性

緊接著倒黴的是隆科多。雍正5年,隆科多因結黨營私等罪名遭到抄家、囚禁的懲處,不久即病死獄中,如此對待功臣不免令人懷疑雍正是在殺人滅口,掩飾篡位的事實。但其實,誅殺功臣本就是專制君主的慣用手段。雍正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所謂功高震主,功臣的貢獻大了,地位高了就可能對皇權產生威脅。中國歷史上因此而被殺害的功臣、名將數不勝數。雍正的做法雖然殘酷,但並不稀奇,不能構成他殺人滅口的證據。

第二件事爭論更大,發佈和撰寫《大義覺迷錄》。雍正6年,湖南秀才曾靜,策動川陝總督嶽鍾琪造反,被嶽鍾琪告發。經查曾靜的反清思想源於其老師,已故的浙江名儒“呂留良”,雍正決定赦免曾靜,以示寬仁,把呂留良的遺體挖出來示眾,以儆效尤。案子本身就算是結了,不過有個事雍正耿耿於懷,曾靜在煽動嶽鍾琪的言論中羅列了雍正的種種罪狀,包括謀殺父親、逼死兄弟、迫害功臣等。雍正感到連曾靜這樣的秀才都能聽得到那麼多的傳言,可見對自己不利的言辭已經流傳到了何等地步。為澄清真相,他親筆撰寫了《大義覺迷錄》,只可惜聰明反被聰明誤。

解讀《雍正繼位新探》:深度分析雍正繼位的背後權謀及合法性

這麼一來人們就更有理由相信雍正確實是心虛,以至於要狡辯。而且在雍正的授意下,清廷大量印發《大義覺迷錄》,反倒讓更多人知道了奪儲之爭,產生了更多離奇的故事。於是一本為澄清事實而發行的書,演變成了集體八卦的魔幻現場,雍正繼位的合法性反而越來越說不清。這就難怪乾隆一登基,立刻將《大義覺迷錄》全部收回銷燬。因為他明白讓往事徹底沉默,沒有人記得,才是維護雍正名譽的最好辦法。然而一切都晚了,圍繞雍正繼位的種種陰謀論,已經在民間擴散,覆水難收。

李夫子說雍正

縱觀滿期康乾盛世,很多人把乾隆跟康熙並列,認為大清盛世的主要功績在於康熙與乾隆,從而忽視了雍正的作用,但其實真的研究那段歷史會發現,康熙末年,朝政昏庸,到雍正繼位時,留給他的只是個 千瘡百孔、國庫空虛的爛攤子,是雍正繼位之後始終如履薄冰、勤儉節約、勤於政事,才給乾隆這個敗家子留下了國庫充盈的一個大清朝,結果也被乾隆在繼位的幾十年內給敗了個精光!如果說雍正不是英年早逝,那麼歷史上的清朝又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改變呢?歡迎各位小夥伴留言探討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