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历史悠久的北岳庙从什么时候建立的?

害羞没饭吃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曲阳北岳庙一直作为历代封建帝王祭祀北岳恒山之神的场所,它不仅是五岳祭祀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承者,也是一座内涵丰富的艺术与文化胜地。北岳庙气势恢宏的木构、精美绝伦的壁画和积淀深厚的碑刻堪称“三绝”,其文物价值在现存五岳祠庙中均可谓首屈一指。

北岳庙,古称北岳祠、北岳安天王庙、北岳安天元圣帝庙、北岳安天大贞元圣帝庙,始建于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间,唐贞观年间重修,宋初为契丹焚毁,宋淳化年间重建,此后宋、元、明、清历代屡有修葺,最终奠定今日规模。从公元六世纪初始建,至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改祀于浑源,曲阳北岳庙一直是历代封建帝王祭祀或遥祭北岳恒山之地,使用时间长达千年以上。1982年,北岳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北岳庙达到极盛的明嘉靖年间,占地面积高达1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五百米长的中轴线气势磅礴,由南至北依次是登岳桥、神门、牌坊、朝岳门、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飞石殿、德宁之殿、后宅门和望岳亭,并以德宁之殿为中心向东西发散,东侧建有东昭福门、东进禄门、大门和牌坊,西侧则经西昭福门、西进禄门可达城西门,构成尺度宏大的“田”字形平面格局。今存建筑中,建于元代的德宁之殿是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也是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元代木结构建筑。

五岳祭祀制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官方祭祀活动之一,它初创于汉武帝时,汉宣帝将祭祀五岳四渎设为定制。根据《汉书·郊祀志》及历代史书,最初的“北岳恒山”并不是今日山西省浑源县境内的天峰岭,而是在河北省曲阳县西北的大茂山。祭祀最初举行于两庙之中,曲阳建下庙,山麓建上庙。直到后晋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送与契丹并以大茂山为界,导致恒山与恒山下庙分离,且上庙毁坏无存,从此下庙不得不兼作历代遥祭恒山之地。从明朝中叶开始,不断有人提出改祭北岳于山西浑源的玄武山。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朝廷考虑交通等多方面原因,最终还是做出了改封山西浑源玄武山为北岳恒山的决定,只是将北岳祭典保留在曲阳北岳庙。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顺治帝遣工部侍郎在浑源举行了祀岳大典,从此北岳与北岳祭典的分离宣告结束。不过河北方面对大茂山的祭祀从未停止,规模宏大的北岳庙建筑群也有幸保存到今天。


司图博行


北岳为五岳之一,五岳为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五岳的名称,始见于《周礼》。

据史学家考证,五岳制度始于汉武帝,汉宣帝确定以今河南的嵩山为中岳,山东的泰山为东岳,陕西的华山为西岳,安徽的天柱山为南岳,河北的恒山为北岳。其后又改今湖南的衡山为南岳,隋以后遂成定制。

北岳恒山从西汉到金元明初历代史书都明确记载恒山在曲阳县西北,主峰大茂山,又名神仙山(在今河北省阜平县东北缘、唐县西北缘)。

明末改封浑源玄武山为恒山,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移祀浑源。

北岳庙坐落于河北保定市曲阳县城,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间,是汉代至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多代封建帝王遥祭北岳恒山的地方,唐贞观年间重修。宋初北岳庙为契丹所焚,淳化2年(公元991年)又重修。

此后,该庙曾于宋、元、明、清各代进行过多次维修与扩建。由于北岳庙内古建成群、碑碣林立,且品位较高,1982年2月23日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历史原因,明代末期以今山西浑源的玄武山为恒山,但秩祀仍在曲阳,至清初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始改祭岳于浑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