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 香港盛世蝸居的教訓:被買房租房耽誤的可不僅年輕人

香港,亞洲金融中心,除了世界矚目的經濟實力,讓人驚呼側目的還設有它的世界第一的高房價。

倘若對北上廣深動輒10萬/平的房價深吸一大口涼氣,那麼單論房價,北京+上海才剛剛夠的上香港,絕望是面對香港房價最貼切的形容詞。

香港盛世蝸居的教訓:被買房租房耽誤的可不僅年輕人

“姚明潘長江的平均身高1米85”是網友對脫離實際生活粗暴計算平均值的戲言,但香港的平均房價卻含有另一種深意:買不起。

目前整個香港特區的均價是22-30萬/平,撇開動輒數億的半山豪宅,一個普通車位叫價600萬,車位比車貴,房子比人貴。

在高房價的掣肘下,香港的居住條件很差:一家五口蝸居40平米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只是住宅,去香港住酒店,房間同樣狹小。

香港盛世蝸居的教訓:被買房租房耽誤的可不僅年輕人

有人將這一切的原因歸咎於地產行業的香港模式來解釋,即為“公私兩手抓”的香港模式:香港人口增長快,經濟發展好,良好的教育和醫療條件吸引了外來人口移民或投資住房,住房需求比較旺盛。

然而與人口高速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香港的土地供給,開發率不到30%,大概331.329平方公里,以這個面積計算,香港每平方公里有2.23萬人,人地關係非常緊張。

香港盛世蝸居的教訓:被買房租房耽誤的可不僅年輕人

政府一方面將私人住宅市場放開,讓房地產商更好的服務於有消費能力的群體;另一方面將財政收入投入公共住房建設中,大力發展公屋、居屋,補貼低收入階層,保障他們的生活。

香港盛世蝸居的教訓:被買房租房耽誤的可不僅年輕人

說白了,不是地不夠,而是嚴格把住了可開發的住宅土地。無獨有偶,在中國也是一樣,不限制產業發展用地,而對住宅用地卻嚴格限制,這就是為什麼寫字樓和工廠用地都很便宜,而住宅房價高的嚇人。

微博博主“深圳寧南山”發文說過,要警惕警惕供地模式香港化“總有人幻想房價高就能把別人趕走,就能避免大城市病”。然而,人口是跟著產業走的,不是跟著房價走。

如果房價高就能把人趕走,那麼北京上海深圳全國房價最高,而且還越來越高,是不是人全部都跑了?恰恰相反,三個房價最高的城市反而人口最多,走多少人,還會來多少人,背後的原因是產業發展決定人口數量

香港盛世蝸居的教訓:被買房租房耽誤的可不僅年輕人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湧向一二線城市,真正吸引他們的主要還是工作機會。城市經濟蓬勃發展,中高端工作機會不斷增加,必然會帶來人口的上升,而此時由於規劃的原因去嚴控土地供應,就必然會帶來“牢籠效應”

“牢籠效應”限制了人口發展的空間,而產業發展又決定了人會不斷湧入,於是人們就會在有限的面積裡面,為了爭奪住房資源,教育資源等相互競爭拼殺,同時養育後代的能力大大減弱帶來生育率直線下降,同時大大激化本地人和外地人的矛盾。

香港盛世蝸居的教訓:被買房租房耽誤的可不僅年輕人

在牢籠遊戲裡面,人們的競爭心理,導致誰也不願意輕易退出,誰都認為自己是可以強撐到最後的勝利者。

在牢籠遊戲下,最受影響的其實是城市的底層市民們和外地人群,他們要完全直面高昂的房價,擁擠的交通,緊缺的教育資源,並且認為這一切都是人多的結果,甚至帶來了產生出一系列社會現象。

但是這些問題都是資源短缺帶來的麼?其實並不是,而是資源配置不夠合理,資源基於人口配置是最合理的方式。

不要把土地和房地產徹底淪為賺錢的工具,人口的增長從來不是由土地供應決定的,而是靠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來決定的。香港模式的失敗應該為我國的地產供應模式敲響警鐘。

香港盛世蝸居的教訓:被買房租房耽誤的可不僅年輕人

歡迎關注【巴樂兔租房】,這裡有關注租房的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