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乾隆真的是海宁陈氏之子吗?有什么依据?

素心瑜伽


关于乾隆是海宁陈氏之子这个传闻,对我们影响最深的应该是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书中围绕乾隆为海宁陈家之子这个主线,杜撰出乾隆的亲弟弟陈家洛等一系列人物,当然金庸先生也是从传闻中获取灵感。

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帝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出生于康熙五十年,父亲是雍正帝,生母是时为雍王府格格的钮钴禄氏。钮钴禄氏十三岁进入雍正潜邸服侍,因她的父亲身份不高,所以当时的身份是格格。

乾隆真的是海宁陈氏之子吗?

我个人认为,乾隆为海宁陈家之子这个说法并不靠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乾隆帝出生时,钮钴禄氏才20岁,这正是女子生育的黄金年龄。这个她生育的第一胎,即使是个女孩,对她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正值生育年龄的她,完全可以后面再生,毕竟她只是格格,没有谁要求她必须一举得男。

其二,在弘历之前,雍正帝有过四个儿子,乾隆帝出生时,雍正帝的第三子弘时是活着的。如果说乾隆是雍正帝去跟海宁陈家换来的,那么其实是没必要的。有成活皇子的雍正帝,没有必要冒如此大的风险,去换一个儿子来讨康熙帝的欢心,而且还是个婴孩,谁知道以后是不是个不省事的主?

第三,雍正帝是何其精明的人,乾隆帝出生之后,他还有皇五子弘昼,皇六子弘曕两个成活的儿子。如果乾隆帝不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我想即使康熙帝再喜欢这个孙子,他也不会考虑将他作为继承人,毕竟是扰乱皇家血统的事。

我是阿浅,每天和你聊聊历史那些事儿。喜欢的点赞转发支持下,欢迎指教!

若浅话史


这个说法,源自民间传说。相传,当年雍正还是皇子,和陈氏关系不错。一年,两家都生孩子,而且月、日、时辰皆同。陈氏家生的是个儿子。胤禛命人抱来看看,等孩子被送回时,陈家发现已经易男为女。陈家很震惊,但不敢声张。后来,雍正继位以后,也是厚待陈家。乾隆南巡六次,四次住在陈家。因此才有了这个谣言。

谣言还说的有理有据,陈家有两个牌匾,一个《爱日》(“孝子爱日”),一个《春晖》(唐代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寓意都是子女对父母的孝心。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乾隆甚至直接去认母了。

不过,谣言终究都是假的。

首先,雍正有10个皇子,6 个公主。乾隆只是老四,他三哥爱新觉罗·弘时可是健在的。雍正没必要换一个孩子啊。

其次,乾隆出生时,康熙五十年九月。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太子胤礽才第二次被废!这之前,雍正更没必要再弄个儿子了。他都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夺嫡,要那么多儿子干嘛。

最后,《爱日堂》《春晖堂》是康熙时候题的字,题“爱日堂”的时候,还没有弘历。

康熙三十九年四月,玄烨在便殿召见群臣,说:“尔等家中各有堂名,不妨自言,当书以赐。”元龙奏称,父亲之闿年逾八十,拟“爱日堂”三字。康熙五十四年六月,玄烨因陈元龙胞弟陈维坤的妻子黄氏守寡41年,御书“节孝”两字赐之,又赐“春晖堂”匾额。

乾隆六下江南四次住陈家。一是,关爱老臣,念及陈家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都有人在朝廷中枢为官,又是当地名门望族。二是,陈家的园子是海宁名胜,亭台楼榭,相当漂亮,是乾隆理想的行在。

这个故事,就跟“吃货乾隆”的故事一样,大家一乐就行,没必要深究。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乾隆帝历来是一个话题人物,在清代所有皇帝中,大概没有谁能比他拥有更多的传说和故事。而在所有关于乾隆的传说中,最有名的一个就是关于他原是海宁陈阁老儿子,后来被雍正换入亲王府,最后成为皇帝的故事。这个传说从清末天嘏写了一本《满清外史》开始,经蔡东藩的《清史演义》、许啸天的《清宫十三朝演义》,一路演绎,最后被原籍海宁的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写进了《书剑恩仇录》,从此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以至于今天的浙江省海宁市,公然打出了“乾隆故里”的称号,似乎“乾隆是海宁陈阁老之子”已经是确凿无疑的事实了。

(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让“乾隆是海宁陈阁老之子”的说法家喻户晓)

那么,所谓“乾隆是陈阁老之子”这个传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根据这个传说,在康熙五十年,一直无子的雍亲王胤禛又生下了一个女儿,而同日朝中重臣陈阁老家生了一个儿子。于是胤禛设计用自己的女儿换来了陈阁老的儿子,养在家中,取名弘历。弘历成年之后知道自己身世,四次南巡都专门到海宁,住在陈家宅中,还亲笔题写了“爱日堂”和“春晖堂”两块匾额,以示思亲之心。“爱日”一词,出自汉辞赋家扬雄《孝至》一文:“孝子爱日”,后世因专称儿子奉侍父母之日为“爱日”。而“春晖”一词,不用多说,正是来自唐人孟郊的《游子吟》。如果乾隆不是陈阁老的儿子,他为何要题写这样两块匾额呢?

然而,真相真的是这样吗?笔者想说,其实这个传说漏洞实在太多了,根本经不起史实的推敲,别轻易就被小说家们骗了。

首先,胤禛在弘历之前一直无子吗?错!实际上,胤禛早在弘历之前就已经生下了四个儿子了,虽然前三个都早夭,但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弘历出生的时候,他的哥哥弘时还活得好好的,且已经八岁了。这就说明,胤禛一不是没有儿子,二也不是生不出儿子。既然如此,他有什么必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去换来陈阁老家的儿子呢?这个巨大的漏洞,只要稍微了解一下雍正子嗣情况的人就会发现。

(传说为乾隆御笔题写的海宁陈家“春晖堂”匾额)

其次,再来看那两块所谓乾隆题写的表达思亲之情的匾额。所谓海宁陈阁老者,其实就是清康雍年间的著名大臣陈元龙。他在海宁的老家里确实有一块皇帝御笔题写的“爱日堂”匾额。然而,这块匾额根本不是乾隆题写的,而是乾隆的爷爷康熙帝题写的。《清史列传》明确记载,康熙四十年(1701年),陈元龙被赐予内直翰林同观。康熙帝传谕各位翰林,说“尔等家中各有堂名,不妨自言,当书以赐。”陈元龙的父亲当时已经年逾八十,于是就自己拟了个“爱日堂”的堂名,以表达对父亲的孝心,康熙帝于是就给陈元龙题写了“爱日堂”的匾额。由此可见,“爱日堂”这个名字本来就是陈元龙自己拟的,是为了表达对父亲的孝心,康熙帝只不过是照着写了一遍,怎么会变成了乾隆思念父亲的证明呢?

(海宁陈阁老故居内的“爱日堂”匾额,很明显落款是“康熙四十年”)

再说“春晖堂”匾额。《海宁州志稿》里提到,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六月,康熙帝因陈元龙的胞弟陈维坤的妻子黄氏守寡41年,御书“节孝”两字赐之,又御笔亲题“春晖堂”匾额赐之,希望陈维坤之子陈邦彦能够不忘母亲养育之恩。后来陈邦彦成为了著名的书法家和学者,他的作品集就起名《春晖堂集》。明明是在陈邦彦家里的匾额,怎么又变成了陈阁老家里的匾额呢?这也太张冠李戴了吧?!

(自号“春晖老人”的清代著名书法家陈邦彦,“春晖堂”匾额是康熙给他家题写的)

【乾隆虽然喜欢没事就提个字,写个打油诗之类的,但这匾额真没做过……】

最后再来说说乾隆为什么四次去海宁,还都住在陈阁老家里。众所周知,乾隆一生六下江南。乾隆第一次和第二次下江南的时候,都根本没有去海宁。到第三次下江南时,才第一次去了海宁。乾隆为何要去海宁,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检查海塘工程的情况。这在《清史稿》里有明确记载。乾隆后四次南巡,每次都是“幸海宁阅海塘”。海宁乃是杭州湾的海防重地,经常发生海潮倒灌的灾害。所以乾隆非常重视海宁的海塘工程。而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南巡的时候,就是因为海宁的海潮灾害还不十分严重,所以就没有去海宁。之后海潮灾害日益严重,海塘工程建设日益紧迫,乾隆才多次前往海宁检查工程情况,所以他给陈家的宅子取了个名字叫“安澜园”。至于为何每次去海宁都住在陈家,这个就更简单了。海宁一个弹丸小城,城里最大、条件最好的宅子就是陈家宅,皇帝来了,不住那里住哪里呢?

(乾隆曾驻跸过的安澜园复原图)

【雍正表示朕被后世也黑得太惨了】

所以说,遇到历史问题,多动动脑筋,就不容易被小说家和民间传说忽悠了。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史列传》、《海宁州志稿》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战争史


乾隆皇帝不是海宁陈氏之子,这种说法不过是小说里的剧情,之所以出现这种说法。不过是汉人自我安慰的想法而已。


那是什么原因出现乾隆皇帝是海宁陈氏之子呢?

因为乾隆是大清的皇帝,大清是满人建立的政权,是满人统治着汉人,但是满人人数少,汉人人数要多出满人很多倍。所以汉人是不习惯被满人统治的。

自从清兵入关后,之后统治汉人,汉人有很多人不是无时无刻在谋划着反清复明,但是结果却不是那么理想。

从顺治帝到康熙帝,康熙皇帝的文治武功又非常高,虽然有反清之心,却无复明之力。以后大清朝在康熙驾崩后,又经过雍正皇帝,再到乾隆皇帝。

大清的国力也在蒸蒸日上,大清的江山也越来越稳定,同时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也出现了太平盛世的局面,所以被合称为康乾盛世。

而反清复明之士看着大清国越来越强盛稳定,复明之路越来越遥远,已经根本看不到希望了。

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自我安慰大想法,慢慢的就流传出乾隆是汉人之子,这样的话,就不需要反清复明,大清江山就回到了汉人的手里。

所以就出现了乾隆皇帝是海宁陈氏之子。


中孚鉴


这个可以当个笑话听听就可以。电视剧看多了还真以为乾隆是汉人。

乾隆是雍正的第四子,可以看出雍正到乾隆生出来时候已经有三个孩子,根本没必要换儿子,在说陈家在康熙朝有人在朝廷做大官,而且在海宁那也是名门望族,各种措施也戒备森严,换孩子这件事估计陈家也是不会一直忍气吞声的。雍正当初也不是太子,没必要换孩子来给自己增加风险!

乾隆是地道的满人,爱新觉罗氏的后代,不要把电视剧的情节带入正史中,影响孩子的历史观!


小落美文


小编小时候也曾经被这个传说击倒,而且还深信不疑。

那个时刻家中和外婆家中有《山海经》等各种杂志,其中对乾隆皇帝的描述很多。

其中写到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家中嫡福晋和侧福晋虽然多,生的孩子也不少,但这位“四皇爷”胤禛就是“格格专业户”,包生女儿,就是生不了儿子。

这下可把四阿哥愁坏了,自己深受康熙老皇帝宠爱,但要是没有儿子,就当不了太子,就无法继承帝位。

这天,他听说朝廷的陈阁老晚年得子,就“计上心来”,让他抱着儿子到雍亲王府来。结果一看就看到眼睛里拔不出来了。陈阁老儿子天庭饱满,眉清目秀。。。

说来也巧,四阿哥家嫡福晋钮钴禄氏的格格也生在同一天。

于是,陈阁老生的是儿子,从雍亲王府抱回来却变成了闺女,而且还不敢声张。为了保住一家老小,阁老一家告老还乡,回到老家浙江省海宁县(就是那个观潮圣地)。

后来,这个孩子就变成未来的乾隆皇帝,他留下“七巡江南”的美丽传说,传说就是探访自己亲生父亲陈阁老的。

而且他还想娶陈家掌上明珠--陈佳音为皇后(其实是公主),被钮钴禄氏皇太后以“满汉不能通婚”拒绝了。

其实,这个传说是假的。雍正根本就不止爱新觉罗*弘历一个儿子,还有弘时和弘昼二位王子的。

而且这位钮钴禄氏皇太后不是嫡福晋,而是侧福晋。乾隆朝有二位太后的。

真的不知道民间编造乾隆皇帝身世的传说又有什么意思啊?











南雷霆峰


依据就是浙江海宁当地人的传说。本老汉也是20年前出差浙江时,东道主热情安排到海宁陈府参观,才听介绍此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