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不想孩子內向怕社交,父母這3件事情不要做,尤其是最後一件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開始需要融入這個社會,開始自己的“社交”,有的爸爸媽媽們就開始十分著急,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見人笑嘻嘻,活潑開朗,可我家孩子沉默少言,見人就往後面躲呢?孩子為什麼這麼內向,怎麼讓孩子變得開朗活潑呢?一起來學習吧!

不想孩子內向怕社交,父母這3件事情不要做,尤其是最後一件

孩子害羞≠內向

很多人認為孩子羞於言表,是因為性格內向所致,但其實孩子從8個月左右,會有對於陌生人的焦慮,所以會有不熟人一抱就哭,這和他們大腦發育有關係,所以並不是孩子內向,不願意接觸陌生人,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到了3週歲開始,對於社交還是停留在玩玩具的階段,即一個人玩還能夠滿足孩子的需求,所以社交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也比較低,隨著大腦發育對於遊戲從單獨遊戲到集體的社交遊戲有了學習後,慢慢地孩子就會和其他人交流。

不想孩子內向怕社交,父母這3件事情不要做,尤其是最後一件

不想孩子內向,這3件事情家長一定不做

害羞不是內向,只是一種情緒表現,孩子不善於和他人交流,表達自我,很多時候跟父母有關係,想要孩子外向,這幾件事情應當儘量避免:

1、少於溝通,過多幹預

很多父母常常忙於工作,對於孩子的陪伴多為週末帶去公園玩耍等,但卻很少和孩子互動遊戲,溝通也變得很少,慢慢的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變得羞澀起來,缺乏家庭之間的溝通交流,應對外面的社交孩子就更加吃力,而因為孩子表達和回應較慢,有的家長在孩子社交時就會過於著急的替孩子去表達,這讓孩子失去了表達的機會,當家長把孩子想要說的話都說了,孩子變得無話可說,久而久之社交溝通對孩子就是一種無形壓力,也變得抗拒起來。

不想孩子內向怕社交,父母這3件事情不要做,尤其是最後一件

2、太過保護孩子

孩子是每個家長最為呵護的珍寶,所以怕磕到怕傷到,怕吃不好,怕睡不好,為孩子包辦一切,總是和孩子說小心,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這個危險,那個危險,而孩子就像被束縛住了一樣,無法去嘗試,去鍛鍊,久而久之變得膽小,懼怕去探索外界的事物,包括和陌生人交流溝通。

3、給孩子貼標籤

比起過度干預和太過於保護孩子,貼標籤這個事情對於孩子來說是很大的影響,因為孩子的心靈是十分脆弱的,對於外界的事物是很敏感的草率的給孩子貼上害羞,內向的標籤,這在無形中潛移默化的成為了孩子真正的性格,當孩子真正成了內向的人時,再糾正就變得很難了。

不想孩子內向怕社交,父母這3件事情不要做,尤其是最後一件

培養孩子外向開朗,從3個方面入手

1、多和孩子溝通交流

許多父母需要忙於職場的打拼,相對於陪伴孩子的時間就會少一點,但即使時間少,也要做到高質量的陪伴,不要給孩子一個手機,一部動畫片,一堆積木,自己坐在一旁就算作是陪伴,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他人的溝通能力,需要父母在陪伴孩子時,多和孩子交流溝通,一起做遊戲,互相配合完成,可以看一本書然後交流故事情節,多帶孩子外出遊玩,認識自然,給孩子一個輕鬆愉悅的親子時光,多給孩子一點鼓勵,多點耐心,讓溝通更順利。

2、帶孩子融入他人

有時候看到其他人已經玩成一堆,孩子比較難加入,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介紹一下那些孩子是誰,並且讓孩子跟大家打個招呼加入其中,如果孩子害羞,家長可以作為好朋友身份,和孩子一起加入,適當介紹孩子,在孩子融入時退出,給孩子一個過度和引導的作用,讓孩子先適應社交和他人相處的方式。

3、組織小活動,邀請他人加入

家長可以幫孩子組織社交小活動,比如邀請孩子的小夥伴,或是其他同齡夥伴來參加,組織適合集體玩耍的遊戲,可是唱歌,拍手遊戲,或是角色扮演遊戲,讓孩子作為組織去準備,去管理,和其他小朋友交流起來就更加自然,多幾次孩子能夠適應後,可以完全交給孩子去處理。

想要孩子開朗大方,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成功的,這需要一個過程,不要給孩子多大的壓力,多給孩子鼓勵和愛,這是孩子勇敢前進的助力劑,當孩子體會到和他人相處的有趣之處,就能慢慢的適應和有更多的自信,去社交,也能變得更開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