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半個故宮都是張伯駒捐的,病重想換個房間卻被告知級別不夠

半個故宮都是張伯駒捐的,病重想換個房間卻被告知級別不夠

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一筆的人不多,能留下自己名字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在古時多少名人富貴晚年散盡家財以求當地縣誌史記上留下自己的事蹟介紹,甚至有的權貴只求能有自己的名字,可就是這種小小的要求都得不到滿足。因為在古時的史官記錄上代表的是權威與公正,實事求是及大功大德,如果人人都像這些權貴那些國家歷史的真實性就會出現問題。正是這歷史的嚴謹讓很多存有目的的人不得不放棄。而當代也是如此,但是有人卻不求名望只為心安與國家,歷史上的張伯駒便是這樣的人。

一、張伯駒的人生

1、人物簡介

張伯駒原名叫張家騏,字家騏,號叢碧,又被稱為民國時期的四大公子之一,在河南省陳州府項城縣閻樓出生。曾擔任過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國家文物局鑑定委員會委員等職。不過說起職務還要談到他的另一層身份,張伯駒系張鎮芳之子,又是袁世凱的表侄

正是因出生便含有金鑰匙所以衣食無憂,但是張伯駒卻不像那些大家族的紈絝子弟成天遊手好閒,貪玩享樂。在張伯駒九歲時便因為能寫詩被譽為“神童”,又因家庭薰染自小便喜好詩詞歌賦及古董。在往後的詩詞創作上便著有《叢碧詞》《春遊詞》《秦遊詞》《霧中詞》《無名詞》《續斷詞》《氍毹紀夢詩》《氍毹紀夢詩注》等等名作。到了民國二十六年三月十四日,40歲生日時為了賑災而演了一出《失空斬》,可見其喜愛之身。後再抗日爆發後又到了西安致力於寫詩填詞。

2、忠於古畫收藏的張伯駒

早在三十歲開始張伯駒便開始收藏古文物字畫。比如大家熟悉的西晉時期陸機創作《平復帖》及隋朝時期展子虔的《遊春圖》,還有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上陽臺帖》及其杜牧的《張好好詩卷》,另有黃庭堅所做的《諸上座帖》。而在收藏《平復貼》時張伯駒還有一段故事。

半個故宮都是張伯駒捐的,病重想換個房間卻被告知級別不夠

最早是在湖北一次賑災書畫會時張伯駒見到《平復帖》了,而當時是歸溥儒所有,但是有一件事讓張伯駒很是擔心,恐怕會發生在《平復帖》身上。

早在1936年溥儒將所藏的唐代韓幹的《照夜白圖》賣給了他人,後來又流於海外,也就是是因為這件事讓張伯駒起了購買《平復帖》的心思。後委託一家琉璃廠的老闆向溥儒談到張伯駒的購買意願,但溥儒索價20萬元,最後不了了之。但是張伯駒並沒有因此放棄購買,在一次得知溥儒喪母,急需錢財為母發喪時,經過溝通最終以四萬夠得。

半個故宮都是張伯駒捐的,病重想換個房間卻被告知級別不夠

夠得這幅著名的傳世之寶《平復帖》後張伯駒寫了篇小文其中便提及此事,裡面說到“在昔欲阻《照夜白圖》出國而未能,此則終了宿願,亦吾生之一大事”。由此可見張伯駒對古字畫是何等的鐘愛。

二、永垂不朽張伯駒

1、因收藏字畫而被綁架

張伯駒收藏字畫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從啟功的對他的評價上就能看出,其中說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可見張伯駒收藏字畫的瘋狂程度。

而正因對收藏古文物的熱愛,張伯駒在當時的收藏界的名望,可以說是非常大也因為這個他當時便遭到了汪精衛手下的綁架,當時張伯駒慘遭綁架對已經是張伯駒妻子的潘素,索要將近300萬元的鉅款贖金。而當時因為多大錢財都用來購買字畫了,家裡又哪有錢來贖回張伯駒呢。所以籌贖金只能靠賣字畫,但是在遭受綁架的情況下張伯駒卻是在信中要求潘素,

家中的古董字畫千萬不能動不能賣,尤其是西晉陸機的《平復帖》不能亂動。後來潘素與綁匪僵持了八個多月,最終靠著到處借來的40萬元,才將張伯駒救了出來。

2、不為名望錢財捐獻收藏的文物

早先張伯駒擔任過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為故宮文物修復及找回做出過很大貢獻,而後再晚年時談到故宮捐獻上張伯駒曾說到“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則是予所願也!今還珠於民,乃終吾夙願!”為了表彰張伯駒的貢獻,當時國家提供很多金錢給張伯駒,可後來張伯駒分文不收。

半個故宮都是張伯駒捐的,病重想換個房間卻被告知級別不夠

在捐獻給故宮的文物中有張伯駒《叢碧書畫錄》著錄的古代書畫22件,《平復帖》而這乃是傳世文物中最早的一件名人陸機留下的手跡,還有傳世最早的獨立山水畫即是展子虔的《遊春圖》。其中還有唐代李白的《上陽臺帖》以及宋朝黃庭堅的名作《諸上座帖》與同樣是宋朝趙佶的《雪江歸棹圖》等等,這些都是中國藝術史上的重要文物堪稱鎮宮之寶。

不過需要特別講明的是關於隋朝展子虔的《遊春圖》及唐朝杜牧的《張好好詩》與宋朝范仲淹的《道服贊》等傳世之寶都是當時故宮博物院有意收購,但是在當時確因各種原因而未能收購成功,後來張伯駒在為故宮捐獻文物時便把這些也帶了進去,可想在這其中不乏傳世之寶,若以錢財來購買不知道要多少錢而張伯駒卻無償捐獻給了故宮。

半個故宮都是張伯駒捐的,病重想換個房間卻被告知級別不夠

在名人評價張伯駒時無不是稱讚他的精神品質,如千家駒說“真正不朽者,張伯駒是一個。”而在宋振庭評價張伯駒事說到“愛國家費盡心血一生為文化,不惜身家性命;重道義冰雪肝膽賚志念一統,豪氣萬古凌霄”。可想張伯駒的人生事蹟及成就足以名垂青史,但令人唏噓的是晚年張伯駒就醫時想換個安靜的環境卻被人告知級別不夠,不免有些令人憤慨。

三、唏噓的晚年生活

1、顛沛流離的張伯駒

民國三十年也就是1941年的時候,因為自己的廣泛收藏古董被有心人盯上進而被非法綁架了近八個月,最後還是妻子潘素四處籌錢才被放了回來。而到了民國三十六年也就是在1947年6月的時候在北平參加了中國民主同盟。

不過要說他最悽慘的時期還是在1958年,歷史上關於這段時間的記載並不多,但也能從寥寥幾字中看出其艱辛困難。1962年後,張伯駒因為收藏古董字畫被歹徒抄家、隔離審查,到了1969年的時候又以“敵我矛盾,被按人民內部矛盾”為由責令其退職,只能手書一輓聯放在角落裡,後來被主席看到評價說“書法好,詞也好”並問到這是誰寫的?瞭解到張伯駒的狀況囑咐身後的總理說

“你去安排一下吧。”這才得以進入文史館工作。

2、想換房間卻換不了的悲苦

1982年的陰曆正月十五這本是一個值得慶祝的的日子,可已經到晚年的張伯駒又因為感冒而住進了醫院。在住院期間張伯駒被分配到了一個容有八個床位的房間,不僅嘈雜還顯得非常簡陋,而家屬在看樣時考慮到住院環境的問題,為了防止交叉感染家屬和醫院申請能不能換個房間,可院方卻以不是幹部沒有資格享有單獨病房

半個故宮都是張伯駒捐的,病重想換個房間卻被告知級別不夠

可想而知在這種狀況下張伯駒是多麼無力,在目睹自己病房中病人的相繼離世情緒上顯得很是低落在又一次申請換房遭到拒絕後,在1982年的2月26日離世。其學生了解情況後找到院方罵其無知。

就這樣張伯駒以這種方式離開了人世,在後來的1982年3月26日舉行追悼會,國家領導人均向其送了花圈。並有將近兩百人送了輓聯。張伯駒的離世讓很多人不由得感慨萬千,在章伯鈞談到張伯駒時對其評價到“不論中國文學發展如何,都不會再有張伯駒”,而劉海粟也談到“他是當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京華的老名士,藝苑的真學人。”

半個故宮都是張伯駒捐的,病重想換個房間卻被告知級別不夠

張伯駒的晚年讓人不免有些唏噓,在受到不公平對待時他並沒有怨天不公道,也沒什麼說什麼喪氣憤慨的話。我們從他的一生中可以看出這是一位不拘於世俗之事,堅守初心不變的人。他的奉獻精神值得很多人學習借鑑。

結論: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名流千古,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留在世人的心中。在張伯駒的人生事蹟時我們讀到了他的人生百態也讀出了他的人生價值觀及他的精神品質。在這樣不為名望不為金錢的人身上,任何流言蜚語都無法影響到他。或許也只有他所鍾愛的古董字畫才可以讓他的心境有一點波動,可是就這樣一個不為名利一心只為收藏中華傳世之寶的人物,卻在晚年病重時想申請換一個病房都做不到,真是讓人唏噓不已。除此之外張伯駒的人生中還有過很多突出的成就皆是流傳於世,筆者認為也只有這樣的人物留下的作品才能被人傳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