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都說創業風口很重要,那為什麼滴滴已經是巨無霸了,美團還是要進來,時機對嗎?

Superstar無崖子


首先滴滴是網約車的霸主地位,但是同一般的互聯網模式不同,網約車和外賣同樣都是通過補貼出來的,因此並沒有不可替代性。而滴滴今天的霸主地位也是一路併購得到的,並不是通過競爭排除掉了對手,這樣的霸主地位並不是不可動搖的。


因此你也會發現出了滴滴以外,仍然還活躍著各種網約車平臺,如首汽約車、神州專車、曹操專車、斑馬快跑等。只要你願意補貼,用戶對於選擇新平臺的難度不大,對於滴滴平臺沒有粘性和依賴性,外賣平臺也是一樣的。 因此美團才進入了網約車,滴滴進入了外賣。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美團是做團購的,因此在景點團購延伸出了酒店和旅行,從餐飲團購延伸處了外賣,這些都是水到渠成開拓起來沒有任何難度。而用戶無論是旅行還是團購就餐出行是必不可少的,那麼為用戶提供出行的方式自然也可以成為美團的服務之一,用戶在美團下完單後可以直接在頁面進入打車到商戶。這樣的服務場景也符合用戶的需求。



如今各大平臺都希望將所有的功能集於一身,微信不僅僅做熟人社交,公眾號、微信支付等。支付寶不僅僅做第三方支付,保險、城市服務、共享單車等。滴滴不僅僅做專車,還提供順風車、代駕、租車等業務。這些平臺都希望依靠拓展業務來留存用戶量。用戶僅需要在一個平臺就能夠解決所有問題,這也是在商業競爭中的關鍵,也就意味著你可以PK掉一批對手。


因此美團此時進入時機相對還是成熟的,一方面滴滴已經排除掉了一部分對手,並且在用戶和車主心理評價並不好,此時進入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基本上都已經佔據了,必然也會給滴滴帶來一定的競爭壓力,有了競爭對於用戶來說終歸是有好的。


樂美科技


創業講風口,出行市場被滴滴壟斷幾年了確實不算好風口,但是風口有時候市場市場運營過程當中發現的,也就是說傳統行業你可以通過一些技術改造或者提升來形成風口。在這個事件當中,美團是做過認真的調查分析的。首先美團外賣他做起來非常難非常幸苦非常累,又是配送又是幫商家入駐,看滴滴多簡單?幾乎是只需要軟件匹配和客服做好客戶服務就可以了。第二美團的顧客群和打車是有重複交叉的地方的,這為美團進入打車提供了便利。


最關鍵的一點是美團發現滴滴在壟斷市場後,客戶滿意度大大下降,尤其是司機們怨聲載道,可以說這就算一個風口,機會來了,如果滴滴保持開發市場時的水準恐怕美團不敢輕易介入。還有互聯網一方面是壟斷後會形成高壁壘,另外一個互聯網市場培育很難,但是市場教育培育被滴滴做好了,美團不需要再做市場教育培育工作了,這其實也算一個風口。最關鍵的一個美團現在也有錢了,不再是當初其他競爭對手都融到資了而他自己沒有融到資的時候了,再不濟憑自己的實力分一部分市場是沒有問題的。

現階段和今後一段時間的趨勢是平臺➕個人,只有做平臺的在行業才會有話語權,那麼每一個有實力有夢想的人都願意去做平臺,美團已經有一個平臺了,他希望再做一個平臺。其實在很多領域都有類似於滴滴,美團,今日頭條,淘寶一樣的平臺。抓住機會做好一個平臺吧!目前我知道的在生活服務領域的平臺正在崛起。在物流配貨領域的平臺快遞物流第三方平臺51快配app也正在崛起,還有很多領域也都有平臺在崛起。


找順風車返空車51快配


如果你能看懂的話,你就是美團王興了。都聽說過雷軍的,風口來了,豬都能飛起來。但你也要知道,飛起來的豬掉下來會摔死。風口都是炮灰堆起來的。

我們來看打車市場,目前是滴滴一家獨大,另外就是當地出租車市場。那麼,這個市場飽和了嗎,有機會嗎?


顯然沒有。就拿武漢來說,我經常就打不到車,經常被加價。一些跑滴滴的網民反映來說,他們對滴滴也有很大意見,對平臺的收入分配也不滿意。從用戶到司機,大家都覺得市場還有期待更好更便捷的需求。


不要以為美團是送外賣的,它其實是綜合生活服務商。是一個BTC的諮詢分發平臺和服務平臺,它缺什麼,其實不是場景,是生態鏈。

打個比方,去心儀的餐廳吃飯喝酒,上美團預定,上滴滴約車,去餐廳吃完,再約車回來,這是一個完整的服務場景和鏈條。美團就想了,起源於我的服務幹嘛還要滴滴插一腳呢,在自己身上app 直接完成不就更好嗎,還簡化了流程。我們看到很多機票網站都開始提供接送機服務了,都是一個道理。

那滴滴為什麼要做外賣呢,估計也是這麼想的。據說滴滴程維和美團王興關係也不錯,程維問過王興為啥做打車,王興說試試。

不要相信和你說,我就試試,不進去的男人,因為這都是騙人的,原因大家都懂的。


品牌張


滴滴目前確實是出行行業的巨無霸,但不代表以後。什麼事物來和去都有他的時間,美團出行來的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

美團來的剛剛好!滴滴這個巨無霸,唉!我只能嘆一聲,自作孽不可活。滴滴公司在收夠優步中國以後,就開啟了一家獨大的局面。

滴滴以前的補助沒了,不管乘客的補助還是對司機的補助都沒了。滴滴的體驗越來越差了,滴滴以前滴滴一下就到,現在在繁華的城市中,滴滴十多分鐘沒有車!如果下儘快打到車,只有一個辦法。


現在在市區高峰能最快速度打到車的就拼車,如果你敢時間,那對不起沒辦法。話說回來了滴滴為什麼要熱推拼車呢!大概有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緩解高峰時間的客流量大,而彌補滴滴司機的不足。其次就是從賺錢的方面考慮了,(和大家講一個真實的例子,有一次高峰我接了一個滴滴拼車單,拼了兩個人,湊巧了連個起始地點都差不多!結果就倆個人都出6元,我自己得6.5元。所以從某些方面來說滴滴拼車是為了賺更多的錢。)


從司機方面來說,其本所有滴滴司機都討厭滴滴公司,造成這方面的問題的原因也分為兩點。首先滴滴抽成確實太高25%,這只是保守的說。你想想滴滴師傅辛苦開一萬元,要被分去2500元,油錢在除去2500元,保養在除去幾百元,也省心4000多元了,這剩下的4000多元錢,也是拿車子損耗換的,大多少乘客都說跑滴滴沒花頭!不賺錢。其次一點就是滴滴對司機太嚴格,無論誰的錯,最後都會算到司機頭上。

現在美團的補助特別多!前期0抽水,後期8%,我敢說只要8%其他不要什麼補助優惠,美團足以打敗滴滴。美團只要抓住這個機會!就一定可以和滴滴打個平手!


濤聲依舊121


不邀自答

就在前天,美團CEO王興在2018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上表明,美團打車業務已經在上海拿到了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所以不管怎麼說,美團進軍中國網約車市場無疑是非常正確的,據我分析,美團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有一下幾個原因:

砸錢吸引了大量用戶

就拿上海來說,美團打車下發了大量的優惠券給用戶,其中有不少用戶打車只需一分錢,雖然可能涉嫌低價競爭,但是不得不說優惠力度確實很大。再看看上海的美團專車司機,前20000名享受3個月內0抽,而20000名以外的司機抽成只有8%。相比之下,滴滴專車司機要被抽成20%,簡直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這也使得上海大部分滴滴司機都跑去當美團司機了。據報道,3月22日在上海用滴滴打車軟件根本打不到車。所以美團是通過司機多賺錢,用戶少花錢的方法迅速戰力市場的。


美團已經為打車鋪好了完整的生態鏈留住用戶

我們知道美團的主營業務是網絡點評,用戶可以在美團上看到既經濟又實惠的酒店、KTV等,那麼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你在美團上看好KTV後,在價格和服務一樣的情況下,是退出美團app再打開滴滴app打車方便,還是美團直接派專車過來方便?結果不難知曉,我想很多用戶是被美團的這一出行娛樂服務為一體的生態鏈所吸引吧。

滴滴早已失去民心

滴滴通過收購快的和uber後實現了對中國網約車市場的壟斷。但是任何一個行業被壟斷對消費者來說都是不利的,網約車也不例外。滴滴在壟斷市場後,制定了越來越多的霸王條款,對司機和用戶的抽成比例越來越高,使得滴滴的用戶體驗極差,現在在各大貼吧論壇都可以看到網友罵滴滴打車的帖子。所以美團打車的到來讓這些人迫不及待地卸載滴滴,加入美團。


滴滴為什麼會在霸佔市場後被美團完美翻盤呢?或許滴滴自身早就該好好反省了,在自己苦費心機壟斷市場後不斷的剝削乘客和司機的利益,失去了民心。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我覺得我們應該好好感謝美團打斷了滴滴對中國網約車市場的壟斷,能讓網約車市場更好的發展,同時也希望滴滴痛改前非,做一個真正為用戶著想的好公司。

以上只代表我的個人觀點,如果覺得說得對的看官請點個贊,如果不認可請在下方說出你的觀點,讓更多人看到


科飛貓科技公社


滴滴出行在市場佔有份額達到92.5%,易到用車佔4.3%,神州專車佔3.1%,其他佔0.1%,自從把Uber併購之後可以說達到壟斷的地位。雖然說創業風口很重要,但2018年移動網絡創業圈地運動已經結束了。

美團內部員工曾經說過:美團CEO王興一直想建設一個超級生活平臺,而美團發展打車業務符合他的戰略方向。

目前美團APP月活躍用戶數在1.2億左右,大眾點評2700萬左右,加起來約1.5億。而滴滴月活躍數9200萬左右。據美團點評高級副總、出行事業總裁王慧文自稱,美團用戶達到2.5億人數,並且35%的人有出行要求。從此中可以看出美團的月活躍人數比滴滴多,他們在相同的競爭環境下,美團的優勢比滴滴要大很多。


2018年前夕美團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溫州、福州、廈門七個城市悄然上線打車功能,從這個七個城市中可以看出來,美團還是很吸引很多人去關注。滴滴出行一直被司機圈吐槽高額的提成費(滴滴打車提成費20%),也因此一些司機選出退出打車行業。現在美團以8%的提成費更能吸引人。

美團是用自身的優勢去開拓市場,而2.5億的用戶就是他的後盾!


幽默網絡


滴滴在出行服務業中顯然市場佔有份額已經很大了,那麼作為服務行業的美團之所以還衝進這個市場,長遠考慮,這是商業閉環的需要。


另一方面,自從阿里收購了餓了麼以後,美團也必須要折騰,餓了麼抱了大腿,美團必須自我進步,這是行業競爭的結果。


創業尋找風口固然重要,但有時候,時機的選擇不一定要在所有對手都是創業公司這樣的一個時間節點,為什麼?舉例子說,yy當年進入市場時,在即時通訊領域早就有騰訊一家獨大了,但YY還是做起來了。所以時機合適還是不合適,不取決於是否有巨無霸,而取決於在競爭市場上,你選擇什麼樣的戰術,用什麼打法。


最後,美團進入出行服務市場,也有其必然性,平臺大量活躍用戶,美團做的就是為用戶提供需求服務,出行也是用戶的真實需求,二者本質上沒有區別,既然都是服務用戶需求,進入出行服務市場也是必然。


旅行4749


滴滴足夠大,但是護城河還不夠深,美團(外賣)和滴滴(打車)的模式可以說有類似的地方,可以做到較容易的切入另一個場景,前期只是要砸錢和宣傳罷了。

我個人認為美團和滴滴掙錢其實不多,他們的價值在於對所有的大數據進行深度挖掘,這才是金礦。能做到深度挖掘的話,我想各個保險公司,金融公司,信用機構等等都願意購買使用這些數據為自己服務。場景越多對每個人的刻畫約細緻,後期作出相應商業活動也更有針對性。


空巢空空


滴滴的確是巨無霸,先吃螃蟹的不一定贏,只是讓大家知道螃蟹是能吃的。滴滴經過開局的幾輪融資,靠鉅額的補貼PK掉眾多競爭對手,別忘了,這是商業投資,投資者是需要盈利的。現在的滴滴已經在他的收穫期裡,現在幾乎沒什麼補貼給司機,服務費用抽成也比較高,但他的商業模式和運作模式已經給後期者一個很好的借鑑。中國市場那麼大,後期進入企業更能在這個基礎上優化經營模式。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只有競爭才能提高服務,只有競爭消費者才會有實惠。僅供參考。



經歷提高人的境界


首先滴滴並不完美,一家獨大隻有國字頭有這個資格!
美團加入對滴滴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時刻保持進取的精神,有人追你才會壓力,永不會後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