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土壤出現青苔鹽漬化嚴重,土壤著“彩裝”怎麼辦?

蔬菜大棚經過多年種植後,土壤表面會出現一層紫紅色物質,溼度大時土壤表面會長綠苔,在土壤乾旱時,土表會生成一層白色物質,不僅影響根系生長和水分、養分的吸收,還會誘發缺素症,植株矮小生長慢,葉片小,葉色暗綠無光澤,開花結果少、瓜小、畸形瓜多、產量明顯下降。

土壤出現“紅白綠”多種顏色

土壤出現青苔鹽漬化嚴重,土壤著“彩裝”怎麼辦?

近年來土壤惡化問題日益嚴重,很多大棚土壤出現“紅白綠”多種顏色,不少菜農已經意識到這是土壤惡化的表現,但是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也不知道如何改善。

那麼這些“紅白綠”是什麼呢?

“紅”

是地面出現了“紫球藻”或一些金屬離子過量產生的化合物,它的出現一般說明土壤中鹽分已經很高,亮紅燈了。在這樣的土壤中,作物減產和發生病害,尤其是根部病害的幾率很高,而且發“紅”的土壤為強酸性。

“白”

是地面出現較多白色細小如鹽一樣的結晶顆粒,多數是我們使用肥料的殘留,土壤PH值一般4-5左右。

“綠”

是長綠苔,綠苔有兩大喜好,一是鹽鹼,二是潮溼,土壤鹽分越高,綠苔越多,顏色越深,土壤也多呈酸性。

土壤一旦出現“紅、白、綠”的現象,蔬菜會發生很多問題,如根系差,緩苗慢、根部病害、早衰、產量降低等,但這些問題都與土壤狀況的惡化有密切關係

“紅白綠”出現的原因

土壤出現青苔鹽漬化嚴重,土壤著“彩裝”怎麼辦?

土壤一旦出現“紅、白、綠”的現象,基本可以判定土壤已經發生了次生鹽漬化。

土壤鹽漬化的主要原因是一次性使用化肥過多或長期過量施肥。

現在施用的化肥幾乎都是溶解性較好的鹽類,作物吸收餘下的部分滲入地下水,大部分積累在土壤中,使土壤溶液增大,日積月累形成鹽化、酸化。

澆水後,隨著土壤表面水分蒸發,就會把土壤中的鹽分逐漸帶到土壤表面,使土壤出現“紅白綠”現象。

特別是在蔬菜價格高的時候,很多菜農大量衝施大量元素,5-7天就一次,菜價低時轉衝複合肥,氮磷鉀大量殘留在土壤中,越鹽化酸化,利用率越低,形成惡性循環。

土壤出現青苔鹽漬化嚴重,土壤著“彩裝”怎麼辦?

目前糞肥使用量過大,也加重了土壤鹽漬化的程度。

雞糞等糞肥因其低廉的價格成為大棚基肥的首選,一畝大棚基本都在10方以上,並且很多人不腐熟就開始移栽。

糞肥中含有大量的尿素鹽,腐熟以後會轉成有機酸類物質,因此,糞肥會帶入大量的鹽分,並使土壤酸化。

另外,生物菌肥或菌劑使用量少,導致土壤中鹽分降解慢。

很多大棚是重茬種植,土傳病害嚴重,不少菜農使用殺菌劑燻蒸、灌根,殺死有害菌的同時有益菌也被全部殺死,若不能及時補充有益菌,造成土壤中殘留養分得不到及時分解利用,鹽分累積,形成酸化。

多措並舉 預防和減輕鹽漬化

土壤發生鹽漬化,會導致蔬菜畸形花、果增多,病害發生嚴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棚蔬菜的生長。

生產中,菜農應該如何調理大棚土壤呢?

平衡配方施肥,避免過量施肥。

蔬菜生長期施肥時要做到準確合理施肥,首先要了解自己棚內土壤的養分狀況,這就需要進行土壤檢測。

建議菜農每2-3年進行一次土壤檢測,根據土壤養分狀況合理配肥。

蔬菜種類不同、生育期不同,其對養分的需求規律也不同,施肥時應堅持“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不可施用過多或過少。

深耕土壤

建議菜農每1-2年用鐵鍬或深翻機械深翻土壤一次,或用挖土機將50釐米甚至更深的土層挖起上下倒換,然後再進行耕作,這樣能使耕作深度達到30-50釐米,改善土層結構,使植物根系有更大的生長空間,能夠更好的利用土壤中的水肥條件。

土壤出現青苔鹽漬化嚴重,土壤著“彩裝”怎麼辦?

增加生物菌肥和生物有機肥用量

基肥時適當減少糞肥用量,而且必須進行腐熟,加大生物有機肥料的使用,或使用部分稻殼替代糞肥。

稻殼糞肥有利於疏鬆土壤,增加透氣性,而且稻殼在分解發酵的過程中能改良土壤結構,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

建議使用綠隴礦源黃腐酸鉀和微生物菌劑。

以水壓鹽

俗話講“鹽隨水走”,因此可以通過大水漫灌的措施,以水壓鹽,把耕作層內高濃度的鹽離子帶走。

蔬菜拔園後灌大水,可結合高溫悶棚一併進行,即先打一遍地,而後灌大水,閉棚提溫,此後連續大水漫灌3—4次,可大大緩解土壤鹽離子過高的情況。

夏季歇棚期正值雨季,大雨較多,有條件的可在歇棚期,將棚室上的棚膜撤掉,靠雨水來淋洗鹽分,減輕鹽漬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