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什麼是自由?我們知道的,通常是叔本華說的第一類自由

自由這個問題什麼時候會冒出來打擾我們一番呢?可能是自己遇到不公平的時候,就藉著自由的旗幟去伸冤。可對於自由本身是什麼,或許自己都一知半解。

而叔本華在《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中對自由有了細緻、精確的討論,這可助我們一臂之力,明白什麼是自由。

自由這一概念,只要我們仔細思考一下,就可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帶有否定特性的概念。一旦說起自由,我們所想到的就是:不存在任何其妨礙作用的東西。相比之下,起妨礙作用的東西,作為顯現力量,卻必然是帶有肯定特性的。

根據起妨礙作用之物所可能有的性質和構成,自由的概念也就相應的細分為各自差別很大的三類:即身體、物質上的自由,智力上的自由和道德上的自由。

身體、物質上的自由意味著不存在任何種類的物質障礙,可以隨意而為。自由的這一身體、物質方面的含義,尤其作為動物的屬性,是自由這一概念原初的、直接的因此是最常用的含義。

正因為這樣,在這一意義上的自由概念,並沒有可以讓人產生疑問、會引起爭議的地方,這一概念的現實性總能得到經驗的證實。

生活裡我們所說的自由就屬於這一類,我們是自由的,意思就是我們只受這個民族法律的管制和約束,而這些法律又是我們自己制定出來的,這樣一來,我們遵循的即使我們自己的意願了。

什麼是自由?我們知道的,通常是叔本華說的第一類自由

如果我們不僅僅考慮身體、物質上的常見涵義的自由,那麼我們涉及到的就是自由概念哲學上的含義了,即智力上的自由和道德上的自由。

至於智力上的自由,亦即亞里士多德所說的“在思想方面可以任隨己意或無法任隨己意”。

我們的任何行為都是需要原因的,區別於無機物、植物和動物,在人這一對象上,叔本華將原因稱之為動因。智力或認知官能是動因的媒介,也就是說動因通過智力對意欲發揮作用。

只有當動因的媒介是出於正常的狀態,合乎規則的發揮其功能,把在現實外在世界之中的動因不加歪曲的呈現給意欲以供選擇,意欲才可以根據自己的本質做出決定,因此也就是不受阻礙的根據自身的本質顯現出來。

只有在這樣的時候,這個人在智力上才是自由的,即這個人的行為純粹是這個人的意欲對外在世界動因的反應結果,這些動因一視同仁的既向這個人,也向其他人展現出來。這樣這個人就得為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所作出的行為負上責任。

什麼是自由?我們知道的,通常是叔本華說的第一類自由

當然,我們可能會因為認知官能的失常或在特定情形裡外在趨勢使我們錯誤的理解了動因,而失去這種智力上的自由。

比如開車時癲癇突發,或者醫生錯誤的使用了藥劑等等,動因被歪曲了,智力不能夠如常的反映當時情況使得意欲做出決定。所以在這些情況下,所犯的罪行並不能直接根據結果做出判斷。

在行為人要麼做出了事與願違的事情,要麼就是沒有能力想到當時能夠阻止這一行為的東西,這樣的行為同樣不能由行為人承擔道德上的責任,這是因為這些事並沒有反映出行為人的性格特徵。

上述的情形,智力的自由是完全取消的了,但智力的自由也可能是削弱或部分取消了,在我們情緒激動或者心智迷亂的時候就是這種情形。

所謂的情緒激動就是我們收到了突然或強烈的刺激,這是由於外在某一生動活潑的表象成為了動因的緣故,這一栩栩如生的表象使其他可以發揮制約作用或相反作用的抽象動因無法進入意識,從而進行有效判斷。

心智迷亂則是我們處於情緒激動的狀態中,生動活潑的表現削弱了抽象的動因。

在情緒激動或者心智迷亂的情形下,智力是削弱或部分取消了,因此不能成為我們開脫罪責的理由。

大致而言,所有在當事人當時不知道自己幹什麼或者完全沒有能力考慮到制止這樣做的理由所犯下的罪行,都是視為欠缺智力自由。

什麼是自由?我們知道的,通常是叔本華說的第一類自由

道德上的自由一方面與身體、物質上的自由相關,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在沒有物質障礙的情況下,一個人卻可以因為純粹動因的制約而不會隨心所欲的行事,比如許諾、危險、恐懼等,這些純粹動因卻是本性有關的,也就是和意欲相關的。

從中不難發現,物質上的障礙可以輕易的消除,而因為意欲上的障礙卻是所有動因的最強有力者。因此自由在原初的經驗上的含義是不能夠用在意欲上的。所以為了把自由這個概念運用於意欲,那就要在抽象中理解自由的含義,即自由就是理解為不存在任何的必然性。

而必然就是某一充足原因(根據)引出的結果,因此卻是必然性,就是卻是某一決定性的充足原因。既然不存在任何的必然性就是自由的標誌,那麼自由就必然獨立於一切原因,也就是說自由不依賴於任何原因的。

什麼是自由?我們知道的,通常是叔本華說的第一類自由

將這一自由的概念套用在意欲上,那就是意欲在外現為活動時,並不受原因或充足根據的左右和決定的。

這自由意欲的外現活動就是絕對的和原初的有自身而發,不會服從任何規律的,我們可以用這樣的一個術語表達意欲的自由:無需根據、原因的自由。

叔本華認為意欲是我們的本質,是不變的,而道德只是意欲的外現,因此一個人的道德也是不變的,說我們是自由的,也僅僅是在意欲上是自由的,而道德活動卻是必然發生的。

總的來說,在身體、物質上的自由是最基本的,我們經常感覺不自由也只是受制於這方面的桎梏;智力上的自由,換句話說就是獲得充足的智慧,以認清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減少對我們的迷惑,促進我們準確的判斷;而道德上,叔本華認為道德是先天的,不變的,不自由的僅僅是道德活動,即我們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