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二十幾歲的時候不讀名校,會錯過什麼?

狄更斯在雙城記裡說道: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句話用來形容當今中國的高等教育真是再合適不過了。前些天,從張雪峰與馬丁對撕讀研到底有沒有用,到企業HR爆料非985高校畢業應聘者簡歷被扔,沉睡已久的學歷之爭好像又回到了人們的視野。

考研一年200餘萬考生,能真正考進名校的其實寥寥無幾,究竟拼搏一年考出來的名校結果有沒有價值?在名校讀研到底是不是值得付出三年的青春?今天考神君就來跟大家說道說道,在名校讀研,是個啥感受...

二十幾歲的時候不讀名校,會錯過什麼?

高格局才能有大視野

在名校讀研的第一大感受,可能就是從此以後眼中沒有普通院校了吧。”A君是復旦大學的在讀研究生,家鄉在北方一座小城,母校是當地最有名的省重點,說來也可以算上國家百強。趁著這幾天暑假,A君回高中母校看望以前的老師,一進校門便看到了學校的光榮榜,只是幾眼便皺起了眉頭,光榮榜上除去清華北大交大復旦的極少數學生,剩下的不過都是普普通通的一本院校。那些高考時曾經為了考上一本便手舞足蹈的歲月,等到去了名校讀研,想起來都有些幼稚了。

名校相比於普通學校,有更多的資源和更大的交流平臺。在這裡你可以時不時的感受到常青藤的教授的課堂,可以去食堂吃到最正宗的國外料理,可以隨導師世界各地的開國際會議,可以申請各式各樣理由的公費出國...在名校的環境裡讀書,就像轉世成了貴族家的小姐,即使學藝再不精通,也有著潛移默化的視野和格局,時間久了也便有了高貴的氣質。

二十幾歲的時候不讀名校,會錯過什麼?

比你優秀的人真的都更努力

考神君有位發小在北大讀研,每到期末時候,總可以從朋友圈裡看到他刷夜的信息。凌晨兩點,自習室回來的他照片裡依舊是燈火通明,教室裡,走廊裡,所有能利用的地方都是學習的身影。無獨有偶,一位在加州理工留學的好友幾天前給我發了一張照片,時間是凌晨一點,咖啡館裡人群散去。我以為這是人們準備回寢室了,她卻回答說“不是的,咖啡館關門了,我們準備去往24小時自修室。”

按照朋友的說法,前一天教授課上講了50頁內容,第二天大家就可以全部複習完畢,並且另外預習50頁內容,整理出不理解的地方,做好預習筆記。多麼可怕的行動力。曾經我們都以為那些牛逼的人都只不過是運氣好罷了,運氣好考了個好學校,運氣好遇到了好機會,運氣好那麼成功...不過當你看到膚白貌美大長腿的女神,和紳士有範兒高富帥的男神,在圖書館一坐就是一整天的時候,就真的明白了什麼叫公平。不是有顏值就可以肆無忌憚,那些比你美比你帥的人都比你努力比你優秀,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學習。

二十幾歲的時候不讀名校,會錯過什麼?

名校也有學渣,也有很水的教授

一說起名校,可能很多人腦海裡都充滿了學霸,學神,大牛教授等等。其實,名校又不是天堂,也有學渣同學,也有很水的教授。

知乎上之前有個很火的帖子,叫做“在名校做學渣是什麼體驗”,確實名校的學渣渣起來,可一點都不比其他學校差。在清華也有不少逃課在寢室打遊戲的學生,在哈佛也有整天不務正業最後被退學的浪子。在這裡有兢兢業業不為名利的教授,也有上課糊弄,只為賺錢的水貨教授。

學校的光環始終是學校自己的,從來都不是個人的,只不過當我們考上以後,自然而然的認為我們也變得閃閃發光了。名校指的是有名的學校,從沒有人說過名校畢業的學生一定有名。能進入名校證明了你具備了優秀的資本,但是前路如何終究靠的是自己的努力。

名校是很多人一輩子揮之不去的情結,這裡也像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拼搏考名校,為了更大的平臺,為了更好的機會,這件事永遠是值得的。只不過考取名校是選擇的第一步,考上了怎麼做是選擇的第二步,大家現在不管目標是哪裡,也不管是不是名校,一定要記著考研不是最終的目的,考研只是一個實現更好未來的手段。沒有什麼是固定不變的,名校也好,非名校也罷,重要的是努力向上的決心。

希望有一天,你可以不需要名校的光環來證明自己。考研加油,要挺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