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李鴻章詩詞欣賞-由豪情萬丈到恢弘蒼涼!臨終詩—寫盡一生血與淚

李鴻章詩詞欣賞-由豪情萬丈到恢弘蒼涼!臨終詩—寫盡一生血與淚

李鴻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本名章桐,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諡文忠。作為淮軍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李鴻章傳世詩作不多。

李鴻章詩詞欣賞-由豪情萬丈到恢弘蒼涼!臨終詩—寫盡一生血與淚

二十自述並序 四首選一

蹉跎往事付東流,彈指光陰二十秋。

青眼時邀名士賞,赤心聊為故人酬。

胸中自命真千古,世外浮沉只一漚。

久愧蓬萊仙島客,簪花多在少年頭。

【背景】這首詩於清道光二十年(1840)庚子正月作於上海城南草堂。這一年李鴻章虛歲二十。

【賞析】這是一個二十歲熱血青年心語。“簪花多在少年頭”是“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另一種說法。

李鴻章詩詞欣賞-由豪情萬丈到恢弘蒼涼!臨終詩—寫盡一生血與淚

赴試途中有感 十首選二 其一

丈夫隻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

一萬年來誰著史?八千里外覓封侯。

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閒情逐水鷗!

笑指瀘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

【背景】道光二十三年(1843),二十一歲的李鴻章在廬州府學被選為優貢。時任京官的父親望子成龍,函催鴻章入北京,準備來年順天府的鄉試。這是李鴻章謹遵父命,毅然北上,時作的《赴試途中有感》(或作《入都》)詩十首。

【賞析】這首詩是本組詩中流行最廣者。它以酣暢的筆調錶達了青年學子入京趕考,志在必得的豪情壯志。“一萬年來誰著史?八千里外覓封侯”兩句氣勢磅礴”,

而“笑指”的結尾有表達了躊躇滿志的淡定情懷。因此廣為熱血青年用來勵志。

李鴻章詩詞欣賞-由豪情萬丈到恢弘蒼涼!臨終詩—寫盡一生血與淚

丙辰夏明光鎮旅店題壁 二首選一

四年牛馬走風塵,浩劫茫茫剩此身。

懷酒藉澆胸磊塊,枕戈試放膽輪囷。

愁彈短鋏成何事?力挽狂瀾定有人。

綠鬢漸凋旄節落,關河徒倚獨傷神。

【背景】1851年起,李鴻章累充武英殿纂修,國史館協修。他利用職務之便,潛心經史,曾寫成《通鑑》一書。然而正當正當他躊躇滿志之時,太平軍興,1853年,太平軍已經打到了安徽地區,為了協助清政府鎮壓太平軍,李鴻章被咸豐帝派回老家辦理團練。開始了他書生帶兵的戰爭經歷。戰爭開始時,由於既無兵權又無實戰經驗,除起初在舒城得手外,其它各地均因太平軍頑強抵抗而受挫。到處碰壁,頗不得志

【賞析】尾聯“綠鬢漸凋旄節落,關河徒倚獨傷神。”描寫失敗落寞的心態很傳神。

李鴻章詩詞欣賞-由豪情萬丈到恢弘蒼涼!臨終詩—寫盡一生血與淚

再疊前韻贈仲仙

浮生萍梗泛江湖,望斷鄉園天一隅。

心欲奮飛隨塞雁,力難返哺戀慈烏。

河山破碎新軍紀,書劍飄零舊酒徒。

國難未除家未復,此身雖去也踟躇。

【背景】1857年2月,太平軍在皖北發動了防禦中的攻勢,連克桐城、舒城等地,打敗清軍,擊潰李鴻章所部團勇,李鴻章奉母倉皇北逃。1858年8月,太平軍克復廬州,將李鴻章祖宅“焚燬一空”,凡此種種,更使得鴻章耿耿於懷,遺恨難消。再一次逃經明光鎮時,他有感而發,特賦此詩。

【賞析】李鴻章這首詩是在他人生最低谷時有感而發的。那種國破家亡,書劍飄零,惆悵徘徊的複雜心情刻畫得很生動。

李鴻章詩詞欣賞-由豪情萬丈到恢弘蒼涼!臨終詩—寫盡一生血與淚

萬年道中寄鏡蓉瓊芝二女並示靜芳侄女 二首選一

半生失計從軍易,四海為家行路難。

惟有嬌痴小兒女,幾時望月淚能幹?

【背景】1859年1月,李鴻章在哥哥李翰章的牽線搭橋下,投奔到湘軍首腦曾國藩的湘軍大營,充當了幕僚。由於連年的戰爭,這個時期的他對戰爭已經感到了厭倦。1861年夏李鴻章在重返曾幕,路經萬年(江西饒州府)時,賦此詩寄懷。

【賞析】此詩道盡李鴻章對從軍之路,飽受困苦之態。對親人離別思念躍然紙上,讀之世人愴然。

夜聽四弟吹笛

江山如此一登樓,萬象無聲鐵笛幽。

往日家園皆夢裡,中年哀樂到心頭。

不堪離思天邊月,更觸豪情塞上秋。

與汝歸耕定何處?牧童牛背互吟謳。

【背景】1861年9月夫人周氏去世,兩個女兒失去了母親。家庭的不幸已使李鴻章哀傷不已。戰爭的挫折,更增加了它的厭戰情緒。

【賞析】這首詩思鄉之情寫得很優美動人。

臨終詩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路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已,諸君莫作等閒看。

【背景】1862年,秉承曾國藩意旨,李鴻章回到安徽,招募組建“淮軍”,配合曾國藩的湘軍和洋槍隊鎮壓太平軍始。從此李鴻章迎來了“隆隆直上”的大發展時期。此後他在晚清政治舞臺上縱橫捭闔了四十年。其中也不乏幾經沉浮。1900年6月,八國聯軍入侵,朝廷電催各省封疆大臣率兵北上共同滅洋。李鴻章由兩廣總督重新調任為大清國封疆大臣中的最高職位: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8月15日,北京城淪陷,朝廷逃亡。10月11日,李鴻章到達北京。由於心理壓力巨大,李鴻章病倒了。經過艱苦的談判,1901年9月7日,李鴻章代表大清國與11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李鴻章在簽字回來後大口大口地吐血。醫生診斷為:胃血管破裂。11月7日,這位大清重臣已處在油盡燈枯之際,帶著無盡的遺憾,離開了人世,享年78歲。此詩是李鴻章臨終之前由其子李經述代為筆錄的。但有不同版本。李鴻章所處時代正是大清帝國走向衰亡,面對外強的入侵,中國社會發生劇烈動盪的時代,而李鴻章本人又處在風口浪尖之上,徒有興邦大志,卻完全無法挽救頹局。因此在臨終前不免感慨萬千。

【賞析】讀罷掩卷,感慨萬千。大概只有像李鴻章這樣叱詫風雲於亂世,文治武功震驚世界的老臣,才能飽蘸一生的血淚,在生命臨終之時,寫出如此恢弘而又蒼涼感人的詩篇!

李鴻章詩詞欣賞-由豪情萬丈到恢弘蒼涼!臨終詩—寫盡一生血與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