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滴滴都要裁員了,柳青“正在認真思考業務模式”對司機什麼的影響

2月15日,滴滴CEO程維在全員會上宣佈公司將做好過冬準備,將對非主業進行“關停並轉”,對業務重組帶來的崗位重疊和績效不達標的員工進行減員,整體裁員比例佔到全員的15%,涉及2000人左右。

滴滴都要裁員了,柳青“正在認真思考業務模式”對司機什麼的影響

消息一出引發了廣大媒體和群眾的討論。討論的問題主要有幾個:

首先是虧損問題:

根據媒體的消息2018年持續鉅額虧損,全年虧損高達109億元。相比2017年,滴滴全年虧損20億到27億元人民幣,翻了幾倍。

除了113億元的司機補貼外,被迫關停的唯一盈利的順風車業務相信對其也有不小的影響。按照當前109億的虧損規模來算,相當於滴滴每月虧損9.08億,每天虧損3000萬元。對司機來說,並沒有享受到企業虧損補貼帶來的福利,反而每單要扣除20%到30%的平臺抽傭,如此,這筆錢到底虧到哪裡了。

如果說這種模式會造成滴滴的持續虧損,並且對司機來說也沒有提供更多的福利,那麼裁員只是開始,滴滴最後可能還是會走向市場資源萎縮,資金鍊緊張的狀態。所以滴滴的改變迫在眉睫。

滴滴都要裁員了,柳青“正在認真思考業務模式”對司機什麼的影響

其次是佣金模式問題:

滴滴總裁柳青在會議上也回應了關於“抽傭”“補貼”的爭議。柳青表示管理層正在認真思考業務模式,會做積極探索,既能激勵好司機,在高峰期供需失衡時高效調度有限運力,盡最大可能滿足乘客需求,又能保證公平性。

就目前的狀況來看,想要短時間內實現這樣的目前顯然是比較困難的。因為目前滴滴員工已有一萬三千人,其人員成本,服務器成本,運營成本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滴滴目前的資金來源還是依靠於訂單的抽傭。

從滴滴成立之初的司機乘客雙向補貼,到現在的抽傭比例達到了20%到30%,滴滴的體量越來越大,抽成越來越高,虧損卻越來越多。

有沒有一種模式既能讓乘客方便出行、又能讓司機享受福利還能讓企業有盈利。在我看來這似乎是一個悖論,因為客戶的出行費用和司機收入、企業盈利之間,很難做到完美的平衡。但也不排除在未來有這樣的一種方式存在。

滴滴都要裁員了,柳青“正在認真思考業務模式”對司機什麼的影響

最後一個司機的問題:

面對著越來越嚴格的市場監管,飽和的市場發展,未來的滴滴司機該如何選擇?

各大城市都出臺了網約車的准入法則,這也讓一部分滴滴車主選擇退出了平臺,繼而讓更多的線下租賃公司等到了時機,招募司機加大投入搶奪市場。

未來的滴滴平臺可能就以租賃公司的網約車為主,私家車作為補充。滴滴雖然作為出行市場的領導者,但還要面對著後來者的隨時進攻,例如曹操專車、滴答出行甚至哈囉出行也躍躍欲試想進入網約車市場。

滴滴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但作為滴滴車主的你,對於滴滴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平臺變革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大家下方評論留言!

小梅的車友圈:我們專注於養車用車!如果你有其他買車用車問題歡迎關注並私信我們,查看問答可獲得更多用車小知識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