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全球第一架人工智能高超音速無人戰鬥機 暗劍將顛覆世界空戰格局

暗劍!暗劍!

事隔十二年暗劍再次閃亮登場!這次來的可是全尺寸的“大劍”,這柄“大劍”究竟是木製模型還是全狀態的真身?看研製這柄“大劍”列隊拍照的科研人員燦爛的笑容,那種憋不住笑的笑臉,堪比春晚上的“笑臉哥”,感覺更像是後者。看外觀這個霸氣勁兒,莫非這柄“大劍”十年磨一劍已經磨成了鋒利無比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問題是,它要懸在誰的頭上呢?

有網友戲稱:這怎麼看都像是一把“管制刀具”,殲20倒像是一把水果刀了,而剩下的三代機都像是牙籤(笑)

全球第一架人工智能高超音速無人戰鬥機 暗劍將顛覆世界空戰格局

我們先從外形(氣動外形)上簡單分析一下這次曝光的暗劍的基本狀態:

  1. 具有適應高超音速乘波體高空飛行器飛行的氣動外形,扁尖錐形。
全球第一架人工智能高超音速無人戰鬥機 暗劍將顛覆世界空戰格局

  1. 具有高度隱身的設計追求,RCS值水平超過殲20和殲31(正面投影很小)。
  2. 首次清晰的顯示有內埋式彈倉,而且很大很長。
  3. 機身整體長度超過梟龍和鶻鷹,機身高度(不算垂尾)超過殲20。
  4. 採用中單翼,翼下有狹長的凸出整流罩,耐人尋味。
  5. 發動機進氣量堪比殲20,但是進氣道長度遠超殲20,進氣道唇口甚至接近機首,這也很特別,這樣的設計主要是通過超長的進氣道對吸入的空氣進行“預壓縮”,有利於提高發動機的推力,也不排除運用了串聯式渦噴+超燃衝壓發動機。
全球第一架人工智能高超音速無人戰鬥機 暗劍將顛覆世界空戰格局

  1. 顯著的無人機特徵

這七大特徵顯示暗劍在設計上“超凡脫俗”,有極高的創新科技含量。

性能判斷(一)

只有特別仔細的讀者才會注意到。

這張圖的左下角,也就是左邊的牆上,有塊展示暗劍性能的展板,展板上暗劍飛行的高度是臨近空間,因為高度在臨近空間,遠處的地球呈圓弧狀,這是飛行在臨近空間的一種通常的表述,僅此一點,就說明了暗劍的基本性能。

注意看哦!

有關什麼是臨近空間的解釋:

臨近空間(Near space)是指距地面20~100公里的空域,由於其重要的開發應用價值而在國際上引起廣泛關注。

臨近空間飛行器是指只在或能在近空間作長期、持續飛行的飛行器或亞軌道飛行器或在臨近空間飛行的高超聲速巡航飛行器,具有航空、航天飛行器所不具有的優勢,特別是在通信保障、情報收集、電子壓制、預警、民用等方面極具發展潛力。

高速臨近空間飛行器是指飛行速度不小於Ma 3的一類臨近空間飛行器,具有快速響應、超強突防、靈活機動等特點,是一種兼備戰略威懾和實戰應用能力的新概念武器,對於懾止強敵、控制危機和打贏戰爭具有重要作用,是世界空軍強國競相發展的利器。

根據有無動力以及動力的種類不同,高速臨近空間飛行器可分為無動力型(無動力滑翔飛行器)、航空動力性(高空高速偵察機)、超燃衝壓動力型(高超聲速巡航飛行器)、火箭動力型(亞軌道飛行器)、組合循環動力型等幾類。

我們從這張圖上看到的暗劍,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具備了在臨近空間飛行的

下圖 紅色箭頭所指就是展板上暗劍在臨近空間飛行的示意圖(注意圓弧狀的地球和大氣層)

全球第一架人工智能高超音速無人戰鬥機 暗劍將顛覆世界空戰格局

性能判斷(二)

忠誠僚機概念

什麼是“忠誠僚機”呢?說起來這還是美國空軍發明的概念。就是將暗劍這樣的無人戰鬥機定位為與四代有人戰鬥機協同作戰,在四代機飛行員(當然也可以是其他人員)引導下,具有有限自主空戰能力的對空作戰無人機。

忠誠僚機具有典型的AI特徵

所謂的“AI”就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瞭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人工智能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可以設想,未來人工智能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

人工智能是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

既然暗劍是無人機,根據中國人工智能AI的發展,是或者不是高超音速飛行器,都應該引入的人工智能概念,是不是當做“忠誠僚機”使用和運用其實並沒有說到點子上。

比如殲20也引入了AI概念,有事實證明殲20在飛行和作戰的全過程中,的確有人工智能做為輔助手段。

如果將暗劍AI應用在殲20或者殲16的忠誠僚機概念上,在作戰中還有幾項極大的優勢。

  1. 暗劍忠誠僚機的速度要比殲20和殲16快的多,暗劍可以飛到3馬赫以上。
  2. 暗劍忠誠僚機的機動性和敏捷性要比殲20和殲16高很多,可以瞬間完成15到20個G的劇烈機動動作,這在有人駕駛上是絕無可能的(飛行員飛9個G就會出現“黑視”,立刻喪失意識)。
  3. 暗劍忠誠僚機可以規避敵方空空導彈的攻擊,靠劇烈的機動規避空空導彈的攻擊。
  4. 暗劍忠誠僚機可以穿透敵方防守嚴密的“高危”防區對敵人的空中、海面、地面目標實施攻擊,有效的避免寶貴的飛行員的傷亡。
  5. 暗劍忠誠僚機不考慮人機功能(機首沒有駕駛艙,可以做成尖錐型),設計上取得最高的RCS值,隱身性能更高。
全球第一架人工智能高超音速無人戰鬥機 暗劍將顛覆世界空戰格局

全球第一架人工智能高超音速無人戰鬥機 暗劍將顛覆世界空戰格局

  1. 暗劍忠誠僚機可以更加有效的完成CEC也就是所謂的“A射B導”戰術,當殲20和殲16發射遠射程的大型空空導彈和巡航導彈後,突入敵方嚴密防守的區域引導超遠程空空導彈或者巡航導彈對敵方高價值目標進行攻擊。

這六大能力是建立在暗劍忠誠僚機是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的基礎上的。是飛行員(人類)最忠誠的夥伴,不折不扣的執行飛行員的指令,“想方設法”的完成飛行員(人類)交代的任務。

通俗的說,這個“想方設法”就是人工智能的優勢所在。

可以想見,假如殲20和殲16有暗劍忠誠僚機這樣的得力助手,作戰效率將有極大的提升。忠誠僚機概念使人類從精確制導概念上又躍升了兩三個檔次,成為人工智能精確制導。

中國空軍幾十年來一直在補齊短板,但是這個世界又變了

過去幾十年,中國空軍一直是一支國土防空型的空中力量,中國空軍的作戰飛機長期落後於世界先進國家和地區,中國空軍不是不想在戰爭中佔據主動,因為機型落後攻不出去而只能是被動防禦。比如中國空軍長期只有航程很短,作戰能力不強的殲五、殲六、殲七、殲八戰鬥機,轟炸機是航程也不大,缺乏精確制導彈藥的轟六、伊爾28等落後的老式轟炸機。

中國的國土防禦長期不完全依賴空軍,全軍曾經先後提出過“三打三防”和“新三打三防”,其實說白了全是在“家裡”的防禦手段,嚴格的說應該叫“老六防”和“新六防”。

比如,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我軍曾經開展過"打飛機、打坦克、打空降、防原子、防化學、防生物武器"的"三打三防"訓練,被稱為老“老三打三防”,後來的新三打三防為“打隱形飛機、打巡航導彈、打武裝直升機;防精確打擊、防電子干擾、防偵察監視”,這可以看出中國空軍在裡面承擔的任務佔比不大,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無奈。

全軍開展的這種新老防禦作戰後來演變成了全軍的一種以搞運動的方式進行發動的運動,各個軍種、兵種和各大軍區各搞各的搞的五花八門。有的甚至發明了用氣球吊掛巨形編織網來防巡航導彈和無人機,陸軍也搞“集火射擊”等等。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空軍引進了大量先進裝備,蘇27SK、蘇30MKK2開始進入中國空軍序列,以及消化吸收先進技術後發展的殲11B、殲16等先進戰機和自主研發的殲10戰鬥機,2011年更是自主研發首飛了極為先進的四代機殲20隱身戰鬥機,升級改造了轟六K轟炸機。

中國空軍在此基礎上首次提出了建設戰略空軍的總目標,提出必須建設一支攻防兼備的空軍的總要求,中國空軍也從國土防空型轉為攻防兼備的積極防禦型的空軍。

中國空軍呈現出一種上階梯般的變化,在幾十年的努力下終於成長為一支與先進國家空軍在裝備上相抗衡的現代化的空軍。

但是,這個世界也在變,科技的進步使戰爭的形態向多維度變化,各種老式的作戰樣式受到了來自太空、臨近空間、網絡、大數據、作戰雲、區塊鏈、人工智能的挑戰,甚至隱形技術也逐漸落後於以上的作戰樣式。

隨之而起的是結合了以上新技術的高超音速飛行器技術、CEC概念的A射B導、AI人工智能、無人機蜂群作戰等新技術。

這就迫使中國空軍在補齊過去短板的同時,又要補齊新技術可能帶來的新的短板。這也是中國空軍宣佈發展遠程轟炸機的意圖。長期以來遠程轟炸機一直是各國爭論的焦點,但是最終都認識到,爭論的對象其實是運用老的作戰樣式的老式遠程轟炸機,就像爭論一塊發黴的麵包還能不能吃一樣沒有意義,一種結合以上所述新技術特徵的遠程轟炸機仍然是各大國爭相發展的目標,美俄中都沒有放棄,這已經充分的說明了問題。

暗劍將引領世界空軍變化之先完全顛覆舊的作戰體制

暗劍將完爆全世界的空軍!暗劍是全世界第一種六代機!

從以上分析的兩種性能判斷中我們已經瞭解了暗劍即將具備的兩種技術優勢,綜合起來說,就是暗劍具備了兩項未來空軍最尖端的顛覆性質的技術。

一是臨近空間高超音速技術。

二是AI人工智能技術。

這裡要特別強調的是,暗劍運用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氣動外形絕不是為了趕時髦,主要是利用乘波體的高升阻比外形在臨近空間實現跳躍式的滑翔飛行,目的是追求高速度和超長的航程(將是有人駕駛戰鬥機航程的2-4倍),我們從它的氣動外形上看,這樣扁尖形的機身與已知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外形完全吻合,這絕不是偶然的。

很顯然,暗劍採用高超音速乘波體氣動外形目標就是實現超長的航程,比如在殲20的制導下可以再前出2000公里左右執行高危任務,這樣可以極大的擴展殲20混合作戰集群的的作戰臂長,所以,預測暗劍的作戰半徑很可能可以達到4000公里。

本來,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研發目標主要就是高速度和大航程。

下圖是中國科研人員展示的高超音速飛行器風洞模型,對比參照下面的暗劍模型圖可以看出它們之間的相同之處

全球第一架人工智能高超音速無人戰鬥機 暗劍將顛覆世界空戰格局

全球第一架人工智能高超音速無人戰鬥機 暗劍將顛覆世界空戰格局

暗劍的另外一項顛覆性質的技術就是AI人工智能技術。

暗劍的飛控技術已經跨越殲20、F22、F35、蘇57、B21飛火推矢量一體化這樣相對簡單的自動化控制範疇的落後技術,成為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飛控技術,人工智能是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

如果一定要將人工智能如何在作戰中形象化,我們還舉例“忠誠僚機”這個例子,就是有人駕駛的飛行員與暗劍的人工智能接通後,有人駕駛的飛行員面前將會出現一個擬人化的頭像。有人駕駛飛行員可以通過語音、鍵盤輸入等交流工具與暗劍AI人工智能“頭像”進行交流,甚至一起分析,最後執行有人駕駛飛行員交辦的任務,自主完成交辦的任務。

這將極大的改變現有的空中作戰模式,殘酷的淘汰舊有的空中作戰概念,幾代人花費萬億金錢積累的經驗和成果將一夜間付之東流!這並不是一句玩笑。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暗劍具備了高超音速這個快,再結合人工智能這個智,可以說真正能達到無堅不摧,無敵不破。

面對中國在高超音速領域的領先優勢。美國空軍新任研發部副部長邁克爾·格里芬說,如果五角大樓不馬上開始行動,那麼將會掉隊的更多,以致無法挽回。

目前,中美將人工智能用於飛行和作戰上可以說各有千秋,美國海軍計劃在2018-19年將MQ-25“黃貂魚”艦載無人加油機部署到航母上,而洛馬的X-47B詭異退場。中國類似的隱身無人機“利劍”研發進度基本與美國的這兩型無人機持平。

全球第一架人工智能高超音速無人戰鬥機 暗劍將顛覆世界空戰格局

實際上,X-47B所謂的退出競爭,主要是X-47B只突出了隱身性能,不具備作戰無人機的高航速和高機動性能。簡單說,美國如果打算實施“忠誠僚機”計劃,X-47B在速度和機動性上是不合格的。當中國的暗劍這樣真正的作戰無人機出現後,美軍意識到X-47B已經落後,這才是X-47B淡出作戰無人機研發序列的真正原因。

暗劍無人機不但具備了高隱身性也具備了高速度和高機動性能,這從暗劍不但具有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氣動外形,還有效的結合適應高機動性飛行的鴨翼、主翼和垂尾上很明顯的看出來。

另外,暗劍還很有可能飛上中國未來航母甲板,成為一種無人艦載戰鬥機。

暗劍如果成為中國未來航母的無人艦載戰鬥機,將會使中國航母的作戰效能增加數倍,作戰航程拓展到幾千公里之外,徹底顛覆現有的海戰規則。

全球第一架人工智能高超音速無人戰鬥機 暗劍將顛覆世界空戰格局

這裡要著重指出的是,全世界的空軍在未來戰鬥機的發展方向上,“忠誠僚機”和“人工智能”概念基本是所有空軍的共識,這是毫無疑問的,估計隨便一個軍迷都能得出這個結論。但是在究竟是不是要發展一種既有“忠誠僚機”和“人工智能”概念,又有高超音速飛行器概念的未來無人戰鬥機上都還停留在在探索階段,或者說是停留在光對嘴不動手的階段,而中國已經用暗劍驗證機真身回答了這些疑問,這無疑是中華民族偉大的聰明才智所在。

國外的評價很中肯

比利時《空天防務》網站刊文稱,“暗劍”無人機在全球航空界具有里程碑意義,標誌著第一種第六代戰機已經問世。

中國研發展示的無人機型號和改型,已經遠遠超過西方。

外媒預測,未來“暗劍”有可能攜帶中國最先進空空導彈,具備高超音速飛行能力,對東海、南海的“敵對武器平臺”構成致命威脅,提升中國在東海、南海的“區域拒止”能力。 此外,“暗劍”還能借助人工智能技術與殲-20協同作戰,以殲-20為核心指揮“暗劍”實施智能化集群作戰。

外媒:“暗劍”無人機或採用衝壓噴氣式發動機,其在中國空軍的作戰體系中,將主要負責執行“點穴戰”,可藉助自身的高機動性、隱身性,對敵核心防控力量實施打擊。 可以做無人僚機技術試驗平臺、高速打擊\\偵查平臺,以及先進航空製造和技術驗證機。

英國智庫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專家賈斯汀·布朗克(Justin Bronk)則認為儘管目前第六代戰機的標準還未明確,但“暗劍”進一步豐富了新一代戰機的性能特徵,意味著廉價、可消耗和智能化集群控制的無人機可能將成為六代戰機的設計方案之一。

美媒文章:另一款“利劍”無人機可攜帶兩枚2000磅級別的制導彈藥,配備衛星通訊系統,可以在遠離中國大陸的地方執行任務,作戰半徑是傳統有人駕駛戰機的2-4倍,預計2020年左右量產。

這次暗劍曝光,研製人員與暗劍合影。那麼,這個從06年在珠海航展上驚鴻一瞥後來嚴格保密十幾年的項目,究竟是一個階段的結束(比如會不會就此下馬),還是一個新的階段的開始(比如它在已經成功的基礎上獲得更大的發展機會)?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就不能深談了。不過從站在暗劍前面科研人員燦爛的笑容中,我們還是能夠隱約感受到什麼,是滿足?是信心?是為一個好的開始而興奮和鼓舞,都有可能。

那麼好了,讓我們滿懷豪情的期待著,期待著一個奇蹟的發生吧!

而且,它已經發生了!

只是許多人仍然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