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教育界最大的谎言是哪一句?

思想之苇




教育界最大的谎言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如果是最光辉的事业,她应该是人人羡慕,人人争做的职业。现在发过来看,每年高中毕业生愿意报考师范类的很少,尤其是男生,即使报了,也是因为家庭收入不高,师范类补贴多一些,可以缓解家庭困难!而毕业后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男生是少之又少!

现在社会上对教师指三道四的人太多,无论教师做什么事,都把这句话当做大棒领出来,算是道德绑架,无论什么事的发生,都把板子打在教师身上!不论青红皂白!学生上课不学习老师的责任,老师问了发生的冲突,老师的责任,被打被骂那是活该,甚至被伤害杀害的例子都有!

尤其是现在的补课,学生要提高成绩,家长要质量,老师参加学校的补课,目前不被允许,因为减负,上面查的严不敢补。从而滋生了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所有这一切老师对背锅!

教师是一个普通人,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我们也只是为活着从事这个职业,不要把过高的期望和其附加的东西加在我们身上!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就交给那些有突出贡献的人吧,教师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问心无愧就行!


牧风芳华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据说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之口。刚踏上三尺讲台,始终奉这句话为教育至理名言,每当学生犯了错或是没学懂没学会我都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心想总有一种会适合他。可在有限的教育教学时间内,往往高估了自己的耐性,忽略了少数学生真正的智力水平,以及其家庭教育环境对其根深蒂固的影响。于是乎对曾经奉为教育至理名言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产生了怀疑。经过近二十年的教育实践,越发觉得这句话压根儿就是教育界最大的谎言。


在这句谎言的忽悠下,在外行领导内行的管理下,学生一旦出问题,领导一股脑的逮着教师处罚; 在这句谎言的忽悠下,在家长护犊子的教育时代里,学生一旦出现问题,家长一股脑的逮着教师批评,甚至辱骂殴打。 在这句谎言的忽悠下,在网络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学生一旦出现问题,全社会是个人都一股脑的对教育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作为管理者,是否也有责任,因为我们也可以说“没有管不好的教育,只有不会管的领导!” 作为父母,是否也有责任,因为我们也可以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作为社会大众,为什么有的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许多案件为什么未能侦破?许多病人为什么钱也花了,人还是没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穷人?是不是也可以依此类推,“没有教育不好的罪犯,只有不会教育的法官。”“没有破不了的案件,只有不会破案的警官。”“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治病的医生。”……


生活科创教育


教育界的谎言太多,如果选出最大的谎言,还真不好选。我觉得:

从学生层面选教育最大的谎言:1、减负。减负喊了十几年了,越减负担越重。2018年减负的动静最大,年终还搞了个九部委“减负三十条”,大有减不下学生负担绝不罢休的架势,但是,中考、高考的选拔方式方法不彻底改革,学生及家长谁相信减负谁吃亏,到时候哭都找不到地方。

2、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起跑固然很重要,能力和才智才是决定因素。100米赛跑起点都一样,没有实力进不了决赛,更拿不到冠军。刘翔110米栏起跑线和别人一样,拿冠军靠的是天赋、苦练,苦练不到位、身体不好照样弃赛。一万米以上的长跑,起跑线根本就无所谓,耐力和实力才是决定因素。所以,这句谎言造就了“剧场效应”,也造就了上海5岁男孩的奇葩简历,让学生及家长苦不堪言。

从教师层面选教育界最大的谎言:1、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纯属放屁。祖师爷孔子三千弟子才七十二贤人,优秀率不到3%,按此标准多数教师都可以是圣人了,凭什么要求老师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成才,考出好成绩呐?所以,家长们不要把孩子的教育都放给老师,学习不好也不要都归罪于老师。孟子如果没有“孟母三迁”式家庭教育成不了“亚圣”,岳飞如果没有“岳母刺字”式教育成不了精忠报国的英雄。孩子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程度。

2、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那是过去的事情,老黄历了。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现在,别说“为父”了,连“孙子”都不如,孙子们都众星捧月,溺爱有加。现在的老师只求能得到最起码的尊重,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两本相犯,端好饭碗,养家糊口。你如果相信这个谎言,还以“父子”之情管教你的学生,那你随时都可能粉身碎骨。


Y疯言疯语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网上的逐多言论评论我过去几乎都听说过在其他网页上也多见过而且有的能给出一连串实例。我认为对每个问题都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弄清这些结论的语句出咱何人之口问题出现或发生的时间地点条件要历史的维物的辨辩证的看问题。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方法不同……就可能对同一问题给出不同的结论认识。我认为这可通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解决。问题总会搞清楚的!我在给研究生讲上第一堂课时就声明: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我说你们选修了多门课程有的我没学过或说还不懂你们学懂了就可成为我的老师或说是先生。……如果你或有人指着我说你不懂这门课这是事实是符合实际的我没什么不舒服的。wJ


wj一名退休教师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祖宗箴言″强调了读书的高贵,能使子弟们明白读书能当秀才,举人,进士,状元,做官出人头第,耀祖光宗。读书使子弟们致知格物止善,理达情通,心气和平,四平八稳,心藏天地,博古通今。

事到今天,百姓延续着这条格言奋斗难止,扎锅卖铁也必使子弟上大学。

各家子女不负父母恩情,寒窗十载,睡眠六时,抛弃儿时的天真快乐,耗尽双親的血汗金钱,获得一纸本科,硕士,博士证书,兴冲冲走出校门,灰溜溜回到老屋。学而无用,赚钱没门,继续啃老。


南荣姬


大家从各个角度,列举了教育界的谎言,我也补充一个吧,这是作为高中老师,我深有体会的一句“名言”,但是也是一句后果非常严重的“谎言”,它就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你有没有中招?有时候,我们叫“捧杀”。

先说明一下,很多人理解的“好”,就是成绩好,不是其他方面,这是大家对“好孩子”的一个普遍认知,这里我也主要说的是成绩方面。

我们学校是一所重点高中,学生的中考成绩都非常优秀,曾经我带过这样一个学生,高一阶段就差点退学,原因是整天失眠,人变得非常消瘦,说话小心翼翼,不敢大声,没有朋友,父母被迫在学校周围租了房子陪读,而且父母都是老师,三年,尤其是高三,被这个孩子折腾的差点崩溃。

我曾经跟她的父母了解过孩子的过去:这个孩子出身在教师家庭,爷爷是大学老师,从小就开始对她进行启蒙,用她妈妈的话说,这孩子学前阶段是被当成“神童”来看待的,各个方面特别突出,而且一直延续到小学、初中,因为初中是在她妈妈的学校上的,也是受到各种照顾和表扬,结果导致了最严重的后果——孩子抗挫折能力严重不足。

到了高中, 一入学就面临各种竞争,虽然孩子本身也很优秀,但是面对竞争时,却总是“想不开”,容易钻牛角尖,结果导致每天心事重重,到了晚上,就开始失眠,一天天,问题越来越严重。

虽然这个孩子最后参加了高考,但是依然没有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最后上了一所普通大学。

“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和“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哪一个才是教育的真经?

在我看来,都有道理,但是都要把握“度”,过犹不及!千万别片面理解“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这句话常常有以下危害:

1、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常考第一名,接受不了考第二名的现实,这种孩子太多了,如果受点批评或者大家,哭闹、不去上学甚至自杀的案例真不少,那些因此自杀的学生,还真不是学习差的,而多数都是学习好的,如果得到这样一个结局,谁都会后悔信了这句话吧?

2、孩子的知识面窄!只夸孩子成绩成绩,结果就会“绑架”孩子,导致孩子不敢也不愿去读课外书,去游玩、去休闲娱乐、去参与班级管理或者班级活动等等,让孩子彻彻底底变成一个“做题机器”,这样的孩子,往往后劲不足,能力不足,在高中就能体现,到了大学、到了社会,影响会越来越大了。

所以,我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也许不是谎言,但是在实践中,多数人会片面理解这句话,只夸孩子聪明,不夸孩子努力,只夸孩子学习,不夸孩子其他,结果导致严重的后果,很多人后悔莫及!

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请点击【关注】!


赢在高三


大家好,我是“佐佑de妈咪”,很高兴可以回答您的问题。

我认为“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教育界最大的谎言。

这句话,是商家的广告词。他们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精心设计了一句广告词,抓住了全中国父母的痛点和软肋。

于是,在商人精明的诱导和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巨大愿望带动下。吃的、穿的、用的、喝的,还有学习班、培训班、兴趣班等行业日常火爆起来。

最终的结果是,商家们赚得盆满钵满,家长们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孩子们却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状元,也不是人人都能上名牌大学。孩子的将来,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按照父母的计划进行……

其实,在教育市场异常火爆的今天,家长们更应该冷静下来,想一想:自己孩子的天赋在哪里?优点有哪些?需要重点培养哪些方面……

而不是为了你的那颗攀比心,或者打着爱孩子的名义,丝毫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盲目帮孩子制定计划。

其实,品德的培养、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应该是孩子赢得人生的起跑线。比起年年考第一、门门满分,但是整天生病,或者在长大后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更重要吧。

我的回答结束了,谢谢大家!


佐佑de妈咪


我认为是“尊师重道”,这句话是最大的谎言。

也许,我们中的个别,可能真的尊师重道了。但是,我们的大多数,我们全部,整个社会,并没有尊师重道。

吾生也晚,只在八十年代看到过一点尊师重道的影子。

那个时候的人们,有一种憋足了劲头要往上走的风气。那个时候,当老师的,真的非常受人尊重。

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老师都是看得很高的,仿佛孩子的命运、家庭的命运,乃至家族的命运,都掌握在老师们手中。

道路相逢,家长们都是毕恭毕敬地跟老师们打招呼。有文化的人对老师们说得最多的,也许是请你对我的孩子严格要求;文化少的人不会客套,直接简单粗暴地说,我的娃儿随便你收拾!我在学校成长十多年,从未曾听说有家长冲进学校打老师的奇谈!

那时候的老师们,收入不是工薪阶层中的最高的,但也比普通农人收入稳定,温饱有余。一袭青色或蓝色中山装穿在身上,即使洗得泛白,也是干净笔挺走上三尺讲台,真正授人以渔。

课余,有的老师跟学生们一起打篮球、乒乓球,有的带学生练运动考体校,有的拉二胡,有的下象棋。每逢五四青年节或12.9学生运动纪念晚会,他们带着学生们,各种文武展示,整个学校一派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清贫而自重,略有一点“回也不改其志”的样子。

我认为这种好不容易复兴起来的、向上的风气,崩坏于九十年代初。那个时候,研究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长夜备课吃粉笔灰的不如倒买倒卖的。

整个社会,仿佛冰封大地一夜之间解冻,全部的人都涌向一个方向,金钱的方向;所有人都只有一个声音:挣钱、挣钱、挣钱!野心大的老师,停薪留职走出校园;舍不得离开三尺讲台、但又捉襟见肘的,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连我爹都在家里养了一群鸡,我和妹妹周末就端了鸡蛋去卖了钱,来贴补我俩的大胃口呢。

越到后来,人们对“师”、对“道”的尊重,老师们对“师道”的自重,越来越淡薄。老师们不再是“天地君亲师”中敬陪末座的了。教书,越来越不像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只是一份赖以糊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

问题是,家长们一方面各种鄙视老师,一方面又寄希望于老师们能恪尽职守,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才。我觉得这简直是一个悖论嘛。你自己都希望自己一夜暴富、事少钱多离家近假期长,一方面又各种明枪暗箭呛老师的收入、补课,然后又不得不将孩子的成才寄望于老师们。难道,那些私立补课机构的老师,就不是老师么?

而老师们本身也有很多,存在不自重的现象。连我看了那些抽烟喝酒打麻将的老师,我都不忍多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扪心自问,有没有辜负这八个字?

所以,我觉得现在而今眼目下,“尊师重道”是一个最大的谎言。

无尊重,不自重。




云是鹤家乡680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还好有我567


每份关于教师待遇的文件结尾都会写上一句:“各地方政府、部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予以遵照执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