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 840万理财变保险,还要108岁才能取!一定要警惕高额理财陷阱!

近几年,各类理财产品的广告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打开微信钱包和支付宝,各种理财映入眼帘,长期的三到五年,短期的一个月到半年,连去银行存个钱,也会被工作人员推荐一些高回报低风险的理财。

随着余额宝利率的下降,不少人尝试将自己的存款购买一些理财产品,但是,小编在这里也想告诉各位,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谨慎谨慎再谨慎。因为,一个不小心,你的理财产品就会变成各种类型的保险,想要提出来,还要各种苛刻的条件。

840万理财变保险,还要108岁才能取!一定要警惕高额理财陷阱!

8月2日,一条令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新闻迅速占据了微博头条,一女子花费840万购买理财产品,想要提出来才发现理财产品变成了保险,想要全部提出需要过71年!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住在哈尔滨的朱晓明女士,几年前到银行买理财产品,在银行办公的人员向她介绍了两款代理销售的保险产品。工作人员告诉她,两款产品在3年和5年交费期满后的收益都要比银行理财产品或是活期利率高,于是她和家人从2016年开始陆续购买了840万的保险产品。

本以为这些钱在到期后能取得不错的收益,可前几天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给出的说法,让这笔钱成为她心里的一块石头,因为其中一款5年交费期间的产品,本金需要71后才能取回。除此之外,朱晓明说她购买的3年交费期的产品,也和当初工作人员说的有出入,这让她难以接受。

840万理财变保险,还要108岁才能取!一定要警惕高额理财陷阱!

工作人员告诉朱女士,这个产品是个保险产品,需要71年取回本金,在办理这个产品时朱女士的年龄是37,也就是说,想要取回本金,朱女士需要活到108岁。除此之外,产品的利息远低于银行的利息,而产品的项目也和当时工作人员告知的不符。

对于银行工作人员的解释朱女士表示说:谁会买这么长时间的理财产品啊,我还能不能活到那时候还不一定呢,我活到了我也花不上这个钱啊。如果当初告诉我是71年才能领回我的本金,我是不会去买的。

840万理财变保险,还要108岁才能取!一定要警惕高额理财陷阱!

朱女士联系了当时为他办理业务的两个工作人员的电话,一个关机,一个早已变成了空号。而朱女士来到当初为她办理业务的银行,银行行长说当时为她办理业务的两个工作人员早已离职,不过银行在帮忙处理这件事情。

随后朱女士来到了这项业务的投保公司,百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朱晓明买的5年交费期的产品,的确需要71年后才能拿回全部的本金。如果朱晓明想中途拿到全部的本金,只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她去世,才能拿到相当于本金的赔偿金,否则只能取出一部分。如果现在终止合同,本金会亏损很多。

朱晓明要求把当初卖给她保险的两个人叫到现场核实这件事,百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的工作人员说,她们已经离职,就不是公司的员工了,具体情况它也不是很清楚。工作人员说,他们已经将这件事上报,让朱晓明等消息。

8月2日朱晓明再次来到百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询问保险公司是怎么解决这件事的。

百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公司都有新闻发言人制度,除了正式的新闻发言人,其他人是不能直接对于媒体或者对于外界,对本次事件做任何解答的。

记者询问公司的新闻发言人在哪,保险公司表示公司的新闻发言人是分公司的一把手,他不在公司,现在出差了,朱女士提出能否提供一下保险公司新闻发言人的电话号,通过电话联系她。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不行。

这件事经过媒体的发酵,最后,银行和保险机构同意返还朱女士的本金和利息。而这件事情的曝光也让我们注意了银行和某些保险产业的勾结以及高额理财产品背后的骗局。

打开搜索软件,只要打上理财骗局这四个字,各种新闻映入眼帘,清一色的购买理财产品被骗,有通过平台办理的,有被银行工作人员拉着办理的,甚至还有一些假冒银行。

840万理财变保险,还要108岁才能取!一定要警惕高额理财陷阱!

今年3月,家住上海市的李先生用手机上网浏览微信时,看到一个咨询软件宣传某投资公司投资“科技”项目的理财广告,称该产品“保本收益高”,只要在手机上下载一款APP投资,年化收益可达13%以上。如此高的收益让李先生非常心动。

于是,李先生下载了该公司的理财APP,并通过微信取得了自称是该公司“理财顾问”的指导,随后注册了APP账号。见APP上展示的“XX科技”投资项目回报丰厚,李先生便先投1000元 “试水”。6月19日,到了理财收益的日子,李先生发现账户上果然收到了超过13%的利息返还。尝到甜头的李先生决定继续投资。通过APP账号再次投资10万元,购买了理财产品。

然而,8月13日,当李先生想要提现时,却没有成功。咨询客服后,对方称李先生下载的APP已被关停,随后联系客服时发现已被对方拉黑。这时,李先生才意识到自己被骗,赶紧报了警。

一直以来,各大投资平台都在反复宣传一个理念,这就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为了最深入人心的投资名言了。那么我们在选择理财产品时要注意什么呢。

840万理财变保险,还要108岁才能取!一定要警惕高额理财陷阱!

在此,海外君总结了“三大理财”诈骗常用套路:

一是实行会员准入制。此类虚假理财网站多实行注册会员制管理,常用“注册即送现金”等奖励方式诱惑投资者。一般注册会员时需要输入身份证号等信息进行实名注册,还要提供用于项目结算的网银账号或理财软件账号。

二是项目繁多,无实质实业投资说明。投资理财骗局多提供周期不同、种类繁多的多种投资项目,一般投入金额越多,分红周期越长,不法分子宣称的分红金额越高。这些号称“100%获利的项目”几乎都为“纯资金吸纳”,无实质性实业投资说明,一般只是在网站的“投资模式”栏目中笼统提到资金用于能源、矿产等相关项目。

三是天天分红、高额返利。“分红式”网络投资诈骗是目前最常见的投资理财骗局,“保本收益”“200%回报率”“天天分红”等极具诱惑性的宣传语,成为吸引投资者上钩的主要诱饵。

投资理财一定要慎之又慎,特别是对于“低投入高收益”的投资理财,务必要时刻保持谨慎的心理。不要被高额回报率所诱惑,不要轻信网友、经纪人、投资经理 “天上掉馅饼” 的承诺,要了解产品具体形式和模式,很多宣传收益高的产品可能存在陷阱。

投资应到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目前各大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不过5%左右,因此凡是收益率远超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都具有极大的风险性。

对所投资的项目最好上门查看,是否有在其注册资料上的地方办公。必要时也可向当地银行或银监部门核实其合法性。网上投资理财一定要选择正规网站,正规交易平台的网站底部都会标明备案许可编号,编号可通过国家工信部官网进行查询。

再次提示大家,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投资一定要选择正规,诚信度高的单位,看清楚协议的相关条款,以免遇到类似的问题,耗费人力、财力和精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