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簡析上汽乘用車的11年:從年銷3.6萬輛,到月銷近7萬輛


簡析上汽乘用車的11年:從年銷3.6萬輛,到月銷近7萬輛


據上汽乘用車的銷量數據顯示,上汽乘用車今年11月銷售新車63535輛,較去年11月份的63006輛微增0.8%。在車市整體下行的情況下,上汽乘用車能夠保持平穩的走勢,實屬不易。

而我們更應看到的是,上汽乘用車在2008年的年銷量僅為3.6萬,在經過數年積澱後,2016-2018年間已然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年銷量從2016年的32萬輛,到2017年的52.2萬輛,突破到2018年的70.2萬輛。所以說,上汽乘用車整體的銷量表現已經跑贏了大盤,那麼年銷量從3.6萬輛突破到70萬輛,上汽乘用車這些年都經歷了什麼?

“大樹”底下好乘涼

都說付出才有回報,上汽乘用車近幾年的飛速發展,與上汽集團的支持是分不開的。1985年,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並於同年9月正式開業,這也是國內第一批中外合資的車企。隨後1997年,投資15.2億美元、當時中美最大的合資項目——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大眾和通用在國內銷量的節節攀升,讓上汽集團逐漸成為一家航母級的汽車集團。


簡析上汽乘用車的11年:從年銷3.6萬輛,到月銷近7萬輛


都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名爵、榮威兩個品牌的誕生,就是上汽集團在資本博弈勝出後取得的戰果。本世紀初,幾經轉手的MGR集團(MG ROVER GROUP,擁有MG和羅孚兩個汽車品牌)正在尋找買家。彼時,華晨、吉利、南汽以及上汽這四家車企就先後參與了併購,進過多番資本博弈,具有百年英倫血統的MGR被拆分後“落戶”中國。其中,上汽收購了羅孚品牌全部的發動機技術,而南汽則以5300萬英鎊競購得MG品牌及其生產設備。後來,2007年上汽斥資20.95億元入主南汽,MG與羅孚兩個品牌終於又在上汽集團迴歸了一個大家庭,這就是名爵與榮威的前身。


簡析上汽乘用車的11年:從年銷3.6萬輛,到月銷近7萬輛


其實,上汽乘用車在彼時就相當於造車新勢力,但是能夠直接買知名品牌、買成熟技術、買先進設備的造車新勢力,即便在現在也不多見。在上汽乘用車研發、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都時刻散發出“財大氣粗”四個字。比如為了打造MG6這款車,上汽就聘請了兩百多位歐洲工程師,力圖讓國內消費者感受到真正的英倫設計。

大樹也會遮擋“陽光”

在生物學中,一棵參天大樹能夠給周圍的花草樹木遮風擋雨,但同時,因為遮住了風雨和陽光,它也阻止了旁邊長出另一棵參天大樹的可能。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就像兩棵參天大樹,讓上汽集團擁有了持續輸血的能力,但對於上汽乘用車來說,未必全是好事。

因為乘上了改革開放的東風,上汽人對於如何運營一個合資品牌已擁有非常豐富的經驗,但是把這種經驗直接套用在上汽乘用車上,顯然是不合適的,畢竟MG和羅孚在中國的知名度並不高。相比其他自主品牌從0開始,上汽乘用車也不過是從1開始,而要想持續走下去,同樣處在一個摸索的過程。所以經過幾年的發展,上汽乘用車的市場表現並沒有發生明顯改善。甚至在2012年推出MG5時,車迷還這樣調侃上汽乘用車——“國產的品質,合資的外觀,進口的價格”。


簡析上汽乘用車的11年:從年銷3.6萬輛,到月銷近7萬輛


另一方面,雖然競購MGR集團時,上汽集團已購得部分成熟技術,但是對於日新月異的汽車產業而言,仍顯得有點老舊。就像一棵移植過來的樹,雖然枝葉根莖都在,但是根卻扎得不夠深,持續輸送養分的能力稍顯不足。所以彼時的上汽乘用車,相比合資品牌並沒有技術上的優勢,而相比國內其他自主品牌,則價格顯得不夠親民。沒有找準自己的定位,讓上汽乘用車長期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

如何在大樹下,向陽生長?

這種尷尬一直持續到2015年。在上汽集團的大力支持下,上汽乘用車終於在2013年達到了20萬級別的銷量。但是2014年、2015年的接連下滑,還是讓上汽乘用車感受到了市場競爭的寒風冷雨,下一步該如何走?當2014年上汽乘用車疲態初現時,這個問題交到了王曉秋手上。


簡析上汽乘用車的11年:從年銷3.6萬輛,到月銷近7萬輛


曾在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任職多年的王曉秋明白,論品牌底蘊,名爵和榮威其實並不輸大眾、通用。但是一方面,英國品牌在中國的認知度並不高,在品牌力方面較大眾、通用仍有差距。另一方面,被上汽集團收購後,名爵、榮威兩個品牌已然被國人貼上了“自主品牌”的標籤。所以王曉秋上任後,首先在品牌方面慢慢調整上汽乘用車的定位,放下其擁有英倫血統的驕傲。價格變得更親民的同時,上汽乘用車也在積極發揮名爵和榮威各自的品牌優勢。比如MG曾在賽車運動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那麼就將名爵的年輕化、運動感做到極致。比如羅孚汽車曾是優雅、舒適的代表,那麼就將榮威的舒適和性價比做到極致。

但要想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關鍵還是產品力!不能否認,在三大件的核心技術方面,上汽乘用車與主流合資品牌還是有差距,那麼突破口在哪?王曉秋給出的答案是互聯網!隨著近幾年國內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百度、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在國際上已擁有一席之地,在網絡支付方面更是處於領先地位。2016年,在王曉秋的推動下,上汽乘用車推出了榮威RX5。


簡析上汽乘用車的11年:從年銷3.6萬輛,到月銷近7萬輛


榮威RX5是由網紅設計師邵景峰主導設計,外觀簡潔大氣。其搭載了上汽的“藍芯”高效動力科技,同時採用了保時捷底盤調校、與路虎同源的GKN智能適時四驅等多種高新技術,在三大件方面就已處於自主車型中的領先地位。當然,更重要的是榮威RX5搭載了上汽與阿里合作研發的阿里雲OS,打通了汽車與互聯網的溝通。當彼時的汽車因為搭載了觸控按鈕而沾沾自喜時,榮威RX5已經可以通過語音交互控制車內大部分功能;當彼時的車主還在飯桌上曬車鑰匙,榮威RX5已經可以通過智能穿戴設備來開啟車輛了。同時與阿里的生態系統的聯動,給當時的國人帶來了全新的用車體驗。可以說,榮威RX5的推出,開啟了國內互聯網汽車的先潮,也吹響了上汽乘用車反攻的號角。

與此同時,上汽乘用車在營銷方面也在做出積極調整。為了滿足年輕消費者對駕駛樂趣的追求,名爵品牌就推出了名爵駕控營。由國內頂級職業車手組成的教練團隊,對車主進行“一對一帶教”,不僅會教授專業的賽車知識,還會進行全賽道練習的培訓,讓車主真正體驗當賽車手的感覺。如今國內已形成一定規模的汽車改裝、後備箱集市等名爵品牌獨有的汽車文化。榮威品牌也在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方面的優勢,積極與用戶互動交流,不斷提升營銷、服務品質。可以說,近幾年上汽乘用車不僅在銷量上節節攀升,在營銷方面也實現了由“壕”到“又壕又準”的轉變。

不僅如此,上汽集團還利用MG在全球市場的知名度,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比如在潛力巨大的泰國市場,名爵在乘用車市場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七,在整體汽車市場排名第八,已站穩腳跟。而在今年下半年剛剛登陸英國、荷蘭等地的名爵ZS純電動SUV,也在短時間內收穫了超3000個訂單。可見,上汽乘用車不僅在向上生長,而且已變得枝繁葉茂了。


簡析上汽乘用車的11年:從年銷3.6萬輛,到月銷近7萬輛


寫在最後:從近幾年上汽乘用車的表現可以看出,MG、羅孚兩個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英倫品牌,在上汽集團聚首後,已開始在中國煥發新生。上汽乘用車的俞經民先生有句話令筆者印象深刻:“我們是上汽乘用車,用上乘的人,造上乘的車。”未來,希望上汽乘用車能給我們帶來更多更好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