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新冠疫情下中國餐飲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報告》發佈

3月2日,中國飯店協會研究院發佈《新冠疫情下中國餐飲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報告》。報告指出,與2003年的非典疫情相比,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在地域分佈上更廣,在傳播速度上更快,國家所採取的相關防護措施也更為嚴格,疫情對餐飲行業的衝擊無論是在衝擊面還是衝擊力上都超過了2003年的非典。報告調研的多數餐企認為,行業營收遭受重創,但疫情結束後行業可迅速恢復。報告認為,儘管新冠疫情讓行業各業態遭受全方位重創,但餐飲業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餐飲企業面臨者巨大的困難。中國飯店協會一直在高度關注行業的損失情況以及面臨的困難和訴求。2020年2月21日至23日,中國飯店協會開展了第二輪行業調查,共收集典型餐企問卷309份,形成《新冠疫情下中國餐飲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報告》。

報告顯示,疫情發生後,餐企採取三大策略展開自救,積極復工。目前,餐飲企業將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增加線上業務以及調整菜單作為前三大應對舉措,其次是增加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新零售、調整門店結構、調整人員結構、引入新的投資者、自建原輔料基地等。

報告還顯示,根據“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的原則,餐飲企業按照外賣、團餐、堂食、包間等有序復工。一些低風險地區的餐飲堂食企業逐步在復工。在調查中,大型連鎖餐飲企業的復工率近60%,要遠高於平均值。目前行業復工比率較低,復工比例在30%以下的佔比93%,73%的餐企認為復工比例在10%以下。

報告認為,疫情導致餐飲行業損失慘重,但餐飲行業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首先,疫情能否得到有效快速控制,直接決定著餐飲行業受衝擊程度。因此,依據黨中央的全面部署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是減少餐飲行業損失的根本,在此基礎上積極實現復工復產是減少行業損失實現長期向好發展的有效路徑。餐飲行業為社會貢獻了超過2600萬個就業崗位,穩定餐飲行業是穩就業、穩增長、促消費、惠民生。中央和各方政府不斷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將進一步幫助餐飲企業渡過難關。

其次,飲食健康將成為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受到全社會的關注。疫情後綠色、健康、安全將成為餐飲消費主導。消費者將進一步實現從“買便宜”到“買信任”轉變,商家信用成為消費關注重點,供應鏈可追溯將進一步得到強化,雙筷、公筷等餐桌服務規範將進一步得到普及,餐飲行業將不斷通過加強自身標準化建設和提高安全健康管理能力重塑消費信心。

再次,疫情後,餐飲行業加速線上業務進程,開拓在線經濟運營新模式。為應對疫情,各餐飲企業紛紛轉戰線上業務以自救。微信第三方服務提供商微盟宣佈向全國餐飲企業免費開放微盟外賣小程序,並對接美團、大大、鄰趣等第三方平臺支持餐飲行業開展外賣以及電商零售業務。上海三大運營商將為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中小企業免費提供6個月以上的雲視屏會議等雲上辦公服務。普度科技提供技術抗疫解決方案,實現機器人無接觸送餐。這些新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推動餐飲行業數字化辦公及服務進程,為重構運營管理流程提供了技術性支持,為提高行業運營效率打下基礎。餐飲行業在疫情期間不斷探索發展線上外賣、自有平臺打造、打造社區商超、推動半成品速食生產等新形式,進一步推進新餐飲與新零售融合發展。

另外,疫情之後,餐飲企業將更加關注管理效率的提升和模式的轉型,建立行業專項發展基金或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一種保障。品牌優先理念將被更多消費者接受,品牌將引領餐飲新零售快速發展。

報告指出,疫情過後餐飲行業會出現報復性反彈,資金較為充裕、供應鏈系統完善、經營良好的品牌頭部企業將迎來發展新機遇。(彭東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