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慢性萎縮性胃炎: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關鍵,補充營養素,改善症狀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指胃粘膜發生局部性、廣泛性的腺體減少、萎縮及黏膜層變薄的現象。慢性萎縮性胃炎具有無特異性症狀、複發率高的特點。

慢性萎縮性胃炎: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關鍵,補充營養素,改善症狀

一、萎縮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1、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最重要的病因。

幽門螺桿菌感染後可出現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萎縮、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及癌變。

2、飲食因素、精神因素是誘發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關鍵性因素。

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等。多食新鮮蔬菜與水果,可以降低胃癌的相對危險度。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應規律飲食、清淡飲食、少食或忌食醃製、燻烤和油炸等食物。

慢性萎縮性胃炎: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關鍵,補充營養素,改善症狀

當代人由於長時間的緊張工作狀態下,多數伴有精神刺激和不同程度的憂鬱症,可影響神經功能,使得胃部出現多種病理性改變、胃腺分泌異常,產生器質性病變,誘發慢性胃炎,進而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治療目標是:①延緩或阻滯病變的進展、降低癌變風險;②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

慢性萎縮性胃炎: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關鍵,補充營養素,改善症狀

三、可延緩病變進展的藥物

包括根除幽門螺桿菌藥物、葉酸等營養元素、可延緩萎縮進展的中成藥。

1、根除幽門螺桿菌藥物

對於幽門螺桿菌(Hp)陽性的患者,根除HP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最基本的治療,可以逆轉萎縮,延緩腸化進展。中國山東的隨訪研究顯示,根除HP可使胃癌發生風險降低39%。

按照我國Hp共識意見,推薦PPI+鉍劑+2種抗菌藥物組成的四聯療法,療程為10或14天。

慢性萎縮性胃炎: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關鍵,補充營養素,改善症狀

2、補充葉酸等營養元素

補充葉酸、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等可作為慢性萎縮性胃炎預防胃癌的方法,但仍有爭議。

葉酸:

對於部分體內低葉酸水平者,適量補充葉酸可改善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理組織狀態而減少胃癌的發生。

維生素C、β-胡蘿蔔素:

屬抗氧化劑,有研究認為可降低胃癌的發生。但多項抗氧化劑預防胃癌的研究存在爭議。

在我國胃癌高發區山東臨朐,通過補充維生素C、E、硒,發現並不能降低胃癌的發生風險。

3、可減緩萎縮進展的中成藥

中成藥對於逆轉、減緩萎縮進展有一定療效。

慢性萎縮性胃炎: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關鍵,補充營養素,改善症狀

慢性萎縮性胃炎可無明顯症狀,也可表現為非特異的消化不良症狀,如上腹部不適、飽脹、疼痛等;部分患者可同時存在胃食管反流病,表現為反酸,燒心等;部分患者可存在膽汁反流樣表現,如口苦、嘈雜、噯氣。

針對上述各種臨床症狀,可適當地予以胃腸促動力藥、胃粘膜保護劑、抑酸劑等藥物進行對症治療。

慢性萎縮性胃炎: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關鍵,補充營養素,改善症狀

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理特點:胃黏膜固有腺體破壞、萎縮,伴或不伴有腸上皮化生和上皮內瘤變等胃癌前病變。

——腸上皮化生(腸化生)是指胃粘膜中出現類似小腸或大腸粘膜的上皮細胞。

臨床可根據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理特點,以及患者的主要症狀,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選用具有相應藥理作用的中藥進行治療。

慢性萎縮性胃炎: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關鍵,補充營養素,改善症狀

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中醫學“胃脘痛”、“痞滿”等病證範疇,可按中醫“證”的本質內涵給予西藥治療。

慢性萎縮性胃炎: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關鍵,補充營養素,改善症狀

參考文獻

1.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 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J].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誌,2018,26(2):121

2.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J]. 中華消化雜誌,2017,37(11):721

3.陳幽蘭,唐志鵬.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生的診斷和治療[J].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誌,2017,25(10):796

慢性萎縮性胃炎: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關鍵,補充營養素,改善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