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胃炎,既要疏肝理氣,還有活血化瘀,也要燥溼化濁

雖然中醫上說“肺乃嬌髒”,但據小編觀察,現代社會生活方式讓“胃”也變成了經常受傷的脆弱器官。大家身邊都有被胃炎折磨過的朋友吧?中醫上對於胃炎的症狀,治療思路很多,只要辨證準確,往往效果立竿見影。但是這個“辨證”的關鍵步驟,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把握好的。

胃炎,既要疏肝理氣,還有活血化瘀,也要燥溼化濁

1.肝胃不和證:

胃脘脹痛或痛串兩脅。噯氣頻繁。嘈雜泛酸。 胃粘膜急性活動性炎症。膽汁返流。 舌象脈象:舌質淡紅,苔薄白或白厚;脈弦。

治則:疏肝理氣,和胃解鬱。

2.脾胃虛弱證:

胃脘隱痛,胃痛喜按喜暖,食後脹悶痞滿,納呆少食,便溏腹瀉,乏力四肢痠軟。 胃粘膜紅白相間以白為主,粘液稀薄而多,胃酸偏低。 舌質淡紅,苔薄白或白,有齒痕,脈沉細。

治則:溫中健脾,益氣和胃。

3.脾胃溼熱證:

主要表現胃脘灼熱脹痛、口苦口臭、脘腹痞悶、渴不欲飲,且舌質紅、邊尖深紅、苔黃厚或膩。

治則:清熱化溼,和中醒脾。

胃炎,既要疏肝理氣,還有活血化瘀,也要燥溼化濁

4.胃陰不足證:

胃脘灼熱疼痛,口乾舌燥,大便乾燥。 胃粘膜片狀紅白相間,粘膜變薄。胃粘膜乾燥,粘液少。胃酸偏低。 舌象脈象:舌紅少津或有裂紋。脈細或弦細。

治則:養陰益胃,和絡止痛。

5.胃絡瘀阻證:

胃脘痛有定處,不喜按。胃疼日久不愈,大便潛血陽性或黑血便。 次要症候:胃粘膜充血腫脹,伴瘀斑或出血點。 舌象脈象:舌質暗紅,或紫暗,或有瘀斑。脈弦澀。

治則: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6.脾虛氣滯證:

胃脘脹滿或脹痛,胃有沉重感。食慾不振,食後腹脹。噯氣頻發。大便時溏時結。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舌體胖、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緩或沉細。

治則:健脾理氣,活血化瘀。

胃炎,既要疏肝理氣,還有活血化瘀,也要燥溼化濁

7.食滯傷胃型:

飲食不節致使脾胃受損,食積胃脘,脹滿痞痛,噁心嘔吐,噯腐吞酸,大便秘結有腐敗異臭,舌質紅,苔厚黃膩,脈象弦滑。證屬食滯傷胃、腑氣不通。

治法:健脾和中、消食開胃。

8.溼困脾胃型:

胃脘痞悶,納呆,少食即感脹,口淡無味,渴而少飲,腸鳴轆轆,大便稀溏,身重乏力,睏倦懶動,舌質淡胖苔白膩,脈象濡細。證屬溼阻脾胃,困遏中焦。

治法:健脾祛溼、理氣醒胃。

9.熱邪犯胃型:

胃脘灼熱疼痛,嘈雜易飢,口苦咽乾,泛吐酸苦水,便秘,舌質紅苔薄黃,脈象弦細。證屬熱邪犯胃、中焦鬱滯。

治法:宜疏利中焦、清熱和胃。

胃炎,既要疏肝理氣,還有活血化瘀,也要燥溼化濁

10.痰溼中阻型:

病久遷延失治,導致脾虛失運,胃失納化和降,水谷不化,衍生痰濁,溼邪中阻,證見胃脘痞悶,似痛非痛,飲後飽脹重,口黏不爽,咯吐痰涎,時感胃中嘈雜不舒,大便黏滯不爽,舌苔白厚膩,脈弦滑等。溼邪為犯,脾虛胃弱與溼濁互為因果。

治法:健運脾胃,燥溼化濁,理氣通達。


①文中未涉及到症狀的具體用藥,且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具體症狀還應辨證為主。

②圖片內容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③有任何不明白之處,請在私信及評論區留言,我將竭盡所能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