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以基本經濟制度為強大支撐實現哈爾濱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基本經濟制度重要有機組成部分這一重要論斷,對於推進高標準要素市場制度和體系建設,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意義十分重大。哈爾濱應在科學把握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目標和重點的基礎上,結合現實基礎,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哈爾濱的全面振興。

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夯實現代化經濟體系根基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實體經濟供給結構不適應需求結構變化的突出矛盾,以我市自身的優勢資源為依託,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紮實做好“三篇大文章”,加快形成哈爾濱經濟發展新優勢。一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傳統產業仍然是哈爾濱市工業經濟中的“大頭”,應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工業結構調整的重點。通過實施工業企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引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裝備製造、醫藥等傳統產業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和安全水平。二是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從產業發展基礎、現狀和前景出發,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分類施策、整體推進,有效提升哈爾濱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影響力和支撐力。積極培育“大智移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節能環保、衛星通信等產業,堅持本地培育與招大引強相結合,形成拉動經濟增長的新生動力。三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要主動適應消費升級、產業升級,在國內有總需求增長空間、我市有供給優勢的領域增加有效供給,強化營銷,引入外部需求,拉動全市經濟增長。

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強化現代化經濟體系戰略支撐

充分發揮我市科教、人才資源的突出優勢,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促進科技創新前端聚焦、中間協同、後端應用,不斷增強發展新動能,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戰略支撐。一是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立足我市的產業定位,以產業提升的技術需求為導向,優選一批未來3至5年具有高成長性、強帶動力、廣輻射面的產業關鍵領域、關鍵環節作為主攻方向,以關鍵技術突破引領產業發展向中高端邁進。二是激發創新發展活力。加快完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鼓勵企業與在哈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組建一批科技協同創新體,進行新產品研發和技術攻關。支持我市大學大所聯合本地企業參與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重點加強與俄羅斯科學院等研發機構的技術和人才合作,進一步融入全球創新體系。三是加強創新平臺建設。開展全社會研發投入攻堅行動,支持我市大中型骨幹企業、大學大所建設一批高水平的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等研發平臺。同時,充分利用哈爾濱各類專業院校眾多的優勢,加強重點產業高級研發人才和高技術工匠人才的培養,為重點產業的轉型升級奠定雄厚的人才資源基礎。

建立健全市場體系,築牢現代化經濟體系運行基礎

現代化經濟體系需要高質量的市場環境,要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一是推動法治哈爾濱建設。重點圍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社會關注度高、綜合性強的重大問題,加強地方立法,形成具有鮮明特色、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的地方立法體系。二是完善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結合深化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精簡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縮減時限。在全市範圍內加快推開“三張清單一張網”制度,支持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所有領域,著力清理一批妨礙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文件,切實把“非禁即入”落到實處。三是統籌推進要素市場建設。以哈爾濱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和股權交易中心為核心,引導區域性要素交易市場集群發展。著力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堅持公開招標、拍賣等市場化方式配置政府掌握的公共資源,確保要素市場健康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育現代化經濟體系新動能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將切實提升我市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有效解決制約我市農村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破除體制機制性障礙,增強現代化經濟體系新動能。一是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必須順應農業發展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的新趨勢,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把“中國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做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二是振興鄉村產業體系。加快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高附加值、高品質農產品,發展農產品加工和流通業,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創造更多經濟活動。三是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樹立發展綠色農業就是保護生態的理念,推進農田、森林、草原、溼地等農業生態保護,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現代化經濟體系制度保障

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要害在創新、關鍵靠改革,堅持用改革思維、創新辦法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一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推進市屬國企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和薪酬管理體系,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任務。建立有利於優勢企業兼併重組“殭屍”和“空殼”企業的引導機制,推動處置工作取得突破。二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動競爭性經營行業和投資領域向民營企業、社會資本全面開放。積極建立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注重發揮工商聯和商會組織作用,健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與民營企業的定期交流互動機制,真心實意幫助企業排憂解難。三是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進一步突出企業投資主體地位,最大限度縮小投資項目核准範圍,優化管理流程,降低企業投融資成本,不斷激發社會投資動力和活力。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推動在哈爾濱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在新三板掛牌轉讓。深化對俄金融合作,提高哈爾濱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俄結算、投融資、貨幣交易等跨境金融服務能力,加快建設面向俄羅斯及東北亞的區域金融服務中心。

總之,隨著全市上下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日趨深入,我們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包括我省我市經濟在內的中國經濟在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強大支撐下,必將行穩致遠,實現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