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明朝太子朱标如果不死,能压制住众多藩王吗?

今古言堂


如果懿文太子朱标没有病逝,而是顺利的继承皇位,可以说众多藩王弟弟们是不敢造次的,甚至就是他同样做出了与他儿子朱允炆相同的削藩行动,也是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来看看朱标是何许人也,熟悉历史的人都是知道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也就是朱元璋和大脚马皇后的第一个儿子,当然朱棣在篡位之后也说他是马皇后的嫡子,不过在明朝灭亡之后在南京他的谎言还是被拆穿了,其实朱棣这么做很好理解,自然是抬高自身的地位,为他继位创造一个合法的借口而已,而朱元璋一辈子只有马皇后一个皇后,在古代嫡子有着优先的继承权,就像李世民也是只有一个皇后长孙氏,而能够争夺皇位的其实就是他的三个嫡子李承乾、李泰和李治了,而其他的儿子继位的可能性不会太高。

可以说朱标在继承权上就是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他是嫡长子,而实际上朱元璋在他十岁的时候也已经确定朱标成为继承人了,而这个时候的朱元璋自立成为吴王,朱标就是世子的身份,而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也是毫不犹豫的确定了朱标成为太子,甚至给朱标安排了很多能人作为他的老师,像李善长、徐达等等,这样的举动就是在全力的培养朱标。

不要认为老师只是传授一些知识,其实这就是在为太子培养自己的班底,要知道李善长和徐达都是明朝开国六国公之一,身后自然有着一大群人才跟随,如果将来朱标继位的话,这就是他能够依仗的政治资源,这一点在清朝能够很好的体现,就像光绪的帝师翁同龢,在光绪成人执政之后,不是获得了最大的权利,甚至能够光绪最信任的臣子了。当然朱标的太子做了27年的时间,虽然不是历史上做太子时间最长的人,但是确实权力比较大的太子,可能也就是李世民短暂的做过两个月的太子,能够在权力上压制朱标吧,但是李世民的情况是李渊都被他控制住了,而做两个月太子仅仅是为了有一个缓冲的时间段而已。

朱元璋在外出征战的时候,都是太子朱标监国,这本身就是一种信任,而且在朱标生下第二个儿子朱允炆之后,朱元璋也就让朱标处理朝政,一切政事都是先交给太子处理,然后在奏报朱元璋,“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这么做就是在培养朱标的执政能力,要知道古代的太子虽然是二把手,但是确实是皇帝最忌惮的一个人,毕竟一个盼着皇帝早点死的人,你说皇帝要怎么想,虽然说这个人是他的儿子,所以基本上能够看到皇帝在位的时候,基本上都不会给与太子实权,也让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太子没事可做,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而导致最后被废的情况了。

朱元璋不但给了儿子实权,甚至没有想过换太子的想法,就是李世民在确定李承乾为太子,还是更加喜欢李泰,在确定李治的时候,还试探过长孙无忌李恪的事情,但是朱元璋没有这个心思,并且对于其他的儿子远远没有朱标这样关心,这样就不会给其他儿子有着非分的想法了,在朱标在世的时候,他的弟弟们丝毫争夺储位的心思都没有,并且在他们成年之后都外派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所以首先一点就是朱标得到了朱元璋给与的众多政治资源,能够培养自己的心腹,而且弟弟们根本没有实力与他争夺,并且还在监国的时候积累了大量的执政经验。

第二点就是朱标有着众多可用的人才,其实也能够说是政治资源,朱元璋大家都知道杀掉了开国的绝大部分功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朱标的去世,为了培养自己的孙子朱允炆,朱元璋害怕这些功臣朱允炆压制不住,所以干脆都清洗掉了,来看看朱元璋都给朱标准备了哪些人才吧,首先朱标的太子妃是常遇春的女儿,也就是说常遇春家族是他重要的支持者,虽然常遇春病逝的早,不过常茂和常升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常遇春的妻弟蓝玉,这是朱元璋给与朱标最重要的大将了,在开国武将病逝或者杀得差不多之后,蓝玉就是军方最核心的人物了,还有镇守云南的沐英,这是从小看着朱标长大,并且坚定的支持朱标,如果不是因为朱标去世,沐英也不会伤心过度而去世,要知道沐英也是明朝的一员猛将,能够永久镇守云南,能够看得出他的军事能力和对于朱元璋的绝对忠心了,所以有着这些人的辅助,如果朱标在继承皇位之后马上削藩,有着蓝玉带着一大群武将,给朱棣一万个胆子也不敢造反啊,面对朱允炆他都差一点失败,并且拿出皇帝身边有奸臣的说法,但是这个借口在朱标身上完全就是不合理啊,所以就是比实力朱棣等藩王也是完败。

第三点就是朱标这个人宅心仁厚,在兄弟之间的威望非常高,朱元璋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皇帝,性格方面自然是火爆的,但是朱标从小就是温文尔雅,可能朱元璋也知道打天下确实需要他这种性格的君主,不过二代君王一定要学习儒家思想治国,在朱标成为吴王世子之后,朱元璋就给他请来了宋濂等大家悉心教导朱标,也就是从小接触儒家经典,使得朱标的性格仁慈宽厚,并且对待弟弟们也是非常的友爱,他的弟弟们犯了一些错误之后,都是他从中调和,就是朱棣都是受到过朱标的调和,所以在兄弟之间朱标的威望太高了,在朱标巡视陕西的时候,秦王朱樉因为在当地多次犯错而被召回京师,朱标调查情况,回到京城进献陕西地图,同时替弟弟秦王求情,最后在让朱元璋将朱樉放回西安,所以朱标在弟弟之间的威望非常高,《明史》记载: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帝初抚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为子,高后视如己出。帝或以事督过之,太子辄告高后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所以基于这些原因,压制这些藩王不成问题,甚至这些藩王因为朱标的仁厚,可能还会站在朱标的一边,就算是想要造反,可是实力不允许啊,其实哪怕他在位一天,在传位给儿子朱允炆的话,其实情况都会是另外一番情景了,毕竟朱标能够留给朱允炆一大堆有用的人才,相信收拾朱棣真的不在话下了!


语说漫谈


1、朱标不死,那么很多功臣都不必死。朱标早就被确定为接班人大力培养,朱元璋要杀人的时候,他经常会进善言。其实这是典型的让儿子恩加于臣下。活命之恩,日后这帮人敢不效死?朱标从小跟着老爹火里来水里去,一帮打江山的旧臣也是承认这个太子的,不必要怕朱标威望不够而大加屠戮,至少和朱元璋打江山的小字辈,全部不用死,朱标肯定罩得住,可能蓝玉也不用死。这一来帝国能多留下不少人才。

2、朱标不死,不会像朱允炆那样用人。他参政多年,政治上比朱允炆不知道成熟到哪里去了。

他有自己多年一起走过来的太子党,哪还会有李景隆什么事。

3、那么朱标削藩吗?我觉得会,这是加强集权的必由之路。但是他削藩一帮弟弟们应该不太敢造次。如果温和一点,不会迅速激化矛盾,很可能会有好的结果。到时候兄弟和睦,为了帝国各尽其力,那场景还是很美的。

4、老四造反?朱标削藩你找啥借口造反?反了也没戏。

其实朱允炆自己不作死朱棣都赢不了,当时朱棣在北方都被围了三年没作为了,只是朱允炆一句不能让我背上杀叔之名,朱棣才会逃过一劫,要不然你凭区区燕地对抗政治成熟的中央政府简直痴心妄想。

5、说朱标太软吗?不,朱标不是刘盈。和朱元璋比起来,他是仁慈的,温和的。那是脸厚心黑的朱八八啊!刘盈不能成事,刘邦早就知道子不类父。朱标如果是这样,大力培养了那么多年能看不出来?那朱元璋也太差劲了。

6、那么基本上大明帝国开国不会有啥太大的风雨。会按部就班的成为一个稳定而强大的帝国。迁都吗?难讲,但是基本不会到北京了。明朝多少制度是成祖时候建立的?然而现在连成祖都没有了。


关河南望


朱标:朱元璋长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被立为吴世子,大明洪武初年(1368年)被立为皇太子,是继位早定的未来皇帝。

由于一些文学作品和电视剧的渲染,我们对于这为太子的印象多是“仁弱”、“怕事”、“优柔寡断”、“在父亲铁腕下成长的胆小鬼”等等。可实际情况是如何呢?如果朱标不死,是否真的能压制住九大藩王,尤其是燕王朱棣呢?明朝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又是否会发生呢?


要了解这些,就必须从朱标的生平来说起了

朱元璋经常自比汉高祖刘邦,对于后代的培养方向来说,朱元璋也和刘邦一样,希望找一位优秀的守成之君。在对朱标的教育上,朱元璋也始终坚定地往这方面前进,没有更改过目标。

从朱元璋给朱标安排的老师来看,其中文学方面有刘伯温、宋濂、章溢、叶琛等“浙东四先生”教导,治国武事两方面则是“文官之首”李善长和“武将之首”徐达来负责。可见朱元璋对朱标的期望是:治国有道、文武全才、礼敬群臣、仁厚宽宏、聪明机智的儒家理想世界中那“圣君”般的人物。而朱标也完全照着这方面来成长,建文重臣方孝孺就赞美过朱标是:“孝友仁慈、为人友爱、仁孝感婴孩”。

这样一个百姓爱戴、群臣拥护,又占着正统优势的朱标,如果他能正常继位的话,“靖难之役”就绝对不会发生,就算真的有个万一,朱标也能最终降服不听话的弟弟们。别的不说,单从朱元璋给朱标安排的两个强有力支持者就可见一斑了。


第一个就是次子秦王朱樉,他管辖着陕西全省以及甘肃、青海部分地区,占据着“坐着之可争天下”的八百里秦川,兵力、疆域都是九大藩王中最强的。对此朱元璋和朱标这对父子就来了一场“胡萝卜加大棒”的戏码。

朱元璋先高调宣布自己要迁都关中,让朱樉为了给父亲一个好印象,在秦地大造宫殿,纵容部下抢掠,甚至还发生了火烧官员府邸的事。结果朱元璋把朱樉下狱,让太子朱标巡视陕西,等到朱标回来后,极力保证朱樉的清白。就这样,朱樉回到了陕西,而且对哥哥朱标是感恩戴德。朱元璋的白脸和朱标的红脸,在朱樉身上得到了印证后,又开始对第二位藩王“下手”了。

第二位就是老三晋王朱棡,他镇守的太原乃兵家必争之地,兵精粮足,而且和燕王朱棣一样,是负责北境蒙古的藩王之一。比起朱樉来,朱棡完全就是一副纨绔子弟的样子,所以朱元璋不需要给他来阴的,直接光明正大说他骄奢淫逸、敲诈勒索、结党营私,让锦衣卫前去捉拿。恰好这时朱标又巡视到了太原(真巧!),朱棡于是苦苦哀求朱标,希望他在父亲大人面前给自己开脱。

朱标回南京后就向朱元璋保证:弟弟绝对没有说谋反什么的,最多就是好玩好闹而已。最后朱元璋也放过了朱棡,又给朱标收下了一个得力助手。

而燕王朱棣呢?虽然他的声名很好,但也有不少人弹劾过他,比如蓝玉和晋王朱棡,两人就说过燕王朱棣会谋反之类的话。当然这些弹劾依旧在朱标的劝谏下,成为了一纸空文,所以朱标在位的话,朱棣是不敢动的。在对待侄子朱允炆上,朱棣至少还能用“削藩”来做题目,可对着哥哥朱标,朱棣完全就是“出师无名”了,毕竟他的命都是哥哥给保下来的。

加上北方两个实力最强的藩国都已经被朱标收服,就算到时燕王朱棣真的谋反的话,恐怕还没渡过黄河就得给秦兵给扑灭了。更不用说朱标还在时,朱元璋给他留下的文臣武将:蓝玉、傅友德、冯胜、王弼、耿炳文、郭英等等。



一贰一橙


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引得各大藩王不满,最终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走皇位。如果建文帝的父亲朱标没有死,众藩王还敢不敢反,他又能否制服各大藩王?

首先得分两种情况,削藩和不削藩。我觉得,削藩则反,压制不住;不削则不反,完全压制得了。

若是不削藩,以朱标的威望完全不用担心。

最大的对手:心有不甘的朱棣

朱允炆为什么当了没多久的皇帝就被九大藩王逼下台?有很大原因是因为他削藩,给了各位藩王尤其是朱棣造反的好机会。要说九大藩王谁对皇帝之位的威胁最大,朱棣当之无愧。朱棣这人一直都有当皇帝的野心,在朱标还在世的时候,朱棣就对皇位有所觊觎,但是碍于朱标是长子,他并没有表现得有多明显。相比朱标死后较为安分,但在很多方面还是有所体现他的不甘心。比如他渴望得到朱元璋的关注,朱标是长子,从小获得的资源就不同,朱元璋也比较偏爱他,一直将他当皇位继承人来培养。而朱棣呢?出身不如朱标,他刚出世时,朱元璋的事业正在进行到关键一步,根本没空管他。等有空管的时候呢,儿子又太多了,26个儿子,还有好多养子,哪还有他的份。朱棣就一直对此心存不满。有朱标压在他前面,他就只能通过打胜仗来获得朱元璋的关注。

德高望重的太子朱标

为什么说朱标不死而且不削藩的话朱棣极有可能不会造反,因为朱标这个人不管是在大臣还是众兄弟中名声都极好。可以说朱标要是生活在现代,那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名师教导出来的学生,学习成绩又好,又懂礼貌,对兄弟们十分友好。他从小就在名师宋濂的教导下学习经传,接触儒家思想,为人宽厚仁慈。朱元璋想要杀他的老师宋濂的时候,朱标与母亲马皇后一起求情救下老师。而且朱标在监国执政的时候,更是秉持四个原则“仁、明、勤、断”,希望能实行宽通平易之政。在大臣中口碑极好。

在诸位藩王中威信也很高。他身为大哥,对弟弟们十分爱护,向秦王朱樉(shang),晋王朱棡(gang)、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几个弟弟犯错时都会从中调和求情,可以说朱棣是受恩于朱标的,对朱标当太子还是不敢有任何异议的。即使他想篡位,也怕落下个忘恩负义的名声。

强行上位的皇太孙朱允炆

朱标的意外死亡让朱元璋很是难过,即使这样,他也不愿从剩下的儿子中重选继承人,而是强行选择15岁的朱允炆为继承人。一个没经历过考验的小子,居然从一堆垂涎皇位的叔叔中抢走了皇位,换作是谁都会不服气吧,最不服气的当属燕王朱棣了,要说从朱元璋的儿子中重选太子,论打仗论心计都非他莫属,可偏偏不是他,这让本来就有想法的朱棣更加不服了。而朱允炆一上台就大刀阔斧的削减藩王权利,将其贬为庶人。换作是你,恐怕你也要造反吧。

权利面前不讲亲情

汉景帝削藩的时候有句名言:削亦反,不削亦反。这句话用在朱允炆身上是极其合适的,但在朱标身上就是削则反,不削则不反。自古以来,皇帝都行加强中央集权,横不得把所有的权利握在自己手里,你越是怕藩王的权利过大威胁到你,越削减藩王权利,藩王就越容易造反。毕竟谁都不愿意将自己的权利拱手让人,谁还不是辛辛苦苦一点一点积累大的权利啊。

就算朱标活着,如果他也执意要削减地方权利的话,藩王们恐怕记不得你的恩情,你想要夺我权利,那你就是我仇人。就算是朱元璋面对一堆势力已经形成的藩王,怕也难说胜负。而造反的结果,不好说。朱标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可不是他儿子朱允炆能比的,光是身边的大将就会比朱允炆只多不少,至少像蓝玉、傅友德这些后起之秀就不会被朱元璋杀。到时候两虎相斗,胜负还真的难猜。

但是按照朱标的性格,登基后应该不会像他儿子下手那么狠,因为他儿子迫不及待削藩的原因是因为压制不住这些皇叔,而朱标就完全没有这种担心,以他的威望,只要不过分,朱棣多半会选择好好的呆在北方镇守边疆。

世间的事哪有什么如果,不过是后人的一点猜想罢了。谁有能完全说的准呢?


雨霁视角


现在网上都有一种言论,朱标是最有权利的太子!不是没有道理,朱元璋能把皇位直接传给孙子,没传给其他儿子,除了立嫡不立长,就是对儿子深深的爱,因为在朱元璋心中,马皇后和朱标才是真真一家人,其他儿子就没有这福气,朱标年纪小小就立为世子,名分早定!经过几十年,在朱元璋下属中,早已把朱标当为朱元璋的接班人,朱标从小,朱元璋就找大儒宋濂等进行教育,所以朱标仁爱宽容,对弟弟关爱,对大臣宽容,比起朱元璋的残酷,臣下怎能不喜欢这样的太子?朱元璋早早锻炼朱标锻炼行政能力,所以朱标也是很有能耐的!朱标那么残酷的人,为了皇位万世传承对其他有威胁的臣下杀杀杀,但是对求情的太子,没有严厉惩罚,只是因为儿子的不理解,而像普通家庭那样拿起棍棒打儿子,而太子直接逃走,也没有震怒,动废太子念头,所以作为太子,上得父亲疼爱,下得弟弟尊敬,中得大臣们支持,所以太子之位稳如泰山!




凡人说财


朱标死后,谥“懿文太子”,当了一辈子的太子,是极其不容易的。他能否压制住诸多藩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对比来认识朱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早年就被朱元璋定为接班人

当朱元璋还是吴王时,朱标就被确立为“世子”就是法定接班人,受到过良好的帝王教育,一开始就拜明朝与刘伯温齐名的大儒宋濂为师,可以了解到朱元璋对朱标的重视。教育对改变命运有着巨大改变,对于朱标来说不仅有着老师的悉心教育,还有在战场上与自己的父亲一起学习的机会,来开阔自己的见识和本事。朱元璋不是生下来就是皇帝的,他是最典型的草根出生,从乞丐一直做到皇帝的位子,有一定可以肯定的,他是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中,走向皇帝的位子。而身为儿子的朱标,在他身边正是可以学习变强的路。对于朱标的儿子来说,只是朱标突然死去之时的无奈之举,并没有受过多长时间的帝王教育,这二者的区别可想而知。


朱标当了37年太子是不容易的,在这三十七年中,有多少朱元璋的儿子想要获得太子之位,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但是肯定的是在中,有着许多次攻击。朱标在三十七年的太子生涯中一直屹立不倒,这也从另一方面反应出朱标手段能力之强。

朱元璋留下的政治遗产

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孙子朱允炆留下的政治遗产是极其忠心,但是又没有多少实战能力的儒士比如方孝孺等。在朱元璋知道朱标死后,立朱允炆为太子之时,他就开始着手准备为自己孙子统治江山做准备,他认为朱允炆没有经过战场的磨砺,受过的帝王教育有不足镇压不了跟着自己打天下的诸多功臣,于是就大杀功臣,并且 分封诸王来保卫自己的孙子,没有想到是自己的儿子朱棣反叛了,有没有可用之人来保卫自己。如果朱标不死这样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至少在朱元璋对待功臣上面没有这么残暴,因为认定自己儿子能够镇压住陪伴自己的功臣。所以当朱棣反叛时,面对不是方孝孺般的儒士,而是跟着老朱出生入死的大将蓝玉等,朱棣要跟他们干还是嫩了许多。

声望不同

朱标在世在诸王之中,多有赞誉,常常能够调和诸王和大臣,改变老朱过于刚强的执政手段。但是老朱的孙子朱允炆这不是如此,一开始还没有立威就开始谋划削藩,使得诸王人人自保,这是逼着诸王谋反,触及到利益谁都不是好惹的。这就导致二者面临的问题不同,朱标在世,他们不会反,也不敢反,因为不会那么急功近利的削藩,也有能人在手。而朱允炆没有一手好牌在手,还想赶紧加强中央集权,必然会导致朱棣的反叛,而无力抵抗。


可惜历史不可以重来


新知识的探索者


明太子朱标也算是运气很不好的太子了,当了一辈子太子,板上钉钉的准皇帝,只可惜死在了老爹朱元璋的前面。他死后谥“懿文太子”,后来代替他做了皇帝的儿子朱允炆追尊他为“孝康皇帝”,也算是圆了他的皇帝梦。题目问,如果朱标不死,能压制住众多藩王吗?

这里的藩王主要就是指朱棣吧!因为在所有藩王中,朱棣的实力威望都是最大的。后来的“靖难之役”也证明了朱棣的野心。当朱棣取代侄子朱允炆做了皇帝以后,又把朱标的谥号复原成“懿文太子”,朱允炆软弱无力对抗强悍的朱棣,地下的朱标也只能任凭他把自己的谥号改着玩,但是如果历史有假设,朱标如果不死,朱棣他还敢吗?当然不敢!

首先看一下朱标自己的实力,他在出身上就占尽了优势,是朱元璋和深爱的马皇后的长子,不管因为父母的感情还是立嫡立长,朱标都是太子的不二人选。朱元璋对他也是很喜欢,在做吴王的时候就立朱标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洪武元年立为皇太子,更是寄予厚望,找了最强阵容的辅导班子把朱标培养成一个没有自己身上文盲和暴戾气息的仁厚君子。朱元璋和他一个黑脸一个红脸一唱一和,给朱标撸着权杖上的利刺,让朱标无论在朝野大臣中还是众兄弟藩王中都建立了很好的人缘和很高的威望。



再次看一下朱标的后盾: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冯胜、胡美、李伯升、廖永忠、赵庸、王溥、杨宪、康茂才、张兴祖、顾时、耿炳文、汤河、刘基、张溢、范显祖等,几乎覆盖所有功臣干将,这些人物除了朱元璋,哪个敢惹?!拥有这么大个东宫班子,明摆着是朱元璋给朱标保驾护航的,大明天下都是他们打下来的,几个小小的藩王还敢有什么动作吗?!

最后看一下朱棣,朱棣有能力很像朱元璋,这一点朱元璋不是不知道,只是他已经打下了江山,需要更多的是文治守江山,而朱棣不仅有自己尚武强势暴戾的缺点还有一半血是元朝的(朱棣生母是朱元璋俘虏的元朝皇室的一位女儿,后来被朱元璋赐死),所以朱棣在朱元璋心里再优秀,即便朱标死了,也没有让他接班,而是直接给了隔代的孙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可以想象朱棣心中的不平!朱棣后来还是取代了侄子朱允炆,打的是“清君侧”的口号!不是继承朱允炆的帝位而是继承朱元璋的帝位,废除建文年号,改回洪武。试想如果朱标活着,朱棣有什么理由“清君侧”?!



最后朱棣成了历史上少数以藩王身份成功反扑中央的皇帝,侄子朱允炆下落不明。可怜朱元璋精心培育朱标一家,最后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胜者为王,不管怎样,大明还是他老朱家的,朱棣也确实比懦弱的朱允炆适合做皇帝,只是朱标一生太悲催,万事俱备只等继位,可惜等来的是一场风寒要了性命!


墨梅逸清寒


太子朱标的英年早逝确实是对朱元璋打击很大,这才有了后面大肆屠杀开国功臣的暴君形象。凡事都有两面性,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给后来的朱允炆登基带来了不可挽回的代价。观景假设太子朱标没有早逝,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结局呢?



朱标的太子地位名正言顺,深得众人爱戴

太子朱标是在朱元璋的宠爱之下长大的,从小就得到名师宋濂的教导,朱元璋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旷世明君。长大后的朱标为人宽厚仁慈,不但深得弟弟们的爱戴,同时也得到朝廷大臣和老百姓的认可,这一切都为朱标登上帝位创造了很优越的条件。

朱标的英年早逝,彻底大乱了朱元璋的部署,不知何故朱元璋在还有众多皇子的情况之下,竟然选择了让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他的这个决定要说众多的皇子没有意见那是假的,但迫于朱元璋的威严,这些皇子只能把心里的不快掩藏起来。

朱允炆登基后,害怕他的叔叔们起来造反,于是进行了过激的削藩政策,朱棣就是抓住这一点有了借口起兵造反。如果是朱标登基继承帝位,这么多兄弟对他虎视眈眈,他也会像朱允炆一样进行削藩,但他不会大刀阔斧的把这些藩王一撸到底,而会是采取比较柔和的削藩政策,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他这个众望所归的大哥。

朱标不死,登基后执政手腕也会比朱允炆高

朱允炆被赶下帝位,最主要的是实行了过激的削藩政策。如果他在休养生息后,再在一个合适的时候进行削藩,其结局也许将是另外一个境遇。当时他的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人就是个半桶水,他们建议朱允炆进行激进的削藩政策,这才有了朱棣的“靖难之役”。 如果朱标登基称帝,他一样也会进行削藩,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方式。但朱标身边的治世能臣还是非常多的,他们肯定能给出一个合理的循序渐进式的削藩政策给朱标。



朱标不死,身边会有很多著名的文臣武将忠心辅佐他

太子朱标的人格魅力毋容置疑,他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对朱元璋也有很多的帮助。例如每次朱元璋亲征后,太子朱标都是在京城监国,朱元璋会让朝中的左右丞相协助他工作。朱元璋就是想让朝中这些大臣们忠心辅佐太子。 后来朱元璋还让常遇春的女儿嫁给朱标,这样一来就直接让明朝两大名将(常遇春、蓝玉)和太子朱标成为了亲戚关系。试想一下有如此多武力爆棚的武将和文臣辅佐,其他皇子有谁敢不服,就算有不服的,朱标也完全可以拿他开刀。



最重要的一点,朱标的存在可以让很多开国功臣能幸免于难。

到了朱允炆登基称帝后,明朝的开国功臣所剩无几,有的也都是平庸之辈,那些功勋显赫的肱股之臣几乎都被朱元璋屠杀殆尽。这些大臣被杀,大多数是发生在太子朱标死后。朱标死后,朱元璋并没有想要把皇位传给其他皇子的意思,他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后,就开始为朱允炆登基称帝拔刺。

如果朱标没死,朱元璋原先为他选好的执政辅佐之臣是不会被杀的。以朱标的能力完全有能力驾驭这些功勋显赫的大臣们。有这些能人的忠心辅佐,朱标根本不怕其他藩王造反。



终上所述,朱标如果没有英年早逝,在他登基称帝后,就连雄才大略的朱棣只能仰天长啸:“既生瑜何生亮?”


观景说史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明朝太子朱标如果不死,能压制住众藩王吗?答案是能够。

朱标何许人也?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长子,无论是在道义上、还是在情义上,朱标都是朱元璋诸多儿子中的佼佼者。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或许就没有后来的“靖难之役”了,燕王朱棣也就老老实实做他的王爷。



那么朱标有何能力,能够压制住众藩王?

其一,朱标威望甚高,而且富有执政经验。

作为朱元璋的长子,早在朱元璋自立为吴王的时候,正值十岁的朱标就立为世子。更不可思议的是,直到朱标病逝,历时二十七年的太子生涯,朱元璋愣是没有换太子的心思,而且众藩王都很服这位大哥,在他们成年后,纷纷离开南京,前往封地就藩,没有丝毫争储之心。

甚至是朱元璋外出征战期间,就令太子朱标监国,可以说很信任他这个儿子。不仅如此,在朱标二十二岁的时候,朱元璋就将今后一切政事交于太子处理,然后奏闻。

所以说朱标十几年的从政经验可不是他后来那个便宜儿子朱允炆能够比的。即使是以军功为抢眼的老四朱棣,也与朱标相差甚远。

其二,朱标为了宽厚,深得人心。

虽然朱标是朱元璋的亲儿子,但两个人的性格截然相反。朱元璋性格火爆,动不动杀人,而朱标性格温文尔雅。在众大臣心目中,可以说日后仁君中不二典范。虽生长于皇家,但无纨绔恶习,为人忠厚,无论是对待臣子,还是其他人,都十分尊敬。有老爹朱元璋的对比,可见朱标在朝野上下的拥戴程度。

当然了,他对大臣如此,对待宗亲也是如此。朱标为人友爱,作为大哥,十分爱护他的弟弟们。每当藩王惹了什么事情后,他都竭力求情,因此众藩王都十分尊敬他。

所以综合原因,朱标如果不死,别说压制众藩王了,藩王起造反的心思都没有。

我是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青史回声,欢迎关注我。

青史回声


历史不能假设,如果要娱乐一下到是可以。

从可以读到关于明史看,朱标很早就被立为太子,一直留在朱元璋身边辅政,得到精心栽培。朱标天性宽厚,聪明能干,深得文武大臣拥戴。朱标兄长也做得到位,跟朱棣一干弟弟关系不错。朱棣闻听朱标死后,痛哭流涕,我想事真。假如明史被篡改,恰好说明朱棣认同朱标接老爹班,而不认同朱允炆这小子做皇帝。同理,朱标坐得正统,政行通畅,也不会实施削藩去刺激兄弟。再往后几代,或许就没谁有本事造反。

朱标接朱元璋的班,肯定会顺利。一是兄弟情深,二是众臣拥护,三是天性仁厚,众望所归吧,朱标应该是可以镇住这帮藩王。造朱标的反,风险系数很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