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 沙镇杨家呱嗒--吃在聊城

您到聊城这聊城独有的呱嗒,应该是必尝的美食之一。有道是:“呱嗒”一声响彻江北水城,食客一品传遍大江南北。

关于“呱嗒”名字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有说是因呱嗒形似艺人说快板的道具“呱嗒板”而得名;有说是因此食物吃在嘴里时,会发出“呱嗒”的声音而定义的;还有说在制作过程中,制作工人把面团制作成呱嗒型时,擀面杖与面团在案板上结合,会发出“呱嗒呱嗒”的拟声声音,尤其是制作完毕最后一下的响声最大,也最为清脆,顾名曰“呱嗒”;亦有人引经据典,认为众多呱嗒中,尤以沙镇呱嗒最为有名,而沙镇呱嗒又以“杨家呱嗒”最为有名。

沙镇杨家呱嗒--吃在聊城

沙镇杨家呱嗒--吃在聊城

沙镇杨家呱嗒--吃在聊城

沙镇杨家呱嗒--吃在聊城

沙镇杨家呱嗒--吃在聊城

沙镇杨家呱嗒--吃在聊城

“呱嗒”之制作工艺 以风搅雪为例,听此名如雪景般迷人,想象一下,绯红的鲜肉中,环绕的是黄的白的鸡蛋,像一阵阵旋风,盘旋搅扰起片片雪花,风起云涌,席卷味蕾。 面和好了,馅儿也调好了,在油亮的面案上,把面揉成长条,揪成面剂子,搓成纺锤状,再用一支轻灵的擀面杖“呱嗒呱嗒”地擀成长片状,摊抹上一层带有葱姜的鲜肉馅,从一头卷起,分两侧收边合沿儿,两端捏严,再按压、轻擀、拉抻,擀压成长条饼,呱嗒的饼胚就成了,再将平鏊烧热,浇些许油,在鏊锅上翻面烙得金黄灿灿,饼肚鼓起,挥利刃,从侧面划开,取一枚鸡蛋,磕入一只细瓷碗中,加椒盐,用筷子搅打均匀,灌入划开的“呱嗒”肚中,灌满灌均匀后,复入鏊锅继续煎烙,直至鸡蛋熟透,一个诗意般的风搅雪呱嗒便大功告成了。

沙镇杨家呱嗒--吃在聊城

沙镇杨家呱嗒--吃在聊城

沙镇杨家呱嗒--吃在聊城

沙镇杨家呱嗒--吃在聊城

沙镇杨家呱嗒--吃在聊城

沙镇杨家呱嗒--吃在聊城

要说早餐吃点啥,聊城人会告诉你:当然是呱嗒加蛋花汤是绝配!

沙镇杨家呱嗒--吃在聊城

沙镇杨家呱嗒--吃在聊城

沙镇杨家呱嗒--吃在聊城

此时的我正一边品尝着美味的呱嗒,一边感受着咀嚼时发出的“呱嗒呱嗒”的声音,还能时不时得听到制作者不断地用擀面杖与面团在案板上发出“呱嗒呱嗒”的声响,整个人都沉醉在这“呱嗒”的海洋中,尽情得品味、咀嚼、聆听,不禁感叹——呱嗒美食如其名也!

沙镇杨家呱嗒--吃在聊城

沙镇杨家呱嗒--吃在聊城

沙镇杨家呱嗒--吃在聊城

沙镇杨家呱嗒--吃在聊城

在等待呱嗒出炉时,可以看到店铺墙面上写有杨家呱嗒简介,头顶上正播放着宣传聊城当地美食的宣传片,对呱嗒的传统工艺制作都有涉及,可以看出这家店不仅美食出众,还颇有文化气息,象征了呱嗒在聊城“江北水城”有着非同凡响的地位。

沙镇杨家呱嗒--吃在聊城

沙镇杨家呱嗒--吃在聊城

沙镇杨家呱嗒--吃在聊城

如今杨家呱嗒已经传承到了第五代,现已被《中国名吃谱》一书收录。我虽不是聊城本地人,但作为一名亲身品尝过呱嗒的食客而言,不得不说呱嗒美食已经响彻大江南北,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聊城了,在北京被改了名叫“山东状元饼”,不过在聊城本地人眼里还是“呱嗒”叫的亲切,就连像我这样慕名而来的食客,品尝到正宗的沙镇呱嗒,也不得不说是“呱嗒”。正所谓:“呱嗒”一声响彻江北水城,食客一品传遍大江南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