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醫釋疑:為什麼中醫藥無法通過“雙盲實驗”

近幾十年來社會上對中醫藥的爭議聲一直很大,其中一個關注度比較高的問題就是中醫藥不進行或者是無法通過西醫藥所適用的“雙盲實驗”。因為這一原因,中醫藥也一直被部分人視為“騙人的玩意”。

想要解答這一問題,首先就要弄清楚一件事:什麼是雙盲實驗?

所謂雙盲實驗,它是由西方所發明,用於人體測試新藥的一種方法。比如說現在有兩個病人要進行試驗,一位病人被分到了試驗用藥,而另一位所拿到的只是安慰劑(比如說跟藥一個味的巧克力豆)。醫生本人見不到病人,他也並不知道試驗用藥被分給了哪位病人,病人不知道自己吃的到底是不是真的藥,試驗結束後專業人員進行數據分析時,他們也不知道自己所分析的那位病人到底是吃了哪種藥。

雙盲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排除實驗者,被實驗者,還有分析者三類人的主觀意識影響,以此來達到極高的嚴謹程度。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中醫藥不進行或者是不能通過雙盲實驗呢?

中醫釋疑:為什麼中醫藥無法通過“雙盲實驗”


第一,劃重點,所謂的“雙盲實驗”它只用於新藥的開發,用來測試新藥的效果。

中醫藥不進行雙盲,或者說不需要進行雙盲,第一點就是目前的中醫藥都是經過數千年積累和篩選而得來的,它不屬於“新藥”這兩個字的範疇。從規則角度來說,新的標準不能作用於已成的事實,就好像所有疫苗製品裡都含有絕對對人體有害的水銀成分(請不要吹牛說水銀含量低),你讓疫苗去做雙盲,它肯定通過不了,可誰又敢放棄疫苗呢?

第二點,就是中醫藥的三因制理論: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

什麼叫因地制宜?比如說北方乾燥,南方潮溼,如果你得了一種病,中醫大夫就要把你所居住的地方的地理環境考慮進去,這也是中醫“整體觀”的體現。

什麼叫因時制宜?同樣的一種病,你在不同的季節,甚至是同一天的早晚兩個時間段得了它,中醫都需要把這些因素考慮在內。

什麼叫因人制宜?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有三個人,他們都是感冒。你去西醫那邊看,可能三個人都是拿一盒感冒靈就好了。不過你去中醫那邊看,他們就要辨別三個人不同的感冒症狀,是風寒還是風熱,還是風寒夾熱,針對你不同的症狀,醫生需要給你開不同的方子。

中醫藥無法通過雙盲實驗,主要就是因為這一實驗不符合中醫三因制理論。中醫望聞問切四診,就是為了蒐集最詳細的病人信息,以此開出最適用的方子。如果中醫進行雙盲,醫生連病人是誰都見不到,且不說能不能開出方子,就是開出了,那效果也必然是大打折扣。

很多人都會拿何首烏,或者是關木通川木通的事情來諷刺中醫,但請大家明白,何首烏那是因為炮製不達標,關木通那件事情更是因為黑心商傢俬自換藥。造成那些事故,不是因為中醫藥沒做雙盲,當然,做了雙盲也不代表它就是完全無害的。

是藥三分毒,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這句話都是適用的。強身健體,必然好過幫商家測試哪款藥的效果好!

寫在文末:作者寫文的目的是向大家介紹一些簡單的中醫知識,儘量減少大家對中醫藥的誤解,而不是去討論中醫藥誰好誰壞。在我看來,中醫藥都是各有長短不可替代的。

有關於生病了中西醫如何選擇這個問題,給大家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哪天你在路上開車,突然出了點事故受傷了,那你千萬別糾結選哪個看了,趕緊120打起來,去人家西醫那拍個CD做個檢查,該開刀開刀,該掛水掛水。又比如說你有一段時間都是胸悶氣短頭昏腦漲,走路都要倒了,去西醫那兒做了一大堆檢查也沒查出啥,那你也千萬別等了,趕緊請人家中醫去幫你把把脈看看舌苔,針灸拔罐耍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