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被“吼”大的孩子,有这3类“性格缺陷”,网友:妈妈真可怜难做

育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妈妈在耐心管孩子、和冷静教育宝宝时,宝宝好像总是会不自觉的和父母作对一样,就是不听话,怎么说孩子都不听,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嗓门和说话的就不自觉的提高了。

父母面对孩子写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早起上学时磨磨唧唧,吃饭时既慢又挑食,一玩起手机或游戏就一点没有时间观念等情况,相信大部分妈妈最后对孩子能做的只有“吼叫”了。

被“吼”大的孩子,有这3类“性格缺陷”,网友:妈妈真可怜难做

“快把手机放下别玩了、把电视关了别看了,或把地上的玩具快点收拾好,洗手,准备吃饭啦!5分钟过去了,没反应、10分钟过去了,还是有没动静...”这是生活中很多宝妈都有同感的一个画面吧,大部分宝妈最后觉得只能靠吼才管用。

“吼叫”是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时都会用的一种手段,其实,“吼叫”对孩子的性格会产生影响的,会影响孩子未来的性格养成、价值观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被“吼”大的孩子,有这3类“性格缺陷”,网友:妈妈真可怜难做

被父母“吼”大的孩子,容易有这3类“性格缺陷”

1. 缺乏安全感,自卑担小

经常被父母“吼”大的孩子,孩子大多有2种反应,一种反应是孩子会跟父母顶嘴,觉得父母说自己不对的地方就会反驳,主动替自己辩护,另一种反应是孩子不会回嘴父母,就默默挺着父母对自己的责怪,这种的孩子给人一种胆小和懦弱的印象。

长期在父母“吼叫”教育下成长的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自卑胆小,情绪也会变得不稳定,脾气一定比较暴躁,孩子也容易不爱与人交流,爱把自己封闭起来,会影响孩子与人交流的能力。

被“吼”大的孩子,有这3类“性格缺陷”,网友:妈妈真可怜难做

2. 会让孩子失去创造力和自信心

经常被父母“吼”大的孩子,不会反驳父母的孩子,容易给人一种听话乖巧,对父母言听计从的印象,因为父母的吼叫并不太会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哪了,长期在父母“吼叫”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容易逐渐失去自身的个性,个性不鲜明,会让孩子失去创造力和自信心。

父母既不要一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对孩子“吼叫”,把孩子当成出气筒,也不要把对孩子的“吼叫”当成习惯。

被“吼”大的孩子,有这3类“性格缺陷”,网友:妈妈真可怜难做

3. 孩子容易情绪化,还会记恨父母

经常被父母“吼”大的孩子,一般比较容易情绪化,性格比较易怒和暴躁,有的还会记恨父母,长期在父母“吼叫”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当孩子与同学或别人发生不开心时,也爱用大吼大叫的方式与人交流。

有的当了妈妈的网友表示对孩子“吼叫”是不得已的,如果说一遍就能听,谁愿意发脾气大声吼叫?还伤害自己的身体,就是说多少遍都不听才会着急的,妈妈们也真可怜和难做。

被“吼”大的孩子,有这3类“性格缺陷”,网友:妈妈真可怜难做

那么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注意什么?

1. 用沟通代替吼叫

因为孩子的自我约束性是比较差的,难免会出现不听话的时候,当孩子抱着手机、电视或游戏,不愿撒手时,父母可以注意孩子的注意力和目标,用沟通来代替吼叫。

2. 不强制要求孩子

当孩子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父母不要强制要求孩子去做,这样容易培养出顺应性人格的宝宝。

被“吼”大的孩子,有这3类“性格缺陷”,网友:妈妈真可怜难做

育儿寄语:

父母对孩子的“吼叫”,真的会影响孩子的性格,父母的暴躁吼叫,会让孩子也同样变得暴躁和自卑,抵触父母,帮你做一个负责任的父母,想了解更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我,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请分享给更多的人。

对于“吼叫”的教育方式大家有什么看法?

欢迎屏幕下方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