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身體為什麼更喜歡,更傾向,更容易張脂肪,而不是張肌肉呢?

QNF2


因為肌肉的生長需要肌纖維受到破壞之後攝入充足的養分(蛋白質),還得有充足的休息,肌肉才會有最好的生長效果。而脂肪嘛,大家都知道,當你一次攝入過多的碳水和脂肪,這些能量消耗不完就變成另一種能量形式(脂肪)儲存在你的身體裡,也就是隻要你攝入的熱量>消耗的熱量,你就會增加脂肪。當然了,肌肉和脂肪是一起生長和代謝的,至於哪個長的多哪個長的少,就要看是否有足夠的訓練量和食物的營養搭配了。



SuperHandsome


因為脂肪在關鍵的時候,它可以幫助你供能。而且是你身體主要的能量來源,所以消耗我們的脂肪會比我們肌肉更難。

但是我們就在身上他都會消耗你自身的熱量的,所以肌肉是比較消耗自身的能量,而脂肪是可以幫我們自身儲存能量是非常好的東西,是一個胖子和一個瘦子的人在關在牢裡面不給東西吃,那肯定是瘦的人先餓死。

所以當你知道了這個之後,但是還是會義無反顧的去練肌肉,因為肌肉會讓你的身體變得好看脂肪不會脂肪只會讓你的體型變得很醜,沒有氣質沒有氣場,所以要想有氣質那肯定是需要去增加肌肉力量。

而且肌肉量增加了之後他還會讓你保持青春,保持美麗。


羅洪Ric


我們的身體是更喜歡長脂肪、減肌肉的。

這是我們人類身體進化而來的特點。

人類出現幾百萬年,只從大約一萬年前才開始定居農耕,結束了吃了這頓沒下頓的日子,我們的祖先經歷了幾百萬年只有抓到獵物才能有飯吃、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

而在今天,我們的身體並不知道我們生活在一個到處都充滿食物的世界,它並不知道我們不會被餓死,它仍然更願意儲存大量脂肪來囤積熱量,更願意減少高耗能的肌肉來節省身體的熱量開支,來確保自己能隨時應對飢餓和災難,確保自己能生存下去。

我們的身體是為了生存而存在的,而不是為了你增肌或減脂讓自己變得更好看而存在的。

所以增肌減脂本來就是逆著身體脾氣來做的一件事,自然是很難的。



健身精神Fitspirit


已經減肥40斤並且成功保持兩年至今的我很高興來回答題主這個問題。

很多人都很題主一樣可能會有這個疑問,為什麼我們一直在說吃得多就容易長胖,但是長的絕大部分都是脂肪,而不是肌肉呢?

這個時候就需要知道一個概念,肌肉是如何增長的呢?它主要是依靠肌肉纖維收縮和張拉來達到變形的效果,同時需要補充充足的蛋白質才能防止肌肉流失。也就是說你需要主動的去鍛鍊,並且給予它充足的養分,它才能增長。



而我們說的脂肪的增長,卻並不需要這麼辛苦,只需要攝入過多的熱量就可以達到這個目的。這是人類的進化決定的,我們的祖先一路進化都是屬於飽一頓餓一頓,所以傾向於儲存脂肪來維持身體的能量供應,可以活得更久一些。

簡單來說我們可以把身體裡的糖分比喻成我們的零錢,脂肪就是我們的銀行存款,而我們的肌肉就相當於是不動產。

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就有一些銀行的存款,但是想要擁有不動產卻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行。



我們身體的儲存能量的規律也符合我們的資產管理規律,當我們在使用錢的時候,肯定是優先考慮把兜裡的零錢花掉。當兜裡沒有零錢又需要用錢的時候,我們才會考慮使用銀行存款,當銀行的存款都被花掉的時候,肯定就只能變賣不動產。

身體的能量代謝也是如此,當你開始運動,身體首先是去大幅度的消耗體內的糖分來提供能量,當糖分處於一個比較低的程度,身體就會開始去燃燒脂肪,這個過程可以持續很長時間,一般可以達到兩個小時左右。



但是一旦運動這個時間過長,就像我們剛才所說的,脂肪被消耗到一個比較低的程度,身體也會開始去消耗蛋白質,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肌肉。

這個過程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會有“運動30分鐘以後才會開始燃燒脂肪”這個說法,也不是說前面的半小時就一點脂肪都沒有燃燒,這是一個供能比例的問題。

總的來說,身體傾向於長脂肪而不是長肌肉,這是一種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畢竟祖先們總是飢寒交迫,不囤點脂肪怎麼熬過來呢?你說是吧?


愛美食的資深減肥人士


身體為什麼更喜歡,更傾向,更容易張脂肪,而不是張肌肉呢?

正常健康身體對於生成脂肪或者肌肉都是公平的,除非機體代謝功能出現問題、以及暴飲暴食和極少運動,導致肥胖或者瘦弱。關於這點我有以下幾點見解:

  1. 身體能量守恆--身體在能量攝入與輸出平衡的情況下,人體體內脂肪和肌肉的比例不會變,脂肪的重量和肌肉的重量也不會改變,即身體不會傾向長脂肪且身體也不會傾向長肌肉。當然這種情況是幾乎不存在的,首先在快生活節奏、食物極其廉價的今天,人們會出於各種原因暴飲暴食(能量攝入),也會出於各種理由拒絕鍛鍊(能量輸出),能量的輸入大於輸出,能量代謝平衡失調,過多的能量就會以糖原、脂肪、蛋白質(肌肉主要物質)的形式儲存在身體裡面,包括肌肉內、肝臟內、血液裡的血糖,內臟、皮下的脂肪,肌肉裡的蛋白質。其次,如果在過去食物匱乏年代和當今食物匱乏的年代,食物達不到量和質的補充,身體能量匱乏導致糖、脂肪、蛋白質大量消耗,導致身體瘦弱、皮膚乾癟,肢體瘦小的情況比比皆是。
  2. 肌肉和脂肪的特性問題----大家多多少少都會像質疑1KG棉花和1KG鐵誰重的問題來考量肌肉和脂肪誰重誰輕的問題。1KG就是1KG,他們大小上可能有很大不同:1KG棉花糖將比1KG鋼鐵佔用更多的空間。脂肪和肌肉也是如此,1KG脂肪龐大,蓬鬆,大約只有一個柚子的大小。1KG的肌肉堅硬,密集,大約相當於橘子的大小。所以長同等重量的肌肉和脂肪給我們的第一感覺就是我們胖了,似乎我們更容易長脂肪。我們簡單腦補一個健康的人手臂上長半斤的肌肉且同時長半斤脂肪,給我們的“假感覺”是這個人手臂胖了,長脂肪了,因為脂肪的體積比肌肉的體積大,肉眼看的更明顯,其實這個人手臂的脂肪和肌肉都漲了半斤,脂肪肌肉比例沒有變,唯一變了的就是給我們的假感覺:天啊,為什麼我的手臂又長了肥肉了,而不是肌肉呢。所以,我們的眼睛和感覺對長肌肉非常敏感,對長脂肪更是抱怨。
  3. 脂肪是身體能量的儲存物質,相當於能量工廠,承擔全身能量源源不斷的輸入。而肌肉是動力器官,相當於馬達,源源不斷自己本身的能源物質,也消耗肌肉外的能源物質。如果能量攝入過多,那麼能量工廠變多(長脂肪),那麼馬達也要高速轉動(消耗肌肉內物質,掉肌肉)。
  4. 當代“以瘦為美”的審美氛圍。胖意味著長脂肪,當代人對“胖”簡直是深惡痛絕,早早甩掉“胖”標籤,更多人期待能少點脂肪多長點肌肉,但是事實並非如實,並非肌肉多,脂肪少就是好事。脂肪有助於使身體隔熱並吸收體內熱量,肌肉可以促進新陳代謝。這意味著您擁有的肌肉越多,休息時燃燒的卡路里就越多。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果有不適不解之處,請諒解,本人畢竟學疏才薄,希望大家能給出更好的答案。

BobbyBody


  1. 運動減肥一段時間後,可能會發現體形變好了,體重卻沒下降多少,這主要是運動導致身體的成分發生改變所致。因為相同重量的脂肪是肌肉體積的4倍,所以體重雖然沒變,但體內的脂肪少了、肌肉增加了,身體就變得結實,體形也變得更好。同時,我們判斷身體變化時,除了體重外,更重要的是看身體的成分變化,即脂肪百分比。
  2. 脂肪有肌肉的轉化並不是絕對的,每個人都有一定含量的脂肪,也一定要有一定比例的肌肉,很多人看上去很瘦,但是其實體重並不輕,是因為脂肪的體積要遠大於肌肉的體積,也就是像棉花和鐵的道理,同樣重的棉花和鐵,棉花的體積要遠超過鐵的幾百倍。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紅色的音樂


脂肪,在身體認為缺少能量供應的時候,會分解脂肪為身體提供能量,而肌肉不會,肌肉是需要蛋白質以及能量去供應才能保留持久,所以在平時,當攝入的能量多於基礎代謝能量的時候就會存儲起來,在身體需要的時候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