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为何当年曹操会不择手段要得到徐庶,而没有故技重施得到诸葛亮?

爱与和平鸭


谋士之重要,乱世尤显。三国之时,各路英豪争霸,谋士更是举足轻重。顶尖谋士的寥寥数语,便有可能让战役转败为胜。这也是各路英豪争相礼贤下士的原因。刘备争霸初期,徐庶乃是他的得力谋士,只可惜最后被曹操挖走。

相较之下,诸葛亮更为声名显赫,为何曹操挖走徐庶而不是诸葛亮呢?

徐庶乃是远近闻名的孝子,曹操恰好抓住其母可以要挟他,但是控制诸葛亮的家人却未必能如愿以偿。徐庶与其母感情深厚,曹操将徐母掠走,徐庶方寸大乱。徐庶若不入曹营,不仅自己要背负不孝之名,也会让世人猜测刘备不仁。在此情形下,徐庶不得不走。但是曹操却无法对诸葛亮故技重施。一来诸葛亮父母早亡,若要挟持其家人,只能抓住诸葛亮妻小。可是在古人看来,为建功立业,抛妻弃子并非十恶不赦。甚至还被认为是可成大事。其次,曹操抓住徐母,乃是因为地理位置较近。诸葛亮妻小远在隆中,曹操鞭长莫及。

曹操设计收服徐庶时,诸葛亮尚且声名不显。诸葛亮虽有大才,却鲜为人知,直到为刘备所用后才声名显赫。曹操与刘备在新野对战时,徐庶是刘备最可用的谋士。曹仁大军来犯时,徐庶三次杀败曹仁。后来,曹仁想夜间劫寨,也是徐庶算无遗策。徐庶反将曹仁一军,甚至还助刘备拿下了樊城。如此足智多谋的人才,必然为曹操垂涎。相较之下,诸葛亮入刘备麾下时间尚短,又有徐庶等谋士备受刘备重用。诸葛亮一时之间难以声名鹊起,而徐庶已是声名在外。在曹操眼中,自然是徐庶更胜一筹。

徐庶才华本就出众,不在诸葛亮之下。有人认为,曹操夺徐庶而弃诸葛,是有眼不识泰山。其实并非如此,徐庶之才不容小觑。徐庶之所以后来籍籍无名,也与徐母有关。徐母知晓曹操借自己之名将儿子骗来,大骂徐庶,然后自杀明志。徐庶自此一言不发,不为曹操所用。正因此事,徐庶鲜少有妙计流传。但这并不说明徐庶无才。赤壁之战中,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设下连环计,但是被徐庶一眼看穿。只是徐庶并未告知曹操。能看透凤雏计谋,徐庶本事也可见一斑。

徐庶被曹操挖走也是因为曹操谋士程昱的力荐。曹操麾下谋士极多,程昱绝对跻身前十。他追随曹操南征北战,数次献计让曹操大获全胜。曹操对程昱之才赞叹不已,但是程昱却对曹操进言,说徐庶之才乃是他的十倍。曹操本就注重选贤举能,听闻此事,更是对徐庶十分觊觎。程昱又献计将其母掠来,徐庶极孝,必能为曹操所用。可以说,徐庶入曹营一事,离不开程昱的策划。此时并未有人向曹操推荐诸葛亮,等到诸葛亮名震朝野时,再下手已经晚矣。

曹操一向聪明,但在处理徐庶一事上,却是落了下乘。以此诡计夺得谋士,不仅难以让谋士心甘情愿为他所用,还会让自己被天下人耻笑。若以对待关羽的态度对待徐庶,可能结果会截然不同。


邓海春


曹操并没有费尽心机收服徐庶,是徐庶自己跑过去见曹操的。

先主在樊(城)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三国志•蜀•诸葛亮传》


曹操攻打荆州,徐庶和诸葛亮跟随刘备一起向南撤退,到长坂坡的时候,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抓住了。徐庶就向刘备告辞,说我母亲被抓了,我的心乱了,不能再提供帮助,再见吧。扭头就去投靠曹操去了!

看看,徐庶自己跑去找曹操的。

我们不清楚徐庶是真的出于孝心,才去投靠曹操,还是因为认为刘备大势已去。总之,徐庶主动投靠了曹操。

我们分析,曹操可能都不知道抓住了徐庶的母亲。因为兵荒马乱,俘虏的人成千上万,哪有时间甄别?曹操没那心情,也没那时间。他还要追杀刘备呢。



赤壁之战前,曹操谋士成群,多一个徐庶不多,少一个徐庶也不少。曹操根本不在乎。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曹操并没有大力争取诸葛亮。


上将嗳福斯


一直以来曹操虽然忌惮刘备却并不怕他,为何呢?因为刘备确实是有明主之像,不过但凡人主必须要有文臣良将的辅佐,关张都是良将不假,但是没有治世文臣辅佐就像雄鹰只有一翼与菜鸟又有何异?你看高祖刘邦只有樊哙周勃等武将的时候只能当一亭长,有了张良萧何才能龙腾九天,开朝立代!所以当徐庶大破八卦金锁阵展现出惊世才华,又被荀彧赞为“才能十倍于我”的时候,曹操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所以才会挟持徐庶老母,不择手段的要得到徐庶,哪怕得到的是一个植物人也在所不惜!至于后来的诸葛亮,其实曹操也动过类似的念头,占领襄阳以后就派人去卧龙岗抓捕诸葛亮的家属,只是有了徐庶的前车之鉴,诸葛亮早早的让家人搬离了那里!曹军扑了个空,因此曹操“深恨之”!不过个人感觉,诸葛亮原本是徐州琅琊郡人,后来曹操为报父仇,血洗徐州,也就是在那之后诸葛亮失去双亲去荆州投奔叔父,所以诸葛亮的父母很可能死于曹操之手…曹操也没有诸葛亮的父母可以挟持!




千山暮雪M102


曹操爱才,而且“爱的死去活来”,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在他的一生当中,曾经三次发出“求贤令”,从时间上看,分别是建安十五年、建安十九年和建安二十二年。最后一次“求贤令”颁布时,曹操已经62岁,离他最终逝去不过3年时间,由此可见,曹操确实对人才非常的渴望。

曹操不但对人才渴望,同时也非常会使用人才。五子良将中的三人,张辽、徐晃、张合皆是降将出身。北方守卫边疆的名将田豫与牵招也是来自袁绍的降将。在曹操与袁绍大战之前,郭嘉曾经分析二人之间的十胜十败就指出:绍外宽内忌,所任唯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唯才,此度胜也。曹操的爱才用才之心确实令人佩服。

徐庶是刘备所遇到的第一位顶级谋士,据《三国演义》描述,徐庶初入刘备阵营,便大破曹仁所布”八门金锁阵“,破敌三万,顺道取下樊城。这可震动了曹操。曹操一直将刘备视为平生大敌,刘备虽困居新野小县,却只是龙游浅滩,终有翱翔九霄的一日。而徐庶对于刘备而言无异于如虎添翼,于是曹操动心了,无论如何,都要使徐庶离开刘备之处。

谋士程昱对徐庶有所知,于是便献计以徐庶母亲为质,诱逼徐庶来降。果不其然,徐庶乃至孝之人,遂弃刘备而归曹操处。并留下”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典故。此计果然非同凡响,正中徐庶软肋,既然如此曹操为何不故伎重施,以此方法来得到诸葛亮?其实从正史的角度看,曹操非但没有以此计得到徐庶,更不可能用此计得到诸葛亮。

徐庶是如何入曹营的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由此可见,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之时,徐庶并没有离开。两人当时共事与刘备帐下,可谓其左膀右臂。刘表死后,刘琮继任荆州牧,曹操率大军南下,想要一举获得荆州之地,而刘琮也未令其失望,直接选择了投降。

孤立无援的刘备选择了弃樊城而走。结果在南下途中,被曹军在长坂坡追上。乱军之中,徐庶的母亲被曹军抓获,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保老母周全,徐庶选择了归降曹操。

所以曹操并未使用任何计策,只是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抓住了徐庶的母亲。而徐庶也是因为自己一颗纯孝之心,在无法选择的情况下才主动归降了曹军。所以说不存在曹操不择手段得到徐庶。

此计在诸葛亮身上用无可用

无论在《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曹操之所以得到徐庶,都是因为徐庶是一个孝子。这一点在诸葛亮身上是用无可用的。不是说诸葛亮不孝,而是没有使用的对象。诸葛亮的母亲章氏早在他3岁的时候就已经病逝。父亲诸葛珪也在其8岁之时病逝。因此诸葛亮从小带着弟弟跟随从父(堂叔)诸葛玄从老家到豫章郡,再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除了兄弟几人,已然没有直系亲属。

既然在诸葛亮长辈上没得选择,那如果是诸葛亮岳父黄承彦一家又如何?这个恐怕也没有可能实施。据《三国志刘巴传》记载:表卒,曹公征荆州。先主奔江南,荆、楚群士从之如云,而巴北诣曹公。曹操南下,荆州士人多数都跟着刘备走了(刘巴是个例外),作为荆州名士,又是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彦当然也会跟着刘备走了。因此,此计在诸葛亮身上行不通。

大山侃史

曹操并没有不择手段的去得到徐庶,徐庶的到来,只能说是一个意外。对于徐庶而言,在曹营也颇为可惜,他也没有得到一展才华的机会。曹操死后,其子曹丕以九品中正制取代曹操的唯才是举。使得寒门出身的徐庶更难得到出头的机会,到了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之时也不过是郡守一职。令其不得不感叹: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我是【文史侃大山】,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吐槽。一起讨论历史事件。

文史侃大山


徐庶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光伟正,忠臣孝子,为尽孝不得已进曹营,始终不献一计于曹操,简直就是忠臣孝子的完美典范。

但遗憾的是,《三国志》没有给他立传,仅有裴松之为其做注,《魏略》中有他的名字,可见这位在《三国演义》中声名赫赫的谋士,在历史上的记载并不多。

当然,并不能说徐庶没有本事,老徐在曹丕时代可是做到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这可是两千石的高官,没本事能做到这个职位?同时这样说明,徐庶并不是《三国演义》塑造的那般,忠于刘备,而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肯献一计谋。他入了曹营,还是拿着工资踏实做事,做得还很不错。

至于曹操不择手段要得到徐庶,这个“不择手段”是《三国演义》的创作桥段,历史并没有记载,只是因为母亲被曹操所俘虏,他就离开刘备去了曹营。

作为南下荆州避难的名士,徐庶投靠刘备的时间并不长,时间大概维持了6年的样子,而此时的刘备等于是寄人篱下,忙碌半生,连一方诸侯都算不上。

徐庶为了尽孝弃刘投曹,不仅仅是因为徐庶是个孝子,这还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两汉以孝治天下,不孝在汉末三国,不仅仅会受到道德的指责,舆论的攻击,甚至能成为政治斗争的重要指责手段,单凭这一条,这个人的官几乎就等于做到头了。

所以无论是为了尽孝道,还是为了自己的仕途着想,徐庶都只能离开刘备,而曹操控制了徐庶的老母,这个事情,历史上并没有什么阴谋计算,可能是一件偶然事件,并不存在曹操为了得到徐庶不择手段,况且,这样不符合曹老板求贤令的风格。

综上,徐庶投曹操的因素很多,并不是单纯的孝道,而曹操得徐庶,也不像是搞阴谋诡计,因为对于曹操而言,搞阴谋诡计得到一个徐庶,得不偿失,这对他一直以来的不拘一格任用贤才的人设不符,容易破坏内部团结。

再说说诸葛亮。诸葛亮跟他叔叔诸葛玄早年南下到荆州避难,诸葛玄曾经受到过刘表的礼遇,但诸葛亮那时候还是个小朋友,名不见经传,还没有得到公知大V的点评,默默无闻得很。

曹操可能在发动赤壁之战前,都没怎么听过这个人,何况,当时曹操帐下人才济济,位置安排得满满的,并不缺一个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献上隆中对,虽然这个战略深得刘备所感,但这一时期的诸葛亮在刘备集团内部也是个新人,也不属于曹操关注的对象,直到赤壁大战之后,诸葛亮联孙吴,协助刘备袭取荆州,使得刘备集团站稳脚跟后,诸葛亮的名声和能力才逐步扩散了出去。

然而,即便到了这个时候,曹操似乎也没有挖诸葛亮的理由。纵观曹老板的崛起史,他几乎都没有什么挖人的记录,大多都是名士们慕名而来,所以曹老板实际上是不缺人才的,倘若诸葛亮当初看好曹老板,早就北上相投了。

赤壁战后,诸葛亮在刘备集团内威望得到了极大提升,逐步进入权力核心,而曹老板这时候要想“不择手段”得到诸葛亮,明显不可能。首先,诸葛亮孤身一人,没有爹妈可用来威胁,其次,诸葛亮已经取得高位,而曹操集团内的位置安排得满满当当,曹操又用什么来打动他?

诸葛亮虽然是个大才,但并不是少了他曹老板就干不成大事,彼时,北方的人才显然要比南方蜀吴加起来都要多,只是在于北方门阀世家太多,为了抑制这些世家,曹老板在人才选拔上也十分慎重。


江畔初见月


曹操不择手段要得到徐庶是《三国演义》里的情节,而在《三国演义》里,他曾经想故技重施得到诸葛亮,可惜被诸葛亮识破,所以没有成功。

徐庶是颍川人士,因为为人报仇杀人,所以逃亡在外,最后以单福的名字投奔刘备,在新野大败曹仁与李典,夺取了樊城。曹仁与李典败回许昌以后,将情况禀告了曹操。程昱熟知徐庶,知道他为人至孝,所以建议曹操将徐庶的老母接到许昌,以此逼徐庶归顺。这一计谋果然也得逞了,徐庶最后不得不改投曹操,不过他在临走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引出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曹操能轻易把徐庶的老母接到许昌,是因为他早就控制了颍川。而诸葛亮就不同了,他虽然是琅琊阳都人,不过早和他叔叔诸葛玄一起移居襄阳,后来和弟弟诸葛均隐居在卧龙冈。

卧龙冈究竟在哪里,现在争议很大,不过在《三国演义》里则写明了诸葛亮隐居的卧龙冈是在襄阳城外20里处,此时是位于刘表的治下,曹操鞭长莫及。所以等到诸葛亮显露身手,多次击败曹军时,曹操也没办法抓捕诸葛亮的家人来威胁他。

而在刘琮投降曹操,献上荆州,曹操入主襄阳以后,也确实曾经派人去隆中搜寻诸葛亮的妻小,试图故技重施威胁诸葛亮。可是诸葛亮对此早有防备,已经派人把家小都送到三江内藏了起来,曹操没有找到。

所以曹操没能用诸葛亮的家人来威胁他,主要还是诸葛亮有先见之明,预先做了准备。


不沉的经远


曹操身为一方霸主,自然明白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他才会想尽一切的办法,将他看上的人才都收入自己的麾下。就比如说徐庶,他是用了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才让徐庶成为了他的手下。最出的时候,徐庶是跟着刘备,还帮了刘备不少的忙。但是他这个人,有一个软肋,那便是他的母亲。徐庶是有名的大孝子,而曹操就是利用他这一个软肋,最后才成功的让徐庶投靠到了他这一方。



当年徐庶的母亲被曹军抓获了,曹操知道了这件事情,觉得这就是一个机会,因此让人伪造了徐庶母亲的信件,借此就让徐庶去到了许都。徐庶看到了信件之后,立刻就慌乱了起来,他急急忙忙去找到刘备,向他告辞,说自己要去到许都,他的母亲让他赶忙过去。而就这一次辞行,他和刘备的主仆情也就此断了。

可是,曹操如此费尽心机才获得的人才,最后却并没有任用他。第1个原因,曹操的手下本来就有很多有能之士,而且这些人本就是最初就跟着他的,所以对他最为忠心。第2个原因,徐庶是因为他母亲的关系才迫不得已追随了曹操,这一点让曹操也觉得心里有隔阂,而徐庶肯定也不可能毫无芥蒂的辅助他。因此,诸葛亮在知道了徐庶在曹操这边的遭遇之后,也是忍不住为他觉得惋惜。 看完了徐庶的经历,有人就觉得疑惑了,既然如此,为什么曹操不再使用同样的手段将诸葛亮也拉到自己的麾下呢?这样一来的话,即使不重用这个人才,也会让刘备手下缺失可用大将,从而对他造成一定的打击。其实这个理由有两点。
理由1,诸葛亮没有软肋。想当初,刘备都是三次去请他,他才答应出山帮忙。从这就能看出,他是一个不在意名利的人物。其次,诸葛亮当时又没有父母,子女在身边,所以曹操就是想威胁他,也没有用来做人质的人选。所以用阴谋这一招,其实根本就行不通。 理由2,在诸葛亮没有出来帮刘备之前,他其实并没有名气,这就让曹操认为,他并不厉害,也并不值得他去重视。就是因为抱着这样一颗轻视的心,才让他错失了诸葛先生这样的惊艳人物。再者来说,曹操底下可用的人才本来就已经够多了,因此他认为,要不要这一个人才也无所谓。


合肥历史


估计是徐庶因不出一谋一策,砸了荆州文化人的牌子。后期曹操对诸葛,对庞统,对马良家族都不是很感兴趣


手机用户59860270005


诸葛亮是世家,徐庶是寒门,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姐夫庞林(父庞德公),和权贵都是亲戚,谁会把事做绝,诸葛亮说是耕读,但是耕读是当时风气,而且诸葛在当时也是有官职的,只是不高罢了



徐庶肯定于曹操有交情,而诸葛亮和曹操没有交情。然后徐庶是个孝子。曹操有把柄。曹操没有诸葛亮的把柄。曹操的宁愿徐庶一言不发也不会让刘备得到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