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41.《户县村落记忆》草堂镇之太平口

41.《户县村落记忆》草堂镇之太平口

41.《户县村落记忆》草堂镇之太平口


41.《户县村落记忆》草堂镇之太平口


41.《户县村落记忆》草堂镇之太平口


41.《户县村落记忆》草堂镇之太平口


主编:段景礼

【村名来历】

  原名林谷口,隋文帝在此建有太平宫,后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 避暑。峪口居人成村,称太平口村。

  [村落纪事】

  沿 革 明朝属萯阳乡太平里。清朝末年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实行区操制,全县成立5个区分管13操。辖于三区(区公所驻炉丹村)太平北操太平里。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废区操制改为联保制,属太平北联(联公所驻黄堆堡七保。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联保制为乡(镇)保甲制,属太平乡(乡公所 驻庞光镇)二保。1949年6月属太平区庞光乡。1950年4月属三区(太平区)八9区) (太平乡,驻太平口)。1956年6月(全县缩编为县直辖、罗什区、秦渡区、大王区)属秦渡区太平乡。1958年8月废区乡制,全县成立八个人民公社,属太平人民 公社(初称红旗人民公社,为时数月)太平管区。1961年5月属太平人民公社(驻太平口)。2002年5月合并于草堂镇。人民公社时称太平口大队。

  太平宫遗址 《元和郡县志》载:"隋太平宫在鄠县东南三十里,对太平谷,因名之。”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鄠县新志》载:“太平峪外有太平宫,隋建,即唐高祖避暑宫。”元代中叶改为真武庙,今太平口小学即其旧址。

云际寺  在太平峪内。魏宣武帝延昌二年(513年),楼观道士李顺兴隐居此山,建坛宇名居贤捧日寺(当时道教坛宇称寺)。后周武帝灭佛道二教,废弃。 隋仁寿元年(601年)僧人于原址建寺名云际寺,成为佛教寺院。《续高僧传·法藏传》载,隋大业(605~618)末,炀帝下敕九宫并为寺度僧,以法藏为太平宫寺 (太平口太平宫)上座,因受王请,终身奉养。唐贞观二年(628年)法藏终于户县观台,葬于云际寺。《三国遗事》载,新罗国僧慈藏(曾?)于贞观十二年(638年)入唐求法,“启表入终南山云际之东口口,架岩为室,居三年”。《宋高僧传·圆测 传》载:“法师性乐山水,往依云际寺,又去寺三十余里闲居一所,静志八年”。云际寺在唐宋时期名僧云集,名士多游其中,并留下诸多诗咏。元明以后其名不扬。寺址诸说不一,有谓在太平峪内天池梁之黄龙寺岭,有谓在东寺场山,有谓在万华山。县城东南约12公里西焦将村又有云际寺,亦是古老寺院,寺内有一银杏树直径2米。

  供槎箱 民国初年太平口有一营生叫作“供槎箱”,其名称含义已经模糊,就是在太平峪的山林砍伐木材,趁山洪暴发借水力将木材冲到山口。

  民国十年(1921年)宋村人何真领宋村“三星堂”的资本,在太平口开设泰盛隆商号,租太平峪煤厂山林扯枋板、做椽檩,也就是“供槎箱”。当年做120立 方安全运出,获利甚多,引起其他商号纷纷租山安槎。计有钱家、戴家、李家、孙家、杜家、布客家等,称为太平口八大号。他们成立行会,公议制度,并推选 何真为行头。

  各商号先年冬天即招工进山场,选择森林茂密处安营,然后砍伐做成所需的木材垒在河沟间,等待七八月河流发大水冲运下去,然后在山口捞上岸。各商号检查自己的记号(木材上用斧砍上各自的记号)按数认工钱。这时商号要庆贺酬谢工人,大肉、烧酒、蒸馍、米饭尽量(饱?)吃。商号再雇用大车将木材运到西安。很快销售一空,获巨额利润。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各商号做槎过多,当年七月大雨日夜不停,河水猛涨,八大商号所作槎全部被水冲散。下游的唐旗寨60多户人家,每家都捞有木材,总计不下百余方,再下游各村也捞得不少。唐旗寨因此演大戏三天,酬谢龙 君、财神的恩典。

  某年老山石岩爆裂,出现一根粗如水桶、长约五尺的黑色不明物。做槎人仔细辨认,乃为葛根。运往西安东关药材店,该店经理说“从未见过这样大的葛根”,慨然出大价收购。

  【民间传说】

太平宫的传说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六月,太平宫在户县林谷落成,隋文帝巡行将至。将作大匠宇文恺提心吊胆,作为北周旧臣,这次再拂皇帝之意,脑袋搬家也就是一瞬间的事。上次太尉杨素推荐他修仁寿宫,为讨皇帝欢 心,他苦心孤诣,使宫殿宏丽奢华,金碧辉煌,同时也因监工严酷,数千名民工 活活累死,尸填沟壑。文帝闻知大为光火,要不是封德彝暗中活动孤独皇后,他必死无疑。

  太平宫作为从京师到仁寿宫十二座行宫的第一宫,能否称皇帝之意至关重 要。与仁寿宫相比,太平宫真是小巫见大巫。是功是过,这就要看皇帝巡行的态度了。

  隋文帝神情威严地下了御辇,进了宫门:松柏夹道,鲜花芬芳,走廊两侧的翠绿竹帘画着荷花不妖不艳,山风飘来频频的鸟语。感受着这般光景,隋文帝不由精神一振。进入宫院,虽是雕梁画栋,但却无金碧辉煌的俗气。殿宇和秀丽的山峦浑然天成一幅古朴的山水画。文帝坐定,一着淡妆的宫女捧上碧玉盏,内盛西瓜冰糖薄荷汁。文帝一饮而尽,只觉肺腑清爽、气血通畅,情不自禁地说:“好痛快呀!”宇文恺心里一下轻松了许多。

  隋文帝再游朝阳洞,青藤垂帘的洞中随物赋形,石桌石凳秩序井然。桌面的棋子摆置停当。文帝大喜过望,遂与陪同的杨素对弈几局。然后传旨“留宿三日”。宇文恺心中一块石头这才落地。隋文帝崇尚俭朴,因而对太平宫的自然古朴很欣赏,后每年来此避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