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醫,私人訂製還是廣譜抗病?

新冠肺炎的疫情發展到今天已經趨向好轉,科研人員通過今天最先進的基因科學奮戰不息,依舊沒能找到對症特效藥。許多民間的有識之士便再也坐不住了,各種為民請命,各種慷慨陳詞,接二連三無數人將寶押向了中醫。中醫在這個時間再次扮演了救世主一樣的角色,當然,救命能力與否我們先不談,至少作為千年文明傳承下來的信仰是足夠了。中國人不信中醫,還能信什麼?!

說中醫,誰是中醫?

但如果中醫不是醫學而是信仰,我們似乎應該較個真兒,我們信得是誰?基督徒信耶穌,儒教信孔子,中醫呢?信黃帝?張仲景?孫思邈?還是李時珍?

中醫,私人訂製還是廣譜抗病?

基督教徒follow基督就OK了,中醫呢?

一般意義上看,中醫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簡稱,這個概念簡單明瞭,有什麼不明白的?但實際上細細分析卻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漏洞。

“傳統”一詞,最早指帝業、學說的世代相傳,也就是法統與道統的傳承。前者為政治合法性,後者則是說你的學術出處是誰?古人不是普及教育,學任何學問都來自私學。所以,道統換成今天的話說就是拷問你師從何人?正不正宗?直到新文化運動後,中國人才將“傳統”一詞用於形容清代之前便已相傳的具有特點的風俗、道德、思想、作風、藝術、制度等社會因素。但因此也模糊了“傳統”的概念,它不再有原先精準的指代,而變成了一個大雜燴,彷彿只要是隸屬過去的便可以塞入其中。

以前給皇帝治病的太醫固然是傳統中醫,民間四處遊逛的遊醫是不是傳統中醫?他們絕大多數及沒讀過《黃帝內經》,也不懂《傷寒》《難經》,不過是手裡有幾個祖傳的方子四處走。那麼他們為了應付生活胡亂寫的藥方應不應該算傳統中醫藥方?

從中華文明的正朔出發,《論語·子路》有載:“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一個事物,若是從一開始,便稀裡糊塗,模模糊糊,發展成今日的狀態,想也不稀奇了。

禮崩樂壞後的再建設

中國人的禮崩樂壞是在民國時完成的,但崩壞和建設在人類歷史上從來都不是一個時間節點。自民國伊始到今日,這個過程依舊在繼續。

魯迅先生痛恨中醫,因為中醫的藥方吃垮了他的家,吃死了他的父親,一切都付諸流水。放在現代醫學大興的今天,同樣有許多人是無法被治療的,為了治病救人而賣房賣車的事也時有發生。但我相信,魯迅父親的事若是出在今天,他多半不會痛罵。原因很簡單:醫生如實告知你治療無效的結果後還要不要為親人花錢,這件事你自己判斷!

中醫,私人訂製還是廣譜抗病?

強者要為自己的選擇買單,現代社會逼迫每個人都做強者

任何一種醫學,都是跟時代匹配的。在一個商品經濟時代,人作為獨立的個體,必須學會獨自承擔所有的壓力,包括決定至親生死後所肩負的輿論代價以及內心的擔荷。

現實中,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對親人選擇放棄治療,這種行為在農耕文明中固然是喪德敗倫之舉,但當我們走到了全國農業人口已經下降至5.7億以下的今天,沒人會否認後工商業時代的文明中人倫成本也是成本。

國人在經濟建設已見成效的今天,尋根心態已經按捺不住。於是乎“國學”之熱一浪高過一浪,“傳統中醫”、“傳統武術”也隨之甚囂塵上,儘管“中藥注射”“詠春捱揍”等詭譎事件時不時地敲打每個人的神經,但依舊無法阻止“弟子規”“二十四孝”之類糟粕跟著眼前這一陣妖風在每個人的生活裡蕩散開來,彷彿加上“傳統”二字,便可以“大餅卷一切”了。

但我們真的回得去麼?《新序.雜事》有載: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古中國靠傳統農業文明立國,九成半以上的國民終其一生沒怎麼離開過本省,最遠的去處不過是服徭役時在相鄰的幾個縣來回轉轉,他們得外來傳染病的幾率遠遠小於擁有極高流動性的現代人。因為水土變化不大,一個古人的飲食攝入和周邊的自然植被環境很容易便達成平衡。村裡郎中就地取材,採一些當地的植物和礦物,把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調調平衡,本就是非常平常的事。

此時,一個郎中並不需要多高的技藝,只要確保他的技術出自世代經驗積累即可。

如今,許多人喝著大興安嶺的農夫山泉,住進鋼筋水泥的單元樓,上頓的三文魚刺身產自北海道,下一口羊排來自外蒙古,打著越南加工廠裡產的手機,看著美國的電影,到此要是還指望原先大別山裡的郎中救你命,那多半是做不到的。

私人訂製還是廣譜抗病

許多人談論醫學,第一時間就講療效。但如果您的智商夠用,稍稍靜下來琢磨一二便知道,醫學首先是個經濟學問題。換句話說,錢要怎麼花才最為有效?

常有人高調宣稱,中醫的治療是針對每個個體做出的調整,最為精準,相比之下,西醫的藥不對症,常常吃了不見好。每遇此種人,若是追問他言論的依據為何?統計學樣本出自何方?是否進行雙盲實驗?誰人公證?其結果多半會被惡言相向,問候祖宗。

其實,上述那一段不過是“VIP精準營銷”,對那些揣著“少花錢多辦事兒”心思的人再合適不過。

中醫民間驗方治療確實有一些能幫助緩解人們的痛惡,但想要找到真正有效的“驗方”卻並非易事。牛皮癬、脂肪瘤之類的症狀不大不小,許多人苦苦求醫,四處尋找有效的治療途徑,或許在某個人手上發現了辦法,但此前四處求醫所付代價卻高的驚人,把交通費、誤工費和一系列不靠譜的嘗試所花費算在一起,往往夠得上一臺汽車的價錢。

一個時代的醫療,要跟一個時代的社會形態匹配。你不可能開著殲20戰鬥機,然後挑開駕駛艙罩抽出長矛跟敵機決鬥。

中醫,私人訂製還是廣譜抗病?

你我早已如此,回去?談何容易?

從工業時代萌芽開始,人類社會就成為了一臺機器,它無法停轉,只能向前。而每個人都被它裹挾其中,無論我們怎樣對抗它,最終都會被無情碾壓。這個時代的醫學就是現代醫學,其根本訴求並非治病,而是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下利益最大化。它念著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卻無法將它貫徹到底。它所能做的就是為每個社會零件(人)進行適當的修補。既然是零件,任誰也都可以被替換,廣譜自此便是常態。

溫情脈脈的古典時代早已離我們遠去,帶著許多國人承繼自祖先處的留戀。不要抱怨世情冰冷,因為你同樣是這場變革的共謀。當你力挺中醫的時候,放下手機,關掉網絡,回到田園中去,那裡有古典醫學的出處: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我,無條件寫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