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经常读书的人与不经常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你有多久没有读完一本书了?还记的距离你上次读书行为,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吗?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公布的数据显示,相比看视频,国内富裕阶层的人更喜欢读书。

经常读书的人与不经常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其实不只是国内如此,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产以上阶层都喜欢读书。

比如比尔·盖茨,每年都会公布自己的书单。Facebookceo扎克伯格,同样会为自己列一份开年书单。据传股神巴菲特每天要读至少五百页书,孙正义在静养的两年里,读了至少四千本书。读书对于他们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已经成为了一个本能和习惯。

经常读书的人与不经常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这些读书行为都是广义上的读书,广义上的读书泛指所有通过文字来获取信息的行为。相对的,狭义上的读书则强调在学校学习。

自从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确立之后,莘莘学子通过考试完成了人生的逆袭。让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科举制的长期实施,也让读书成为中文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经常读书的人与不经常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宣扬读书无用论。比如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北大毕业之后卖猪肉的。尤其是当我们看到人学历不高、读书很少,却能通过开工厂赚到几百万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心里不平衡。

所以今天这篇内容要讨论的就是,经常读书与不经常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经常读书的人与不经常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经常读书的人对原理理解更深

一个读过心理学内容的书,更不容易被别人忽悠。比如当我们去商场买东西的时候,导购会先向你推荐一款贵一点的商品。当你表示自己不想买的时候,导购会转而想你推荐另一款同类型的,价格相对较低的产品。在经过对比之后,我们买下这款商品的可能性会很大。

经常读书的人与不经常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经常读心理学书籍的人,在这时就会明白导购是在利用锚定效应来推销产品。

像这种利用心理学效应来达成自己目标的现象还有很多,再比方说归因谬论。在上世纪九零年代,个人PC业务在国内刚刚兴起的时候,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的故事激励了许多大学生。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世界首富。

经常读书的人与不经常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那么想向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那样,成为世界首富该怎么办呢?很多学生一点头绪都没有,于是就从学习他们退学开始。结果退学之后,不仅一事无成,还让自己的大学梦成为泡影。这就是错把别人成功的原因,归于错误的原因分析上。

经常读书的人同理心更强

经常读书,尤其是读文学类书籍的人,心思会比较细腻。文学巨著是大师们经过对人性的剖析,再经过细腻的文笔进行加工而来。之后由时间进行沉淀,让读者们能够通过这些名著,品尝世间百态。

经常读书的人与不经常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在书中见识过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后,在现实中我们也能清楚地知道该如何与这些人相处。

经常读书的人更擅长聊天

换句话说就是经常读书的人,不会尬聊。所谓尬聊,指的是尴尬的聊天。聊天不是单向的思考,而是双向或多向的信息交流。我们喜欢跟熟悉的人聊天,是因为大家的兴趣爱好相同,在聊天的时候很容易找到共同话题,让聊天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经常读书的人与不经常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反之如果在聊天的过程中,接不住对方抛过来的梗,那么聊天就会变得索然无味。

经常读书与不经常读书的人之间的区别真有那么大吗

经常读书的好处就简单说完了,其实读书所带来的收获不知这三个方面。不知道你是否认同呢?在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前,请先让我讲一个身边人的故事。

经常读书的人与不经常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我爸从事会计行业四十年,作为一个老牌工业会计,接触过的人各行各业不计其数。其中给他印象最深的要是一位李姓的老大哥,为了方便描述,暂且称为李叔。

李叔自己有个工厂,接手的时候是个半死不活的小作坊。刚开始既要管生产又要管销售,听我爸说李叔有一个习惯。凡是跟他接触过的客户,他都会仔仔细细地把对方的要求、产品用途和性格爱好、以及产品反馈记录下来,然后定期做总结。三十多年积累下来,笔记已经超过一米。而他的厂子也从当年半死不活的小作坊变成了千万级别的大工厂。

经常读书的人与不经常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以狭义上的读书标准来看,李叔的学历并不高,只读到小学。以广义上的读书标准来看,李叔的阅读量也不大。像这种学历不高,阅读量不大的人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

如果按照前面说的,他们同理心不会很强,对问题背后的原理也不会深,更谈不上会聊天。但是他们都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所以问题又回到最初,经常读书与不经常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经常读书的人与不经常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看到这里也许会有读者老爷觉得迷惑,文章开始说经常读书的好处有哪些,接着又说不读书一样能成功。会觉得我的观点前后矛盾,甚至会觉得我精分了。

实际上我想表达的观点是,经常读书与不经常读书产生区别的根本原因,在于是否主动思考。

知识来源于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当我们把对客观世界的观察经过总结和归纳之后,就拥有了抽象化的概念。在掌握这些抽象化的概念之后,在用于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其他具象化的问题。

经常读书的人与不经常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所以不管是读书还是处世,想要不断提高自身。关键不在于读了多少书,也不在于经历多少事,而是在读书和出世的过程中,是否主动思考。在读完一本书之后,思考其中内容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读书的最大效用。

如果在读完一本书之后,没能产生自己对于内容的想法。或者通过读书掌握一项技能之后,不假思索地应用到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那就是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关于教条主义的历史,我想大家都应该很熟悉。

经常读书的人与不经常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我们都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个方法,被奉为通往成功之路的圭臬。但是却没人告诉我们思考的重要性,没有思考这个过程。就算读一百万本书,行一百万里路还是没用。

之所以今天会有这样一篇内容,是关于读书这件事,有很多人要么过度神话,要么轻视否定。过度神话读书行为的人,认为只要读书就一定成功。轻视否定读书行为的人,认为不读书一样过得不错。

经常读书的人与不经常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读书多少与能否成功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还是那句话,不管是读书还是处世,只有多思考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关于读书,你还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