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被曹操光腳相迎的許攸,之後為何又被曹操殺了?

oXom0_一葉知秋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在自己所寫的《短歌行》中表示,自己願意像周公一樣禮賢下士,希望天下的英才都能歸附於他。曹操在禮賢下士這一點上做得確實不錯,帳下雲集了許多英才,這也為他在三國這場波譎雲詭的大戲中佔得上風,奠定了先決條件。

許攸也曾是曹操看重的謀士,立下過不小功勞,按照曹操的性格,如此有能力的人,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可最後曹操卻當眾斬了許攸,這又是什麼情況呢?

許攸年少時就與曹操、袁紹交好,袁紹起事後,許攸便跟隨袁紹,成了他帳下謀士。袁紹攻滅公孫瓚,以此兼併了幽州,虎踞四州之地,擁眾數十萬,堪稱一方霸主,這時候的許攸還是袁紹的心腹,深受袁紹的信任。

袁紹與曹操開始交戰時,許攸獻策先攻佔許都,奉天子之命以討曹,這樣就能擊潰曹操,但袁紹固執己見,不肯聽從,執意要先殺了曹操,許攸對袁紹不聽自己的意見頗有微詞。正趕上此時許攸家裡有人犯了法紀,留守鄴城的審配官員將他們逮捕,許攸知道後大怒,怨恨袁紹不講情面、不念舊情,於是就轉頭投奔了曹操。

曹操聽說許攸來了之後,異常激動,連鞋都來不及穿,光著腳就跑出去迎接許攸,許攸初到曹操陣營,為了向曹操表示自己的誠意,獻計說:"如今孟德你孤軍獨守,既無援軍,糧食也不足,此乃危急存亡之際。

而如今我知道袁紹軍中有糧食儲存於烏巢,此地雖然留有士兵駐守,但是他們卻並沒有防備,我們只要派輕兵急襲烏巢,燒燬他們的糧草,不過三天,袁紹的大軍自己就會滅亡!"

曹操聽後大喜,採納了許攸的建議,火燒烏巢,不費吹灰之力就對袁紹予以重創,袁紹也因此大敗而歸。後來曹操順利打下了鄴城,佔領了冀州,在這其中,許攸的確是功勞不小。

但是許攸這個人性格不好,居功自傲、狂妄無禮,他自恃功高,行事也愈發張狂,對曹操也不是十分尊敬,常常在公共場合直呼曹操的乳名“阿瞞”,這讓曹操十分不喜。不僅如此,許攸還經常說:“阿瞞,若是沒有我,你根本得不到冀州。"曹操表面上仍然嘻笑著回答說:"你說得對啊!”但心中對許攸早已經存有了芥蒂。

一次,許攸出門時,剛好經過鄴城的東門,他就對左右的人說:"這家人(指曹操)若是沒有了我,他們根本進不得此門。"有人向曹操告發了這件事。這件事成了導火索,徹底觸怒了曹操,之前積壓的對許攸的不滿也都一併爆發出來,於是許攸被曹操收押看管了起來,最終被殺。

許攸有才、也頗有智謀,但是卻不懂得收斂,行事張狂、桀驁不馴,最終被人所殺,也是怨不得旁人,只能說是他咎由自取,與人無尤。所以說,做人一定要懂得謙虛、收斂,“謙受益,滿招損”古人留下的告誡總是有道理的。


史論縱橫


許攸字子遠,是東漢時期很有名的謀士,被譽為“王佐之才”。“王佐之才”是對文士極高的評價,三國時曹操集團的首席謀臣荀彧也被世人稱之為“王佐之才”,由此可見許攸的聰明才智在當時絕對是頂尖水準。

許攸原本在袁紹處做謀士,後來投奔曹操,聽到許攸到來的消息,曹操直接光著腳就去迎接許攸,並對其說“子遠,你的到來,我一定可以獲得成功”,對他是相當信賴。

曹瞞傳曰:公聞攸來,跣出迎之,撫掌笑曰:"【子卿遠】子遠,卿來,吾事濟矣!——《曹瞞傳》

在許攸的建議下,曹操偷襲袁紹烏巢重地,盡焚糧草輜重,並趁機向袁軍大舉進攻,使得袁紹只得率領殘兵逃往河北,自此一蹶不振。曹操取得了人生中最大的一場勝利,一躍取代袁紹成為了東漢末年最強悍的軍閥。


但是在曹操奪取冀州後,卻殺死了這位最大功臣?那麼一向以“唯才是舉”自稱的曹操,為何會殺死這位剛立下大功,又被譽為“王佐之才”的許攸呢?

在筆者看來,許攸之死,除了自身咎由自取以外,還跟曹操的地位發生變化有很大的關係。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一、許攸為人愚蠢狂妄,不懂為臣之道

許攸幫助曹操擊敗袁紹,奪取四州之地,可見此人才能之卓絕。但是才能卓絕者,並非都懂得高處不勝寒的道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越是有能力的人,就越需要懂得大智若愚,如果相向而行,便會自取其禍。

許攸在幫助曹操得到冀州後,自以為功勞甚高,經常和曹操開玩笑,每次出席,不分場合,直呼曹操的小名,說道:“你要是沒有我,是得不到冀州的”。曹操表面上雖然笑著說:“你說得對啊。”但內心非常厭惡許攸的這種做法。

紹破走,及後得冀州,攸有功焉。攸自恃勳勞,時與太祖相戲,每在席,不自限齊,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內嫌之。——《魏略》

還有一次,許攸出鄴城東門,對身邊的人說:“曹操如果沒有我,是進不了這個門的。”有人向曹操告發,於是許攸被收押,最終被殺。

其後從行出鄴東門,顧謂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則不得出入此門也。"人有白者,遂見收之。——《魏略》

許攸與曹操早年相識,是多年的好友。但是在投奔曹操之後,雙方的身份就已經發生了變化,從私下的朋友變成了工作中的隸屬關係。

作為下屬許攸應該極力維護上級領導的面子,不能因為有私交而有恃無恐,更不該因為有功勞而得意忘形,自以為是。

許攸為人傲慢狂妄,愚蠢至極。在眾人面前,抬高自己,貶低曹操,這對於常人來說都無法忍受,更何況是一位亂世奸雄呢?

所以,許攸之死的一個原因是為人愚蠢狂妄,不懂為臣之道。

二、許攸貪而不治,與曹操現有謀士集團格格不入

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舉,所以身邊聚集了一批優質的謀士。其中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等人,都是智謀超群、秉性純良,對曹操忠心耿耿。

曹操也在這些謀士的幫助下,從小變大,由弱變強,逐漸成為首屈一指的諸侯,所以對於這些謀士們曹操是既敬重又感謝。

相反許攸與這些謀士相比卻大不相同,許攸是因為貪圖錢財,袁紹不能滿足他的需求,所以前來投奔曹操,勸說曹操偷襲烏巢。

紹謀臣許攸貪財,紹不能足,來奔,因說公擊瓊等。——《魏書》

荀彧曾經對許攸進行過評價,說許攸是“貪而不治”,過於貪婪難以滿足。

彧曰:“紹兵雖多而法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三國志》荀彧傳

現在看來,許攸自身最大的問題是貪婪,可以貪圖錢財,也可以貪圖功勞,甚至貪圖權力。對於這樣一個貪婪的人,自然會跟現有謀士集團的理念格格不入。

對於謀士來說,尊重和服從領導的指令是職業素質,幫助領導提出建議解決問題是職業要求。但許攸對外批判領導,展現自己的做派已經觸動這些謀士們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念體系,產生對許攸極大的反感和厭惡之情。

曹操取得一次次勝利的原因在於人謀,人謀的關鍵是能夠傾聽謀士們的建議。保證謀士集團的穩定就是繼續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所以對於打破這種穩定的不安因素,曹操會堅決清除。

許攸貪而不治與曹操現有謀士集團格格不入,所以曹操為了維護自身謀士集團的穩定,會毫不猶豫的殺死許攸,所以這也是許攸自取滅亡的原因之一。

三、曹操成為最大諸侯後,自身心態發生了變化

曹操在事業初創的時候,不僅自身弱小而且錢糧匱乏,在這個階段非常渴望有才能甚至有名望的人可以加入他的團隊,所以對於當時加入的荀彧,郭嘉等人都極為敬重和看重。

東漢末年,各大諸侯的實力,首推袁紹。袁紹出身名門祖上四世三公,又兼有冀幽青並四州,實力最為強悍。天下眾人都以袁紹為正統,大小人才紛紛湧入冀州,為他效勞。

曹操作為官宦之後,自然不是眾人的首選之地,所以曹操前期對於人才不僅愛護而且非常包容。像畢湛,魏種就曾經背叛過曹操,但是曹操在抓住他們之後,他都沒有去殺掉這些人,而是讓他們繼續為自己效力。

這不僅是為了收買人心,更是因為他們是人才,曹操不忍心殺死他們。因為此時曹操陣營的人才太少,即使有過錯也會盡量去諒解對方,這也是無奈之舉。

可是當曹操取代袁紹成為當時最大的諸侯後,曹操便擁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才資源。所以這個時候,曹操自身心態已經發生了變化,對於那些對他一而再再而三挑釁鄙視的人,便不再容忍。

所以我們看到許攸的死,孔融的死都是在這個階段,這些人都是才華橫溢,名重一時,但都因口無遮攔,得罪了曹操,最後慘遭殺害。

結論

許攸在投奔曹操時,受到了曹操的重視和信賴,但最後還是死於曹操之手。

造成許攸之死的決定因素就是許攸為人愚蠢狂妄,不懂為臣之道。許攸貪而不治,與曹操現有謀士集團格格不入。曹操成為最大諸侯後,自身心態發生了變化!當有了這幾個因素,許攸之死就是必然,不可避免!


詫寂說史


被曹操光腳相迎的許攸,之後為何又被曹操殺了?

許攸作為三國兩大巨頭曹操與袁紹共同的小夥伴,在決定北方大勢的官渡之戰中,成為了左右雙方勝負的人物,而他也因此居功自傲,花樣作死,最終成為曹操刀下之魂。

許攸為曹操立下不世之功

時間回到官渡之戰前夕,曹操雖然接連取得了白馬,延津的勝利,但情況卻並不樂觀,由於當時的曹操與袁紹實力差距過大,無論在兵力和糧草等各方面都被碾壓。

時公兵不滿萬,傷著十二三。—《三國志》

紹射營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楯,眾大懼,時公糧少,與荀彧書,議欲還許。—《三國志》

隨著時間的流逝,壓力越來越大,而此時曹操眼看撐不住了,便打起退堂鼓,準備跑路回許都。而此時荀彧寫信鼓勵曹操,以一句“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輔以大順,何向而不濟!”給了曹操勇氣,得以繼續咬牙苦撐。

就在這曹操水深火熱之時,許攸來了,於是曹操上演了光腳相迎的戲碼,那麼曹操為何這麼激動呢,因為許攸當時是袁紹謀士,此時來投,必然有大禮相送。

公聞攸來,跣出迎之,撫掌笑曰:“子遠,卿來,吾事濟矣!”—《曹瞞傳》

果不其然,許攸將袁紹運糧大隊的行蹤獻給了曹操,而這也是曹操唯一的翻盤希望,於是曹操不顧眾人反對,親自帶領五千精兵,直奔烏巢放火,由此直接逆轉了整個戰局。

客觀的說,許攸確實為曹操立下了不世之功,也影響了之後整個三國的局勢,而許攸也開始了自己的花樣作死之路。

許攸居功自傲,花樣作死

在曹操攻下袁紹老巢鄴城之後,許攸更是以首席功臣自居,加上自己與曹操是發小,更是肆無忌憚,老是直呼曹操小名,並大肆宣揚自己的功績,而曹操表面笑嘻嘻,內心直罵娘。

攸自恃勳勞,時與太祖相戲,每在席,不自限齊,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內嫌之。—《魏略》

後來更是在城門口,說出了“此家非得我,則不得出入此門也。”這種找死的話,但當傳到曹操耳中,一代梟雄終於怒了,於是許攸卒。

總結:許攸在官渡之戰中為曹操提供袁紹軍糧行蹤,使曹操得以火燒烏巢逆轉戰局,確實功勞甚大,但他居功自傲,情商極低,多次宣揚自己之功,貶低曹操,終於使曹操動了殺機,最終落得慘死的下場,讓人唏噓。


臨石觀海


他是曹操的發小,兩人曾一起喝酒、吹牛,偷看小寡婦洗澡,是發小,更是好基友。他曾跟著曹操的對頭混過江湖,還出主意坑曹操,但後來他又迷途知返,跟著曹操混。對此,曹操喜出望外,光著腳去迎接著,他也不負眾望,幫著曹操建立了不朽的功業。然而,最後曹操卻將其殺死,難道是兔死狗烹,還是有其它更深層的原因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歷史的真相。

他就是許攸,今河南南陽人,年輕時,他與袁紹和曹操都是好友。這個許攸年輕時,也是一個熱血青年,曾與人密謀廢黜漢靈帝,匡扶漢室,還勸說曹操與他一起行事,但被曹操拒絕,最後事情敗露,許攸逃亡在外。後來,袁紹在冀州創業成功,逃亡的許攸就去投奔了袁紹,成為手下的重要謀士。

隨後,在袁紹和曹操兩位大佬爭霸的官渡之戰中,許攸先是為袁紹出謀,建議他派兵偷襲曹操大後方許都,奉迎漢獻帝乘機討伐曹操。這麼好的計策,但是並沒有被袁紹採納。不久之後,許攸的家人在鄴城犯事被袁紹手下的另一個謀士審配抓入監獄。許攸知道後大怒,連夜就棄袁紹而去,投奔了曹操。曹操聽到許攸到來的消息,直接光著腳,去營外迎接,曹操此舉也成為帝王愛才的一個典範。

隨後,兩人寒暄了一陣,才奔入主題,許攸指出了曹操缺糧、急需速戰速決的軟肋,並給曹操獻上了火燒烏巢的妙計,一舉扭轉了曹操在官渡之戰中的劣勢,大破袁紹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緊接著,許攸又獻計決漳河之水,佔領冀州。總之,許攸在曹操和袁紹的決戰中居功甚偉。按理說,曹操論功行賞,應該給予許攸豐厚的獎賞才對。然而,曹操最後卻選擇殺死了許攸。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是“兔死狗烹”嗎?

在《三國演義》中是因為許攸出言不遜,被曹操的忠實保鏢許褚這個二貨,一怒之下殺死。事後,曹操還假假惺惺地責怪許褚。實則,歷史上許攸完全就是曹操下令殺死的。在曹操佔領鄴城後,許攸自恃功高,就變得飄飄然了,屢次輕慢曹操,每次出席活動,不分場合,就直呼曹操的小名,還口口聲聲說如果不是自己,曹操是不可能取得冀州的。曹操聽了雖然心裡不爽,但表面上呵呵一笑。但這個許攸不知深淺,還不停地如此這樣,最後超出了曹操的忍耐底線,他有一次出鄴城東門,對左右說:“這家人沒有我,進不得此門。”有人向曹操告發,於是乎曹操將許攸給抓了起來,最後將其殺死。

歷史上許攸之死,不是“兔死狗烹”,而是許攸情商太低,自己作死。曹操一代奸雄,既有禮賢下士,寬容大度的一面,但也有暴虐性忌、多疑的一面。虧許攸還是曹操的發小,至死還弄不明白曹操是個什麼樣的人?這個許攸是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在他的意識中曹操還是他一起可以肆意開玩笑的發小,但是此時的曹操已經是一個公司的大老闆,他需要在公司樹立自己的權威,然而許攸這個大傻子卻一而再的挑戰他的權威,這讓曹操的臉怎麼放呢?為了維護公司的穩定,曹操必須要殺死許攸這個異類。於是乎,許攸就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總之,許攸之死就是忘記了君臣之禮,太把自己當回事了,也太不把曹操當回事了,死有餘辜,咎由自取!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許攸之所以被殺,是他咎由自取,因為許攸耽擱了曹操爭搶女人,導致被別人捷足先登了。

曹操聽從許攸的計謀,在官渡之戰中奇襲袁紹囤糧重地烏巢,以少勝多,擊敗了袁紹。隨後乘勝追擊,打得袁紹落花流水,潰不成軍,領著殘兵敗將退回冀州。袁紹這人性情特別要強,吃了這虧,哪能受到了,羞憤難當,糟心上火,一病不起,不久就一命嗚呼了。

袁紹死了,他幾個兒子為了爭奪袁紹留下的產業兵馬,兄弟鬩牆,互相就打起來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曹操就趁著這個機會率領兵馬直取袁氏勢力的老巢――冀州。

冀州還在袁尚的手中,他派審配守城,防禦嚴密,堅固難下。許攸給曹操出了主意,讓他掘開漳河,以水灌城。城中“水深數尺。更兼糧絕,軍士皆餓死”,冀州城被一舉攻下。

所以說,許攸在擊敗袁紹和攻取冀州兩次重要戰役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冀州城破,曹操率領得勝之師入城,遇到了得意洋洋的許攸。許攸放肆地縱馬來到曹操近前,用馬鞭指著城門而呼喚曹操的小名,趾高氣揚地說:“阿瞞,如果沒有我,你能進入這個城門嗎?”曹操大笑,而他的部下則都恨恨不平。

許攸這麼一個節外生枝的舉動,耽誤了曹操的美事。什麼好事呢?原來曹操這廝有個令人不齒的壞毛病――他喜歡別人的老婆。

愛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曹操這人妻妾成群,其中很多都是別人的老婆。他一輩子就這麼個特殊愛好,死性不改。為了這事,在宛城他看上了張繡的嬸嬸鄒氏,激怒了張繡,一場夜襲,曹操連褲衩沒來得及穿,只戴了個圍巾,淨身出營,邁開兩條毛烘烘的雙腿赤足狂奔,狼狽逃竄。曹操的長子曹昂,給他拉皮條的侄兒曹安民,還有忠誠的貼身護衛猛將典韋全部都在這場戰役中丟了性命。

如此慘重的教訓也沒改了曹操的那個毛病。到了攻打冀州城的時候,眼見即將拿下城池,他又提前叮囑身邊的人員,要他們入城之後,立即到袁紹府中,守住府門,等他進去揀選。

結果,許攸在城門口這麼一攔,曹操進城就耽擱了一些時間,他心急如焚,卻不好發作,只好和許攸在那裡敷衍。

有其父必有其子,曹丕也不是個好東西,他趁著這個機會先入了袁紹府中,正好就看到了袁紹的夫人劉氏和袁熙的老婆甄宓,曹丕就將一老一少兩個美人收納了。等到曹操擺脫許攸的糾纏來到袁府,恰好撲了個空。

甄宓被曹丕搶走,曹操原不放在心上,只是那個風情半老的劉氏也被曹丕奪走令曹操痛徹心扉。他又不好發作,到兒子帳中搶人,父子反目成仇。曹操恨得咬牙切齒,就遷怒於許攸,認為是他耽擱了自己的好事。

許禇做為曹操的貼身護衛,對曹操的心思非常瞭解,這點覺悟還是有的,有些事情根本不需要曹操明確指示。他出去遛躂了一圈,就把許攸的人頭提回來了。曹操假意“深責許褚”,卻只是批評了幾句了事。

所以說,許攸之死是咎由自取,因為他耽擱了曹操的好事,被曹操恨之入骨,不死不行。


饞嘴肥貓鏟史官


許攸獻計偷襲烏巢,本來大功一件,受到那些武將尊重,好評如潮,但有點飄飄然,總把功勞掛在嘴邊,見到人就說吹,自己多麼多麼牛B。

在曹操面前也那樣,曹操肯定不爽啊,但又不能動他,畢竟廣受好評,怎麼辦呢? 一次酒宴上,曹操拉著許攸,挨個給武將敬酒,就說許攸多麼多麼厲害,華語第一人啊,不,功勞第一人,誰的功勞都沒許攸大,你想那些武將都是他們衝鋒陷陣,聽到這話多不舒服,在加上許攸喝醉時候瞧不起曹操,武將忠於曹操。



就相當於現在的粉絲,武將越來越不滿,最終被殺,大家都高興,這就是捧殺和招黑 就像現在薛之謙一樣,本來出了幾首好歌,然而有些不開眼的粉絲比較,招了一些人恨,如果當時就黑薛之謙,鑑於之前的好評,肯定黑不起來,索性有更多人拿薛之謙和別人比較繼續捧殺給他招黑,導致其他家大範圍粉絲都看他不順眼,你看現在黑薛之謙就是政治正確了,和曹操捧殺許攸如出一轍,不得不說在那個年代,曹操就懂的這招,已經很真的很厲害了。


我個人觀點是這樣的,但歷史深究下來,其實我們很多人都不能偏概而論,畢竟我們是後人,很多事都不是這個時代能說清的。


瀟湘夜雨墨


曹操在三國時期的軍事地位非常高,這除了跟他的軍事實力關係很大外,跟他平時的行事作風也有很大關係。他這個人快意恩仇,活得率真,即使作小人也作真小人,而不是偽君子。在曹操身上發生了很多故事,這些故事之所以能流傳下來,是因為曹操不拘一格的處事方式。許攸是曹操與袁紹兒時的玩伴,他來投奔曹操時,曹操高興得鞋子都沒穿就出來迎接,可最後卻親自下

話說許攸與袁紹、曹操從小一起玩耍一起淘氣,小時候在一起搞了很多惡作劇,感情可以說是非。袁紹家是四世三公,曹操的父親只是太監的乾兒子,袁紹的家庭背景比曹操那是硬多了,可當初他們在一起玩時,袁紹卻不是老大,搗蛋的事都是曹操帶著大家一起幹的,反而受欺負的總是袁紹,所以曹操對袁紹非常瞭解:“成不了氣候”。

曹操與袁紹長大後,大漢朝被奸人篡權,人家袁紹畢竟背景了得,很快拉起了自己的一支隊伍,兵強馬壯,曹操只能變賣家產,組建了一支只能小打小鬧的隊伍。人往高處走,許攸自然是跟著袁紹混。


中國人文歷史徽鑑


袁紹這個人,可以說是三國中嚴重被低估的一個人,三國演義耳熟能詳,官渡之戰曹操踩著袁紹的聲名,名揚天下,官渡一戰大獲全勝,袁紹自此一蹶不振,隨後被掃進歷史的舞臺。

可事實上,卻不是如此。

袁紹雖然是四世三公之後,卻是庶出,相比於袁術,袁紹的起點也並不算很高。但是此人從小就很有心思,參與謀劃引董卓入京,一手將東漢朝局攪和的天翻地覆,可以說是東漢的掘墓人,也不為過。

為人寬和,善聚人心,靠著袁家的背景和自己的努力,統一河北,東漢末年諸侯並起,袁紹勢力當屬第一。官渡之戰,袁紹好謀無絕外寬內忌也好,驕傲輕敵剛愎自用也罷,都不是他官渡一戰大敗的主要原因,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許攸投敵。許攸因為一時之間受了委屈,又和營中將士不和,一怒之下投奔曹操,獻計偷襲烏巢火燒軍糧,使得袁紹不戰自敗。

雖然官渡一戰,袁紹損失慘重,但並未動搖根基,坐擁天下四州之地的他仍舊是東漢末年最強大的諸侯,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的招式固然很好,但是袁紹之所以不屑於搶奪漢獻帝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他足夠強大,強大到根本就不需要玩這些招式。有四州之地做根基,坐擁人望,勵精圖治一段時間,袁紹照樣又可以聚攏精兵強將,到時面對吃一墊長一智的袁本初,地盤少底牌少的曹操會更加的捉襟見肘。

事實上也是如此,官渡雖敗,可他回到冀州之後依舊平定了各地的叛亂。可惜,上天並沒有給他重振旗鼓再次問鼎天下的機會,建安七年,袁紹病故,由於袁紹素來德政寬和,去世之時,河北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親人一般。

倘若袁紹不早死,在當時人心其實還是向袁的。可最後四州之地最後落入曹操之手,還是他袁紹犯了一個大錯,他放任三個兒子,擁兵自重。就算如此,袁紹死後,曹操也花了整整七年,才將袁紹的地盤完全兼併,掃平北方。

而許攸,可不僅僅是幫助曹操打贏了官渡之戰,還獻計決漳河之水,將袁氏一脈的冀州城給攻下了,可以說這個昔日袁紹麾下的謀士,成為了袁紹勢力的掘墓人,在曹操剿滅袁紹統一北方的戰役之中,許攸當居首功。

許攸立下如此大功,狂妄自大恃功而驕,可以理解,可最重要的還是他沒有擺清自己的位置,沒有認清形勢,曹操已經不是當年他的那個可以插科打諢的發小曹孟德了,身為一方諸侯,又想氣吞山河君臨天下的曹孟德,誰都不能輕視他的權利冒犯他的威嚴,就算是居功至偉的發小許攸,也不行。曾經的發小之情,雪中送炭的恩情,都不能抵得上他屢次衝撞不知進退,昔日的跣足相迎,也比不過那君臣二字。

而且,在曹操統一北方之後,曹操的勢力今非昔比,智囊團比許攸要強很多的謀士也有很多,所以許攸的價值其實已經是十分有限了,而且許攸的性格狂妄自大,和曹操手下的將領謀士的關係都不是很融洽,根本容不進曹操的圈子,所以最後被曹操所殺,連個幫忙求情的都沒有。

當然,如果許攸是在劉備麾下,定不會出現這樣的悲劇,就連降魏的黃權劉備都可以善待其家人,所以許攸的死,其實和曹操的多疑暴虐也是有一定的原因。

因此,許攸狂妄輕浮,和曹操的手下人關係很差,情商很低,曹操多疑暴虐,所以才釀成了許攸這樣的悲劇。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確實是言之鑿鑿啊。


木劍溫不勝


許攸本身就在袁紹那裡混不下去才去投奔的曹操,你認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曹操不是傻子,他也知道自己是一個暴發戶,手裡面的那些大大小小的人才,各自都有自己的勢力!因此曹操才特別小心自己手中的權力,你看曹操手裡面很開放,他很多權力都給其他人,比如說荀彧,荀攸……但事實上真正的軍權,也就是主要的軍隊,全部都掌握在曹操的親族手裡!這一方面得益於曹操手底下這些兄弟確實給力,你比如說夏侯淵,夏侯敦,曹仁這些人確實厲害!另一個方面,曹操招攬的這些武將更多的都是半路加盟的,所以曹操不需要給他們真正的實權,而只需要給他們一些親兵就行了!

所以對於曹操來講,他手裡面的這些人才在我手底下就得好好工作,否則誰敢結黨營私,誰敢尥蹶子不幹活,那曹操絕對不放過他,你去問問司馬懿!當初他就是拒絕曹操搞自己的派頭,結果曹操直接威脅他!

許攸呢,這個人的成分比較複雜一點,首先他和袁紹,曹操的關係特別好,他家是特別顯赫,並且早些年就在朝廷裡面做大官!因此這種人通常來講結黨營私派系眾多,他身上跟其他的人都是千絲萬縷的聯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當初許攸為什麼被袁紹拆g,就是因為他的家裡的人在當時的鄴城貪汙軍餉,結果就被袁紹給查出來了,這樣的人品德上面本身就有問題!

這種品德有問題的人最容易造成的一種情況就是有才無德才能是有的,(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但是沒有道德沒有道德的最後結果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惜犧牲別人的利益,哪怕犧牲集體的利益!這種人這件時刻是個寶貝,可一旦真正到了和平時期,那就是塊燙手山芋!

第一曹操來講自己是暴發戶,一步一步的如履薄冰,走到了後來的那種心結,最終擊敗了袁紹已經成為北方最大的實力,他允許自己手底下有小勢力出現嗎?他不允許,他絕對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回過頭被其他人給拿了!哪怕這個人是漢末的皇帝!

本來就與曹操來講,許攸過來投降,並且立下如此大功,只要你不折騰好心好意的替我辦事情,那我也不是說不能給你一個好的待遇,結果你們看許攸到底幹了什麼?整天正事不幹,天天喝酒,並且一直在吹噓自己跟曹操之間的關係,吹噓自己在官渡之戰累了多麼大的功勞,他是想靠著這東西吃一輩子飯!他以為有了這兩件功勞在身,他就擁有了免死金牌免死鐵卷,這輩子都死不了了,這輩子都可以靠著曹操享受一輩子榮華富貴了,但曹操可絕對不會讓你有這種心思,他也不允許自己手底下的人有這種心思,在我手底下你只能幹活才能有出路!

所以,許攸的死曹操雖然感覺很心痛,有點兒棘手,是心裡面可能爽快多了一些!許攸的死,曹操可以少一些頭疼!


漩渦鳴人yy


大家好,我是詩涵果果。

許攸許子遠是三國之中鼎鼎大名的人物,也是三國有數的頂級謀士,但是許攸持才傲物,不守主臣之禮,對曹操和許諸多有嘲諷,最終被許諸所殺,曹操則不痛不癢的責罵了許諸一番,此事就此翻篇!

許攸早期是袁紹的人,在袁紹一窮二白的時候,是許攸四處為袁紹奔走,出謀劃策,拉攏盟友,可以說在袁紹自立之初,許攸功不可沒,許攸在投奔曹操的時候曾經說過,袁本初無情寡義,當初的奔走之友最終都被袁紹冷落疏遠。

袁紹作為雄霸河北的諸侯,實力是所有諸侯之中最強大的,人口是最多的,土地是最廣的,人才是最盛的,依靠著自己四世三公的出身,為袁紹的強勢奠定了基礎。雖然曹操將大將軍印獻給了袁紹,但是作為昔日的好友,袁紹深知曹操的才幹,對於比鄰而居的曹操,雖然現在的實力比不上自己,但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尤其還是一隻可以擇人而噬的猛虎,所以,曹操就成了袁紹的心腹之患。史書記載袁紹非常看不起曹操,但是真實的袁紹可不像三國演義裡演的那個袁本初,三國志裡的袁紹是非常有才幹的雄主。出於對曹操的忌憚,袁紹很快下定決心對曹操用兵,盡起雄兵70萬。這就是史書上所記載的官渡之戰!

此時在袁紹處受了羞辱的許攸越想越氣,一不做二不休,乾脆的連夜投奔了曹操。曹操還在納悶許子遠怎麼深夜來拜訪自己了,很快,曹操琢磨出味來。興奮的曹操連鞋子都沒穿,趕忙出門迎接許攸,許攸本來受了一肚子氣,在看到曹操赤足來迎接自己的時候,心中著實感動了一番,也為自己的英明決定感到高興。隨後許攸感念與曹操對自己的尊重,又是初來乍到,急於用軍功換取自己在曹操帳下的立足之地,於是就像曹操建議,可用奇兵攻取袁紹的糧倉重地,數十萬袁軍的口糧就在離官渡不遠的烏巢,鎮守烏巢的守將是酒囊飯袋淳于瓊,曹操親率大軍夜襲烏巢,將袁紹的糧倉付之一炬。

官渡之戰最終以曹操的勝利而告終,在袁紹死後,曹操攻取鄴城的時候,也是許攸出謀劃策,獻計水淹鄴城,使得曹操得以佔領。

立下大功的許攸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在眾人面前直呼曹操小名,絲毫不在意尊卑之分,曹操礙於許攸有功於自己,不好出面阻止,但是在許攸的眼裡,就成了曹操的默認。在袁紹那裡,因為出身,許攸是不敢對袁紹這樣的,但是對曹操,小人得志的許攸驕傲之下露出了尾巴,認為曹操之所以有今天,都是自己的功勞,最終被激怒的許諸斬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