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一度佔領長安的吐蕃人,為什麼無法入主中原?

安史之亂後,唐朝將駐紮西北的大量駐軍內調平叛,導致整個隴右河西之地空虛之至。代宗廣德元年(763),吐蕃人東入大震關,取蘭、河、鄯、洮等州,於是“隴右地盡亡”,同年10月,吐蕃軍乘勝長驅直入進逼長安。唐代宗倉皇逃往陝州(華陰一帶),吐蕃入據長安,立金城公主之侄李承宏為唐帝。這次都城淪陷可謂是唐朝三百年曆史上最為黑暗的時刻,吐蕃的強盛也可見一斑,但是,為什麼吐蕃人不能和北方遊牧民族一樣入主中原呢?

一度佔領長安的吐蕃人,為什麼無法入主中原?

01.氣候的雙刃劍

在唐朝與吐蕃前期,吐蕃人曾經在大非川之戰重創唐軍主力,讓四海歸服的大唐第一次遭遇了慘敗。唐朝遠征軍之所以在青海遭遇失利,一方面是吐蕃軍隊的勢力強盛,然而更為重要的原因是高海拔保衛了吐蕃的腹地,殘酷的高原反應讓唐朝軍隊無法長期深入,使其從來沒有遭到過唐軍的實質性威 脅。但是,這種地勢特徵卻是一把雙刃劍,對雙方都會產生影響 。

吐蕃得益於高原海拔,卻受困於高海拔地帶居民特有的懼怕炎熱體質特徵,使得自己的軍事優勢在遭逢內地炎熱季節時往往蕩然無存。青藏高原作為顯著的氣候特點就是嚴寒,高寒的氣候塑造了吐蕃人獨特的體質:“皮膚厚且緻密,毛孔甚稀少,皮下脂肪發達,是以能耐寒耐燥,但不宜於炎熱溽溼地方居住。”

一度佔領長安的吐蕃人,為什麼無法入主中原?

圖/藏族

比如,公元970年左右,開創藏傳佛教新密咒的吐蕃大譯師仁欽桑布和其他20 個吐蕃孩子去印度學習,結果這些孩子受不了印度炎熱的氣候,竟有19人相繼去世,由此可見炎熱是吐蕃人的“頭號天敵”。

一度佔領長安的吐蕃人,為什麼無法入主中原?

02.尷尬的作戰週期

《舊唐書》卷196下《吐蕃傳下》記載:“吐蕃入寇 ,恆以秋冬。及春則多遇疾疫而退 。吐蕃人懼怕炎熱的體質決定了他們在進入海拔較低的中原漢地時,只能選擇秋、冬兩季作戰,一旦與中原軍隊形成犬牙交錯的對峙之勢,將戰役拖到開春,那麼等待吐蕃軍隊的只能是大規模的疾病造成的非戰鬥減員。這種氣候條件決定了吐蕃人很難對中原城池進行長期的軍事佔領與開發,因而只能選擇利用秋冬時期掠奪糧食人口一番就退回高原地帶。

一度佔領長安的吐蕃人,為什麼無法入主中原?

圖/吐蕃軍隊

從敦煌出土的吐蕃文《編年史》中我們可以看到,從高宗顯慶四年(659 年)吐蕃第一次與唐朝蘇定方大戰烏海附近,到公元763年吐蕃人攻入長安城,期間幾乎所有的戰爭開始時間都是秋冬之際,這必然也與吐蕃軍隊無法忍受低海拔有著密切關係。

03.無奈的吐蕃

為了對應吐蕃的攻擊,唐朝同樣設置了“防秋兵”,這些士兵一般來自河北、河東、淮南,秋來春去,可以靈活的針對吐蕃人的攻擊時間來進行快速的防禦。另外,唐朝劍南道(四川盆地)的地緣優勢也讓吐蕃損兵折將。《新唐書》卷 158 《韋皋傳》雲:“皋治蜀二十一年,數出師,破吐蕃四十八萬,禽殺節度、都督、城主、籠官千五百,斬首五萬餘級,獲牛羊二十五萬,收器械六百三十萬,其功烈為西南劇。”

因此,吐蕃向四川的發展,以四川盆地的西緣為極限,向東南則以雲南西北部的麗江縣為極限;向東北,即向川甘邊區、河西走廊、黃河中上游等地,則為其發展的重心所在。然而,擁有雄厚兵力的吐蕃也難以再進一步,並非力不能及,實則是天氣使然。


參考文獻:1.《新唐書》

2.於賡哲:《疾病與唐蕃戰爭》,《歷史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