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汾陽方言文化」孝臣村為甚叫「huer 」村?

收聽語音配合閱讀:

孝臣村,是咱汾陽南部陽城鄉下轄的一個村落,以郭姓村民聚居為主,相傳村名得自本村郭氏始祖——郭子儀長子郭曜,郭子儀去世後:

郭曜秉禮守孝,未及闕滿,終因過度悲傷,竟隨父親離去。唐德宗感其至孝,諡號“太原孝公”。以後汾陽子嗣為追念先祖,遂將所居村莊取名“孝臣”。


「汾陽方言文化」孝臣村為甚叫「huer 」村?

孝臣村在汾陽的位置

關於孝臣村的歷史,咱們不做贅述,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孝臣」的村名發音。汾陽人把孝臣村稱作「huer 村」,這讓很多有心人心生疑惑,好好的「孝臣村」怎麼就叫成了「huer 村」呢?咱們慢慢道來。

首先,「孝臣村」其實更早的名稱是「孝兒村」,這一點得到了孝臣村幹部郭永柏的證實(特別感謝王羽鍾先生的求證)。那為什麼「孝兒村」是「huer 村」而不是「xiaor 村」咧?這要從「孝」字的古音說起。

「汾陽方言文化」孝臣村為甚叫「huer 」村?

1968年孝臣村的衛星照片,堡牆尚完好,有似龜形。故民間另有俗名「鱉兒村」

根據漢語音韻學,「孝」字屬於「曉母 效韻 二等 開口」字,把這些音韻學術語轉化成現代學者的古音推演擬測,我們得到「孝」字的古代發音是 /hɣau/ 。在後世的演化中,孝 /hɣau/ 這個發音發生了兩種分化:

「汾陽方言文化」孝臣村為甚叫「huer 」村?

「孝」字古代讀音的兩種演化路徑

  • 一種是由於聲母和韻母之間的不穩定元音 /ɣ/ 的影響,聲母發音部位向前移,逐漸變成了以普通話為代表的「孝xiao」音。
  • 另一種是聲母保持 h,丟掉聲母和韻母之間的不穩定元音 /ɣ/ ,直接變成「孝hao」音。

第二種音變在全國範圍內非常常見,幾乎整個南方,包括粵語和閩南語都是這個「孝hao」的發音。而汾陽及其周邊的晉語方言,雖然今天大部分情況下「孝」讀 xiao,但有證據表明過去有「孝 hao」這一音變流派的存在。比如文水有兩個村都含有「孝」字,他們的讀音分別為:

孝義鎮 讀 hao yi

孝子渠 讀 hao zi kuei

好了,我們知道了「孝」讀音 hao 是古音的遺存,那為什麼「孝兒村」要讀「huer 村」而不是「haor 村」咧?這個又涉及到了汾陽話「ao」韻母的兒化規律的問題,我們先看一下這些例子:

貓兒 讀 muer,不讀 maor

刀兒 讀 duer,不讀 daor

桃兒 讀 tuer,不讀 taor

泡兒 讀 puer,不讀 paor

棗兒 讀 zuer,不讀 zaor

襖兒 讀 nguer,不讀 ngaor


通過這些例子,大家應該已經摸清汾陽話「ao」韻母的兒化規律了。即「ao」兒化後變成「uer」,尤其汾陽話裡「號碼」的「號」,兒化後就是「號 huer」,比如「你的電話是多少號兒(huer)?」。這樣一來「孝兒村」讀「huer 村」的緣由,就迎刃而解了。

「汾陽方言文化」孝臣村為甚叫「huer 」村?

明萬曆《汾州府志》汾陽部分村鎮名書影

村名的讀音經常因為平民百姓口口相傳,保留了很多古音,而且能夠保留和書面不一致的舊名稱。在體現方言的古老層次的同時,也保留了古代本名。汾陽像「孝臣(兒)村」這樣保留古音、古名的村鎮名稱還有許多,這裡再舉一些例子,我們以後會繼續討論:

城子,南偏城,瀦城,城讀 shi 不讀 cheng

峪道河 東河頭 河北,河讀 xi 不讀 hw

東龍觀,讀 dong lw gu

演武,讀 yi2 vu4,不讀 yan3 vu3

平陸,讀 pii liu,不讀 ping lueq

青堆,讀 ci tei,不讀 qing dui

……等等

「汾陽方言文化」孝臣村為甚叫「huer 」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