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商的經營模式會消失嗎,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經銷商該怎麼辦


代理商的經營模式會消失嗎,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經銷商該怎麼辦

“在互聯網橫行時代,代理商會不會消失?”作為同行,這樣的說法想必你已經聽過多次。事實上,“代理商無用論”,已經喊了 100 年了,代理商依舊存在著。但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真的對代理商不存在任何威脅嗎?

互聯網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認知和消費行為。但是,絕大多數代理商和企業並沒有深刻的感知到這種變化。這就導致傳統供應鏈從商品研發到零售的體系迭代的速度遠遠落後於消費者的變化和迭代,說白了,消費者變了,你卻沒有變,產品賣不好,是必然的結果。

這個時候你發現:你廣告打的再響,消費者也不買賬,問他為什麼不買,他會告訴你,你的產品太土了,而且網上的產品更好,更便宜。在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子商務的衝擊下,代理商被逼到了死角。

同時,因為代理商作為中間商,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必要的環節。而延續多年的代理模式,在去“中間化”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市場反應速度慢,面對銷量大幅下降和利潤大幅下降的雙重壓力。傳統經銷商該怎麼辦?

代理商的經營模式會消失嗎,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經銷商該怎麼辦

代理商最初之所以有生意可以做,得益於信息不對稱。而事實上,代理商能幹的,廠家也是可以的,廠家之所以發展代理商,無非就是風險轉嫁罷了,說得直白一點就是降低成本。那麼,這個時候,代理商應該怎麼轉型呢?

互聯網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讓消費者可以無時不刻在線。如果你的商品在線還只是12小時(店內營業時間),用戶不會等你開門,另外的12小時,一定會有人替你補上。

你的競爭對手,已經不是貨架上的同行,而是天貓,京東,美團外賣,甚至是滴滴和摩拜。

作為代理商,如果想在供應鏈環節當中不可替代,那麼,就必須在通過做好消費者洞察,研究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變以銷售為中心為以客戶為中心,繞著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構建自身的產品結構和商業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社會化分工的大背景下,品牌商和消費者的改變,勢必要改變中間經銷商和零售商的業務模式和商業形態。商流可視化,物流路由化,資金金融化,信息數據化是供應鏈鏈主對供應鏈服務商的基本要求,這就讓原來中間商之間的合作關係發生了一些改變。

代理商的經營模式會消失嗎,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經銷商該怎麼辦

以前,供應鏈之間的每個環節之間,是傳遞關係,是競爭關係,信息是不相通的。但是,互聯網大數據的出現,讓供應鏈中的每個成員,都是直接能夠連接供應鏈的上游和下游,每個個體既能獨立承擔起供應鏈兩端的業務,也能通過合作承擔起供應鏈兩端更大的業務需求。

這種轉變,就是由橫向的全職能轉向縱向專業垂直領域服務,即代理商轉型服務商。

這樣的轉變,原來代理商一個人乾的活兒,現在有專業的本地化同城配送公司,B2B交易平臺,專業的拓客團隊來完成。每個公司的業務模塊,都可以獨立和品牌商合作,同時也能本地化聯盟,一起完成品牌商在本地化的營銷工作。

代理商原本大多都在做本地生意,正所謂強龍不敵地頭蛇,代理商在當地運營多年,對當地的商場瞭若指掌,各種社會資源可以很好地利用,打通供應鏈的上游和下游不是問題,而這恰恰是廠家的短板。

事實上,屈臣氏、沃爾瑪、家樂福等企業的代理商們已經紛紛轉型服務商,對於他們來說,不僅無貨存壓力,還不用被某一個品牌所綁架,承擔的風險小,而且還不用擔心利潤受到擠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