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太平天國內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小輝品歷史


太平天國的話題算是老生常談了,作為中國近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所產生的一系列影響也算是成為清王朝覆滅的催化劑。

然而,不同於其他立竿見影的農民起義影響,在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的近半個世紀,滿清政府才在辛亥革命的炮火中緩緩退場。至於當年那場“離經叛道”的太平天國運動,後人的印象也似乎只是停留在“長毛”和各種傳聞上,無心去探索真正的歷史真相。

而今天我們就“天國內訌”一事談談看法。柳亞子曾在《題太平天國戰史》中寫到:“楚歌聲裡霸圖空,血染胡天爛漫紅。煮豆燃萁誰管得,莫將成敗論英雄。”而這其中“煮豆燃萁”其實就是指“天京事變”。


作為太平天國由盛至衰的轉折點,“天京事變”背後所體現的已經不單單是眾王爭權奪利的內訌,更深層次來講,小農階層的侷限性在這個環節中也算是體現地淋漓盡致。

在筆者瀏覽的眾多書籍之中,作者們似乎都將東王楊秀清作為了口誅筆伐的對象,借他野心來為天京事變填坑,筆者當然也是認同這一觀點,接下來就說說楊秀清是如何僅憑“一己之力”就引發了內訌。

燒炭夫——底層百姓的求生欲

在之前的文章中筆者也交代過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極具偶然性。看似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但細細品讀近代史就會發現,其實在19世紀中葉以來,在殖民者和清政府的雙重壓榨下,並不缺乏農民運動的契機,只不過是被洪秀全抓住了機會。

在他的“坑蒙拐騙”下,當時一部分賤民、貧農以及對格局不滿的百姓,紛紛揭竿起義,上了他的黑車。楊秀清也是如此,在他兒時的時候就遭遇了父母雙亡的悲劇,由伯父收養,過著沒有田地只能看燒炭維持生計的日子,可以說楊秀清是當時那個年代社會底層最具代表性的一類人。

同情之心也說不上,畢竟那是他們時代的共性,在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環境中,楊秀清也逐漸深諳世態炎涼,在山林田野間將自己的人脈網撒得廣廣的。


代天父——斬頭露角的實力派

1843年,經過洪秀全一干人蓄謀已久的安排,終於是在廣東花縣創立了拜上帝會,為接下來的各種活動提供了幕後組織。而接下來的兩年間,拜上帝會的勢力也逐漸向廣西地區滲透,越來越多的底層百姓被圈入了這個理想中的教會。

1845年,宣講的馮雲山來到了紫荊山區並一眼相中此地,打算將此處作為秘密活動基地。在他的洗腦下,懷著對生活美好憧憬的楊秀清也於1846年徹底入會,成為了教徒的一份子。

接下來一年的時間裡,楊秀清只是作為普通教徒跟著大部隊混口飯吃,未站到反清鬥爭的前列。然而,次年的三月,他的人生卻迎來一個轉折點:1847年2月底,馮雲山在桂平因帶領會眾搗毀廟宇入獄,洪秀全無奈返回廣州營救。就在這時,代表封建勢力的地主階層突然將矛頭指向拜上帝會,在群龍無首,人心動搖的時刻,楊秀清站了出來,他巧妙利用當地迷信的降童巫術作為障眼法,偽裝成“神靈附體”的樣子,代表天父傳達聖旨,在危機關頭拉攏人心,鞏固了拜上帝會。

如此看來,洪秀全等人的洗腦小本子似乎頗有成效,截止目前來看,楊秀清似乎是死心塌地地跟著他幹了。



為了能留住這個“天父下凡”的載體,洪秀全也是將他拉入幹部之列,如此一來,楊秀清正式取得了代天父傳旨的特殊地位,並一躍成為拜上帝會的領導者之一,斬頭露角。

九千歲——屢建戰功的野心家

而而後的數年間,楊秀清倚仗著無中生有的“代天父”角色,跟著洪秀全相繼經歷金田起義,永安建制等標誌性事件,一舉成為了太平天國中舉足輕重的人物,授拜“東王”,擔任太平軍統帥,正式掌管兵權。

兵權在手後的楊秀清破永安、取桂林、進湖南,一次又一次的用矚目戰績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東王也不再是教徒心目中那個只會耍巫術的代天父了。

一個農村的燒炭娃,僅用了五年的時間,就實現了翻身農奴把歌唱,成為那個政局下獨當一面的大人物。

1852年在馮雲山、蕭朝貴相繼陣亡後,楊秀清又將戰略目標鎖定在荊楚大地,並於次年一月佔領武昌與漢陽兩大重鎮,接著又率領太平軍順流東下,攻陷南京,至此,江南大部都已納入太平天國的版圖。


而接下來和清軍的對峙上,楊秀清也是實打實地將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體現出來,為天平天國解除了兩大戰略威脅。

看到這裡,各位可能也懂了楊秀清的內訌的原因,一個常年在外帶兵打仗且屢建戰功的將領,自然而然地不滿足當前的地位,唯獨更高的封號才能滿足他;而反觀洪秀全,這些年寸步不離後宮,完全將天國取代清政府的事拋卻腦後,無所作為,卻身居高位。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各位讀者是楊秀清,你們會怎麼做?

指不定有些人會直接逼宮或者篡位了。不過,真實的楊秀清並沒有這麼做,他只是試探性地假借代天父傳旨,要求洪秀全把他由“九千歲”加封為“萬歲”,然而卻被陳承瑢向告密,於是還未來得及從勝利喜悅中走出的天王楊秀清就這樣被韋昌輝血洗東王府,內訌就此一發不可收拾。

因此不少史學家選擇讓楊秀清來背鍋,如歷史學家羅爾綱就曾評價說:“楊秀清妄逞個人威風,要奪取皇帝寶座,乃天京事變的禍首。” 背鍋論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近些年史學界也出現了另類的聲音,讓楊秀清背黑鍋似乎有些不太合理。



在此,筆者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相信在那個生存極為惡劣的時代,每個像楊秀清那樣的人在經歷如此悲慘的童年遭遇和大起的輝煌歲月後,都難免會有一些更為高級的需求,這樣的需求與其說是黃粱一夢般的人生中形成的,倒不如說是拜這個失望透頂的社會所賜,換作其他將領,又有誰能保證沒有反叛之心呢?

因此,在筆者看來,太平天國內訌的原因更多是歸結於特殊時代背景下人心的正常追求。


歷來現實


天京事變是天平天國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那麼為什麼天平天國會內訌呢?

太平天國內訌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權力結構不合理。天王洪秀全是整個天國名義上的領袖,但卻不是太平天國的實際掌權者。

從永安稱王到建都天京,太平天國的掌權者和決策人都是東王楊秀清。東王楊秀清不僅在名義上高過其他諸王,僅次於天王洪秀全,而且是整個太平軍的總指揮,掌握在軍事大權。

一山不容二虎,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領袖,他們中間產生衝突是遲早的事情。

在創業之初,時刻面對著清軍的生死威脅,他們還可以精誠合作,但當天國建立之後,特別是隨著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的去世,他們兩者之間的力量平衡已

經被打破,內訌已經不可避免,只不過是洪秀全先發制人,取得了勝利罷了。

當然,即使天平天國不發生內訌,想要取得全國的勝利也不太可能,太平天國運動存在著太多的缺陷,如統治者的腐化;軍事行動過於殘忍,不得民心;戰略方針上的失誤;基層政權不夠嚴密等等。


星輪歷史講堂


引起天平天國內訌的主要原因是:各王之間的爭權奪利。起因是楊秀清逼封萬歲。

第一 內訌的標誌性事件:天京事變。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以後,改名南京為天京。這樣,相當於太平天國建立了根據地,有了根據地,太平天國內部的高層之間開始互相猜疑,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等各自籠絡人心,形成自己的小團體,開始了進行爭權奪利的鬥爭。

一、內訌的原因

在太平天國內部,東王楊秀清是軍事,掌握著內部的實權,軍權政權都是他一手遮天,這使得洪秀全被架空,權利過於膨脹,因此惹得洪秀全、石達開、韋昌輝等人的猜忌,內部的矛盾日益尖銳。尤其是1856年,在楊秀清的指揮下,太平軍連續攻破清軍的江南江北大營,解除清軍對天京周圍的威脅,至此,楊秀清在天平天國內部的地位日益顯著,洪秀全感覺到了危機,再加上楊秀清逼著洪秀全封自己東王府萬歲,這使得洪秀全痛下殺手,召回韋昌輝等人,秘密處理楊秀清。

二、內訌的結果—誅殺楊秀清、韋昌輝被處死、石達開出走。

北王韋昌輝接到天父的命令後立即率兵返回天京,連夜包圍了東王府,誅殺楊秀清及其眷屬,楊秀清全家老小一個都沒放過,隨後誅殺波及到了期下屬,誅殺楊秀清變成了韋昌輝清除異己的時機,誅殺的部屬多大萬人,幸運的是石達開逃往了安慶。 韋昌輝的殘酷屠殺使得天京內部將士人人自危,石達開應眾人的要求上書要求洪秀全懲辦韋昌輝,洪秀全迫於無奈,於當年11月處死韋昌輝及其心腹200多人。隨後石達開返回天京,接管政務,但是洪秀全仍然對其心存疑忌,而後加封他的族弟洪仁玕為王,以制衡石達開。後來,石達開為了逃避,出走到了四川,後來兵敗,在成都都凌遲處死。


第二 為什麼洪天父秀全管不住楊秀清等人?

一、洪秀全其實只是天平天國的"精神領袖。


有證據表明太平天國的創立者並不是洪秀全本人。

李秀成說過裡說:"南王馮雲山在家讀書,其人才幹明白,前六人之中,謀立創國者出南王之謀,前做事者皆南王也。"

這段話就是說太平天國的創立者是馮雲山。 在馮雲山進入紫荊山區傳教的3年多時間裡,信眾人數達到2000多人。要讓這麼多人心甘情願的相信你,馮雲山就要有一個“神秘”的教主,這位教主不能是親自傳教的人,更不能被信眾經常見到,基於這樣的噱頭需要,洪秀全被奉為“教主”,成為信眾心心念念得天父。這樣一來,洪秀全就是“偶像”一般的精神領袖。

二、洪秀全沒有軍權、政權。

太平天國起義後,打仗有楊秀清、蕭朝貴、石達開、韋昌輝等人,朝政事務有馮雲山,尤其是楊秀清,他一直掌握著太平天國的實權,洪秀全充其量就是擺設,是拜上帝教的“教主”,一種精神信仰。 這也就是洪秀全雖然作為天平天國的天父,但是由於沒有實權,他不可能節制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等掌握實權的人,悲劇也就避免不了。


第三 天京事變的影響

天京事變使得太平軍損失了足智多謀的楊秀清,韋昌輝被處死,石達開在成都就義,再加上在1852年陣亡的蕭朝貴、馮雲山,太平軍內部已經是沒有能領兵打仗的將領了,經過這一內訌,不經失去了人才,更是錯失了乘勝追擊清軍的有利時機,是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雖然史學界關於天京內訌的起因有逼封萬歲說、告密說、索取偽印說、自居萬歲說等說法,但是我傾向於"逼封萬歲說",因為作為農民出身的楊秀清是十分渴望權利和地位以及名譽,農民階級的侷限性在他這表現的淋漓盡致。

要是沒有天平天國的內訌,清政府可能就會被推翻,洪仁玕的《資政新篇》以及《天朝田畝制度》可能就能一步一步施行,清末的歷史可能就要改寫!


南山居史


由於洪秀全能力不足,導致太平天國出現了奇葩的權力結構。

正是這種奇葩的權力結構,註定了內訌的不可避免。

獨特的二元政治

洪秀全創立了拜上帝會。可是,洪秀全乾實事的能力實在有限。

因此,拜上帝會的實際領導工作,早期由馮雲山負責,後來由楊秀清、肖朝貴負責,洪秀全領導實際工作的時間非常短。(正因為洪秀全短暫的領導領導不力,使拜上帝會一度群龍無首,楊秀清、蕭朝貴才假託天父、天兄下凡,成功上位)

因此,儘管洪秀全身為教主,高高在上,但卻無法有效領導實際的組織、軍事工作。

所以, 太平天國也就形成了獨特的二元政治結構:主與軍師。

洪秀全是教主,但不負責實際工作;實際的工作,由軍師負責。

縱觀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何曾有過長久穩定的二元政治呢?

尷尬的宗教領袖

當然,從世界範圍來看,二元政治也不是沒有先例。

比如:當年日本的天皇與幕府大將軍。

但問題是:當年,天皇是日本唯一的神,而洪秀全不是太平天國唯一的神!

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甚至洪宣嬌,都有宗教身份!

而且,楊秀清、蕭朝貴還能以天父、天兄代言,直接壓洪秀全一頭!

因此,所謂主與軍師,宗教領袖與世俗領袖的分工是模糊不清的。

所以,太平天國表面上是二元政治,實際上,還是一元政治。

既然是一元政治,那就只能是“天無二日,地無二主”!

從“二元政治”到“二人轉”

當然,洪秀全畢竟是君,其他人畢竟是臣。如果臣子們的權力能夠維持平衡的話,洪天王還是可以踏踏實實搞研究的。

最開始的權力結構,就是如此。

儘管楊秀清有節制諸王之權,但蕭朝貴、馮雲山都可以制約楊秀清!

蕭朝貴,早期一度壓制楊秀清,並且拉攏了韋昌輝等實力人物。他們在軍事上話語權非常大。

馮雲山,拜上帝會根據地的實際創始人,太平天國的各種典章制度、組織方式都是他一手搭建的,他在組織建設上擁有極大的話語權。

因此,蕭朝貴、馮雲山,一武一文,可以有效制約楊秀清。

可是,馮雲山、蕭朝貴卻早早“昇天”了!

由於正值四處轉戰之時,無論是洪秀全本人還是太平軍,都極度依賴楊秀清傑出的軍事才能,因此,楊秀清的威望、權力進一步擴大。

如此,太平天國“主與軍師”的二元政治,就演變成了洪秀全與楊秀清兩個人的二人轉!

走向決裂

入天京之初,洪秀全曾經嘗試過重建平衡。

《賊情纂要》和《金陵省難紀略》提到:定都天京之初,東王主政務,北王主軍事。

可是,這個平衡只維繫了很短的時間。

楊秀清天父下凡:兵機政要,皆由天定,人莫得違···楊秀清是天下萬國軍師,大權盡歸掌握!

顯然,洪秀全想要維持世俗權力的平衡,楊秀清又想以宗教身份擺脫洪秀全的干擾,宗教與世俗的邊界根本不堪一擊,二人的決裂已經不可避免!

最拙劣的內訌姿勢

內訌不可避免,但內訌的姿勢對太平天國的國運很重要!

慈禧與肅順的內訌姿勢不錯,所以,辛酉政變只殺了三人,大清風平浪靜。

楊秀清企圖採取的姿勢是:1、提高自己的宗教地位;2、改君臣關係為"萬萬歲”與“萬歲”的關係。以類似“禪讓”的方式上位。

1853年11月,以天父下凡之名,楊秀清被加封為“聖神風”、“勸慰師”。

“又吾求父,另以勸慰師賜爾,可與爾永居···勸慰師而聖神,父緣我名而遣者,彼將以萬理教爾,又以我語爾諸言示爾記憶也”...“然吾實講緣,吾往,爾受益,因吾不往,勸慰師弗就爾,如吾往,則遣之就爾矣——《約翰福音》。

顯然,楊秀清的宗教地位大大提高。即使不動用天父下凡,他本人也已經幾乎可以取代天王的宗教職能!

隨後,楊秀清再次天父下凡,自己晉萬歲,尊洪秀全為萬萬歲。

自東漢開始,萬歲,就是天下之主所獨有,絕非人臣所敢稱的!

因此,楊秀清的“逼封萬歲”,類似於逼洪秀全做“太上皇”。

楊秀清的計劃,類似於古代的“禪讓制”。

如楊秀清計劃成功,天京事變破壞要小得多。

不過,洪秀全沒那麼多講究,他密招韋昌輝等人進來,砍掉了楊秀清。

一時間,天京城中血雨腥風,太平天國骨幹盡失!

總的來說,太平天國內訌的主要原因是洪秀全的能力不足。

如果洪秀全能力強一些,可以領導實際工作,又怎麼會仰仗他人,搞出個奇葩的“二元政治”來呢?

而他在權力鬥爭中,又沒有長策,選擇了最直接,也最慘烈的方式解決問題。

最終,洪秀全以一場空前慘烈的內訌,親手埋葬了自己創立的太平天國!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太平天國內訌原因在聚眾分封制就已經埋下了隱患。太平天國是以拜上帝教聚眾,被人抓了馮雲山,眼看要散,楊秀清以天父下凡,凝聚了人心,洪秀全是天兄。造成了,楊秀清可以責罰洪秀全,可以制約洪秀全,可以凌駕於洪秀全之上。可以說是一山二虎。永安分封,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九千歲,南王馮雲山,八千歲,西王蕭朝貴,七千歲,北王韋昌輝,六千歲,翼王石達開。東王楊秀清節制南王西王北王翼王。太平天國施行軍師負責制。楊秀清建都功勞大。由於功楊秀清高震主,為人張揚不忌。處事太張揚,不知收斂。他又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一山不容二虎,想做虎。韋昌輝哥哥同楊秀清的娘兄爭房產,楊秀清交韋昌輝處理,韋昌輝五馬分屍處死了哥哥。部將打水營兵,楊秀清以管理下屬不嚴仗責四百,楊秀清與陳臣瑢和燕王秦日綱也結樑子。韋昌輝建議洪秀全殺楊秀清,洪秀全沒理,陳臣瑢告密說楊秀清殺洪秀全,篡位。洪秀全下密詔,詔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燕王秦日綱。只殺楊秀清及三人,韋昌輝帶三千精兵,到天京即南京陳臣瑢帶路進入東王府的街道。


用戶6663864333286gun


太平天國起義可謂是滿清末年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起義,它一度嚴重動搖了滿清的統治,可惜最後由於太平天國內部重要人士的內訌,導致功敗垂成,卻是讓人感到非常的可惜。

太平天國的內訌事實上在太平天國建立初期就已經埋下了,在早期的時候洪秀全事實上個人能力不行,但是又被人強行推為領袖,而他真正的核心的靈魂人物卻是馮雲山。馮雲山本人可能是淡泊名利,為了大業不惜把其他人推為領袖,把自己置於幕後甘作綠葉。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像他這樣淡泊名利,到了後期爭權奪利的現象,表現的非常的厲害。

而馮雲山在早期起事之前,卻意外被抓,導致一時之間群龍無首。關鍵時刻楊秀清站出來,表演天父上身,穩定了起義的隊伍,使起義不至於中途夭折。後來,蕭朝貴有搞出了天兄的把戲。雖然這些把戲看起來相當可笑,但是卻穩定了起義的隊伍,使太平天國起義得以發展下去,但是卻為天國後來的隱患買下了伏筆。

在永安封王的時候,馮雲山只被封為第四的南王,居於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和西王蕭朝貴之下。不過這個時候,上層各派好歹處於一個平衡之中。但是起義進行中,南王馮雲山和西王蕭朝貴先後戰死,東王楊秀清獨大,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資歷較淺,威脅不到東王。楊秀清也卻是雄才大略,屢次擊敗清軍,創立太平天國可謂是居功至偉。而天王洪秀全看起來完全無所作為,等於是一個傀儡。在這種情況下,東王楊秀清就有了取而代之之心。但是天王長期居於太平天國第一人,也有自己的勢力,所以雙方最終火併,導致太平天國開始走下坡路。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東王自己威風張揚,不知自忌,一朝之大,是首一人。韋昌輝與石達開、秦日綱是大齊一心,在家計議起首共事之人,後東王威逼太過,此叄人積怒於心,口順而心不息。少怒積多,聚成患害,積怒仇深……北、翼二人同心,一怒於東,後被北王將東王殺害。”這是忠王李秀成在被俘後所寫的自述中對天京事變起因的描述,揭露出內訌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楊秀清威風張揚,不知自忌,對首義諸王威逼太過,致使積怒成仇,從而心生殺機。

授予權柄過重 埋下內訌禍根

但細究起來,楊秀清之所以囂張跋扈的原因,實際上早在金田起義之前就已經埋下隱患。1847年底,紫荊山石人村士紳王作新率領團練,搗毀了拜上帝教總壇,抓捕馮雲山、盧六等骨幹成員送入桂平縣大牢,洪秀全倉皇逃回廣東老家,拜上帝教面臨土崩瓦解的險境。
危急關頭,原本只是普通教眾的楊秀清利用“神仙附體”的巫術,假扮“天父臨凡”,號召教眾們團結一致,排除萬難,共克時艱,使瀕臨解散的拜上帝教度過了最危險的時刻。第二年,洪秀全、馮雲山回到紫荊山,見楊秀清把教中事務處理妥當,便默認了他擁有代“天父”傳言的特權,從而種下日後內訌的禍根。

楊秀清憑藉這一特權,在拜上帝教擁有了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力。同時又憑藉卓越的軍事才能,被洪秀全授以“左輔正軍師”“東王九千歲”“節制諸王”等等大權。由於太平天國實行的是軍師負責制,天王是國家元首,只臨朝不理政,由軍師處理所有軍政要務,並向天王請旨頒行,楊秀清因此掌握了太平天國的實際統治權。

居功難免自傲 從而引發內訌

1853年3月,太平天國攻佔南京並定都於此,標誌著正式與清朝分庭抗禮,成為地方割據政權。楊秀清作為實現這一宏圖偉業的最大功臣,在天國內部贏得了極高的威望,可謂功高震主。但楊秀清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不僅沒有收斂鋒芒,韜光養晦,反而居功自傲,目空一切,在對待首義諸王時也毫不手軟,鐵面無情,導致雙方矛盾日益加深,最終釀成內訌的慘劇。

例如,韋昌輝的哥哥因與東王娘兄爭奪房產,楊秀清把他交給北王議罪,迫於東王權勢的韋昌輝忍痛以五馬分屍處死其兄,並聲稱不如此,不足以儆示眾人。部將張子朋毆打水營士兵,釀成兵變,楊秀清以“勒部不嚴,激起兵變”杖責韋昌輝數百,這些都成為雙方矛盾激化的“助燃劑”。

更為嚴重的是,楊秀清竟然用“天父臨凡”的特權干涉起了天王的家務事,由於洪秀全虐待妻妾,致使一位懷有身孕的小妾流產,楊秀清借用“天父”的名義斥責洪秀全,要求杖責四十大板,最終在韋昌輝、石達開等人的極力求情下才倖免受辱。楊秀清驕橫跋扈,目中無人,使得一向屈服在他淫威之下的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等人團結一致,同仇敵愾,結成“誅楊同盟”。

1856年,隨著取得大破江南大營的空前勝利,楊秀清逼迫洪秀全封他和世子為萬歲,韋昌輝趁機向洪秀全建言誅楊,未獲允准。同年7月,佐天侯陳承瑢向洪秀全密告,說楊秀清要殺他篡位,這才下定決心,派人送密詔給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令他們領兵誅楊,從而引發了天京事變。

變亂髮人深省 防患始於未然

天京事變又稱天京變亂,是太平天國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據統計,在天京事變中被屠殺者超過兩萬人,楊秀清的家眷親屬、部將護衛被盡數斬殺,石達開的家眷護衛在變亂中喪生,還有韋昌輝、秦日納、陳承瑢等也在事變中被殺。自此,太平天國人才凋敝,士氣低落,百姓們紛傳“天父殺東王,江山打不通。長毛非正主,依舊讓咸豐”的民謠。

自古以來,為了爭奪至高無上的權力而引發的變亂不絕於史,但為何太平天國卻因為一場變亂而由盛轉衰,大肆屠戮兩萬人呢?遠的不說,就說幾年之後的1861年,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從顧命八大臣手中奪取了朝政大權,也只不過處死了肅順、端華和載垣三人便宣告結束。

這其實和洪秀全的個人能力有著極大的關係,原本石達開和韋昌輝只打算誅殺楊秀清本人和他叄位兄弟。可當韋昌輝率三千親兵入城後卻大開殺戒,東王府內男女老幼無一倖免,全部被殺。隨後洪秀全下詔以濫殺無辜的罪名杖責韋昌輝、秦日綱四百大板,令東王部屬前去天王府內觀刑。不知是計的東王部屬五千餘人被解除武裝,關入幾間大庫房內,慘遭全副武裝的韋昌輝部無情絞殺。

韋昌輝企圖取楊而代之,對東王部屬實施斬盡殺絕的策略,洪秀全卻毫無制衡之道,將生殺大權全部託付於一人,致使這場由內訌引發的變亂成為敲響太平天國覆滅的喪魂鍾。如果洪秀全沒有過度授權,並且能採取有效的措施來制衡楊秀清日益膨脹的權力慾望,極有可能將變亂的萌芽扼殺於搖籃之中,也就不會因此而導致天國元氣大傷,陷入人才凋敝的窘境。


歷史茶坊


太平天國的內訌,導致了他們起義最終的失敗。那麼,為何太平天國會起內訌呢?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

太平天國的領導人,他們都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這樣的人一般都是抱著小富即安的心理起義的。

他們比較容易滿足,又沒有得到飽讀詩書之士的輔佐。

這樣的人,一旦取得了一點成果,他們就開始不思進取了。

我們都知道,太平天國的創建人就是洪秀全,可是,洪秀全是連秀才都考不上的一個人,正是因為考不上秀才,他才要造反的。

你說太平軍有洪秀全這種要文化,沒有文化,要格局沒有格局,要度量沒有度量的領導人,他怎麼可能帶領太平軍走向輝煌呢?

事實上洪秀全帶領的太平軍,在佔領南京之後,他就開始不思進取,開始享樂人生了。在洪秀全佔領南京之後,他就給自己的蓋了一個豪宅,而且他在這個豪宅裡一住就是十一年的時間。

作為天平天國的創建者,十一年不出自己的豪宅,這樣的人怎麼可能不失敗呢?

利益分配不均,導致他們互相殘殺

在太平軍佔領天京之後,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他們開始不研究怎麼打清軍,怎麼推翻清王朝了。

很顯然在他們看來,如今自己已經成為了勝利者,已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江山了。

這時候他們就開始爭權奪利了,太平天國本是洪秀全建立的,按理說洪秀全應該是太平天國的實際領導人。

但是,事實上遠非如此,洪秀全一直都是太平軍精神上的領導人。

真正軍政大權一把抓的人,是東王楊秀清。

讓楊秀清壓在了洪秀全的頭上,這是洪秀全十分不滿的事情。

所以,洪秀全想要掌管太平軍,就必須對楊秀清下手。

楊秀清居功自傲,得罪了很多人。

當洪秀全知道北王韋昌輝十分痛恨楊秀清的時候,他就聯合了韋昌輝,包圍了楊秀清的東王府,然後把包括楊秀清在內的東王府裡的2萬多人給殺掉了。

恰恰也是楊秀清的死,導致了太平天國開始走向了末路。

失去了士兵對他們的信任

本來太平天國建立之初,他們喊出來的口號就是建立一個人人平等的國家。一開始起義的時候,他們還能做到這一點。

但是,時日一長,尤其是太平軍定都天京之後,太平軍裡的大部分人,覺得事情不對了。

畢竟他們親眼所見的,能夠享受榮華富貴的,還是那幾個王而已。

他們這些普通的士兵,該窮的還是窮。也就是說太平天國,根本改變不了他們的命運。

所以,在士兵失去對他們的信任之後,太平軍的戰鬥力就大大的降低了。最後他們被清軍打敗,也就不難理解了。


史學達人


太平天國那幾個天王們就是一小撮為''打天下 、坐江山''的利慾極強、理欲極弱聚在一起造反的奸惡之人。所以,稍一成功就開始爭權奪勢,自相殘殺,這很正常。李世民為搶皇位,連自己的親兄弟都殺,更何況太平天國這些異性王之間的互相殘殺了。

作為百姓,我們必須永遠記住:

那些用暴力殺人來''打天下,坐江山''的人,幾乎全是大惡之人。無論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還是陳涉、吳廣、黃巢、朱元章、洪秀全之流,全是壞蛋。

朱元璋這個要飯的小和尚''打天下,坐江山''之後猙獰的嘴臉兒不是暴露無遺了嗎?朱元璋火燒慶功樓,連為他賣命的功臣都殺,難道對百姓還能好嗎?

不管那些為''打天下、坐江山''的人們打著什麼冠冕堂皇的旗號,那都是拉幫結派、立黨為私的一夥。唯利是圖就是他們行為的出發點和最終的歸宿。

那些為''打天下、坐江山''同''守天下、保江山''的兩夥人的互相殘殺,給民眾帶來的永遠是災難。


真牛46


太平天國之所以從一開始的所向匹敵,到後來的一蹶不振。全部都是因為他們發生了內訌導致的, 可以說是他們自己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至於說引起太平天國內訌的主要原因,我想有如下幾條吧。

太平天國的幾個領導人,對自己認識不夠清晰,目標不夠明確。

太平軍之所以起義,就是想要實現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可以說他們的設想是十分美好的,但是,實施起來是十分的艱難的。

比如,他們大肆宣揚的人人平等的概念。

可是,到了具體實施的時候,根本不可能做到這樣。這個世上,總有一些人,他們是與眾不同的,畢竟每一個人的能力是不一樣的。

能力越大的人,得到的越多似乎更加的公平一些。這樣的話,也就不可能形成人人平等的社會了。

說具體點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他們的待遇肯定是不可能和其它人一樣的。

在他們佔領南京之後,這些王們就開始享受生活了,他們以為佔領了南京,就得到了天下。這時候的他們,就開始不思進取,以享樂為生了。

事實上他們根本就沒有殲滅清廷的決心。所以,在佔領南京之後,他們再也沒有過大的戰役的勝利,可以說這都是他們對自己目標不清晰導致的。若是,他們的目標定位拿下紫禁城,趕走清廷皇室。恐怕結果會是另一番景象了吧。

為了滿足自己個人的私慾,他們不惜向同僚下手。

太平軍佔領南京之後,他們規定太平軍裡的士兵,每一個人可以娶一個老婆,實行一夫一妻制。

可是,對於幾個王都是沒有限制的。

若是這個王,喜歡的話。他們想要娶多少個女人,就能娶多少個。

還有幾個王的住所,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待遇,都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時候他們之間的矛盾,也不斷的顯現出來。

尤其是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之間的矛盾,是最不可調和的。

他們兩個明爭暗鬥,都想當太平天國實際上的掌控人。

最後,洪秀全聯合北王韋昌輝,幹掉了東王楊秀清。然後石達開又殺掉了北王韋昌輝。

洪秀全對石達開不滿,把石達開逼走。

從此,太平軍開始走向了末路。

太平軍裡的幾個王,他們之間的爭權奪利,才是導致他們最終失敗的根本原因。

太平軍終究是一群烏合之眾,成不了大氣候。

太平軍起家之處,是洪秀全,馮雲山和楊秀清等人,採取欺騙的手段,讓不明事理的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參加進來的起義的。

這樣的軍隊,若是能夠得到利益,他們就能拼命賣力,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也要把敵人給殺掉。

可是,當他們得不到公證對待的時候,這樣的軍隊,就成了一盤散沙。不用風吹,時日一長,他們便會自毀滅亡。

正如太平軍佔領南京之後,幾個王開始享受生活了。這時候的太平軍才知道自己被騙了,富貴了的人永遠是那少數的幾個人。

自己的生活,是絲毫沒有改變,和之前做清朝的順民一樣。都是可以娶一個媳婦,種一塊土地。

可是,這終究屬於是造反呀,若是失敗了就會被殺頭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太平軍的戰鬥力,也是大不如前了。最終太平天國走向滅亡,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