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才能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

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

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

圣人的治理原则是:减少消除百姓的心机,填饱老百姓的肚子,减弱百姓竞争的想法,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使老百姓没有智慧,没有欲望,使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

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太平。

《道德经》第三章

古人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时代,只是片面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忽视物质文明和科技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进步,是哪个时代局限性,也是认识社会的片面性,

《道德经》第三章

如今在重视社会发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发展物质文明和科技文明,才是全面的符合时代的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道德经》第三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