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解读:《世说新语》别解1-2

德行篇第2则 怎样去除心中的狭隘和贪婪

【原文】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译文】

周子居常说:“我如果有一段时间不见见黄叔度,那褊狭贪鄙的想法就会渐渐萌生出来。”


原创解读:《世说新语》别解1-2


01、此篇主旨:有德行的人是怎样炼成的?

《世说新语》第一篇,指出有德行的人的第一个突出特征是尊重人才。国家、集体都要靠人才的助力,才能得到实际而长足的发展,发现人才是身居高位者的一个重要任务。他们应该是伯乐,去发现散落在世间的千里马,发掘出来为国家效力。但是,很不幸,历史上有很多嫉贤妒的人窃据高位。的确,世事难料,无德也许占据高位,有德却籍籍无名的也大有人在。如果一个身居高位的人,能有容人雅量,能够尊重人才,这样的人如果很多,也不值得大书特书,但是“世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正因为这样的人太少了,那自然有标榜的必要。

闲话少叙,这一篇告诉我们,一个有德行的人是怎样炼成的?怎样成为一个德行高尚的人?

02、背景介绍之黄叔度是谁?为什么医生的后人容易发展的比较好?以及胎教的重要。

黄叔度,名宪。大家记住他叫黄宪。“宪”字最常用的意思是法令,它的本意是敏捷,还有博文多能的意思,当代著名演员陈道明的妻子原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杜宪,我认为她大学教授的父亲肯定着意于“博文多能”的意思,希望杜宪博学多才。当然这纯属猜测。

黄叔度的父亲给孩子取名字的主要意思着重什么,就不得而知了。黄叔度的父亲是汝南慎阳(今河南正阳)一个村子里的牛医,就是专门给牛看病的兽医。在过去,农耕时代,牛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德伯家的苔丝》第四章,德伯以一家对他们家马的感情。第五章开篇就写到:“德北菲尔德主要依靠这匹老马作小本生意,马一死,生意就立刻垮了。”看看这些,我们就会明白一头牛对农耕时代的农民意味着什么!

因此,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都曾有过禁止杀牛、吃牛肉的法令出台。所以一个村子的牛医,黄叔度的父亲应该对全村人来讲是必要的存在。

大家如果有心观察,你会发现很多医生的后代都比较有出息。当然,那些掉到钱眼里的医生、不是真心的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宗旨的医生,那些只为钱服务的医生以及无德没有爱心的医生、态度恶劣的医生,这些人在医生的岗位上只能是累积自己的恶果,然后殃及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孙,哪有能力阴蔽后人呢?

据记载,黄叔度出身贫贱。“贱”是可以理解的,牛医,当然地位不高。但是,我认为黄叔度的父亲一定是个品德高尚的牛医,因为作为农耕时代的牛医,如果想不贫,黄父还是应该有些办法的,比如一次能医好的病,让他多跑上两趟,不就多收两回钱吗?或者对牛小病大治,开点大药方……应该花招很多。但是,他家很贫穷。说明,黄叔度的父亲是不挣昧良心的钱、不挣黑心钱的。

按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吸引力法则,黄叔度的母亲应给和他的父亲一样,是个正直诚实的人,父母是孩子的先天,父母的所做作为、所说所议都是对孩子最好的胎教和身教。孩子如同一张白纸,一个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和父母有直接的关系。即使有的孩子是孤儿,但那九个月的胎教,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大家也许知道国际影星尊龙,他就是一个一出生就被抛弃了的孩子,但是他一身的贵族范儿,举手投足之间挥洒出的高贵和优雅,以及他美好而善良的内心,让我们不得不猜测,他的继母如此恶劣,那他的亲生父母应该属于贵族阶层。我经常观察历史和我周围的人,我发现九个月的胎教,至关重要,所以《礼记》对受孕的母亲有很多不许这、不许那的规定,以保证生出品格端方、行为正派的孩子。所以为人父母,想要孩子有出息,不如扎扎实实去提高自己。

据《后汉书》记载:“颍川荀淑至慎阳,遇宪于逆旅,时年十四,淑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谓宪曰:“子,吾之师表也。”既而前至袁阆所,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闳曰:“见吾叔度也?”

关于黄叔度的为人,在《世说新语》中,还有条目。在这篇,我们只介绍黄叔度少年时期就显现出天赋异禀的独特气质。

这句话的意思是荀淑有事来到黄叔度的家乡,在客店里偶遇14岁的黄叔度,一见之下,惊为天人,肃然起敬,情不自禁向黄叔度行礼交谈。谈话进行了很长时间,久久不肯离去。他诚恳地对黄叔度说:“您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啊。”

之后,荀淑来到了袁阆家,袁阆是黄叔度的同乡,一个村子里的。荀淑这次可能是专程来拜会袁阆的。他一见到袁阆,劈头第一句就问:“你们村有一个颜回那样的人,你知道吗?”袁阆平静地回答道:“你是不是见到黄叔度了?”

有必要介绍一下荀淑。荀淑不是一般的人物。据《后汉书》记载,荀淑是战国时期荀子的第11世孙,可谓遥遥华胄,至荀淑依旧文采风流不绝如缕。他年轻时就德行高洁,学问渊博。他的八个儿子,也都有名望。当时的人叫他们为“八龙”。

如果一个没有见识的人说谁谁好或者谁谁不好,那不足为信。我在网上买书时,往往会看看下面的评论,有一次,一本书我拿不定主意,看看评论,评价不高,甚至有人出言很是不逊,照他们的说法,这本书真是不值得一读。正要退出不买,突然一转念,不妨一看,我买下了。初读实在不知道作者在说啥,又读、又读,我懂了,十年时间我读了七八遍。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收获。自那以后,我知道一个人所处的层面决定了他的眼光,层级越低的人,他的愤怒、无知和谩骂也越多。

所以,我不相信别人的评价,我要自己去看。但是,什么都不信也会让一个人陷入怀疑主义。我不是都不信,我是有选择地相信。一个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这样人的话我是信的、先哲的话我不仅相信,而且努力奉行。正如我信荀淑对黄叔度的评价一样。

原创解读:《世说新语》别解1-2


03、背景介绍之周子居是谁?

周子居,名周乘,和黄叔度是同乡、或许也是同村。他“曾拜侍御史、公车司马令,不畏强御,以是见怨於幸臣。”可见,周子居是一个很耿直的人。但是《后汉书》、《资治通鉴》都没有传记。这样优秀的人都没有入选《后汉书》,可见入选国史的标准之高。

04、我为什么说周子居也是很优秀的人呢?

因为他积极向上,希望自己能够洗心革面、改过自新,并且能够做到从善如流、闻过则喜,努力地、真诚地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历练自己的品德,致力于澡雪精神。他在求变、他在追求自己的品德变得更好、他在追求自己的思想更加的洁净、他在追求自己更加的宽容、美好。周子居致力于不断改变自己,超越自我,不断地比过去优越,以成就不一样的自己。

这样的人难道不应该称之为优秀的人吗?不应该称之为一个高贵的人吗?海明威说过:“真正的高贵,优于过去的自己。”

优于过去的自己,这难道不应该成为每个人的人生目标吗?

有时候,多年未见的朋友相聚在一起,如果对方说你这么多年,你一点没变?那大家想一想这是在在夸奖一个人吗?我认为这绝对不是对一个人的夸奖,因为你不高贵,应为你没有做到优于过去的自己。

生活中,我观察了很多人,追求高贵的人并引来质的变化的人不是很多。

所以,我认为周子居这个人很优秀、也很高贵。

05、什么是鄙吝之心?

佛教的整个三藏十二部的佛法典籍,其中最基础的修法就是去掉鄙吝之心的方法。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鄙吝,主要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形容心胸狭窄,器量、格局很小;另一个是对钱财贪得无厌。鄙吝还有个含义是庸俗、粗俗。实际上这是鄙吝的结果,一个小器和小气的人,必定是庸俗和粗俗的,非常的不堪了。

“庸”的主要含义之一是 “平常的”,组词就是庸常;另一个含义是“不高明的”,组词就是平庸、庸俗。因为平常,所以鄙吝之心是大部分人拥有的心。所以一个人格局小、贪钱财,那肯定是鄙吝之人。如果一个人一旦去掉这个鄙吝之心,那就超越了平常、超越了庸常、超越了庸俗、超越了粗俗。

心胸狭窄实际上是一种病,得治。中医徐文兵专门论及这个问题,并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谈一个心胸狭窄的人给如何治疗?

心胸狭窄的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内心只有他自己,认为他自己是一切的尺度和标准,不符合他的标准,他就要发脾气;别人不能比他强、别人不能不听他的、别人不能和他的意见不一致,稍有得罪、必定挟嫌报复……他没有一点容人的雅量,对人对事都不能做到宽容。

这,实际上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小人。

这种人不仅存在于职场、学校,家庭里也一样存在。许多家庭闹剧,都是由于其中一个家庭成员过于高高在上,以为自己是宇宙中心,其他家庭成员都得围着他转,他的喜好和价值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对其他家庭成员指手画脚,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尊重。这样的人,到处可见。

去掉心胸狭窄的毛病,就是要允许别人和自己不一样、允许别人走自己的人生之路,学会尊重别人的想法、做法和人格、明白自己不是世界唯一正确的人……从而成为一个大度的人、有格局的人。如果能够这样,那人生和生活绝对会呈现另一番景象。

贪婪,也是一种病,而且是个重症,必须接受治疗。佛教中所说的人心中的五毒——贪、嗔、痴、慢、疑,贪排在第一位,是最大的心毒。大家可以去看看佛学以及《道德经》中,对贪婪的详解和对治的方法,那是很大的一块内容。一个人首先应该明白“贪”的具体内涵,搞清楚“贪”的范围,否则,不小心,就会犯下“贪”的错误。

贪婪,会导致很多不好的结果。比如,古人说“嗜欲深者,天机浅。”很多人犯下愚蠢的错误,就是因为一颗贪婪的心,心窍全被金钱堵死了,本自具有的智慧之光一点也透不出来。人们说:天上一个馅饼,地上一个陷阱。当两眼只看到金钱时,怎么能看到陷阱呢?

贪婪的人眼神是猥琐的、表情也是猥琐的,相机能捕捉到那个神情,真的很丑。

当然,鄙吝包含的两个意思:心胸狭窄和贪婪,几乎发生在百分之八九十的人身上,并且跟这个人的学问、地位和金钱一点关系都没有,社会的哪个阶层都存在鄙吝之人。所以不要看低任何人,同样也不要高估任何人。

如果想去掉“鄙吝”,唯一能做到就是不断锤炼自己!当一个人真正在这方面下功夫,他会像荀淑那样,对人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他只看一眼,就能看出这个人处在什么层级。

原创解读:《世说新语》别解1-2


06、周子居为什么要常去会见黄叔度,否则他修为就会退步?

实际上,这一则,告诉我们,如果想要有一个品格端方的孩子,那就做好自己,重视胎教。但是,万一胎教不好,怎么办?还是有补救办法的,那就是常去亲近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

实际上,这仍然是运用吸引力法则。大家熟悉的吸引力法则,可能得之于朗达·拜恩的《秘密》。我们的古圣先贤,早已经发现的这个法则。

·《易经·乾卦》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道德经》说: “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荀子在《劝学》中提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

·晋初文学家、思想家傅玄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以上,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经常接触什么,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一个人追求大道的真谛,终将会与道合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坏孩子混在一起。但是,这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因为你自己的孩子之所以和坏孩子混在一起,是吸引力法则在发挥作用,这个法则是规律性的东西,只靠说教是不能起作用的。唯一的办法,是父母双方努力提升自己。“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现象在家风的建设中也不无道理,当家长提升自己后,自然能够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孩子提升后,自然会主动脱离那些坏孩子。

这则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先天不好,(一个人的先天就是自己的父母),那还是可以通过和高尚人士的交往,提高自己。如果自己的周围,没有这样的人,那就亲近古圣先贤,读他们的著作、了解他们的事迹,按照他们说结合当代实际去践行。

这样的人、这样的书,是有营养的,并且就如真正的饮食一样,必须每天摄取。一个人,不会说:“哦,我昨天吃了,今后就不用再吃了。”或者说:“我今天已经吃了,为什么还天天要我吃?”你对饭不会这样说,当然对“高尚”这道营养大餐,也不应该这样说。人是由肉体和精神组成的,哪能只营养、锻炼肉体,而忽视营养、锻炼自己的精神?!

所以,这种事情发生在了周子居身上,他不去亲近黄叔度,他的的精神大餐断顿了,营养更不上了,所以自身的免疫系统无力战胜“鄙吝”这个癌细胞,所以他说:“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就是这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