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长计议”到底是从什么?不问苍生问鬼神

《读史聊成语》第三部分 东周春秋

我国古代以中原为核心,认为大禹所分九州为华夏正统,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九州之外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被称为蛮夷之地,并且根据地理位置各自有不同的称呼。总的来说就是“西戎、北狄、南蛮、东夷”,比如攻破镐京的犬戎就是西边的少数民族,东部沿海地区的九夷部落群。春秋各国经常和少数民族部落发生战争,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个成语“从长计议”就起源于晋国和西戎的冲突。


11.“从长计议”到底是从什么?不问苍生问鬼神

打江山喜获美人

当时晋国的国君是献公,献公的父亲晋武公时期就和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有过多次交锋,后来晋武公在一次大战中活捉了他们的首领夷诸诡,为了纪念这场胜利,就给儿子起名叫姬诸诡。武公逝世后献公即位,内政外事治理的井井有条,国力大增,于是对外开始了征伐拓疆行动,消灭兼并不少小诸侯国,其中最有名的一次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假途灭虢”。而对于周边的少数民族,晋献公也是采取兼并降服的策略。史书记载晋国当时吞并和收服的小国和部落大大小小有55个之多,其中有一个部落叫骊戎,在晋国西边现在陕西省临潼附近,因骊山而得名。这个骊山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所在,也是秦始皇陵背靠的那座山。骊戎被晋国打败后只好求和,给晋献公送来了首领的两个女儿,骊姬和她妹妹少姬。骊姬长得很漂亮,献公心里“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豪气顿时高升万丈,就想立她为夫人。


11.“从长计议”到底是从什么?不问苍生问鬼神

问鬼神喜忧参半

那时候的古人延续了周文王的习惯,做大事之前都要算上一卦,看看上天和鬼神怎么看待这些事情,以此来决定是不是要进行。一般情况要算两次,一次用50根蓍草按照一定规则来推演文王六十四卦,叫做“筮”;一次用火烧龟甲看断裂纹理来进行解读,叫做“卜”。晋献公找来国师想算算让骊姬当国母的运势如何,国师先用蓍草算了一次,卦象显示为吉;之后又用龟甲算了一卦,结果显示为凶。献公心里很想促成此事,就说按第一次的结果吧,这是件好事。结果国师不同意,认为要按照第二次的结果,他说:“筮短龟长,不如从长。”意思是龟甲的生命值比蓍草高,更能体现鬼神的意志,应该听从第二次的结果。而且爻辞也显示,如果一意孤行违背卦象,会让美好的事物有所缺损。就像放置十年的香草和臭草气味不会消散一样,这样做的影响会波及将来。千万不要违背预兆行事!晋献公哪里听得进去,执意立骊姬为夫人,也将她妹妹纳入后宫。这就是“从长计议”的来历。


11.“从长计议”到底是从什么?不问苍生问鬼神

改储君朝堂生变

晋献公如愿以偿册封骊姬之后,生了个儿子叫奚齐,她妹妹也生了个儿子叫卓子。后来骊姬勾结朝中大臣劝说献公改立奚齐为太子,献公也有此意。为了促成这件事,骊姬一方面在献公面前假意称赞现太子申生,一方面背地里给太子摆了一道。他对太子说献公晚上做梦见到了母亲,让太子去山东曲沃祭祀一下,太子去后把祭祀用的胙肉和酒带回来给献公吃。结果骊姬暗地里给酒肉里下了毒,等献公打猎回来的时候拿给他。献公洒酒遥祭母亲,结果泼到地上后尘土鼓起了包,把肉给猎狗吃,狗死了,宫中小臣来试毒也死了。这么一来,晋献公雷霆大怒,派人去抓太子申生。申生听说后赶紧逃出国都,跑到了曲沃(别称新城)。献公没抓住太子就杀死了太子的老师。

11.“从长计议”到底是从什么?不问苍生问鬼神

三兄弟命运多舛

这件事的结果是,太子申生含恨自杀,公子夷吾和重耳逃亡他国,奚齐被立为太子。晋献公病故后,国都内公子争位,晋国大乱。大臣里克杀了奚齐,卓子被立为国君,可怜还没当一个月国君就被里克杀了,到死连个名号都没有。卓子死后里克迎立公子夷吾,也就是晋惠公。结果晋惠公依托秦国的扶持,把里克杀掉了,同时害怕哥哥重耳威胁自己的王位,多次派人去追杀他。幸亏重耳命大,加上几个贤能之士的辅佐,才得以流亡十九年最终回国当上国君,史称晋文公。


11.“从长计议”到底是从什么?不问苍生问鬼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