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文化,人群需求和互聯網營銷三方面淺析漢服的興起

今天坐在沙發上,打開抖音,不知不覺又刷了一兩個小時的漢服視頻。因為經常刷漢服視頻,抖音推送給我的都是這種視頻,導致我每次都忘乎所以,不可自拔。

刷完躺在床上,我深深地問自己:為什麼總是會看這類視頻,為什麼漢服吸引了我,漢服是怎麼火起來的。一連串的問題,讓我有了寫這篇文章的契機。

想起羅振宇在2019-2020年的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中,他也提到了漢服。他說:2019年,淘寶上好幾家漢服店,銷售額不聲不響都過了億,最多的一家一年賣了4個億,買家都是年輕人。

現在的大街小巷,隨處都可以看到一些穿漢服的年輕人走在街上。這種情況在杭州和成都更多。漢服的興起似乎是一夜之間,不知什麼原因忽然就火了。其實在查看資料會發現,漢服的興起與流行並不是一朝一夕。

本文將會從三個方面來分析漢服的興起與火熱,中國文化方面,人群需求方面和互聯網營銷方面。

從中國文化,人群需求和互聯網營銷三方面淺析漢服的興起

重回漢唐-西子念

中國文化方面:漢服是漢民族服飾,漢服本身所包含中國文化。

漢服在百科裡的解釋是: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漢服定型於周朝,傳承於秦朝。漢代衣冠直接繼承自秦朝,如漢蔡邕《獨斷》卷下:“天子常服,漢服受之秦”。漢朝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

《左傳》中講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這“服章”指的就是漢族的民族服飾,也就是現在的漢服。每個國家都會有自己國家的代表服飾,比如日本的和服,韓國的韓服。

漢服的興起有著古老的淵源,經過一輩又一輩的人的辛勤努力,考究、科普、設計與傳播,才讓今天的我們看到了漢服的美麗與傳承。

羅振宇在他的演講《時間的朋友》中講到,漢服的火熱其實是運用了中國文化符號,就像故宮成了文創產業的頭號IP,故宮IP帶火了一批的網紅爆款,比如揹包、膠帶、口紅、月餅等。

我想這就是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中國文化帶給我們的啟示與啟迪。因為我們從小就被中國文化所包圍,所以漢服的興起與火熱是一定的。比如,電視劇對我們的影響。每年湖南臺都熱播的《還珠格格》裡面的服飾是清代滿服。

《甄嬛傳》裡面除了有悽美的愛情故事,還有讓我們念起來覺得口齒生香的詩句。比如“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終生所約,永結為好;願琴瑟在御,歲月靜好。”

近些年來流行的古裝劇《陸貞傳奇》《知否》《羋月傳》《如懿傳》等,都從側面,或者說是潛移默化中對我們造成了影響,中國文化的博大與精深,服飾、器物、建築等都是有很深的歷史在裡面的。

從漢服本身來看,其在做工上面就包含各種各樣的中國元素,中國文化符號。有名的漢服廠家在製作漢服時,都會僱傭一批設計師設計原創漢服。比如,以設計精美著稱的漢尚華蓮,在設計漢服上面就花了很大的功夫。

比如漢尚華蓮心魄原創明制漢服,設計的靈感來源於天堂鳥。若有所思天堂鳥,動人心魄鶴望蘭。盛開的鶴望蘭與展翅的天堂鳥,繡於“心魄”衣身之上,優雅秀氣。

漢服是中華民族的服飾,穿上漢服的時候就有一種自豪感。穿上漢服走在國外的街道上,可以讓更多的外國友人知道漢服是我們中國的服飾,我們相應的也可以把中國文化更好地傳播出去。

我也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的產業或者產品會採取與中國文化,或者中國元素相結合的方式。因為我們本身就是中國人,對於帶有中國元素的事物,本身會帶有親切感和自豪感。

將產品與中國文化結合,會是一個很有力的賣點。我也相信,隨著中國的逐漸強大,中國文化將會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從中國文化,人群需求和互聯網營銷三方面淺析漢服的興起

梨花渡—流影

人群需求方面:漢服滿足人心中的情感和歸屬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提出一個理論,名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他將人類的需求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對於漢服來說,這裡涉及了兩個方面的需求,一個是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另一個是自我實現的需求。

第一個情感和歸屬的需要,情感指的是友情、愛情和性親密。歸屬的需要,是指人都有一種歸屬於一個群體的感情,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並相互關心和照顧。

漢服愛好者會將同樣穿漢服的人稱為“同袍”,“同袍”這個詞來源於《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同袍指的是朋友。因為漢服寬幅大袖,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奇裝異服,所以穿漢服的人經常會和同樣穿漢服的人結為朋友,一起穿漢服出去逛街吃飯等,這就是情感和歸屬的需要。

穿漢服的人在漢服圈找到了同樣愛好的人,收穫了友情,這是情感的需要。能和同樣愛好的人找到一個組織,建立QQ群,微信群,週末約著穿漢服聚會,形成一個小圈子,這是歸屬的需要。

漢服還涉及了另外一個更高層次的需要:自我實現需求。

自我實現需求。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有很多的漢服文化的推動者和愛好者,是從心裡面喜歡漢服,想要把漢服做得越來越好,想要為漢服的事業做出貢獻。比如十三餘的小豆蔻。十三餘是一個原創服裝品牌,創始人是小豆蔻,豆蔻的名字來源於唐朝詩人杜牧的《贈別·其一》“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在十三餘三週年慶的時候,小豆蔻發出了一個視頻,視頻中說到:十三餘是2016年創立的一個原創服裝品牌,在三年前,漢服遠沒有現在接受度高,很多人認為穿漢服是一件不正經的事情。但是後來經過努力,創造出了很多優秀的漢服作品。

小豆蔻說:“只要我們足夠的熱愛,勇敢地堅持,不斷創造出價值。在你所喜歡的領域,永遠努力前進,我們都可以向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更進一步。”

從它的話中,可以看出來,小豆蔻是真心地想要從事漢服這件事。她放棄找好的工作而創辦十三餘,本身就是為了實現自身的理想與抱負,將個人能力發揮到最大程度,實現自身的價值,給別人創造出更多的價值。這就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自我實現需求的體現。

除了漢服品牌創始人的故事,還有很多的漢服掌櫃,辭職而開始做漢服店。他們一方面實現了自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促進了漢服事業的發展。

網上經常流行著一句話“那些小時候披著床單的小孩長大了”,喜歡漢服的人,小時候一定有過披著床單的經歷,想象自己是一個大俠,或者是如古裝電視劇中女主角那樣溫婉賢淑。

現在這群孩子長大了,有了實現自己心中需求的渴望,也恰好漢服的興起,所以買漢服穿漢服的人越來越多。從買家來看,大部分的買家都是年輕人,學生居多,或者是有錢有閒的人。

這些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基本得到滿足,所以會向上一層需求發展的必要。這時喜歡漢服的人就會買漢服,來達到情感和歸屬的需求,或者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從中國文化,人群需求和互聯網營銷三方面淺析漢服的興起

十三餘小豆蔻兒—千山鷺鷥

互聯網營銷方面:通過名人、視頻,微博,公眾號來進行傳播

互聯網營銷指基於互聯網平臺,利用信息技術與工具滿足公司與客戶之間交換概念、產品、服務的過程。

推廣漢服的方式有多種多樣,線下的傳統推廣與營銷手段不如互聯網傳播快。所以漢服的營銷方式主要集中在互聯網營銷方面,比如網絡名人的宣傳,抖音等短視頻的傳播和微博微信公眾號的宣傳。漢服的火熱相應地也有各種線下的活動宣傳。

1.名人自帶流量

網絡名人在產品的宣傳和轉發上,一個視頻,一篇文章,就會有很多人點贊和轉發,點贊數有時會達到幾百萬。名人本身就帶有很高的關注度,會吸引普通人的注意力。這就是所說的名人自帶流量。

在漢服的推動方面,有很多名人在做著貢獻,比如徐嬌。徐嬌在2006年出演《長江七號》,飾演小狄。在她的微博上,經常能看到穿著漢服的照片,從這點能夠看出來徐嬌是漢服的愛好者。

徐嬌創辦了自己的原創漢元素品牌織羽集,織羽集在淘寶上的顯示是8年老店,好評率99.7%,粉絲數285萬。

徐嬌從“星女郎”變成漢服的推動者,無疑給漢服的興起助了一把力,讓更多的人看到了漢服。

除了徐嬌以外,還有漢尚華蓮的十里,十三餘的小豆蔻,以及一些現在很火的人物:宮寒,句芒,張雅倩,北川綰綰,皮皮等。

他們都用自己的力量,利用互聯網傳播較快的功能,在互聯網上掀起漢服的熱潮,很多人從他們的視頻和照片中,認識漢服,喜歡上漢服。

從中國文化,人群需求和互聯網營銷三方面淺析漢服的興起

徐嬌織羽集—渚清沙

2.抖音等視頻的傳播。

打開抖音,輸入“漢服”兩個字,將會有很多關於漢服的視頻湧出,漢服的視頻也有很多種類,比如:種草類視頻,教程類視頻,不同顏色類漢服視頻,平價漢服視頻,國風漢服視頻等。

名人的自帶流量,他們的抖音視頻關注人數多,點贊數和轉發數都很多。截止文章寫完之時,漢尚華蓮漢服關注人數235.6w,山海記漢服56.2w。點開漢尚華蓮官方的視頻號,其中一個視頻點贊數高達183.5w。

十三餘的小豆蔻關注人數166.7w,其中一個視頻點贊數高達161w。抖音紅人阿純,一期穿漢服的視頻點贊數達91.9w。抖音人氣視頻創作者臨界十櫻,有一期漢服視頻點贊數達172.3w,轉發2.1w。

從上述的數字可以明顯看出,漢服類的視頻點贊數都比較高,人氣視頻創作者有時也會跟上潮流,拍攝關於漢服的視頻。

這樣的高點贊數,高轉發量視頻,讓更多的人看到了漢服的華美,認識了漢服,也讓更多的人喜歡上了漢服。

不得不說,視頻類作品的流行與傳播,讓漢服真正走入大眾的視野。因為抖音等視頻APP,更容易獲取用戶的注意力,輕鬆愉快唯美清新的漢服視頻,更是一種潮流與時尚。

從中國文化,人群需求和互聯網營銷三方面淺析漢服的興起

漢尚華蓮—河清鶴舞

上述的名人和漢服商家大部分都有開通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從不同的渠道來進行傳播,讓很多的人看到與瞭解漢服。

在微博和微信公眾號,漢服商家會發布新衣上架,穿著漢服去旅行,裝發教程等視頻,來教漢服同袍各種關於漢服的小知識。

一些漢服商家還會和大熱的電視劇,遊戲等製作聯名款漢服。比如十三餘與王者榮耀聯名款,漢尚華蓮與夏達拾遺錄聯名款,重回漢唐與夢幻西遊聯名款等。

這些聯名款的漢服會讓更多喜歡電視劇和網遊的人們看到漢服,把漢服的人群覆蓋面積又擴大了幾倍。

上述的互聯網營銷方式,以最簡單的視頻方式讓更多人認識漢服,加之名人的自帶流量效應,讓更多人從名人這裡瞭解漢服。

微博微信公眾號的圖文和視頻內容,可以讓漢服愛好者瞭解更多關於漢服的知識。這一連串的營銷和推廣,使得漢服越來越被人熟知,漢服的發展也越來越快,越來越好。

結語:作為一個漢服的愛好者,看到漢服不再被人認為是“不正經”,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漢服,並把漢服穿在身上,這種心底的興奮感和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當外國友人稱讚漢服時,我們能夠自信地告訴他們:這是中國的漢服。希望有更多的人認識漢服,認識中國。

以上圖片均來自各漢服商家的官網。

作者:南梔醬,願以文會友,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