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疾控:奔跑在抗疫路上的“90后”,用青春和热血书写责任和担当

在这场严峻的战“疫”中,新宁县疾控中心有这样一群奔跑在抗击新冠肺炎路上最前沿的90后,2003年非典,大家都在守护90后,2020年,他们已成为疾控卫士,和曾经守护他们的老一代疾控人一起并肩作战,用青春和热血诠释出了疾控人“责任与拼搏”的深刻内涵,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了不断进取、超越自我的华美乐章。

新宁疾控:奔跑在抗疫路上的“90后”,用青春和热血书写责任和担当

许汉翠:抗疫路上的“情报员”

“ 小许,马上把截至到上午九点的最新数据报给我 ”

“ 小许,拿应急办库房钥匙给我! ”

“ 小许,外省、市的协查函赶快落实 ”

这一声声催促中的 “ 小许 ” 是中心应急办副主任许汉翠,她是 24 小时网络直报、应急值班信息报送组的组长,青年党员。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许汉翠同志每日都坚守在 “ 防疫大网 ” 第一线,加班加点对于她来说是家常便饭。 每天 12 点、 24 点是她最忙碌的时刻,要对庞大的信息量进行整合并报送,譬如排查人群、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调查信息、样本信息、密切接触者信息等,将源源不断地汇聚于此,在一个信息的海洋中处理完数据凌晨一两点入睡已是常态。 尽管疲惫不堪,但她却不敢睡得太沉,如果当天的样本结果未出,那就得一直等到检测结果出来的那一刻。 只要疫情提醒的提示音和电话铃声一响,立马就要爬起来进入应急 “ 备战 ” 状态。 用她自己的话说 “ 这个春节日常就是在电话表格手机电脑里度过 ” 。

抗疫中的她也没间断学习,新冠肺炎防控指南是一个动态的完善过程,她总是第一时间给大家反馈最新的防控和流调知识,让我们能够及时掌握标准,精准出击。

“ 小许 ” 积极发挥了战时 “ 情报员 ” 作用,对于全县 28 个医疗机构每日的发热门诊就诊及异常情况,主动进行疫情监测,及时预警评估,指导医疗机构对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病人进行科学地救治和转诊工作,严把疫情防控 “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 关口,这就是 24 小时在线始终坚守在后方第一道防线中的 “ 超人 ” 小许。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确是传染病防控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无论在什么岗位,我们都必须随时奉献自己。 这是她的信仰,也是我们疾控人的信仰!

新宁疾控:奔跑在抗疫路上的“90后”,用青春和热血书写责任和担当

孙维:抗疫路上的 “侦察兵”

“ 再好好想想,当天你去 了哪些地方,接触了哪些人,大概是哪个时间段,这些跟你接触的人有没有戴口罩? ”“ 你跟某某病人最近一次触接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 ”1 月 30 日凌晨,新宁县疾控中心的流调人员正紧锣密鼓的对定点医院报告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其密切接触者开展追踪工作, 2018 年 7 月毕业于昆明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的孙维也是其中的一员, 2019 年 2 月进入新宁县疾控中心工作,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担任第一机动队流调组组长。 从新宁出现的第一例疑似病例开始,他便参与医疗机构报告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流调报告的撰写工作。

2020 年 1 月 25 日,大家都沉浸在春节喜庆、拜年问好的氛围当中。 孙维也不例外,初一这天早上,他一边通过电话、微信跟亲朋好友拜年,一边跟家人讨论着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有趣片段、自己第一年工作的收获 …… 。 突然手机铃响了,单位通知他立即赶回新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因家在外地,路程远,初一这天部分客运车已停运,可能会晚点到单位,他跟领导说明情况后便踏上了返岗之路。 当天下午 18 点 30 分赶到单位报到。 晚上 9 点,接到通知赶往某某宾馆参加对武汉返乡人员的排查工作。

1 月 29 日 13 时,新宁县人民医院报告了一例冠肺炎疑似病例,正在吃午饭的他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往单位和王庆生主任一起准备好流调表和防护用品,便前往人民医院感染科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他和王庆生主任一起详细的询问了患者近 14 天内武汉旅居史、发病和就诊经过、近期活动轨迹以及人群接触情况,并于 15 时返回单位开始撰写流调报告,因病人很多时候无法准确回忆起若干天前某个时间自己在干什么,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尽可能的找全疑似病例的密接者,写流调报告时,他和王庆生主任又多次通过电话对病人、病人家属、病人提供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核实,当日 17 时 30 分、 23 时人民医院又相继报告了两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他和王庆生主任来不及吃晚饭,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 1 点半,才做好相关的流调工作和报告撰写。

1 月 30 日 14 时,其中一例病例核酸检测结果出来阳性,他立即对该病例做了更深入、细致的流病调查,并将流调报告补充完善,为疫情防控指挥部提供第一手防控资料。

“ 以前我对我的专业并不太认可,但这次疫情让我发现了我们专业的价值,虽然我们不能像临床医生一样直接治疗患者,减少新冠肺炎病例的存量; 但在这次疫情当中,我们也发挥了我们的作用,通过调查找到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控制病毒在的人群中传播,减少新冠肺炎病例的增量 ” 孙维一边整理资料,一边跟同事聊着,是的,疫情当前,作为一名流调人员,做好 “ 侦查兵 ” 的工作,及时发现、管理密切接触者,避免二代病例的出现,必将是疫情防控工作中关键的一环。

凭着敬业、奉献精神,他克服困难,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的一线,从 1 月 25 日至 2 月 9 日, 24 小时待命,多次参与新宁县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密切接触者摸排及相关工作,为新宁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 ,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在成千上万 “ 侦查兵 ” 的努力下,无数医护人员的付出中,各行各业的人民的参与、配合下,相信战胜疫情的那天很快就会到来。

新宁疾控:奔跑在抗疫路上的“90后”,用青春和热血书写责任和担当

李宇辉: 抗疫路上的一颗“新星”

李宇辉,一名 2019 年 7 月刚从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的年轻人,在招聘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被我中心录用。 但那时的他怎么也想不到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即将来袭,一场严峻的 “ 毕业大考 ” 正悄然而至。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地迅速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 1 月 24 日湖南省全面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新宁县委、县政府、县卫健局、县疾控中心及相关部门立即响应号召。 25 日新宁疾控中心召集全员返岗,立即召开全体干部职工紧急会议,启动应急预案,担任第四机动小组组长的李宇辉进入全天候备战状态。

2020 年 1 月 30 日,那个令他终生难忘的日子。 下午 2:00 ,接到上级指示,新宁县出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并且病例的发生地点正好位于他们小组负责监管的金石镇飞仙桥片区的飞黄村,第四机动小组全体成员立即出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对患者居住地消毒工作。 作为流调组组长的他,身着防护服,仔细地询问从患者返乡至确诊期间该患者的具体行径,接触过的人员信息等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一直忙活到下午 6 时 , 才结束流调工作。 来不及吃上一口饭的他便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县卫健局,向上级领导汇报目前掌握的情况。 晚上 11:00 ,接到疾控中心召开紧急会议的通知,会上田主任指示第四机动小组再次赶往患者家中,对一些问题再次进行核实。 当他再次赶到目的地,已经快凌晨 1:00 了,万籁俱静,家家户户都已关灯睡觉了,天气寒冷,呼出的热气在眼镜片上结成了冰晶。 他独自换好防护服,再次敲开患者家的门,告知来意后,继续开展流调工作,再次核实相关信息无误后,才结束工作,回到家中已经是凌晨 3:00 了。

1 月 31 日早晨 7 点,疾控中心再次召开紧急会议,会上他又接到了一项新的工作任务,负责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工作。 随后的几天,接打不完的电话,有时凌晨 3 点都能接到群众的电话,为消除群众过度恐慌的情绪,他都会耐心地回复。 他主动与各乡镇卫生院的疫情上报专员取得联系,每天记录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监测情况,并定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 常常在卫健局和疾控中心来回两头跑 , 不能按时吃饭已经成为他的工作常态。 2020 年 2 月 1 日,我县接到再次确诊一例新冠肺炎的通知,这一例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工作又落到他的头上。 2 月 4 日,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填报系统正式上线,为尽快将确诊病例以及密接人员信息录入系统,他坐在电脑屏幕前一坐就是一天,一直录到晚上 11 点,才把掌握的所有密切接触者的信息全录入进系统并进行一一核对,确保无误后才起身回家。 就这样一复一日地进行着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工作。 直到 2020 年 2 月 12 日, 121 名密切接触者均解除医学留观,新宁县也未出现新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他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他没有选择临阵脱逃,而是选择逆风而行,和全县的医护工作人员一起站在了抗疫的第一线,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战斗着。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 “ 毕业大考 ” ,他经受住了考验,成功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他的使命。 抗疫的路上有不可计数的像李宇辉这样的 “ 新星 ” ,他们的工作能力,专业素养也许不像老前辈们那样强,但他们拥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们保家卫国,舍我其谁的气概令人感叹。 通过这次磨炼,这些 “ 新星 ” 终将更加闪耀。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灾面前,新宁县疾控中心这一群 90 后,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疾控人的责任和担当,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