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沐浴净,健康迎新春

腊月二十三与四,热闹年味开启时。与其他传统节日对标,南北方的小年民俗略有差异,北方地区腊月廿三,祭灶扫尘,吃火烧、灶糖;南方地区廿四这日,掸尘洒扫,窗明几净,但到了节日沐浴这件事情上,却是南北迥异。

北方民间流传着“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理发沐浴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而南方地区多是除夕前理发沐浴。

门厅焕然一新,身体也当仔细清洁,沐浴干净。小年沐浴,与平日里洗澡有所不同,颇有讲究,充满仪式感。小年当天,北方人习惯先理发,后沐浴。早在宋朝,理发剃面已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涵盖梳理头发、修剪头发、盘成发髻、修理胡须和清洁面部等项目,服务周到,细致妥帖。理发修面后,人们再享受温汤沐浴,待梳洗完毕,面目一新,喜迎新年。

小年沐浴净,健康迎新春

唐朝司马承祯的《天隐子》里说:“斋戒者,非蔬茹饮食而已;澡身者,非汤浴去垢而已。盖其法在节食调中,摩擦畅外者也。”

吃斋不只是戒荤吃素,节食可以调养脾胃;洗澡也不只是用热水洗去污垢,搓洗皮肤,能使外部血脉畅通。运动后淋浴,扫除臭汗疲乏;睡前洗热水澡,入睡松弛惬意;重要仪式前沐浴,心怀虔诚敬畏。清洁皮肤、祛除污秽、促进代谢、纾解疲乏、放松情绪和促进睡眠……沐浴益处多多。

小年正处寒冬腊月,风寒之邪肆虐,或体魄偏弱、不敌外邪,或防风不力、保暖不当,均易致感冒。冬天沐浴着实是需要勇气的,是为了洗濯身体,无惧脱衣后的寒冷,还是忍受油腻与污垢,推迟沐浴?实际上,若能注意以下几点细节,不仅能享受到冬天沐浴的畅快,还能避免受寒感冒的发生!

? 浴室宜暖 ?

《孙真人枕上记》说:“坐卧莫当风,频于暖处浴”,养生专著《老老恒言》亦说:“非浴之时,如爱洁必欲具浴。密室中大瓷缸盛水及半,以帐笼罩其上,然后入浴。”古人以其成熟的养生经验,告诉我们沐浴之室宜暖、避风。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沐浴时无衣物蔽体,腠理(毛孔)张开,更应注意防护外邪侵犯。

? 浴后忌风 ?

《彭祖摄生养性论》言:“勿沐浴后而迎冷风”,《老老恒言》也指出:“浴后当风,腠理开,风易感,感而即发,仅在皮毛而为寒热,积久入里,患甚大,故风本宜避。”

沐浴后腠理疏松,汗孔未关闭,若当风,则风邪易乘虚而入,易引发伤风等疾病。冬日天气寒冷,沐浴后应立即穿衣,保暖御寒。

? 适量沐浴 ?

《泰定养生主论》记载:“除夏日之外……十日一浴。若频浴则外觉调畅,而内实散气泄真也。”沐浴不宜过频,适量沐浴才是正确之举。沐浴过多,当即感觉身体表面洁净舒畅,但于内在脏腑而言,耗散真气,损伤身体。

一般来讲,冬季人体新陈代谢较夏季缓慢,出汗较少,沐浴间隔时间可以长一些,如7-10日沐浴1次,但现代人更加注重卫生,综合考虑,也可3-5日沐浴1次;春秋季可2-3日沐浴1次;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增加,可每日沐浴1次

若皮脂腺分泌旺盛,可适当增加沐浴次数,保持皮肤净爽;强体力劳动后,若出汗更多,应于汗止后沐浴净身,洗去汗味;若皮肤干燥,沐浴次数宜更少,避免频繁搓洗皮肤,损伤具有润泽作用的皮脂膜;沐浴用品宜温和,且浴后适当涂擦身体乳,防止皮肤脱屑。

小年沐浴净,健康迎新春

时光流转,岁月无痕,悄然又是年底,正是辞旧迎新好时候。拿出十二分诚意与耐心,与家人一同清扫、装饰我们的家,让它变得温馨、整洁、充满年味儿。

再留出一份属于自己的时间,放下昨日的沉重与纷杂,沐浴身体,荡涤心灵,换上好心情,去拥抱新春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