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之下,父母換個方式刷新聞,給孩子上一節生動的成長課

01

疫情之下,假期延長,我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宅在家裡,我們有了更多的時間跟孩子在一起。很多人都說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件事就是拿著手機看新聞,瞭解關於疫情的最新情況。我們感動,恐懼,焦慮。而孩子們呢,是不是隻知道假期延長了,不能出門找小朋友玩了,要戴口罩,要洗手,因為病毒來了。

其實,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了瞭解關於疫情的新聞報道,我們可以跟孩子講述的,探討的可以有很多。

我每天也看新聞,而且不止一次。我會隨時跟孩子聊起那些疫情下的故事,我會讀新聞給他聽。

他在我讀的新聞裡記住了“鍾南山”這3個字,知道了這個很了不起的人。我跟他講了鍾南山院士的求學經歷,工作履歷以及抗擊非典的故事,還有83歲高齡再出徵,抗擊冠狀病毒。全國人民都知道他的名字,看見他,聽到他說的話,就是心裡的希望。

我跟他看那些醫護人員的“請戰書”,我讀給他聽。“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我是黨員,讓我去”,“我沒有成家,沒有孩子,讓我去”,”我參加過非典有經驗,讓我去”,生死麵前,大家找出各種理由,不是要逃離,而是隻為衝上戰場,救死扶傷。

新型肺炎之下,父母換個方式刷新聞,給孩子上一節生動的成長課

我給他看視頻,武漢市民高唱國歌互相打氣加油,醫護人員在病房裡抓著病人的手高唱我和我的祖國,重症病房的醫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得知自己的同事感染病毒,瞬間落淚。

我給他看照片,醫護人員脫下防護服,臉上,手上都是勒痕,年輕的容顏變了樣,裡面的衣服都溼透了。我跟他說醫護人員為了減少上廁所耽誤時間,儘量不吃不喝,還用上了尿不溼。要忍受各種身體上的痛苦,還要專注的工作,去救助病人。

我跟他講金銀潭醫院院長的故事,我跟他講武漢普通人的故事,我跟他講官員被撤職的故事,我跟他講全國各地的人,全世界各地的華人給武漢捐錢捐物的故事。

我給他看的是新聞,講的是別人的故事,而他知道的不僅僅是疫情。在我們的對話中,他在思考,他在學習。在這些故事裡,在我們的對話中,充滿教育的意義。

新型肺炎之下,父母換個方式刷新聞,給孩子上一節生動的成長課

02

愛國不只是情懷,更是一種精神,滋養出責任感,使命感,構築孩子的三觀。而疫情之下,那些許許多多普通人的故事,聽他們的故事,就是給孩子上了一節愛國教育課。

我和小晗晗的一次聊天


晗:媽媽,你送我去武漢吧

我:送你去幹嘛,給祖國添亂嗎


晗:不是,不是添亂,我要去幫忙

我:你能幫什麼忙,你能救助病人嗎


晗:不能,可是我能幫醫生遞東西,我給他們送飯


我:他們不想讓你去遞東西,去送飯,他們只想讓你保護好自己。你們小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你們要好好長大,學習知識,掌握各種技能,在祖國需要的時候,就能像他們一樣,保護祖國,保護更多的人。


晗:那我現在就要為祖國做貢獻

我:你怎麼做啊


晗:呆在家裡不出去,不生病,不去醫院,不給醫生添亂

我:對,這就是做貢獻,祖國愛你


晗:我也愛祖國

新型肺炎之下,父母換個方式刷新聞,給孩子上一節生動的成長課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有責任感,有擔當的人。既能享受人生的樂趣,追尋內心的自由,又能承擔起屬於自己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而責任源於愛,愛國,愛家人,愛家人,愛別人。而愛,不是生來就有的,也是後天的學習。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互動,每一次對話,我們如何對待他,我們如何跟他說,說什麼,他們通過模仿,聆聽來學習,學習如何愛,愛家,愛國。在這個過程中,一點一滴構築自己的三觀,自己的精神世界。

而在事情發生時,在具體的情境下學習,孩子更容易理解,懂得。如果在平日裡,你想教育孩子愛國,有大愛,你坐下來跟他說很多道理,講很多事蹟,他會覺得離自己很遠,自己不知道該做什麼,也不容易理解。可是在疫情之下,在一個故事中,在視頻畫面裡,在普通人的日常,包括身邊人的一言一行裡,都是活生生的,近在眼前的愛國主義教育。

鍾南山院士83歲高齡帶隊出征抗擊病毒是愛國;金銀潭醫院的院長不顧自己的身體,丟下患病的妻子堅守一線是愛國;醫院裡救死扶傷的醫生護士是愛國;高速公路上執勤的警察是愛國;站在村口檢查車輛人員情況的黨員二爺爺也是愛國;我們呆在家裡不出門,出門必帶口罩也是愛國。

每個人都可以愛國,都應該愛國,每個人都可以愛,小愛,大愛都是愛。愛,也是沉甸甸的責任。當我們愛國的時候,國正在保護我們;當我們愛別人時,別人也正在守護我們。

這就是最好的教育,關於愛,關於國,關於愛國,關於責任。

新型肺炎之下,父母換個方式刷新聞,給孩子上一節生動的成長課

03

關於人生的平凡與不凡,這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人生題目。疫情之下,許許多多的普通人再一次為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生命的平凡與不凡。我們的孩子不應該錯過這人生一課。

大多數的一生都是平凡的,我們的孩子也終將平凡,我們要接納平凡,也要教會他們在平凡中活出自己的不凡和精彩。

在過年前兩天,那個時候疫情還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我和小晗晗在家看了一期《奇葩說》,其中有一個辯題是:終其一生是個平凡的人,你會後悔嗎。我們在看的時候,也有聊各自的觀點。當時,他問了我一個問題,什麼是平凡的,什麼是不平凡的。

接著疫情爆發,大家都變得緊張起來,我在家裡看新聞,也給小晗晗讀新聞。有一天早上,我讀到了很多醫護工作者的“請願書”,我讀著讀著讀哭了。小晗晗當時正在一邊寫作業一邊聽我讀。

媽媽,你怎麼哭了?小晗晗停下手中的筆問我。

我說:我太感動了,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前幾天你不是還問我什麼是平凡的,什麼是不平凡的,我是平凡的人還是不平凡的人。媽媽今天想告訴你,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可就是這些許許多多平凡的人,總是會做很多不平凡的事。你看醫生,平時看起來很平凡,你去醫院的時候見到她們,沒什麼特別,跟我們都一樣。可是現在,她們又是那樣的不平凡。武漢發生疫情很嚴重,有可能會被感染,會死。大家都會害怕,那些醫生跟我們一樣一定也害怕,可她們又是那樣的勇敢,他們主動自願的要去武漢,去拯救更多的人,哪怕自己會生病。

新型肺炎之下,父母換個方式刷新聞,給孩子上一節生動的成長課

當我說這些話的時候,小晗晗一直看著我,若有所思,等我停下來的時候,他點點頭好像聽懂了似的,跟我說:沒有平凡的人,也沒有不平凡的人,只要做了不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的。

我說,是的,我們都可以生活的不平凡,我們都可以做不平凡的事。如果我是醫生,或者你爸爸是醫生,又或者你是醫生,這個時候,我們也一樣會勇敢的站出來吧。

小晗晗接著說:我還不知道未來的事情,我會不會是個醫生。

這只是我們聊天的內容之一,每天看新聞,每天看別人的故事,疫情之下,我們的很多對話,都在間接的探討生命的平凡與不凡。許許多多不知道名字的醫護人員,快遞小哥,村口的大爺,就是平凡與不凡最好的詮釋。

新型肺炎之下,父母換個方式刷新聞,給孩子上一節生動的成長課

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最終,我們都需要與自己和解。曾看到過這樣一段話:與自己和解的3個階段,意識到父母的平凡,意識到自己的平凡,意識到孩子的平凡。

接納自己的平凡,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就會變得不平凡。這或許也是我們最該教會孩子的人生態度。疫情一下,我們不用刻意的去說什麼,去做什麼,孩子也能感受到。

在《園丁與木匠》一書中寫到:

孩子普遍採用模仿的方式來探索這個世界、其他人還有自身文化。反除此之外,孩子還有一個人類獨有的學習方式。由於我們使用語言,所有我們可以通過與他人交談的方式來教授知識。同樣,我們也可以通過傾聽來學習。

疫情之下,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當我們每天刷著手機看新聞時,別光顧著自己感動,自己焦慮,自己想做點什麼。我們還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看新聞,看別人的故事,聊著許許多多平凡的人如何愛國,如果做出那麼多不平凡的事兒。然後讓他們思考自己的人生課題。這就是一節生動的家庭教育課。(當我寫這些文字的時候,小晗晗就在我的旁邊拼積木,嘴裡反覆哼唱著我和我的祖國)

新型肺炎之下,父母換個方式刷新聞,給孩子上一節生動的成長課

我是晗晗媽,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8歲男孩的媽媽,也是職場達人。歡迎關注@小晗晗愛閱讀與你分享我的育兒故事,我的成長經歷,讓我們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做優質父母,遇見更好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