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每個地方都有一道招牌菜,你吃過幾道?

都說民以食為天,吃才是人生最幸福的大事。在傳統的生活中,人們就地取材,選取大自然最慷慨饋贈的食材,通過符合當地風味的烹飪手藝,詮釋著對美食的理解。在海南,每個城市最具特色的菜都有哪些?


  海口齋菜煲:煲滿的祝福


  每年大年初一,海口市當地居民都會準備齋菜煲祭祀祖先與神靈,祝願自己及家人能夠銘記多種可貴的人生品格,也祝願全家人在新的一年幸福順利。因此,齋菜煲用料都是世代傳承的,每一種用料都經精心挑選,有著深刻的寓意。


海南的每個地方都有一道招牌菜,你吃過幾道?


  齋菜煲的用料有:腐竹、粉絲、黃花菜、冬菇、黑木耳、黑豆芽、甜菜、水芹、髮菜、慈菇、花生、青蒜、蕎頭、黃豆乾等。這些菜各有不同的含義。如髮菜寓意發財,財源滾滾日進斗金;甜菜,生活甜蜜美滿;水芹,勤勞肯幹;慈菇,海南方言除舊的諧音,辭舊迎新之意;黃豆乾寓意金條;花生,長生果,寓意家人健康長壽……


  三亞羊欄酸魚湯:酸甜的迴風


海南的每個地方都有一道招牌菜,你吃過幾道?


  追溯酸湯魚的由來,有人認為是疍家人首創,但卻在羊欄發揚光大。在三亞市區,隨處可以見到三亞酸湯魚的招牌,可是要說正宗,須到羊欄當地。在羊欄鎮上有多家酸魚湯店,到店之後,在魚缸中選擇一條看中的魚(酸魚湯選擇普通魚種即可)。菜上桌之後或許你會覺得菜色普通,但是一勺湯入口,唇舌間淡淡的酸和甜會告訴您什麼叫“驚豔”和“驚味”。湯還是那盆白色魚湯,裡面被切成五稜花狀的酸楊桃、紅紅的西紅柿、大粒的酸豆,點綴在大塊的魚肉間,怎麼看怎麼覺得美,就這麼輕易的愛上這個極具個性酸酸甜甜的美味。夾上一塊魚肉沾著本地的黃燈籠辣椒,則是另外一種不同的享受,令人回味十足。


  文昌文昌雞:最濃的海南鄉味


  在海南有著無雞不成宴的說法,不管是節假日還是宴請朋友,都不可缺少。作為海南傳統菜,文昌雞其肉質滑嫩、皮薄骨酥、肥而不膩、香味甚濃。配上鹹鮮味型或酸甜味型的佐料都能吃出不同的風味。


海南的每個地方都有一道招牌菜,你吃過幾道?


  文昌雞據說源於文昌市的潭牛鎮天賜村。村裡有幾棵大榕樹,樹籽滿落地上,雞吃進肚裡,從光緒年間開始,一代代的生化作用之下,就逐漸養成了今天這身材嬌小,毛色光澤,皮薄肉嫩,骨酥皮脆的優質雞種。如今,文昌雞不僅是海南四大名菜之首,也被中國烹飪協會評選為“中國名菜”。


  瓊海嘉積鴨:番瓊交匯成美味


  嘉積鴨作為海南傳統名菜,也是海南四大名菜之一。據瓊海縣誌記載:“民間驗方稱,嘉積鴨是補虛勞之聖藥,常以冬蟲草燉食,可滋補身體;與海參燉食,滋補之力更大;與糯米煮成粥,則有養胃、補血、生津之功效。”因此,加積鴨以其獨特的營養價值而聲名遠揚。


海南的每個地方都有一道招牌菜,你吃過幾道?


  嘉積鴨又稱“番鴨”,據傳300多年前由瓊籍華僑從馬來西亞引進。最早在瓊海市嘉積鎮養殖,並因當地一戶丁姓居民的飼養而傳出名聲。丁家養鴨方法特別講究:先是給小鴨仔餵食淡水小魚蝦,約二個月後,小鴨羽毛初長時,再以小圈圈養,縮小其活動範圍,並用米飯、米糠摻和捏成小團塊填喂,20天后便長成肉鴨。以這樣方法飼養的番鴨脯大、皮薄、骨軟、肉嫩、脂肪少,食之肥而不膩,營養價值高,再搭配上用滾鴨湯衝入蒜茸、姜茸,擠入酸桔汁,加精鹽、白糖、辣椒醬調成的佐料更是令人胃口大開。


  萬寧東山羊:千年流傳的貢品美食


  海南四大名菜中,萬寧就以東山羊與和樂蟹佔據兩個名額。東山羊自宋朝以來就久負盛名,曾被列為“貢品”。1962年,中國著名的劇作家、詩人田漢遊覽東山嶺,嚐了東山羊的美味後賦詩讚曰:“瓊州多勝地,此嶺獨巋然。羊肥愛芝草,茶好伴名泉。”


海南的每個地方都有一道招牌菜,你吃過幾道?


  東山羊之所以被人們所喜愛,是因當地在放養的過程中,羊在東山嶺上活動量足,並長期食用東山嶺的鷓鴣茶導致羊肉食無羶味、肥而不膩,而且具有滋補養顏防溼熱美容之功效。東山羊的食法有紅燜東山羊、清湯東山羊、椰汁東山羊,乾煸東山羊,打邊爐(火鍋)等多種,各有特色。本地善食之人喜歡吃二十斤以內的小羊或乳羊,這樣的羊肉打火鍋湯色乳白、膘少肉嫩、入口鮮甜。如果到萬寧東山嶺可以挑戰自己的味蕾極限,吃上一桌全羊宴,保證讓你盡興而歸。


  陵水老虎魚粥:天下第一粥的秘密


  “天下第一粥”是陵水縣疍家漁排上的一大招牌,以老虎魚(也稱刺豚、氣鼓魚)為主料,然後配上當地上等新米熬製而成。老虎魚生活在海底珊瑚礁,其渾身長著刺,在遇敵時,便把隱藏在皮層下的能克敵制勝的刺全部鼓了起來。老虎魚非常的可愛,當從水上撈出來時,它提著小嘴,不停喘氣,肚子一會兒便漲成一個圓球。


海南的每個地方都有一道招牌菜,你吃過幾道?


  “老虎魚”本身沒有太多的肉,主要是魚皮下粥,營養價值很高,皮質還含有十幾種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常吃能潤膚美容,益壽延年,尤其膠質最為豐富,是治療胃潰瘍、胃痛、胃垂等腸胃病的上等中藥材。


  定安骨頭湯:葷素的完美搭配


  定安骨頭湯,在海南可謂家喻戶曉。定安骨頭湯是以當地飼養黑豬的新鮮豬龍骨為主材料。海南有三大品牌豬,定安黑豬就是其中之一,飼養源於清代中期。近20多年來,經過生豬雜交改良,定安黑豬骨髓含量高,食用味道鮮美。


海南的每個地方都有一道招牌菜,你吃過幾道?


  定安骨頭湯的製作並不是什麼祖傳秘方,也沒有什麼特別複雜的工序,而是在最大限度上保持了原汁原味。從前一天晚上放水燉煮十幾個小時煮出一鍋老湯老湯兌淡後再放入新鮮豬骨上桌(熬湯的豬骨由於燉的太爛口感不好),配以新鮮的五指山野菜,野菜清新去膩,煮出來的湯鮮而不油,骨頭香脆可口。正因為這簡單的工序造就了清淡、養生的定安骨頭湯特色並吸引著人們蜂擁而至。


  屯昌黑豬:純生態的優品美味


  海南的三大品牌豬中,屯昌黑豬是被島內外所熟知的品牌,很早就遠銷北京、深圳和香港等地,並且在上世紀50年代就被列入《中國精品豬品種》。


海南的每個地方都有一道招牌菜,你吃過幾道?


  屯昌黑豬養殖時間一般在7個月左右,飼料來源主要是地瓜、木薯、米糠等五穀雜糧、天然蔬果,因此這些純生態飼養出的屯昌黑豬是無汙染、無公害食品,有著肉質脂肪潔白、水分少、瘦肉膠質高,味道可口等特點。屯昌黑豬前頭的瘦肉是最好的,而其肉形狀有點帶“花型”,被大廚叫做“梅花肉”。紅燒農家豬腳、農家回鍋肉、飄香排骨、薑絲抱豬肚、脆皮豬大腸、爆炒豬腰花、小炒嫩豬肉、香煎豬肝、蜂蜜煎五花肉……這是人們常見的屯昌黑豬“全豬宴席”菜譜,光聽名字就讓人垂涎三尺。豬腳飯是海南人喜愛的美味,在大街小巷都能見到,以屯昌黑豬製作的豬腳飯更是深受青睞。豬腳飯經典的食法:弄一勺豬腳連湯帶肉澆在米飯上,再加上芋頭梗、酸竹筍、爆炒空心菜、西瓜皮、酸菜等各種家常菜,幸福感快速湧上心頭。


  瓊中小黃牛:醉美的野性


  小黃牛又稱“鹿肉”、“野牛肉”。與其它地方的牛不同,瓊中小黃牛每天都會把黃牛放到海拔800米以上的山林,讓它們隨意活動覓食。由於主要吃鹽巴和各種樹葉長大,個頭很小,一歲半的小黃牛淨肉不過二三十斤,也正因為如此,牛肉纖維較細,顏色深紅,水分低,對身體特別有益。12個月左右的牛齡則最佳,牛皮脆而爽。由於肉質好,不需要太多調料和加工,肉味自然而美,多吃不膩。據說國家舉重隊在海南集訓時,每天都要吃野黃牛,因為野黃牛讓舉重隊員吃了長力氣。


海南的每個地方都有一道招牌菜,你吃過幾道?


  小黃牛的吃法,清炒、油煎、乾煸、燒烤各有特色,味道俱佳。瓊中賓館的牛腩煲遠近聞名,從1980年代起這道菜就是瓊中賓館的招牌菜,被人們稱之為“瓊中第一煲”。這道菜入口時無異味,滿口都是牛肉的清香,肉的部分軟硬程度恰好,而腩的部分則入口即化,筋也彈性十足又易咬斷,吃起來令人舒坦。橙汁扣小黃牛菜餚也是一道當地名菜,它選用帶皮小黃牛腩肉和瓊中綠橙為食材,完美融合瓊中兩大特產。


  白沙雷公筍:合匯天地之鮮美


  每逢四五月風雨雷電交加天氣時,在白沙的溪溝旁、田坎上、山灣裡、嶺腳下,有一種植物便破土而出,由於其嫩莖似筍,喜蔭溼,被稱為“雷公筍”,黎族人稱“妮嫩”(黎語音譯)。雷公筍是海南特有野生草本植物,莖筍約食指般粗細、筷子般長短,有著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有消食去膩、清熱解毒、清肝明目、降血壓、治療便秘和利尿等多種食療功效,因此成為海南黎族地區的特色菜,其中以白沙地區最為著名。


海南的每個地方都有一道招牌菜,你吃過幾道?


  新鮮的雷公筍食用方法是將嫩莖切成片後於沸水中煮2—3分鐘後炒食或煮湯或涼拌,食之有著大自然清新的味道,嫩綠的顏色更是引人動筷;雷公筍另外一種吃法也是海南當地最為流行的吃法,將雷公筍切片或切段,然後配點鹽放進盛著煮沸之後冷卻的米飯水的器皿,密封放置,大約5—7天就可以食用,醃製後的雷公筍呈淺黃色,發出清新的酸味,這時候雷公筍脆嫩可口,酸香開胃,可以直接食用,而醃製的米飯水也同樣別具風味。酸雷公筍加入魚、肉等同煮味道更佳。


  五指山野菜:大自然的饋贈


  海南島各種野菜有兩三百種,其中以五指山野菜最受廣大人們的熱捧。五指山野菜,重在“野”字,是真正的野外生長,無人為的幫助,在生長的過程中還汲取了五指山的靈氣,是真正的天然綠色食品。


海南的每個地方都有一道招牌菜,你吃過幾道?


  五指山野菜最為常見常食的品種有革命菜(野茼蒿)、鹿舌菜、雷公筍、雷公根(馬蹄草)、白花菜、馬齒莧、黃鵪菜(黃矮菜)、車前草、野莧、四稜豆(四角豆)、水芹、苦菜、南瓜花、南瓜葉(嫩芽葉)、薺菜、野生粉蕉、野空心菜、益母草、人參葉、觀音菜、野韭菜、百花菜、樹仔菜等。這些野菜有的長在田地間、有的長在山坡上、有的長在山谷中、有的長在河邊、有的長在水中、有的長在沼澤中。五指山野菜有的全年生長,有的則在不同季節生長,它們吃起來有的微苦、有的微澀、有的微甜、有的微腥、有的無味。但是他們的共同點是既可膳食,亦有藥用價值,入口品嚐,別有風味。

  以上所羅列的野菜裡,若論名氣,樹仔菜(又名天綠香)的名頭無疑最響亮,早在多年前就已經暢銷島內外,熱銷時甚至比肉價還要貴。


  保亭五腳豬:最野的家豬


  海南五腳豬,又名香豬,是中部山區黎苗聚居區的一道特色菜,其中保亭五腳豬已成為當地一大特色品牌。由於五腳豬飼養的量不大,因此並不在市場上廣為銷售。想要品嚐的朋友最好到保亭或五指山方可品嚐到正宗五腳豬。


海南的每個地方都有一道招牌菜,你吃過幾道?


  五腳豬之所以有這個稱謂,是因為五腳豬像野豬一樣腿腳短小,個體不大,重量輕,養一年也只有百來斤,嘴尖且長,喜歡在野外到處拱土覓食,走起路來嘴巴不離土,從後面看就像有五隻腳,所以當地人認為它的嘴也是一隻腳,久而久之,人們便把它稱之為“五腳豬”。雖然五腳豬也是家豬,可是飼養過程中未加圈養,一日餵食二至三次後任其在外自由覓食和活動,因而它皮厚油少、肉質結實、鮮嫩爽口、味道芳香、多吃不膩。不管是白切、燒烤或火鍋味道都獨具特色,風味卓絕,非常值得一嘗。


  澄邁白蓮鵝:未蛻變的公主


  白蓮鵝,是澄邁白蓮盛產的一種家鵝,具有生長快、個體大、耐粗性強等特點。白蓮鵝與普通家鵝的區別在於,以放牧採食青草為主,輔以穀物、番薯等傳統的農家飼料,經過長期的自然馴化,形成具有獨特地方特徵的家禽。


海南的每個地方都有一道招牌菜,你吃過幾道?


  由於在野外散養,白蓮鵝以肉質緊繃、芳香爽口、營養豐富而榮登海南八大名菜榜單之列,成為深受島內外消費者喜愛的風味菜餚。食法大多以白切為主,佐以雜錦醬、辣椒醬、蒜粒等蘸料,再擠些海南青橘汁,如此吃法保持了白蓮鵝的原汁原味。


  臨高乳豬:不可圈養的名豬


  臨高乳豬之所以為人們所熟知,是以燒烤方式被人們所喜愛。臨高烤乳豬,用四至五小時的文火精心烘烤,烤出來的乳豬色香味俱全。焦黃的顏色、油光可鑑,並散發著濃郁香味,吃上一口,“咔滋咔滋”,皮脆留香,肉質細嫩,骨酥味香,以姜泥、碎蒜、白糖、酸醋等佐食,更是多吃不膩。吃臨高烤乳豬的最佳時間要在烤好的二個小時內。


海南的每個地方都有一道招牌菜,你吃過幾道?


  臨高乳豬是全國特有的豬種,海南一絕,外觀黑背白肚,前額有一白色倒三角形,體小腰直,肉質細嫩結實,皮薄肉瘦,骨小且軟,是製作燒烤乳豬的上等品,當然,燜、炒、蒸也很可口。臨高乳豬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不能圈養,最佳屠宰重量為12至15斤,因為略小則有奶腥味,略大則有肥膩感。


  儋州松濤鱅魚:天湖上的美味


  松濤天湖中盛產著多種多樣的魚,尤以鱅魚在島內外最為馳名。松濤天湖是著名景區,慕名而來的遊客一半是為了美景,一半則是為了松濤鱅魚。


海南的每個地方都有一道招牌菜,你吃過幾道?


  松濤鱅魚俗稱大頭魚,其頭大身小,魚肥多油但不膩,肉質細甜而不澀,鱅魚頭是最好吃的部分。松濤水庫水質純淨,因此在遊船上,用松濤水煮松濤鱅魚,也成就了地地道道的松濤火鍋風味。盛上一碗,慢慢喝上一口乳白的魚湯,在火鍋的熱氣氤氳中,回味無窮,讓人好不歡快。湖面上涼風因火鍋的鮮氣紛湧而至,衝散了多餘的火鍋熱氣,也為人們帶來了清爽的環境,盡享風景與美食。


  昌江烏烈乳羊:鮮美的誘惑


  昌江,因地處海南島西部,氣候溫和,水草豐盛,嫩葉眾多,羊群在這裡得到了充足的養分,加上這一帶的小山崗密佈,地勢高低不平,羊群在尋食時上躥下跳,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因此這裡生長的乳羊,毛色光澤,肌肉豐富,肉質十分結實,富有營養,肉質和野羊一樣,脂肪少,味道美,而且特別滋補。昌江乳羊一般在斷乳後就可以食用,尤以烏烈乳羊最負勝名。


海南的每個地方都有一道招牌菜,你吃過幾道?


  昌江烏烈乳羊的吃法很簡單,主要是白斬,即用勻火慢慢烹煮,煮好後切成小片,盛在盤內,然後將蒜頭、沙姜、蠔油、生薑搗碎,配合香料、胡椒粉、優質醬油、少許白糖、辣椒和醋制的甜酸辣佐料點蘸。白斬乳羊味道十分鮮美可口,清香誘人,嫩、滑、香、甜、多汁,沒有絲毫羶味出,再配上清炒的野菜,使口感更豐富,更有層次。


  東方酸瓜:個性的味道


  在東方市當地流傳著一句俗語“吃得酸瓜,則百事可做”。東方酸瓜,是東方市獨有的特色傳統美食,主打酸甜素淨的鮮美口感,也是海南的消暑小食品。


海南的每個地方都有一道招牌菜,你吃過幾道?


  初聽東方酸瓜,以為是用黃瓜製作而成的,瞭解之後才發現,原來製作原料是無籽黃芯西瓜皮或是初長成的嫩皮小西瓜。東方酸瓜的製作方法與其他醃製菜類似,把原材料切成小塊,然後放進容器裡,加適量的鹽調和、攪拌,達到一定時辰後,取出,再裝進另一密封的罈子裡醃製。一般醃製過程需要三到五天就可以食用。在食用酸瓜的時候,酸瓜煮得太熟會失去了原有酸甜,若將酸瓜煮至七成,加點麵粉、白糖和勻,加油煲十來分鐘後瓜色顯淡時食之,那種清涼與隱隱的麵粉味會在舌頭上纏繞許久,揮之不去。若是同筍乾等食物一起煲,味道會更加獨特。


  樂東黃流老鴨:鴨還是老的香


  上世紀80年代,樂東黃流鎮上一對夫婦開了家老鴨店,因選料精細,做法獨特,深受當地人的喜愛。到了90年代,黃流老鴨已開始風靡全島。黃流老鴨最大特點體現在“老”字上,所選的鴨子,必須是下過蛋,一年以上的老鴨子,因此鴨肉香勁而不肥膩。如今,作為海南名菜的後起之秀,黃流老鴨已位列四大名菜之後,成為“第五大名菜”。


海南的每個地方都有一道招牌菜,你吃過幾道?


  黃流老鴨所使用的是當地放養的本地鴨種,這種鴨脂肪酸熔點低,易於消化,鴨肉中含有較為豐富的煙酸——煙酸是構成人體內兩種重要輔酶的成份之一,對心肌梗死等心臟疾病患者有保護作用。黃流老鴨最常見的做法是白斬和乾煸,但是在海南,海南菜的製作講究原汁原味,口味清鮮,所以黃流老鴨以白切最為有名。白切黃流老鴨,金黃的皮下鮮香的白肉,十分誘人,肉質有韌性,有嚼頭,慢慢咀嚼脆骨,更是越吃越香。佐料用滾鴨湯衝入蒜茸、姜茸,擠入酸桔汁做成。鮮香的黃流老鴨蘸汁入口,香氣四溢,飄香持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