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剛經裡,悟出的婚姻真相

有一家人的小孩滿月擺酒,請了許多人來祝賀。客人們送了很多禮,當然,也說了很多祝賀的話。這個說:這個小孩的面相真好,將來一定是個大官。那個說:這個小孩的眼睛很有靈氣,將來一定是個大才子。諸如此類。主人聽了非常高興,一-答謝,還請他們就座吃飯。這時,突然冒出一個冷冷的聲音:這個小孩以後肯定會死。主人大怒,讓僕人把說話的人趕了出去。這是一個民間故事。我是從魯迅的雜文裡讀到的。魯迅用這個故事感慨的是,說假話的都得到好的招待,而說真話的卻被趕了出去。那麼什麼是真話或者真相呢?

從金剛經裡,悟出的婚姻真相

夏天雨季的時候,佛陀會從天上來到人間,一位叫華色的比丘尼,為了第一個見到佛, 搖身一變,成為一位轉輪聖王(佛教里君王的概念,不是政治意義上的王),大家紛紛相讓。結果這個比丘尼成為最先向佛禮拜的人。然而,佛卻說:你不是第一個禮拜我的人,須菩提才是第一個禮拜我的人。大家在人群中並沒有看到須菩提。須菩提其實並沒有來到現場,他只是遠遠地觀察,看到那麼多人等待著佛的到來,他想到的是:眼前雖然氣象盛大,但是,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毀滅,一切都是無常的。佛陀認為這是觀察到了諸法皆空,是真正看到了佛。因此,佛陀問須菩提,是不是“可以身相見如來。須菩提當然回答:不可以。因為“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有一個重點是見如來”,如來是佛陀的另一個稱呼。但我覺得,見如來”,並不完全是去見佛陀的意思,而是指“見到真相,或“見到實在的本體。

從金剛經裡,悟出的婚姻真相

可不可以身相見如來?意思是,是否可以透過外在的形象來把握存在的真實實體?佛陀回答,不可以。因為他所說的身相,並非身相。然後,他說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凡所有相皆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那婚姻的實相是什麼呢,有些人熱衷各種各樣的戀愛技巧,不停地追逐異性,但忘了一個根本的點首先你必須找到你愛的,以及對方也愛你的人,哪些技巧才有意義。所以,判斷力才是首要的,你必須要明白的,是誰才是喜歡你的人,你自己喜歡的是誰。如果有了相互的喜歡,那麼,所謂的技巧就沒有太大的意義。有些婚姻輔導專家不斷地教誨別人夫妻相處的藝術,然而,忘了一個基本的點,那就是,如果夫妻之間已經不相愛了,那麼,無論怎樣的相處藝術都是沒有用的,即使暫時學會了忍耐,那個真正的矛盾還在內部,始終會爆發。

從金剛經裡,悟出的婚姻真相

在男女關係裡,愛是一個你必須去清晰的真相,而不是約會,不是玫瑰,不是什麼結婚紀念日的燭光,不是情人節的甜言蜜語。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個愛在哪裡。很多時候,我們活著,卻不願意去面對那個真相,只在形式、技巧的層面打轉。婚姻之所以是一個問題,是因為人們不願意面對愛這個真相。為什麼不願意面對,是因為我們把願望當成了現實,當成了道德規範。愛得天長地久,白頭到老,是美好的願望。然而,就如張愛玲說的,所謂白頭到老之類的話,很悲哀,因為不可能。不過,我們仍然把這個願望賦予婚姻,漸漸地,婚姻這種形式變得牢不可摧。情感上是否仍然相愛,變得不重要了,人們滿足於婚姻這種形式。但是,當愛不存在了,無論形式如何完美,依然是個問題。

從金剛經裡,悟出的婚姻真相

因此,婚姻的問題,必須回到一個基本的點上,如果婚姻必須以愛為基礎,那麼,當愛不再存在,婚姻也就不再存在。但是,在中國以及一些東方國家,社會習俗把離婚道德化,以為離婚是件負面的事情。 無論怎樣,都要維持婚姻。 結果,是催生了許多無愛的婚姻,催生了更多不道德的行為。根本上,男女關係的真諦在於:彼此相愛。喪失了彼此相愛這樣一個基本的真相,不敢面對,還要維護神聖的婚姻,還要活在白頭到老的神話裡,結局只能是迷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