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更年期常用的10種中成藥,請您查收

大部分女性在50歲左右會出現更年期綜合徵的相應症狀,這主要是女性在絕經前後出現性激素波動或減少所致的一系列的軀體及精神心理症狀,如月經紊亂、潮熱、失眠、盜汗、焦慮、面色暗淡、頭暈目眩、耳鳴心悸、腰背痠痛、食慾不振、性慾減退等症狀。中醫病名為絕經前後諸症,分為腎陰不足、肝鬱氣滯、腎陽不足、腎陰陽兩虛、氣血不足等。小編整理10種中成藥請辨證參考。

1.更年樂片

組成:淫羊藿,牡蠣,知母,金櫻子,黃柏,車前子,人參,桑椹,當歸,核桃仁,鹿茸,補骨脂,續斷,首烏藤,白芍,首烏(制),牛膝,甘草,熟地黃

功效:養心養腎,調補衝任

主治:用於絕經前後出現的夜寐不安,心悸,耳鳴,多疑善感,烘熱汗出,煩躁易怒,腰背痠痛。

婦女更年期常用的10種中成藥,請您查收


2.丹梔逍遙丸

組成:牡丹皮、焦梔子、柴胡(酒制)、酒白芍、當歸、茯苓、白朮(土炒)、薄荷、炙甘草

功效:舒肝解鬱,清熱調經

主治:用於肝鬱化火,胸脅脹痛,煩悶急躁,頰赤口乾,食慾不振或有潮熱,以及婦女月經先期,經行不暢,乳房與少腹脹痛。

婦女更年期常用的10種中成藥,請您查收


3.坤寶丸

組成:女貞子(酒炙)、覆盆子、菟絲子、枸杞子、何首烏(黑豆酒炙)、龜甲、地骨皮、南沙參、麥冬、酸棗仁(炒)、地黃、白芍、赤芍、當歸、雞血藤、珍珠母、石斛、菊花、墨旱蓮、桑葉、白薇、知母、黃芩

功效:滋補肝腎,鎮靜安神,養血通絡

主治:用於婦女絕經前後,肝腎陰虛引起的月經紊亂,潮熱多汗,失眠健忘,心煩易怒,頭暈耳鳴,咽乾口渴,四肢酸楚,關節疼痛。

婦女更年期常用的10種中成藥,請您查收


4.更年安膠囊

組成:地黃、熟地黃、麥冬、玄參、制何首烏、五味子、磁石、鉤藤、珍珠母、澤瀉、茯苓、浮小麥、仙茅、牡丹皮、首烏藤

功效:滋陰潛陽,除煩安神

主治:用於更年期潮熱汗出,眩暈耳鳴,煩躁失眠。

婦女更年期常用的10種中成藥,請您查收


5.益氣養陰口服液

組成:黨參、枸杞子、地黃、麥冬

功效:益氣養陰

主治:本品用於氣陰兩虛證,症見心悸氣短,頭暈目眩,少寐多夢,四肢乏力,腰膝痠軟。

婦女更年期常用的10種中成藥,請您查收


6.坤泰膠囊

組成:熟地黃、黃連、白芍、黃芩、阿膠、茯苓

功效:滋陰清熱、安神除煩

主治:用於絕經期前後諸證。陰虛火旺者,症見潮熱面紅、自汗盜汗,心煩不寧,失眠多夢,頭暈耳鳴,腰膝痠軟,手足心熱;婦女卵巢功能衰退更年期綜合症見上述表現者。

婦女更年期常用的10種中成藥,請您查收


7.更年舒片

組成:熟地黃、龜甲(炒)、鹿角霜、阿膠、淫羊藿、五味子、當歸、益母草(四制)、牡丹皮、艾葉(四制)、茯苓、澤瀉、山藥、砂仁

功效:滋補肝腎,養陰補血,化瘀調經,調氣溫腎。

主治:本品適用於絕經前後引起的月經不調,頭昏,心悸,失眠。

婦女更年期常用的10種中成藥,請您查收


8.更年寧

組成:柴胡、黃芩、白芍、墨旱蓮、人參、黨參、鬱金、香附(醋炙)、當歸、薄荷、川芎、玄參、茯苓、法半夏、石菖蒲、牡丹皮、陳皮、乾薑、白朮(麩炒)、丹參、王不留行(炒)、女貞子(酒炙)

功效:疏肝解鬱,益氣養血,健脾安神

主治:本品用於絕經前後引起的心悸氣短,煩燥易怒,眩暈失眠,陣熱汗出,胸乳脹痛,月經紊亂。

婦女更年期常用的10種中成藥,請您查收


9.婦寧康片

組成:人參、枸杞子、當歸、熟地黃、赤芍、山茱萸、知母、黃柏、牡丹皮、石菖蒲、遠志、茯苓、菟絲子、淫羊藿、巴戟天、蛇床子、狗脊、五味子

功效:補腎助陽,調整衝任,益氣養血,安神解鬱

主治:用於婦女絕經前後諸症及月經不調,陰道乾燥,精神抑鬱不安。

婦女更年期常用的10種中成藥,請您查收


10.年靈膠囊

組成:淫羊藿、維生素B1、女貞子、谷維素、維生素B6

功效:溫腎益陰,調補陰陽

主治:本品用於婦女更年期綜合症屬陰陽兩虛者。

婦女更年期常用的10種中成藥,請您查收


提示: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不作為用藥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