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疫情期間的心理援建


聊聊疫情期間的心理援建


今天報告的疫情數據又一波大幅增加,會對公眾心理,尤其是重點地區人民心理造成一定程度影響。隔離時間越長心理壓力越大,關注身體健康,聽從衛健委指導的同時也要關注心理狀況,普通人難免會有煩躁焦慮的情緒,何況重點地區的同胞。

很多醫生護士每天要接待無數病人,身體勞累加上心理壓力,即便是非疫情期間,一個人的抵抗力也會下降。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一位醫生說,保護自己的方式,是儘量多睡會兒。每天下班後他不看電視,也不看手機,“為什麼我們要儘量睡覺,因為有足夠的睡眠才能保障免疫力,我們不希望疫情還沒有好,我們自己先倒了。”

醫務工作者最嚴峻的考驗,除了防護物資不足增加感染風險,工作強度超負荷,還要應對一些蠻不講理的病人。

“怕、恐懼、焦慮”,成了目前大眾常有的感受。緩解醫務工作者心理壓力、減少疫情引發的心理疾病,最主要的是保證防護物資充足,保障飲食和休息。患者文明就診,對醫務工作者也是很好的支持。

作為普通的隔離人群,有效降低心理壓力的辦法,第一是獲取足夠的正確信息,第二是保持和家人、朋友的聯繫。

目前網上關於新型肺炎的消息很多,其中不少是謠言,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了闢謠的文章。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檢查出來被感染病毒,一定還會有新的謠言出現。建議大家能夠關注官方和權威人士發佈的信息,也建議關注客觀、正面的信息。

聊聊疫情期間的心理援建


從心理角度來說,有時候“恐懼”引發的危害,可能會遠遠超過事件本身。過多負面、謠傳的信息,不僅不能夠減少疫情,還會讓人陷入更加焦慮和無助的狀態,身體的免疫力會受到更嚴重影響。

被隔離的人與家人、朋友的物理接觸會受到很大限制,但目前網絡還很發達,建議通過網絡,保持與家人朋友的聯繫。


聊聊疫情期間的心理援建

關注我,讓你遇見另一個豐盛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