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济南(散文)

济南,岁月在不停的穿梭中伴你走过了两千多年,诗意,伴随着岁月走过了两千多年,2012,我站在岁月的门口向里看,一半是水墨的山水泉阁,一边是华丽的长短韵律。

诗意济南

康传纲

诗意济南(散文)

一、寻寻觅觅总是诗

寻找诗意,用堆满瞬间之絮的眼神开始搜寻,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有到无,又从无到有。看到无数高楼低楼砖房土房,无数亭台楼榭石桥木桥,看到无数旧路新路砖路石路,看到无数拆了盖盖了拆的挥霍的空间,看到无数新修的殿阁与庙堂;看到无数倒下的古典与新起立的古典,看到无数倒下的现代与新起立的现代,无数倒下的浪漫与新起立的浪漫,无数倒下去的后现代与新起立的后现代;我还看到了山水派的壁画,看到了菲菲派的梦呓,看到朦胧派萧瑟的琵琶,看到象征派雕花的油伞。

寻找诗意,用揽梦欲眠的思绪剥开层层杨花点缀的水面,却是无数的喧嚣喷涌如泉,美女帅哥们纷纷趁着天气走上街头,牛仔短裤下笔直的长腿倒影于山光水色中为之加温洗尘,明媚的天色下,冉冉升起的不仅是启明星,还有烤肉串的青烟渺渺,如香炉日照,又如玉暖蓝田。

寻找诗意,那山那泉那水那河那江湖那断桥那溪亭那藕花……。寻找诗意,那四季分明的年月、那袅娜多姿的浣女、那乌篷船边的眺望,那柳色的街巷……。

诗意的济南,仅存于泉城广场的泉标吗?仅存于趵突泉的云雾吗?仅存于千佛山佛陀的手指吗?仅存于黄河九曲的蜿蜒吗?仅存于落日之快门簇就的夕照吗?仅存于留声机搁置的韵脚吗?仅存于城墙下整齐方砖码起的阴森的格律吗?仅存于东荷西柳拼命传达给世人的支离破碎的抽象吗?

四季分明?可是我却听久了济南的冬,那是一个叫老舍的满族人送来的优美旋律。我从中学课本上、从诗意的图画上看到了,从标准普通话的录音中听到了,这个叫老舍的人真的送给了济南这样一张好名片。很多人是因为老舍,才知道了济南。济南的冬天,肃杀的北风送来的不仅是白草,或许还有白雪,还有寒霜。湖上落雪的声音,在午夜的睡梦中把我惊醒。白天,看到的是远方的皑皑白山和眼前挂满冰雪的青翠松柏。


四季分明?可我却熟悉了济南的秋。又是老舍写到:“秋,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秋和冬的艺术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是这样吗,瑟瑟的秋风真的是为客人预备的吗?转瞬即红的红叶,不应该为时光的倒置再留点什么吗?何处的画境,能这样永久地转为诗境?怎样的诗意,又是济南所独有的?秋和冬的艺术又是怎样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那么冬睡醒了会变成春吗?


四季分明,可我却依恋了济南的春。风唤醒了冬,唤起了漫天柳絮,如冬之白雪,送大地滚滚白尘,随着孔雀开屏之翅的灵动而飞扬,弥漫整个山川湖泊。淡绿的画卷,展开在天地的呼吸里,把塞北的风沙吹回去,送来了归雁与鲜花。小荷才露、吹面不寒、水筕牵风,在湖边看一眼风景,人生的诗意便又象不朽的轮回那样扑面而来,此时,有谁还在乎是腰缠万贯还是一无所有?

四季分明,可我却焐热了济南的夏。夏天那无处躲避的热浪里,不时透过一丝雨的清凉,让人沁彻心扉,也告诉人们:雨,即将到来。喜欢在响午时分,坐在古槐下的石凳上,用清冽的泉水沏一壶清茶,品一丝清凉。喜欢在悠悠月华下,煮一壶浊酒,醉笑清风。夏天了,这是荷与柳的世界,“十里荷花九里红,中间一朵白松松。”不对,还有十里的柳色, “三山暮鼓荷香散,五寺晨钟柳色移。”柳色移到了外边又移回来,荷香移到外面又移回来,我身仿佛远离这柳色,又仿佛深在其中,而始终改变不了的,是记忆的深处的旷古诗意。

今夜,月华满地,嫦娥与吴刚在看人间诗境。今夜,疯狂的诗意迎面而来,汇入2012的黄河,奔向大海。

诗意济南(散文)

二、宋朝,给了济南两位词圣

她,名扬千古了很久,如今,我凝视着她的画像,那是一位绝世美人,美得令人窒息,美得令人倾倒,她,就是那个在水一方的佳人吗。我不时相信,又不时怀疑,反反复复地问自己:“这是她吗?”

曾经有专家考证,她并不漂亮,完全不如她的画像那样美丽,甚至可以说有点丑。但这丝毫不妨碍我的认定,画里的她,我宁愿就是历史的她,一个词冠古今,婉转瑰丽的女子,怎么会不是一个绝世美人呢?如果相信佛家的转世轮回,她,应该就是汉朝的卓文君,唐朝的薛涛,明朝的柳如是。而到了清朝,她就成了神,她是潇湘妃子,她,自号易安,被誉为古今第一才女,在词坛中独树一帜,而她的“寻常语度八音律”,也写满了济南风景。

这是一阕《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如梦一样的小令,被她用生花的妙笔演绎成了经典。溪亭,是哪座亭呢?是今天明水西麻湾边上的小亭吗,是如今百脉泉边上的小亭吗?在日暮之溪亭沉醉,多么美好的回忆!想必那一场沉醉,亦是与一般的才子佳人,畅谈音律和词章,纵论古今,指点江山之后的沉醉;想必那一场沉醉,亦是与闺蜜们一起谈人生谈爱情谈风月之后的沉醉。醉到不记得回家的路,摇着兰舟闯入了一片莲花之中,莲叶田田,莲花漫漫,鱼戏莲之东,鱼戏莲之西,鱼戏莲之北,鱼戏莲之南。几位少男少女被一大片莲花困住了,奋力摇哇!奋力摇哇!把一滩的鸥鸟和鹭鸟惊起来,飞向了日暮的天空,飞向了溪亭的远方。

那一年,宋帝国正值盛衰交替的重要年份,北方的强悍游牧民族正威胁着帝国的北邻辽国,她的父亲在远离济南的汴京做官,把她和母亲妹妹放在济南—明水。第二年,她赶去了汴京,与家人团聚,又嫁给了赵明诚。然而,政治上一场风暴正在袭来,她的父亲正值其中,三年后,那位只会花鸟金石的徽宗皇帝,用他那著名的瘦金体把她父亲名字刻在了党人碑上,父亲革职下狱,而她也被遣返回乡—明水。

而这,却成就了她又一阙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未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又是一阕如梦一样的绝美小令,绝美得让我们分不清她究竟是醒着还是在梦中,这一阙被誉为千古绝做,轰动朝野。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做相思之梦,“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昨夜,是那一天的昨夜还是今朝的昨夜?雨疏,是花瓣雨还是相思雨?风骤,是桃花风还是鲤鱼风?浓睡,浓睡如何有梦?残酒,是相思的冷酒吗?相思的酒,靠一场浓睡如何消得?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却道海棠依旧”,依旧的究竟是海棠还是佳人自己?暮春时节,况且又是一夜风雨,海棠花还依旧? “应是绿肥红瘦”,“绿”字指满城之绿还是满枝之绿?“红”指洛阳之红还是汴京之红?伤春的情思,不需直言,不假雕饰,却更令人心动,“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她的一阕《一剪梅》,一剪寒梅,几度寒秋。兰舟还是那叶兰舟,溪亭已经变成了西楼。连绵的白云悠悠而来,又悠悠而去。云中的锦书,却是由南飞的雁字带来,来时已是晚间,月光洒满西楼,也洒满她的思绪。花自飘零,同样的人自飘零,水自流伴着时光自流。一种相思,盼着两处的闲愁相同。无计消除,要消除的此情,是人间最美之情,也许根本不需消除,也不愿消除,你看,这情刚刚温柔在眉头,却又延绵在心头……

济南的秋风年复一年地吹来,唤起了年复一年的闲愁。此时的闲愁,与幼安的愁又有何不同?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是一阕《水龙吟》,此时的幼安象潜于水底的龙那样,不被重用,发出了冲天的长吟,诉说着万古的哀愁。楚天的千里清秋,与济南的玉簟之秋自然不同,而幼安眼里的楚天清秋,又放佛是故乡的清秋。人的一生都是属于故乡的,无论你是在天涯还是在海角,这是人生的一个定律,此时的他,身在故乡之外,却又分明置身故乡之中。幼安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不得遂报国之愿。偶有登临浏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赏心亭在健康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帝国懒散的落日照着养心亭,也照着此时悲壮的幼安。再远即中原故乡,收复无日。南望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既思进取,却力不得伸。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抒写内心的担负,而总束在 “登临意”中。“落日楼头”,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幼安对北方故乡的思念。他看着腰间空自佩戴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幼安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南宋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现在倒使得他自己觉得真的成了江南游子了。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为鲈鱼之美味而辞官的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有?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该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幼安真的很担心风雨飘荡中的帝国!可是这样的情思有谁能够体会?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是一阕《破阵子》,在梦中大破敌阵,好不酣畅淋漓。写的却是幼安一个青年时代的梦。“空馀济南剑,天子署高名。”醉后看剑,看的是济南之剑吗?醉后写梦,写的是济南之梦吧。梦中雄心壮志得酬,意气风发,豪气冲天,如琵琶弦曲,越奏越急,声调干入云霄。可怜白发生,满含悲凉,将这场梦境尽数喝断,壮志难酬的感慨破堤而出,浩浩荡荡,无边无涯。几茎白发竟羁住了纵横沙场的壮志野马,怎不让人感到又是悲愤,又是凄凉。他与金兵对峙的主要战场是济南,那就是他的济南之梦啊!

易安幼安,济南的二安,把济南的诗词事业推向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潮,而以后的来者,究竟在何年何月,又是何方人士,姓字名谁?

诗意济南(散文)


三、把酒为君歌,济南名士多

“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明。迹籍台观旧,气冥海岳深。”这是杜甫的《登历下古城》,有新亭、清湖、台观,远处还有海岳。当年诗圣游历济南,看到如此情景,怎能不诗兴大发呢?

“东藩住皂盖,北渚临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 又是这位诗圣,重复着对济南一遍又一遍的赞美--东方的州郡,立着官员的黑色蓬伞,这块小洲,北面临着清河。立于海右的这个历下亭由来已久,而屈指算来济南的名士也真多。看来这个历下亭,就在现在大明湖里的北渚亭附近,旧迹已经无处可考,现在就拿这个北渚亭当作当年的历下亭吧。歌舞酒宴,诗人看到了云和山,看到了官人们的玉佩,看到了亭下的修竹,看到了交互流去的河流里的波浪,这样的美景怎能不惬意?

“西湖已过百花汀,未厌相携上古城。云放连山瞻岳麓,雪消平野看春耕。临风举酒千钟尽,步月吹茄十里声。犹恨雨中人不到,风云飘荡恐神惊。”苏辙的这首咏北渚亭,又将诗圣的“历下亭”翻了出来,西湖,是杭州还是济南?这分明是济南,又分明是杭州。而断桥何在,雷峰塔何在?难怪同时代的黄庭坚也说到:“济南似江南,旧见今不疑。”云放连山,雪消平野,又是一番初春景象。让我们临风举酒,让我们步月吹茄,让我们登亭放怀,纵情歌咏济南的美好时光!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苏轼也不甘落后,这阙《画堂春》,是他描写济南暮春情景的。柳花,那自然是济南的最大特色,每年柳花飞扬的时候,自然也是麦浪起伏的时节。明湖如一面刚刚磨平的镜子,小舟上,兰桨桂棹飞快地划动着,穿梭一般来来去去,船上的人们都一起唱着采菱的民歌。平野的水云,小楼的风日,都洋溢着风和日丽的空气,有了济南这样的好地方,人生还有什么愁事呢?弟兄两个,都被济南的美景迷住了,对济南纵情颂歌,而据我看来,还是哥哥稍胜弟弟一筹,这阙《画堂春》,就比苏辙的七律美了不少。

“山连嵩岱,疆分齐鲁,济南自古多奇月。”这是宋代诗人沈伯文的一阕《望海潮》的几句,词做得豪放瑰奇,把济南而定地理特征也概括地写了出来。山连嵩岱,疆分齐鲁,济南的南山连着五岳之首的泰山,又位于古齐国和鲁国的分界点。地阔青袍轻似雪,山高紫盖醉如泥,济南自古多奇月,那是因为济南的山奇、水奇、泉奇、柳奇,自然相映得月色也奇。

“汹汹秋声明月夜,蓬蓬晓气欲晴天。谁家鹅鸭横波去,日暮牛羊饮道边。”汹汹的秋声,是大明湖、趵突泉汹汹的水声吧,秋水之声,装点了济南的白昼,更装点了济南的月夜,使济南的月色变得清奇俊秀。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这是元好问的一阕《临江仙》,仙子临江,自然仙境仙花相伴,情景别有不同。初秋的大明湖,正值“秋荷方盛,红绿如绣,令人渺然有吴儿州渚之想”。“荷叶荷花”一绿一红,在红绿掩映之间,湖上泛舟之人之仙,那当然是十分惬意。 “千里故人千里月”,此时正值元好问携家由济南回太原,与济南相隔甚远,借酒消愁,“一尊白酒寄离愁”,而仅以此举还不够,又借流水寄言,寄泪。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轼“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都有如此风致。

济南本土的名士本身就多,张养浩、李开先、李攀龙、邹衍、墨翟、鲍照、伏生、秦琼、房玄龄、于慎行。还有李白、杜甫、苏轼、苏辙、曾巩、元好问、赵孟頫、王士祯、蒲松龄、老舍、季羡林、任继愈、欧阳中石等,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过,都为济南灿烂的星空增加了诗彩,成就了济南独特的人文环境和诗词文化,当然,济南的诗意同时也深深地洋溢着朴素的平民之风。

“儒中年最老,独有济南生。爱子方传业,无官自耦耕。竹通山舍远,云接雪田平。愿作门人去,相随隐姓名。”这位最老的济南无名儒生,还真有陶元亮之风,守得田亩,授业传子,归隐田园,自得其乐。这不也正是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写照吗?

还是元代王沂的《菩萨蛮》唱得好:“大明湖上秋容暮。风烟杖屦时来去。说与病维摩。可人秋水呵。自书盘谷序。和了停云句。把酒为君歌。济南名士多。”

诗意济南(散文)


四、诗意山水两相间

“一城山色半城湖”,山色与湖光相伴,成就了济南的独具特色的美,也造就了这么多的吟咏文明。湖,是无瑕的明镜;山,是青翠的历山。这样的青山碧水,江北唯独济南,山水碰撞出雄厚瑰美的长短句,热情激烈又不失细腻柔媚。自然与文化在这里交融积淀,造就了济南永久的诗意,而济南的诗意,又因为这样的青山碧水而显得自然清新。“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古今多少文人骚客,陶醉于济南的大美,把酒临风,挥毫泼墨,留下万千杰作。而这些杰作,也造就了济南的独特风景。

又是那位元好问,他以清新顿挫、闲宛浏亮、用俗为雅、变故作新的妙笔,描绘了济南的匡山、华山、鹊山:

“匡山闻有读书堂,行过山前笑一场。可惜世间无李白,今人多少贺知章?”。

“华山真是碧芙蕖,湖水湖光玉不如。六月行人汗如雨,西城桥下见游鱼。”

“吴儿洲渚是神仙,罨画溪光碧玉泉。别有洞天君不见,鹊山寒食泰和年。”

这三座不起眼的小山,在元好问的笔下变得得如诗如画,是山成就了元好问的诗,还是诗成就了这几座美丽的小山?

山色山色,可能是属于泰山余脉的缘故吧,济南的山大都不高,但一座比一座秀丽,一座比一座诗意。

提到山,就不能不说历山,济南人都叫它千佛山。“山对济南城,人言帝舜耕。登临记秋晚,几案与云平。”这座山正对着济南城,当年舜帝曾在这里耕耘,因此也叫舜耕山。晚秋的天空下登临,人几乎就与云相平了。这座山并不高,海拔四百来米,但这足以荡胸生层云了。还是这座山,上千座佛像坐落在靠近山顶的地方,记录着济南独特的佛教文化,也向济南释放着无尽的祥云瑞气。每次登临,都有一种彻悟的感觉,而每次回到滚滚红尘,又被济南的湖光水色所吸引,身上再次沾满尘世的风花雪月。

提到山,又不能不说灵岩寺,灵岩寺在泰山的后山,群山环抱、岩幽壁峭、柏檀叠秀、泉甘茶香、古迹荟萃、佛音袅绕,不仅有高耸入云的辟支塔,更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苦诗书向灯烛。柴门半掩寂无人,惟有白云相伴宿。”白云相伴,灵岩苦读,这是古代读书人不太奢侈的梦想,而唐人薛令之的梦想在这里可以实现了。“馆娃宫伴千年寺,水阔云多客到稀。闻说春来更惆怅,百花深处一僧归。”唐代赵珈的这首,说来更加稀奇,他惆怅的竟是百花深处归来的一僧。

济南的山虽然不多,却有齐烟九点之称,诗鬼李贺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被拿来济南,指点了济南的九座小山:“自鹊华而外,如历山、鲍山、崛山、粟山、药山、标山、匡山之属,蜿蜒起伏,如儿孙环列,所谓‘齐州九点烟’也”。这些大大小小的山,构成了济南的一城山色,也构成了绵绵的诗情诗意。

“七十二泉春涨暖,可怜只说似江南。”济南最大的风景就是泉,泉是灵动的水,是神与佛永远流淌的泪。正是有了泉,才使得济南有了水,有了湖,有了北方城市少有的灵气,有了赛江南的美誉。

群泉之首就是趵突泉。“双御石碑前,趵突三窦美,盛世涌激湍,喷珠水澜翻;鹊华秋色里,平地涌玉壶,泉上濯尘土,荡舟大明湖。” 郦道元的水经注介绍到:“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觱涌三窟,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

“趵突”本义为喷涌突奔,用在此处,用于此泉,后来这个词成了专用名词,专指趵突泉。趵突泉,号称天下第一泉。“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虞东海枯。云雾蒸润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水濯尘土,冰雪满怀清与孤。” 赵孟頫的这首七律,成了千百年来人们咏吟大明湖的代表作,白玉壶一般的趵突泉,引来了多少文人忘情吟咏。清朝的二位风流皇帝也忘不了赶来凑热闹,“济南名泉多,岳阴水新潴。其中敦巨擘,趵突与珍珠。”乾隆自恃为才高八斗赛过他人,而这首咏趵突泉,比起其他诗词毕竟稍弱一筹,但皇帝亲自题诗,却为趵突泉增加了不少的人气,人气与诗意相辉映,形成了济南的趵突文化。

“稷下湖山冠齐鲁,官寮胜地有佳名。玉轮滚滚无时已,珠颗涓涓尽日生。”济南,七十二泉的滚滚清流流出来的城市,甘甜清洌的泉水润着它,虽历经风雨动荡,却飘不走、沉不没,并且日趋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只因了泉的灵性,才有了城的生气,才有了城的活力,也有了无穷的诗意!

蛇不见,蛙不鸣的大明湖,更是济南的象征。久雨不涨,久旱不涸,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游人如织,远山近水与晴空融为一色,犹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堤柳夹岸,莲荷叠翠,亭榭点缀其间,南面千佛山倒映湖中,形成一幅天然画卷,明湖以它的秀美风姿赢得了古往今来众多人士的咏赞篇章:“冬泛冰天, 夏挹荷浪, 秋容芦雪,春色杨烟,鼓枻其中,如游香国” ;“鸥鹭点乎清波, 萧鼓助其远 , 固江北之独胜也。”到了这样的胜境,怎能不诗意如潮?

山水胜境,诗意山水。

转向千佛山和灵岩寺,我再次在佛前拱手问道:济南的山水何意?济南的诗意如何?

佛说:所谓诗意者,即非诗意,是名诗意。所谓山水者,即非山水,是名山水。

我顿悟:所谓山水者,即非山水,乃诗意也,是名山水。所谓诗意者,即非诗意,乃山水也,是名诗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